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灭火器虹吸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图1为灭火器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灭火器包括压把11、提把12、保险销13、压力表14、铭牌15、筒体16、器头阀体17、灭火剂18、虹吸管19、固定带20、喷管21和软管22,其中虹吸管19位于筒体16内部,虹吸管19的作用为(以二氧化碳灭火器为例):灭火器筒体16内贮存液态二氧化碳,工作时,当压下压把11时,筒体16内部的二氧化碳灭火剂便由虹吸管19经过阀体17、软管22到喷管21喷出,以用于灭火。
如图1所示,虹吸管19的上端(即与阀体17连接的一端)需要有螺纹,以用于与阀体17连接。在虹吸管19的制造过程中,先生产出管状部件,再在管状部件端部(与阀体17连接的一端)削出螺纹,以制成虹吸管19。但目前虹吸管19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提高了虹吸管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料斗部件,所述料斗部件包括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所述第一料斗为三角形,所述第一料斗的两个边设置有翻边,所述两个翻边的交汇处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所述交汇处形成有沿垂直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方向延伸的间隙,该间隙能够容纳一个所述虹吸管;所述第二料斗与第一料斗结构相同,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
送料板,两个所述送料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两个所述送料板形成的送料空间与所述翻边之间的间隙相对,以使所述料斗部件中的虹吸管从所述间隙落入所述送料空间中;
接料部件,所述接料部件包括主轴、接料器和步进转动器,所述主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接料器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接料器为圆柱形,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虹吸管的第一凹槽,所述接料器位于所述送料板下侧,以使从所述送料空间落下的虹吸管落到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步进转动器与所述主轴连接,带动所述主轴转动;
夹紧部件,所述夹紧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第二动力器、夹块和月牙板,所述第二动力器与所述夹块连接,所述夹块与所述接料器的第一凹槽位置相对,所述夹块设置有与虹吸管形状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月牙板的弧形部分与所述接料器的侧面相对;
套丝部件,所述套丝部件包括第三动力器和电机,所述第三动力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电机连接有套丝头,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电机滑动时,所述套丝头从所述连通孔穿过以对所述接料器中的虹吸管套丝;
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和第三动力器连接。
其中,还包括:出料部件,所述出料部件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为弧形,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送料空间下侧,以使从所述送料空间落下的虹吸管落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为倾斜状,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接料器相对,以使从所述接料器落下的虹吸管落入所述第二通道中。
其中,还包括辅助进料部件,所述辅助进料部件包括支架、第四动力器和推块,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上部,所述第四动力器倾斜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第四动力器与所述推块连接。
其中,所述步进转动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与所述接料器相对的一侧。
其中,还包括:第三固定板和至少一个手轮,所述第三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与所述接料器相对的一侧,所述手轮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包括计数单元,所述计数单元对所述电机的进退次数进行计数。
其中,所述接料器上第一凹槽的数量为n,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步进转动器每次旋转的角度为360/n。
其中,所述步进转动器包括第一动力器和逆止轮,所述逆止轮包括内套、外套和推拉板,所述推拉板为弧形,所述推拉板的一端与外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器连接;
所述外套上设有弹簧和卡齿,所述弹簧与所述卡齿连接,以使卡齿向所述外套的中心转动;
所述内套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卡齿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相同;所述内套的一端面设置有挡边,另一端面设置有挡板;
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内套,所述内套套设于所述接料部件的主轴。
其中,所述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第三动力器或者第四动力器为气压缸或者液压缸。
本申请实施例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料斗部件中的虹吸管通过送料板落入接料器中,接料器旋转,夹紧装置对接料器中的虹吸管夹紧,然后电机前进,利用套丝头对虹吸管进行套丝,套丝完成后,接料器继续转动,重复上述过程,对虹吸管进行套丝,本申请装置能够自动完成整个套丝过程,提高了虹吸管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灭火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主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省去了送料板;
图4为图2中主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省去了送料板,视图角度稍作调整;
图5为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主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省去了送料板;
图7为图5中主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省去了送料板,视图角度作了调整;
图8为图5中主轴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省去了送料板和夹紧器;
图9为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的第一动力器和逆止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的第一动力器和逆止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的第一动力器和逆止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未示出逆止轮的内套;
图12为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的逆止轮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述讨论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申请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的组合,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主要涉及在管状部件端部(与阀体17连接的一端,如图1所示)削出螺纹。虹吸管19有时也称为灭火器内管、灭火器内排等。
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
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料斗部件,料斗部件包括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第一料斗为三角形,第一料斗的两个边设置有翻边,两个翻边的交汇处固定于第一固定板,且交汇处设置有沿垂直第一固定板的方向延伸的间隙,该间隙能够容纳一个虹吸管;第二料斗与第一料斗结构相同,固定于第二固定板;
送料板,两个送料板设置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两个送料板形成的送料空间与翻边之间的间隙相对,以使料斗部件中的虹吸管从间隙落入送料空间中;
接料部件,接料部件包括主轴、接料器和步进转动器,主轴安装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接料器套设于主轴,接料器为圆柱形,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虹吸管的第一凹槽,接料器位于送料板下侧,以使从送料空间落下的虹吸管落到第一凹槽中;步进转动器与主轴连接,带动主轴转动;
夹紧部件,夹紧部件固定于固定架,夹紧部件包括第二动力器、夹块和月牙板,第二动力器与夹块连接,夹块与接料器的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夹块设置有与虹吸管形状适配的第二凹槽;月牙板的弧形部分与第一凹槽相对;
套丝部件,套丝部件包括第三动力器和电机,第三动力器与电机连接,电机与固定架滑动连接,电机连接有套丝头,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连通孔,电机滑动时,套丝头从连通孔穿过以对接料器中的虹吸管套丝;
控制部件,控制部件与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和第三动力器连接。
本申请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料斗部件中的虹吸管通过送料板落入接料器中,接料器旋转,夹紧装置对接料器中的虹吸管夹紧,然后电机前进,利用套丝头对虹吸管进行套丝,套丝完成后,接料器继续转动,重复上述过程,对虹吸管进行套丝,本申请装置能够自动完成整个套丝过程,提高了虹吸管的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
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底座100,底座100为支架状结构。
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固定架200,固定架200包括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均固定于底座1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架200还包括多根固定杆203,固定杆203的数量例如为四根,固定杆203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数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均垂直于底座100,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平行,且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相对设置。固定杆203垂直穿过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架200还包括多个固定板,该固定板固定于底座100,固定杆203也穿过该多个固定板,固定杆203和固定板一起为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的其他部件提供固定点。
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料斗部件300,料斗部件300包括第一料斗301和第二料斗302,第一料斗301为三角形,第一料斗301的两个边设置有翻边,例如垂直翻边。两个翻边的交汇处固定于第一固定板201,以使第一料斗301固定于第一固定板2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料斗301与第一固定板20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两个翻边的交汇处形成有间隙303,间隙303沿垂直第一固定板201的方向延伸,该间隙303能够容纳一个虹吸管。
第二料斗302与第一料斗301结构相同,第二料斗302为三角形,第二料斗302的两个边设置有翻边,例如垂直翻边。两个翻边的交汇处固定于第二固定板202,以使第二料斗302固定于第二固定板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料斗302与第二固定板20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两个翻边的交汇处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沿垂直第二固定板202的方向延伸,该间隙能够容纳一个虹吸管。
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多个待套丝的虹吸管放置于料斗部件300中,虹吸管待套丝的一端放置于第二料斗302中,虹吸管的另一端放置于第一料斗301中。虹吸管从翻边的间隙处逐个落下,落入下面要介绍的送料空间中。
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送料板400,两个送料板400设置于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送料板400固定于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上。两个送料板400之间的空间形成的送料空间,送料空间的宽度与虹吸管的直径相适配,以使虹吸管单排通过送料空间。该送料空间与料斗部件300的翻边之间的间隙相对,以使料斗部件300中的虹吸管从间隙落入送料空间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料斗301的翻边突出于第一固定板201的表面,例如向靠近第二料斗302的方向突出;第二料斗302的翻边突出于第二固定板202的表面,例如向靠近第一料斗301的方向突出,以使料斗部件300中的虹吸管从间隙落入送料空间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01上设置有容纳槽,第二固定板202上也设置容纳槽,容纳槽与两个送料板400之间的空间一起形成送料空间,基于这样的结构,料斗部件300的翻边不必突出于固定板,也能够实现料斗部件300中的虹吸管从间隙落入送料空间中。
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接料部件,接料部件包括主轴501、接料器502和步进转动器,步进转动器与主轴501连接,带动主轴501转动,这里步进的意思为每次转动一定的角度,例如步进转动器每次转动90度,从而带动主轴501每次转动9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步进转动器可以为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固定于固定架200或底座100,该步进电机与主轴501连接,带动主轴501每次转动设定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步进转动器包括逆止轮503和第一动力器504,下面以步进转动器包括逆止轮503和第一动力器504为例进行介绍。主轴501安装于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之间,在使用过程中,主轴501转动但不会沿主轴501的轴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501穿过第一固定板201,穿过第一固定板201的部分套设安装逆止轮50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逆止轮503也可以安装于主轴501的其他部分。接料器502套设于主轴501,例如通过销钉安装于主轴501上。接料器502为圆柱形,接料器502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虹吸管的第一凹槽505,例如接料器502的侧面设置四个第一凹槽,该四个第一凹槽在侧面均匀分布。接料器502位于送料板400下侧,以使从送料空间落下的虹吸管落到第一凹槽505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送料空间与第一凹槽505位置相对,以使从送料空间落下的虹吸管落到第一凹槽505中。第一动力器504与逆止轮503连接,第一动力器504带动逆止轮503转动,例如第一动力器504带动逆止轮503转动90度,从而逆止轮503带动主轴501转动90度,主轴501带动接料器502转动9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动力器504可以带动逆止轮503转动其他角度;第一动力器504例如可以固定于底座100或者固定架200。
如图5-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夹紧部件600,夹紧部件600固定于固定架200,夹紧部件600包括第二动力器602、夹块601和月牙板603。第二动力器602与夹块601连接,第二动力器602产生位移从而推动夹块做直线运动(例如前进、后退),夹块601与接料器502的第一凹槽505位置相对,夹块601设置有与虹吸管形状适配的第二凹槽604,在使用过程中,当夹块601前进时,能够对接料器502的第一凹槽505中的虹吸管进行夹紧,以便对虹吸管进行套丝,套丝完成后,夹块601后退,松开虹吸管,接料器502转动即可实现虹吸管滚落至出料通道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动力器602、夹块601和月牙板603均固定于固定杆203,夹块601和月牙板603相邻设置。月牙板603的弧形部分与接料器502的侧面相对,月牙板603的作用为:在夹块601对第一凹槽505中的虹吸管夹紧前,月牙板603的弧形部分对第一凹槽505中的虹吸管进行辅助夹紧,避免虹吸管从第一凹槽505中掉落,提高虹吸管套丝的精度。
如图2-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套丝部件700,套丝部件700位于第二固定板202的与接料器502相对的一侧。套丝部件700包括第三动力器和电机701,第三动力器固定于固定架200上,第三动力器与电机701连接,电机701与固定架200滑动连接,例如电机701与固定杆203滑动连接,第三动力器推动电机701使电机前进,第三动力器回拉电机701使电机后退。电机701连接有套丝头702,套丝头702中包括板牙,电机701带动套丝头702正转和反转。第二固定板202上设有连通孔204,在使用过程中,第三动力器推动电机701使电机前进,套丝头702穿过连通孔204,套住接料器502的第一凹槽505中的虹吸管的端部,以对虹吸管套丝,套丝完成后,第三动力器回拉电机701,使电机701和套丝头702后退。
如图2-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包括控制部件800,控制部件800固定于固定架200,控制部件800与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和第三动力器连接,用于对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和第三动力器进行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部件800为数控部件,控制部件800还包括配电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或第三动力器为气压缸或者液压缸,通过控制部件800,能够设置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或第三动力器的行程、做功时间等参数,能够对各个动力器进行调试,例如在检修时调试动力器。控制部件800还与电机701连接,控制电机701正转和反转的时间,具体的时间可以根据虹吸管上螺纹的要求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部件800还包括显示屏和按钮,用户根据显示屏的提示操作按钮,以对参数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控制部件800还包括计数单元,计数单元对电机701的进退次数进行计数,电机701进退一次计数为1,因为电机701进退一次表示对一个虹吸管完成了套丝,所以对电机进退次数的计数能够得到加工的虹吸管的数量。控制单元800在显示屏中显示计数单元计数的结果。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对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的其他部件计数以得到加工的虹吸管数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安装传感器,利用传感器对虹吸管计数。
如图3-4、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还包括:出料部件,出料部件包括第一通道901和第二通道902。第一通道901由板形成,第一通道901的入口位于送料空间下侧,以使从送料空间落下的虹吸管落入第一通道,第一通道901为弧形,虹吸管从送料空间落到接料器502的第一凹槽505后,接料器502旋转,该弧形与接料器502旋转过程中虹吸管的运动轨迹相匹配,另外第一通道901对虹吸管也具有辅助夹紧的作用,提高虹吸管套丝的精度。第二通道902为倾斜状,第二通道902的入口与接料器502相对,以使从接料器502的第一凹槽505落下的虹吸管落入第二通道902中。套丝后的虹吸管从第二通道902滚落至用户准备的容器例如筐、盆等中。
如图2-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还包括辅助进料部件1000,辅助进料部件1000包括支架1001、第四动力器1002和推块1003,支架1001固定于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之间,且支架1001固定于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的上部,以使推块1003能够推动料斗部件300中的虹吸管。第四动力器1002倾斜固定于支架1001,第四动力器1002与推块1003连接,使用过程中,第四动力器1002向前移动推动推块1003,然后将推块1003拉回,循环重复这两个动作。在使用过程中,料斗部件300中会放置较多的虹吸管,虹吸管下落过程中,由于虹吸管之间的摩擦力、虹吸管与料斗部件300之间的摩擦力等原因,会发生虹吸管卡在料斗部件300中而不往下落的情况,本申请中,使用推块1003间隔一定时间推动料斗部件300中的虹吸管一次,避免虹吸管卡在料斗部件300中而不往下落,以使套丝作业顺利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动力器1002为气压缸或者液压缸,控制部件800与第四动力器连接,以对第四动力器进行控制。
如图3所示,逆止轮503位于第一固定板201的与接料器502相对的一侧,这样使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整体结构分布更均匀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料器502上第一凹槽505的数量为n(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逆止轮503每次旋转的角度为360/n。例如,接料器502上第一凹槽505的数量为4个,逆止轮503每次转动的角度为90度,逆止轮503带动主轴501每次转动90度,主轴501带动接料器502每次转动90度。
如图2-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板206和至少一个手轮205,第三固定板206位于第一固定板201的与接料器502相对的一侧,第三固定板206固定于底座100,手轮205穿过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三固定板206。本申请中,通过旋转手轮205能够调整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虹吸管套丝的精度,另一方面也使本申请的装置能够对不同长度的虹吸管进行套丝。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逆止轮的结构。如图9-12所示,其中,为了表示清楚逆止轮的结构,在图9-11中,第一动力器504只表示了局部。在一些实施例中,逆止轮503包括内套5031、外套5032和推拉板5033,推拉板5033为弧形,推拉板5033的一端与外套5032连接,推拉板5033的另一端与第一动力器504连接。外套5032为圆环形,内侧壁上设有弹簧和卡齿5034,弹簧与卡齿5034连接,弹簧使卡齿5034向外套5032的中心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卡齿5034一端卡入卡槽5035(下面会介绍),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外套5032连接,在弹簧作用下,卡齿5034绕转轴向外套5032的中心转动。
内套5031为圆环形,内套5031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卡齿5034配合的卡槽5035,例如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卡槽5035,卡槽5035的数量与第一凹槽505的数量相同。卡槽5035为单向卡槽,卡槽5035的一端为钩状,另一端为平滑的斜面,卡齿5034能够从该斜面滑入卡槽5035或者滑出卡槽5035,而卡齿5034无法从钩状的端部滑出卡槽5032,这样卡齿5034卡入卡槽5035后,内套5031只能够单向转动。内套5035的一端面设置有挡边5036,挡板5036突出于内套5035的侧面,向远离内套5035中心的方向延伸;内套5035的另一端面设置有挡板,挡板通过螺钉5037固定于内套5035。
外套5032套设于内套5031,挡边5036和挡板的作用为防止外套5032沿内套5031的轴向移动,也就是说,挡边5036和挡板起固定外套5032的作用。内套5031套设于接料部件的主轴501,例如通过销钉安装于主轴501。
使用过程中,第一动力器504下拉推拉板5033,推拉板5033使得外套5032顺时针转动,由于卡齿5034卡于卡槽5035中,外套5032带动内套5031转动,内套5031带动主轴501转动。第一动力器504上推推拉板5033,推拉板5033使得外套5032逆时针转动,此时,内套5031不转动,外套5032逆时针转动,卡齿5034从卡槽5035滑出,随着第一动力器504上推推拉板5033,卡齿5034卡入另一个卡槽5035中。第一动力器504下拉推拉板5033,推拉板5033使得外套5032顺时针转动,如此循环上述步骤,实现逆止轮503带动主轴501每次转动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为360度除以卡槽5035的数量。
本申请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s1:将多个待加工的虹吸管放入料斗,虹吸管会逐个落入送料板400形成的送料空间,并从送料空间逐个落到送料器502的第一凹槽505中;
步骤s2:第一动力器504带动主轴501转动90度,主轴501带动接料器502转动90度,转动过程中,月牙板603对接料器502的第一凹槽505中的虹吸管辅助夹紧;
步骤s3:接料器502已转动90度,夹紧部件600的第二动力器602推动夹块601,夹块601夹紧第一凹槽505中的虹吸管;在本步骤中,由于接料器502上有四个第一凹槽505,接料器502转动90度时,下一个虹吸管会从送料空间落到另一个第一凹槽505中;
步骤s4:第三动力器推动电机701前进,套丝头702穿过连通孔204,套住虹吸管的端部对虹吸管进行套丝;套丝完成后,第三动力器拉回电机701,电机701后退,套丝头702与虹吸管端部分离;
步骤s5:夹紧部件600的第二动力器602拉回夹块601,以松开第一凹槽505中的虹吸管;
步骤s6:第一动力器504带动主轴501转动90度,主轴501带动接料器502转动90度,这样套丝完成的虹吸管滚落至第二通道902,同时开始重复上述步骤s2-s6,如此循环。本申请装置能够自动完成整个套丝过程,提高了虹吸管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料斗部件,所述料斗部件包括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所述第一料斗为三角形,所述第一料斗的两个边设置有翻边,所述两个翻边的交汇处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所述交汇处形成有沿垂直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方向延伸的间隙,该间隙能够容纳一个所述虹吸管;所述第二料斗与第一料斗结构相同,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
送料板,两个所述送料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两个所述送料板形成的送料空间与所述翻边之间的间隙相对,以使所述料斗部件中的虹吸管从所述间隙落入所述送料空间中;
接料部件,所述接料部件包括主轴、接料器和步进转动器,所述主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接料器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接料器为圆柱形,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虹吸管的第一凹槽,所述接料器位于所述送料板下侧,以使从所述送料空间落下的虹吸管落到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步进转动器与所述主轴连接,带动所述主轴转动;
夹紧部件,所述夹紧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夹紧部件包括第二动力器、夹块和月牙板,所述第二动力器与所述夹块连接,所述夹块与所述接料器的第一凹槽位置相对,所述夹块设置有与虹吸管形状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月牙板的弧形部分与所述接料器的侧面相对;
套丝部件,所述套丝部件包括第三动力器和电机,所述第三动力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电机连接有套丝头,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电机滑动时,所述套丝头从所述连通孔穿过以对所述接料器中的虹吸管套丝;
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和第三动力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部件,所述出料部件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为弧形,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送料空间下侧,以使从所述送料空间落下的虹吸管落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为倾斜状,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接料器相对,以使从所述接料器落下的虹吸管落入所述第二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进料部件,所述辅助进料部件包括支架、第四动力器和推块,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上部,所述第四动力器倾斜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第四动力器与所述推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转动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与所述接料器相对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固定板和至少一个手轮,所述第三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与所述接料器相对的一侧,所述手轮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包括计数单元,所述计数单元对所述电机的进退次数进行计数。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器上第一凹槽的数量为n,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步进转动器每次旋转的角度为360/n。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转动器包括第一动力器和逆止轮,所述逆止轮包括内套、外套和推拉板,所述推拉板为弧形,所述推拉板的一端与外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器连接;
所述外套上设有弹簧和卡齿,所述弹簧与所述卡齿连接,以使卡齿向所述外套的中心转动;
所述内套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卡齿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相同;所述内套的一端面设置有挡边,另一端面设置有挡板;
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内套,所述内套套设于所述接料部件的主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灭火器虹吸管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器、第二动力器、第三动力器或者第四动力器为气压缸或者液压缸。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