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疗诊断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影像医学数字化进程:一方面ct、mri、超声、x线摄影等成像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另一方面随着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icalinformationsystem,r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和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的建设与联网,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医学影像的诊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经在使用医疗显示器作为显示终端取代传统胶片来进行诊断与治疗,医疗显示设备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医疗诊断显示设备,是医学影像观察器的一种,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x光片等医学影像来诊断患者的病情,目前,透视检查和ct检查都是重要的病情诊断方式,因此医学影像观察器的作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关于医疗诊断显示设备的介绍,可参见刊期:郑涛,基于自由立体显示设备的医疗数据实时可视化系统.东南大学.2018(04)但是,在目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目前在医疗诊断显示设备观看胶片时,需要医生把胶片放在显示屏上,然后通过显示设备上方的固定胶片夹装置来手动夹住胶片,在此过程中诊断者要经过复杂的动作才能达到目的,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同时设备移动不便,现有的医学影像观察器还比较老式,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根据不同医生的需求对医学影像片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的问题,如专利号201720987177.4,专利名称为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但是该技术方案无法解决设备移动不便和无法根据不同医生的需求对医学影像片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制作了特殊的医疗诊断显示设备,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目前的目前在医疗诊断显示设备观看胶片时,需要医生把胶片放在显示屏上,然后通过显示设备上方的固定胶片夹装置来手动夹住胶片,同时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移动不便和无法根据不同医生的需求对医学影像片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包括控制箱和控制机构;所述控制箱内表面固连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轴上固连有丝杠;所述丝杠上方转动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块;所述控制块与丝杠转动连接;所述控制块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驱动块;每个所述驱动块内壁中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驱动块空腔内均固连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电动伸缩杆驱动轴上均固连有第一驱动齿;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齿上方于驱动块内壁中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齿轮上均缠绕有第一拉绳;每个所述辅助块下表面均固连有拉伸杆;所述控制块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辅助块;每个所述第一拉绳均穿过辅助块设计;所述控制块上方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外表面通过圆板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拉绳另一端均缠绕在第二齿轮上;每个所述第二齿轮内壁中均固连有支撑臂;每个所述支撑臂内壁中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支撑臂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齿;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齿右侧均滑动连接有“z”形块,且“z”形块均伸出支撑臂设计;每个所述“z”形块与第二驱动齿相对一块均固连有齿轮齿;每个所述“z”形块相背一侧均固连有第一转球;每个所述第一转球外表面均包裹有第二转球,且第二转球与第一转球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球外表面均通过长板固连有显示屏;工作时,当需要使用设备开始工作时,此时控制器控制控制伺服电机转动,在伺服电机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丝杠转动,由于丝杠与控制机构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带动控制机构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诊断者的身高来调整医疗设备的高度,从而可以为诊断者提供较为便利的条件,当控制机构移动到合适高度时,此时控制器控制均匀布置的电动伸缩杆向外伸张,在电动伸缩杆向外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驱动齿移动,由于第一驱动齿与第一齿轮啮合,在第一驱动齿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齿轮顺时针轮固连,在第一齿轮缠绕第一拉绳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齿轮均与支撑臂固连,从而可以带动支撑臂向两侧张开并与地面平行,由于第二齿轮与第二驱动轮相互啮合,在第二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驱动齿转动,由于第二驱动齿与“z”形块上的齿轮齿相互啮合,在第二驱动齿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z”形块外滑动,从而可以将显示屏推向外侧,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箱的控制,可以完全实现设备收放的自动化,从而可以节省医护人员的体力,由于控制块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辅助块,主要用来限定第一拉绳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拉绳缠绕支撑臂上,影响支撑臂的伸张过程,当丝杠在控制机构内转动的过程中,控制机构会产生旋转的趋势,由于辅助块下表面均固连有拉伸杆,从而可以固定住控制机构,从而可以防止控制机构跟随丝杠转动,由于第二转球包裹有第一转球,且第二转球通过长板固连有显示器,当需要调整显示屏位置时,可通过转动第二转球来调节显示屏的角度,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转球来调节显示屏,从而找到显示屏采光最好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诊断者的正确性,从而防止诊断失误,由于现实机构上通过长板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显示屏,从而可以防止反复更换胶片来进行诊断,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臂与控制块之间均固连有折叠杆;所述丝杠顶端固连有第一磁性块;所述第一磁性块向背一侧于控制块内壁中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磁性块;所述环形槽上方于控制块内壁中开设有滑槽,且滑槽通过气管与环形槽连通;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拉绳,且第二拉绳均与均匀布置的折叠杆固连;工作时,由于支撑臂与控制块之间均固连有折叠杆,在支撑臂向外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对支撑臂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防止支撑臂受理过的收到损坏,由于丝杠顶端固连有第一磁性块,当丝杠带动控制机构向下移动时,第一磁性块可以带动环形槽内的第二磁性块向上滑动,在第二磁性块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环形槽内的气体通过气管压入滑槽内,当气体流入滑槽内后可以挤压滑块向上移动,在滑块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折叠杆向内拉伸,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折叠杆卡在支撑臂之间,从而防止折叠杆卡住支撑臂无法转动。
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臂下表面均固连有第一气囊;每个所述拉伸杆内壁中均固连有第二气囊,且第二气囊均通过气管与第一气囊连通;工作时,当拉伸杆向下滑动时,可以挤压拉伸杆内固连的第二气囊,当第二气囊受到挤压后,第二气囊内的气体会通过气管流入第一气囊内,当第一气囊受到挤压后开始膨胀,当支撑臂与控制块贴合时可以降低支撑臂对控制块的撞击力,从而防止支撑臂受力过大造成损坏。
优选的,每个所述显示屏两侧均固连有“l”形板;每个所述“l”形板两两相对一侧于显示屏底部均固连有档板;每个所述“l”形板内壁中均开设有长槽;每个所述长槽内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送带;每个所述“l”形板想背一侧均固连有马达,且马达均与传送带上的转轴固连;每个所述传送带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凸起;每个所述长槽相对一侧均固连有第二气囊;每个所述“l”形板与显示屏相对一侧均固连有第三气囊;工作时,当需要诊断胶片时,首先将胶片放入两个“l”形板的缝隙中,此时通过控制马达转动,在马达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转送带转动,由于传送带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凸起,在传送带转动时,传送带上的凸起可以间断的挤压第二气囊,由于第二气囊与第三气囊连通,当第二气囊被挤压时,可以将气体通入第三气囊内,当气体进入第三气囊后,第三气囊开始膨胀,从而可以挤压胶片,使胶片与显示屏贴合,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胶片与显示屏未贴合,从而导致胶片不清晰,影像诊断结果。
优选的,每个所述传送带两两相对一侧于传送带底部均固连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两两相对一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棍;每个所述转棍外表面均固连有橡胶层;工作时,由于传送带底部的固定块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棍,当传送带带动固定块移动时,可以带动转棍移动,在转棍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显示屏表面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胶片底部的气体排出,从而使胶片与显示屏贴合,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胶片底部存在空气使胶片与显示屏不贴合,从而造成诊断失误,由于转棍外表面固连有橡胶囊层,在转棍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防止转棍对胶片造成损坏,从而影响诊断。
优选的,每个所述橡胶层外表面均固连有喷气囊,且喷气囊内壁中均开设有喷气孔;工作时,由于橡胶层表面固连有喷气囊,在转棍转动时,显示屏可以对喷气囊进行挤压,在喷气囊被挤压时可以将喷气囊内的气体从喷气孔喷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胶片表面的灰尘吹掉,从而防止胶片表面存在灰尘影响诊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臂,由于支撑臂与控制块之间均固连有折叠杆,在支撑臂向外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对支撑臂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防止支撑臂受理过的收到损坏,由于丝杠顶端固连有第一磁性块,当丝杠带动控制机构向下移动时,第一磁性块可以带动环形槽内的第二磁性块向上滑动,在第二磁性块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环形槽内的气体通过气管压入滑槽内,当气体流入滑槽内后可以挤压滑块向上移动,在滑块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折叠杆向内拉伸,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折叠杆卡在支撑臂之间,从而防止折叠杆卡住支撑臂无法转动。
2.本发明通过设置传送带,当需要诊断胶片时,首先将胶片放入两个“l”形板的缝隙中,此时通过控制马达转动,在马达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转送带转动,由于传送带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凸起,在传送带转动时,传送带上的凸起可以间断的挤压第二气囊,由于第二气囊与第三气囊连通,当第二气囊被挤压时,可以将气体通入第三气囊内,当气体进入第三气囊后,第三气囊开始膨胀,从而可以挤压胶片,使胶片与显示屏贴合,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胶片与显示屏未贴合,从而导致胶片不清晰,影像诊断结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图;
图2是本发明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8本发明显示屏的主体图;
图9是本发明显示屏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f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控制箱1、丝杠11、拉伸杆12、折叠杆13、第一气囊14、第二气囊15、控制机构2、控制块21、驱动块211、电动伸缩杆22、第一驱动齿23、第一齿轮24、第一拉绳25、支撑块26、第二齿轮27、支撑臂28、第二驱动齿29、“z”形块291、第一转球292、第二转球293、第一磁性块294、环形槽295、第二磁性块296、滑槽297、滑块298、第二拉绳299、显示屏3、“l”形板31、长槽32、传送带33、马达34、凸起35、第二气囊36、第三气囊37、固定块38、转棍39、喷气囊391。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0对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包括控制箱1和控制机构2;所述控制箱1内表面固连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轴上固连有丝杠11;所述丝杠11上方转动连接有控制机构2;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控制块21;所述控制块21与丝杠11转动连接;所述控制块21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驱动块211;每个所述驱动块211内壁中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驱动块211空腔内均固连有电动伸缩杆22,且电动伸缩杆2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电动伸缩杆22驱动轴上均固连有第一驱动齿23;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齿23上方于驱动块211内壁中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4;每个所述第一齿轮24上均缠绕有第一拉绳25;每个所述辅助块下表面均固连有拉伸杆12;所述控制块21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辅助块;每个所述第一拉绳25均穿过辅助块设计;所述控制块21上方转动连接有支撑块26;所述支撑块26外表面通过圆板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二齿轮27;所述第一拉绳25另一端均缠绕在第二齿轮27上;每个所述第二齿轮27内壁中均固连有支撑臂28;每个所述支撑臂28内壁中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支撑臂28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齿29;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齿29右侧均滑动连接有“z”形块291,且“z”形块291均伸出支撑臂28设计;每个所述“z”形块291与第二驱动齿29相对一块均固连有齿轮齿;每个所述“z”形块291相背一侧均固连有第一转球292;每个所述第一转球292外表面均包裹有第二转球293,且第二转球293与第一转球292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球293外表面均通过长板固连有显示屏3;工作时,当需要使用设备开始工作时,此时控制器控制控制伺服电机转动,在伺服电机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丝杠11转动,由于丝杠11与控制机构2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带动控制机构2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诊断者的身高来调整医疗设备的高度,从而可以为诊断者提供较为便利的条件,当控制机构2移动到合适高度时,此时控制器控制均匀布置的电动伸缩杆22向外伸张,在电动伸缩杆22向外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驱动齿23移动,由于第一驱动齿23与第一齿轮24啮合,在第一驱动齿23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齿轮24顺时针轮固连,在第一齿轮24缠绕第一拉绳25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齿轮27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7均与支撑臂28固连,从而可以带动支撑臂28向两侧张开并与地面平行,由于第二齿轮27与第二驱动轮相互啮合,在第二齿轮27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驱动齿29转动,由于第二驱动齿29与“z”形块291上的齿轮齿相互啮合,在第二驱动齿29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z”形块291外滑动,从而可以将显示屏3推向外侧,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箱1的控制,可以完全实现设备收放的自动化,从而可以节省医护人员的体力,由于控制块21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辅助块,主要用来限定第一拉绳25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拉绳25缠绕支撑臂28上,影响支撑臂28的伸张过程,当丝杠11在控制机构2内转动的过程中,控制机构2会产生旋转的趋势,由于辅助块下表面均固连有拉伸杆12,从而可以固定住控制机构2,从而可以防止控制机构2跟随丝杠11转动,由于第二转球293包裹有第一转球292,且第二转球293通过长板固连有显示器,当需要调整显示屏3位置时,可通过转动第二转球293来调节显示屏3的角度,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转球293来调节显示屏3,从而找到显示屏3采光最好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诊断者的正确性,从而防止诊断失误,由于现实机构上通过长板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显示屏3,从而可以防止反复更换胶片来进行诊断,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支撑臂28与控制块21之间均固连有折叠杆13;所述丝杠11顶端固连有第一磁性块294;所述第一磁性块294向背一侧于控制块21内壁中开设有环形槽295,且环形槽29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磁性块296;所述环形槽295上方于控制块21内壁中开设有滑槽297,且滑槽297通过气管与环形槽295连通;所述滑槽29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98;所述滑块298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拉绳299,且第二拉绳299均与均匀布置的折叠杆13固连;工作时,由于支撑臂28与控制块21之间均固连有折叠杆13,在支撑臂28向外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对支撑臂28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防止支撑臂28受理过的收到损坏,由于丝杠11顶端固连有第一磁性块294,当丝杠11带动控制机构2向下移动时,第一磁性块294可以带动环形槽295内的第二磁性块296向上滑动,在第二磁性块296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环形槽295内的气体通过气管压入滑槽297内,当气体流入滑槽297内后可以挤压滑块298向上移动,在滑块298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折叠杆13向内拉伸,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折叠杆13卡在支撑臂28之间,从而防止折叠杆13卡住支撑臂28无法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支撑臂28下表面均固连有第一气囊14;每个所述拉伸杆12内壁中均固连有第二气囊15,且第二气囊15均通过气管与第一气囊14连通;工作时,当拉伸杆12向下滑动时,可以挤压拉伸杆12内固连的第二气囊15,当第二气囊15受到挤压后,第二气囊15内的气体会通过气管流入第一气囊14内,当第一气囊14受到挤压后开始膨胀,当支撑臂28与控制块21贴合时可以降低支撑臂28对控制块21的撞击力,从而防止支撑臂28受力过大造成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显示屏3两侧均固连有“l”形板31;每个所述“l”形板31两两相对一侧于显示屏3底部均固连有档板;每个所述“l”形板31内壁中均开设有长槽32;每个所述长槽32内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送带33;每个所述“l”形板31想背一侧均固连有马达34,且马达34均与传送带33上的转轴固连;每个所述传送带33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凸起35;每个所述长槽32相对一侧均固连有第二气囊36;每个所述“l”形板31与显示屏3相对一侧均固连有第三气囊37;工作时,当需要诊断胶片时,首先将胶片放入两个“l”形板31的缝隙中,此时通过控制马达34转动,在马达34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转送带转动,由于传送带33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凸起35,在传送带33转动时,传送带33上的凸起35可以间断的挤压第二气囊36,由于第二气囊36与第三气囊37连通,当第二气囊36被挤压时,可以将气体通入第三气囊37内,当气体进入第三气囊37后,第三气囊37开始膨胀,从而可以挤压胶片,使胶片与显示屏3贴合,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胶片与显示屏3未贴合,从而导致胶片不清晰,影像诊断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传送带33两两相对一侧于传送带33底部均固连有固定块38;每个所述固定块38两两相对一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棍39;每个所述转棍39外表面均固连有橡胶层;工作时,由于传送带33底部的固定块38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棍39,当传送带33带动固定块38移动时,可以带动转棍39移动,在转棍39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显示屏3表面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胶片底部的气体排出,从而使胶片与显示屏3贴合,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胶片底部存在空气使胶片与显示屏3不贴合,从而造成诊断失误,由于转棍39外表面固连有橡胶囊层,在转棍39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防止转棍39对胶片造成损坏,从而影响诊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橡胶层外表面均固连有喷气囊391,且喷气囊391内壁中均开设有喷气孔;工作时,由于橡胶层表面固连有喷气囊391,在转棍39转动时,显示屏3可以对喷气囊391进行挤压,在喷气囊391被挤压时可以将喷气囊391内的气体从喷气孔喷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胶片表面的灰尘吹掉,从而防止胶片表面存在灰尘影响诊断。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当需要使用设备开始工作时,此时控制器控制控制伺服电机转动,在伺服电机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丝杠11转动,由于丝杠11与控制机构2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带动控制机构2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诊断者的身高来调整医疗设备的高度,从而可以为诊断者提供较为便利的条件,当控制机构2移动到合适高度时,此时控制器控制均匀布置的电动伸缩杆22向外伸张,在电动伸缩杆22向外伸张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驱动齿23移动,由于第一驱动齿23与第一齿轮24啮合,在第一驱动齿23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齿轮24顺时针轮固连,在第一齿轮24缠绕第一拉绳25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齿轮27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7均与支撑臂28固连,从而可以带动支撑臂28向两侧张开并与地面平行,由于第二齿轮27与第二驱动轮相互啮合,在第二齿轮27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二驱动齿29转动,由于第二驱动齿29与“z”形块291上的齿轮齿相互啮合,在第二驱动齿29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z”形块291外滑动,从而可以将显示屏3推向外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1)和控制机构(2);所述控制箱(1)内表面固连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轴上固连有丝杠(11);所述丝杠(11)上方转动连接有控制机构(2);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控制块(21);所述控制块(21)与丝杠(11)转动连接;所述控制块(21)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驱动块(211);每个所述驱动块(211)内壁中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驱动块(211)空腔内均固连有电动伸缩杆(22),且电动伸缩杆(2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电动伸缩杆(22)驱动轴上均固连有第一驱动齿(23);每个所述第一驱动齿(23)上方于驱动块(211)内壁中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4);每个所述第一齿轮(24)上均缠绕有第一拉绳(25);每个所述辅助块下表面均固连有拉伸杆(12);所述控制块(21)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辅助块;每个所述第一拉绳(25)均穿过辅助块设计;所述控制块(21)上方转动连接有支撑块(26);所述支撑块(26)外表面通过圆板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二齿轮(27);所述第一拉绳(25)另一端均缠绕在第二齿轮(27)上;每个所述第二齿轮(27)内壁中均固连有支撑臂(28);每个所述支撑臂(28)内壁中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支撑臂(28)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齿(29);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齿(29)右侧均滑动连接有“z”形块(291),且“z”形块(291)均伸出支撑臂(28)设计;每个所述“z”形块(291)与第二驱动齿(29)相对一块均固连有齿轮齿;每个所述“z”形块(291)相背一侧均固连有第一转球(292);每个所述第一转球(292)外表面均包裹有第二转球(293),且第二转球(293)与第一转球(292)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转球(293)外表面均通过长板固连有显示屏(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臂(28)与控制块(21)之间均固连有折叠杆(13);所述丝杠(11)顶端固连有第一磁性块(294);所述第一磁性块(294)向背一侧于控制块(21)内壁中开设有环形槽(295),且环形槽(29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磁性块(296);所述环形槽(295)上方于控制块(21)内壁中开设有滑槽(297),且滑槽(297)通过气管与环形槽(295)连通;所述滑槽(29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98);所述滑块(298)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拉绳(299),且第二拉绳(299)均与均匀布置的折叠杆(13)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臂(28)下表面均固连有第一气囊(14);每个所述拉伸杆(12)内壁中均固连有第二气囊(15),且第二气囊(15)均通过气管与第一气囊(1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显示屏(3)两侧均固连有“l”形板(31);每个所述“l”形板(31)两两相对一侧于显示屏(3)底部均固连有档板;每个所述“l”形板(31)内壁中均开设有长槽(32);每个所述长槽(32)内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送带(33);每个所述“l”形板(31)想背一侧均固连有马达(34),且马达(34)均与传送带(33)上的转轴固连;每个所述传送带(33)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凸起(35);每个所述长槽(32)相对一侧均固连有第二气囊(36);每个所述“l”形板(31)与显示屏(3)相对一侧均固连有第三气囊(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送带(33)两两相对一侧于传送带(33)底部均固连有固定块(38);每个所述固定块(38)两两相对一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棍(39);每个所述转棍(39)外表面均固连有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疗诊断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橡胶层外表面均固连有喷气囊(391),且喷气囊(391)内壁中均开设有喷气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