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0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机电抗震支吊架开始强制实施并广泛应用,受力明确简单且施工便利的连接件是必不可少的。

现有建筑机电支吊架的抗震连接由普通梁柱连接件和抗震斜撑连接件共同连接。当普通连接件与抗震连接件位置冲突时,需要将抗震连接件的连接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这就导致,抗震斜撑承受的拉力或者压力并不直接作用在横梁与立柱连接的节点处。传力途径增加,传力不明确,与实际计算的模型中斜撑力直接做用在铰接节点处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受力明确简单且施工便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抗震支吊架包括竖向吊杆、横梁和斜撑,所述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包括:

l型插槽,所述l型插槽包括供所述竖向吊杆的端部插设的第一插槽部和供所述横梁的端部插设的第二插槽部;以及

供连接所述斜撑的底板,所述底板一体连接于所述l型插槽。

通过将普通梁柱连接件和抗震斜撑连接件合并为一个整体,受力明确简单且施工便利,避免了抗震斜撑承受的拉力或者压力不直接作用在横梁与吊杆连接的节点处的缺陷。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抗震支架的斜撑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斜撑与所述底板通过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螺栓连接。通过螺栓连接,方便安拆。

所述底板为弧形。

所述第一插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吊杆的端部的两侧面开设有与二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吊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插槽通过插设于二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二所述第二通孔的螺栓连接。二所述第二安装孔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插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横梁的一端的两侧面开设有与二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槽通过插设于二所述第三安装孔和二所述第三通孔的螺栓连接。二所述第三安装孔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将普通梁柱连接件和抗震斜撑连接件合并为一个整体,受力明确简单且施工便利,避免了抗震斜撑承受的拉力或者压力不直接作用在横梁与吊杆连接的节点处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抗震支吊架包括竖向吊杆、横梁和斜撑,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包括l型插槽1和供连接斜撑的底板2,l型插槽1包括供竖向吊杆的端部插设的第一插槽部4和供横梁的端部插设的第二插槽部5;底板2一体连接于l型插槽。底板2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将普通梁柱连接件和抗震斜撑连接件合并为一个整体,受力明确简单且施工便利,避免了抗震斜撑承受的拉力或者压力不直接作用在横梁与吊杆连接的节点处的缺陷。

底板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抗震支架的斜撑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3对应的第一通孔,斜撑与底板2通过插设于第一安装孔3和第一通孔的螺栓和与螺栓配套的螺母连接。通过螺栓和螺母的方式连接,方便安拆。

第一插槽4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6,吊杆的端部的两侧面开设有与二第三安装孔6对应的第二通孔,吊杆的端部与第一插槽4通过插设于二第三安装孔6和二第二通孔的螺栓和与螺栓配套的螺母连接。二第三安装孔6对称设置。

第二插槽5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7,横梁的一端的两侧面开设有与二第三安装孔7对应的第三通孔,横梁的一端与第一插槽4通过插设于二第三安装孔7和二第三通孔的螺栓和与螺栓配套的螺母连接。二第三安装孔7对称设置。

使用时,将抗震支吊架的吊杆锚固于顶板,抗震支吊架的吊杆的端部插设于l型插槽1的第一插槽4,抗震支吊架的横梁的端部插设于l型插槽1的第二插槽5,底板2与抗震支架的斜撑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中,吊架和横梁均为槽钢。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将普通梁柱连接件和抗震斜撑连接件合并为一个整体,受力明确简单且施工便利,避免了抗震斜撑承受的拉力或者压力不直接作用在横梁与吊杆连接的节点处的缺陷。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抗震支吊架包括竖向吊杆、横梁和斜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包括:

l型插槽,所述l型插槽包括供所述竖向吊杆的端部插设的第一插槽部和供所述横梁的端部插设的第二插槽部;以及

供连接所述斜撑的底板,所述底板一体连接于所述l型插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抗震支架的斜撑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斜撑与所述底板通过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螺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弧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吊杆的端部的两侧面开设有与二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吊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插槽通过插设于二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二所述第二通孔的螺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二所述第二安装孔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槽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横梁的一端的两侧面开设有与二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槽通过插设于二所述第三安装孔和二所述第三通孔的螺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二所述第三安装孔对称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抗震支吊架包括竖向吊杆、横梁和斜撑,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包括L型插槽和供连接斜撑的底板,L型插槽包括供竖向吊杆的端部插设的第一插槽部和供横梁的端部插设的第二插槽部;底板一体连接于L型插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抗震支吊架的下承式端部连接件,将普通梁柱连接件和抗震斜撑连接件合并为一个整体,受力明确简单且施工便利,避免了抗震斜撑承受的拉力或者压力不直接作用在横梁与吊杆连接的节点处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李莹;周光毅;李东方;张国贤;王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2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