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快换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快换接头是机械常用的连接部件,快换接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一般的结构为:动力输入杆和动力输出杆通过快接套连接,传统快换接头的动力输入杆和动力输出杆一般都是直线连接,目前还没有比较实用的快接组件来保证动力输入杆和动力输出杆快速、稳定地垂直连接,本专利对快接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方便动力输入杆和动力输出杆从垂直角度快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快换接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换接头结构,包括插头,与插头连接的固定杆,固定杆的自由端连接快接组件,快接组件包括快接套以及固定在快接套周面上的快接杆,快接杆的端部带有环形固定凸缘,环形固定凸缘通过抱环连接外界的动力杆,快接套套设在固定杆的端部,快接套和固定杆上均设有螺纹固定孔,快接套和固定杆通过螺纹固定孔内的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抱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弧形槽围成连接通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槽,两个第一弧形卡槽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两个第二弧形卡槽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

进一步,动力杆的端部带有环形端盖,环形固定凸缘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环形端盖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快接杆和动力杆的端部从连接通道穿出。

进一步,所述快接杆与快接套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孔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快换接头的固定杆自由端连接快接组件,快接组件包括快接套以及固定在快接套周面上的快接杆,快接杆的端部带有环形固定凸缘,环形固定凸缘通过抱环连接外界的动力杆,快接套套设在固定杆的端部,快接套和固定杆上均设有螺纹固定孔,快接套和固定杆通过螺纹固定孔内的螺钉固定连接,抱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弧形槽围成连接通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槽,两个第一弧形卡槽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两个第二弧形卡槽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动力杆的端部带有环形端盖,环形固定凸缘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环形端盖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快接杆和动力杆的端部从连接通道穿出,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孔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通过抱环将环形固定凸缘和环形端盖夹持限位即可保证固定杆和动力杆从垂直角度稳定牢固连接,拆除打开上壳体和下壳体后即可解除固定杆和动力杆的连接,快接套和抱环拆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与快接套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抱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抱环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抱环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抱环与快接杆、动力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快换接头结构,包括插头1,与插头1连接的固定杆2,固定杆2的自由端连接快接组件,快接组件包括快接套3以及固定在快接套3周面上的快接杆4,快接杆4的端部带有环形固定凸缘5,环形固定凸缘5通过抱环6连接外界的动力杆7,快接套3套设在固定杆2的端部,快接套3和固定杆2上均设有螺纹固定孔8,快接套3和固定杆2通过螺纹固定孔8内的螺钉9固定连接。

进一步,抱环6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12,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的弧形槽12围成连接通道13;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弧形卡槽14和第二弧形卡槽15,两个第一弧形卡槽14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16,两个第二弧形卡槽15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17。

进一步,动力杆7的端部带有环形端盖18,环形固定凸缘5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16内被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夹持,环形端盖18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17内被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夹持,快接杆4和动力杆7的端部从连接通道13穿出。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19,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通过螺纹连接孔19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6。

该快换接头的固定杆2的自由端连接快接组件,快接组件包括快接套3以及固定在快接套3周面上的快接杆4,快接杆4的端部带有环形固定凸缘5,环形固定凸缘5通过抱环6连接外界的动力杆7,快接套3套设在固定杆2的端部,快接套3和固定杆2上均设有螺纹固定孔8,快接套3和固定杆2通过螺纹固定孔8内的螺钉9固定连接,动力杆7的端部带有环形端盖18,环形固定凸缘5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16内被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夹持,环形端盖18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17内被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夹持,快接杆4和动力杆7的端部从连接通道13穿出。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19,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通过螺纹连接孔19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6,通过抱环6将环形固定凸缘5和环形端盖18夹持限位即可保证固定杆2和动力杆7从垂直角度稳定牢固连接,拆除打开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后即可解除固定杆2和动力杆7的连接,快接套3和抱环6拆除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快换接头结构,包括插头,与插头连接的固定杆,其特征在于,固定杆的自由端连接快接组件,快接组件包括快接套以及固定在快接套周面上的快接杆,快接杆的端部带有环形固定凸缘,环形固定凸缘通过抱环连接外界的动力杆,快接套套设在固定杆的端部,快接套和固定杆上均设有螺纹固定孔,快接套和固定杆通过螺纹固定孔内的螺钉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弧形槽,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弧形槽围成连接通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弧形卡槽和第二弧形卡槽,两个第一弧形卡槽围成第一圆形密封卡槽,两个第二弧形卡槽围成第二圆形密封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换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力杆的端部带有环形端盖,环形固定凸缘位于第一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环形端盖位于第二圆形密封卡槽内被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快接杆和动力杆的端部从连接通道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换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杆与快接套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换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侧设有螺纹连接孔,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孔内的螺杆固定连接形成抱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换接头结构,包括插头,与插头连接的固定杆,固定杆的自由端连接快接组件,快接组件包括快接套以及固定在快接套周面上的快接杆,快接杆的端部带有环形固定凸缘,环形固定凸缘通过抱环连接外界的动力杆,快接套套设在固定杆的端部,快接套和固定杆上均设有螺纹固定孔,快接套和固定杆通过螺纹固定孔内的螺钉固定连接;固定杆和动力杆从垂直角度稳定牢固连接,快接套和抱环拆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梅才听;阮国芸;方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北仑科美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1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