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手表、智能手机、电话、电视机、影碟机(vcd、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cd)、电脑、移动通信产品等。因早期产品主要以电子管为基础原件故名电子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有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以适应新的发展思路,将分散的设计、开发、制造、装配进行革新和整合,使电子产品更趋向于使用标准的零部件组合产品,向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更多不同的产品。

在电子产品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输送机构将电子产品输送到各个车间,但现有的电子产品输送机构多为结构固定的辊式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这些输送机构因其结构固定,在安装时,难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节输送机构的高度,即使能够调节,也是通过在底部增高支撑结构,使其整体升高,使用灵活性差,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包括底座和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位于底座上,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第三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输送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输送辊,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板和第三输送辊,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均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一输送辊,两块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二输送辊,两块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三输送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底部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移动块和丝杠,所述支撑杆对称设置有多根。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铰耳上,所述第一铰耳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安装板的底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铰耳上,所述第二铰耳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移动块上。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螺纹套装在丝杠上,所述丝杠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底座上,且所述丝杠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电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丝杠平行于第一安装板所在平面,且垂直于第一输送辊的中心轴。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两根导杆,所述导杆平行于丝杠,两根所述导杆位于丝杠的两侧,且所述导杆贯穿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开设有供导杆通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三输送机构的底部通过剪式千斤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剪式千斤顶的顶部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剪式千斤顶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通过将输送机构整体分成三段式,三段输送机构之间相互铰接,使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每一段输送机构的高度,以适应于实际生产需要,提高了输送机构的使用灵活性。

2)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可以对第一输送机构进行升降,以适应于电子产品不同高度的输送需求,而且采用丝杠驱动移动块移动,以改变支撑杆的倾斜角度,进而实现第一输送机构的升降,操作简单方便。

3)通过导杆的设置,在移动块的移动过程中,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提高移动块的移动稳定性。

4)通过剪式千斤顶的设置,可以对第三输送机构进行升降,而且通过剪式千斤顶和升降机构同时对输送机构进行高度调节,两种调节方式并存,有利于避免单一的升降方式影响输送机构升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的升降机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第三输送机构;4、底座;5、剪式千斤顶;6、第一铰耳;7、支撑杆;8、移动块;9、丝杠;10、第一安装板;11、第一输送辊;12、第二安装板;13、第二输送辊;14、第三安装板;15、第三输送辊;16、转轴;17、第二铰耳;18、丝杠电机;19、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包括底座4和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位于底座4上,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1、第二输送机构2和第三输送机构3,第一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板10和第一输送辊11,第二输送机构2包括第二安装板12和第二输送辊13,第三输送机构3包括第三安装板14和第三输送辊15,第一安装板10、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4均设置有两块,第二安装板12的宽度小于第一安装板10和第三安装板14,两块第一安装板10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一输送辊11,两块第二安装板1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二输送辊13,两块第三安装板14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三输送辊15,第二安装板12的两端通过转轴16分别与第一安装板10和第三安装板14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输送机构2两端通过转轴16分别与第一输送机构1和第三输送机构3连接,将整个输送机构分成三段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每一段输送机构的高度,以适应于实际生产需要。

参照图1和图3,第一输送机构1的底部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底座4上,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7、移动块8和丝杠9,支撑杆7对称设置有多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输送机构1固定在升降机构上,可以通过升降机构实现第一输送机构1的升降。

参照图1和图3,支撑杆7的一端铰接在第一铰耳6上,第一铰耳6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安装板10的底部,支撑杆7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铰耳17上,第二铰耳17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移动块8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块8的设置,利用移动块8的移动改变支撑杆7的倾斜角度,支撑杆7的倾斜角度的改变会造成第一输送机构1高度的改变,进而实现第一输送机构1的升降。

参照图1和图3,移动块8螺纹套装在丝杠9上,丝杠9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底座4上,且丝杠9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电机18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移动块8螺纹套装在丝杠9上,在螺纹的作用下,丝杠9的旋转会带动移动块8的移动,操作简单方便。

参照图1和图3,丝杠9平行于第一安装板10所在平面,且垂直于第一输送辊11的中心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杠9平行于第一安装板10,并垂直于第一输送辊11,使得丝杠9上的移动块8能够沿着第一输送机构1的传输方向移动。

参照图1和图3,底座4上固定有两根导杆19,导杆19平行于丝杠9,两根导杆19位于丝杠9的两侧,且导杆19贯穿移动块8,移动块8上开设有供导杆19通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杆19平行于丝杠9,导杆19可以在移动块8的移动过程中对移动块8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进而提高移动块8移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1,第三输送机构3的底部通过剪式千斤顶5固定在底座4上,剪式千斤顶5的顶部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14固定连接,剪式千斤顶5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座4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剪式千斤顶5的设置,实现了第三输送机构3的升降,而且剪式千斤顶5与升降机构配合,分别对第一输送机构1和第三输送机构3进行升降,采用两种升降方式有利于避免因采用单一采升降方式而影响输送机构升过程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在使用时,当需要调节第一输送机构1的高度时,丝杠电机18驱动丝杠9旋转,在螺纹的作用下,丝杠9的旋转带动移动块8沿着丝杠9移动,移动块8两侧的导杆19对移动块8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移动块8的移动会改变支撑杆7下端的位置,进行改变支撑杆7的倾斜角度,支撑杆7倾斜角度的改变会导致第一输送机构1高度的改变,进而实现第一输送机构1高度的调节,当支撑杆7处于垂直底座4所在平面的状态时,第一输送机构1的高度位于其高度调节范围的最高处。当需要调节第三输送机构3的高度时,启动剪式千斤顶5,剪式千斤顶5会带动第三输送机构3进行升降,从而实现第三输送机构3高度的调节。

由于剪式千斤顶5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若第一输送机构1和第三输送机构3同时都采用剪式千斤顶5进行升降调节,则第一输送机构1和第三输送机构3之间的相对高度难以调节,因第一输送机构1和第三输送机构3之间的相对高度发生变化时,第二输送机构2的倾斜角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输送机构2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时,第一输送机构1和第三输送机构3之间的距离会随之发生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单一的剪式千斤顶5作为输送机构的高度调节机构,难以实现第一输送机构1和第三输送机构3之间的相对高度的调节。而采用剪式千斤顶5和上述升降机构同时调节,由于升降机构底部的丝杠9可以改变移动块8的位置,由于移动块8与第一输送机构1之间通过两端均可活动的支撑杆7连接,使得移动块8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第一输送机构1的位置也会随之改变,从而有效解决了第一输送机构1和第三输送机构3之间的相对高度难以调节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包括底座(4)和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位于底座(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1)、第二输送机构(2)和第三输送机构(3),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板(10)和第一输送辊(11),所述第二输送机构(2)包括第二安装板(12)和第二输送辊(13),所述第三输送机构(3)包括第三安装板(14)和第三输送辊(15),所述第一安装板(10)、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三安装板(14)均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10)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一输送辊(11),两块所述第二安装板(1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二输送辊(13),两块所述第三安装板(14)之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若干第三输送辊(15),所述第二安装板(12)的两端通过转轴(16)分别与第一安装板(10)和第三安装板(14)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的底部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底座(4)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7)、移动块(8)和丝杠(9),所述支撑杆(7)对称设置有多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的一端铰接在第一铰耳(6)上,所述第一铰耳(6)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安装板(10)的底部,所述支撑杆(7)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铰耳(17)上,所述第二铰耳(17)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移动块(8)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8)螺纹套装在丝杠(9)上,所述丝杠(9)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底座(4)上,且所述丝杠(9)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电机(1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9)平行于第一安装板(10)所在平面,且垂直于第一输送辊(11)的中心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固定有两根导杆(19),所述导杆(19)平行于丝杠(9),两根所述导杆(19)位于丝杠(9)的两侧,且所述导杆(19)贯穿移动块(8),所述移动块(8)上开设有供导杆(19)通过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机构(3)的底部通过剪式千斤顶(5)固定在底座(4)上,所述剪式千斤顶(5)的顶部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14)固定连接,所述剪式千斤顶(5)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座(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输送机构,包括底座和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位于底座上,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第三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输送辊,第三输送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板和第三输送辊,第二安装板的两端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铰接;本申请通过将输送机构整体分成三段式,三段输送机构之间相互铰接,使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每一段输送机构的高度,以适应于实际生产需要,提高了输送机构的使用灵活性;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可以对第一输送机构进行升降,以适应于电子产品不同高度的输送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朝霞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2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