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的开发利用,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方钢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方钢的体积较大,需要借助桥梁施工设备进行搬运,目前的桥梁施工设备具有以下缺陷:

桥梁施工中,方钢使用需要先将其吊起并移动到使用的位置上,由于搬运方钢的设备以及方钢本身均属于金属材料,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相对滑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结构包括上柱、主梁、底梁、立柱、固定装置、加固柱,所述上柱与主梁互相垂直设立,所述主梁与上柱机械焊接,所述上柱的两侧上均设有加固柱,所述加固柱呈八字形固定在上柱上,所述加固柱远离上柱的一端与主梁固定连接,所述主梁、底梁呈上下结构互相平行设立,所述主梁、底梁之间通过立柱机械焊接,所述固定装置设于两个主梁相悖的一侧上;

所述固定装置由环形腔、固定机构、吸附头构成,所述环形腔内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环形腔将主梁呈一侧覆盖,所述环形腔与主梁固定连接,所述吸附头与固定机构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机构由推杆、联动杆、旋转杆、旋转盘、旋转轴构成,所述推杆与联动杆机械连接,所述联动杆将推杆贯穿,所述推杆呈弧形设立,所述推杆与旋转杆机械焊接,所述旋转杆远离推杆的一端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位于旋转盘中央,并与旋转盘机械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吸附头由吸盘控制头、吸盘构成,所述吸盘上设有吸盘控制头,所述吸盘与推杆固定连接,所述吸盘位于推杆远离旋转杆的一端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吸盘控制头由固定块、螺旋杆、一号腔、活动板、连接头、滑轨构成,所述固定块与螺旋杆相配合,所述螺旋杆位于固定块中央,所述螺旋杆与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位于螺旋杆底部,所述螺旋杆位于一号腔内,所述活动板设有两个,并且关于螺旋杆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活动板的一端安装在连接头上,另一端与滑轨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板由延伸块、镂空框、定位轴、板体、实心块、通风口构成,所述延伸块设于通风口内壁上,所述通风口设有两个,所述通风口贯穿板体,所述延伸块设有两个以上,并且每两个延伸块之间设有镂空框,所述镂空框与延伸块固定连接,所述实心块与通风口相配合。

所述滑轨由轮轨、滚轮构成,所述轮轨呈竖直线状分布在一号腔内壁上,所述轮轨设有两个并且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滚轮与轮轨相配合。

所述镂空框俯视图呈圆形,并且中间呈空心状,该镂空框边缘为实心壁层。

所述吸盘开口为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并且该凹槽上设有螺纹,使得吸盘与方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从而间接提高吸盘与方钢之间的吸附力。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将方钢放进两个底梁、两个主梁以及立柱之间构成矩形腔中,借助机械力驱动旋转轴顺时针快速旋转,从而旋转杆带动推杆随之同向旋转,使得推杆将吸盘从环形腔中推出,由于吸盘被推出的速度足够快,因此吸盘与方钢外壁相接触时,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吸盘的气压,吸盘吸附在方钢上,由于吸盘的弧形凹槽上设有螺纹,间接提高吸盘与方钢之间的吸附力,当完成方钢的移动之后,通过向上螺旋螺旋杆,使得原本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板体在连接头的牵引下,在与连接头相连接处逐渐呈一定的夹角设立,在此过程中,滚轮始终在轮轨中,当两个板体呈一定的夹角设立时,实心块逐渐往远离通风口的一侧运动,使得通风口处于畅通的状态,从而吸盘内外的气压逐渐相等,使得吸盘松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外力将吸盘从环形腔中快速推出,使得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吸盘的气压,从而吸附在方钢上,试下运输过程中方钢的固定,利用两个板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控制实心块与通风口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实现通风口开启以及关闭之间交替,控制吸盘与方钢之间吸附以及松动的切换,便于方钢的稳定运输,并有效提高方钢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的固定装置剖面图。

图3为图2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柱-1、主梁-2、底梁-3、立柱-4、固定装置-5、加固柱-6、环形腔-a、固定机构-b、吸附头-c、推杆-b1、联动杆-b2、旋转杆-b3、旋转盘-b4、旋转轴-b5、吸盘控制头-c1、吸盘-c2、固定块-c11、螺旋杆-c12、一号腔-c13、活动板-c14、连接头-c15、滑轨-c16、延伸块-c141、镂空框-c142、定位轴-c143、板体-c144、实心块-c145、通风口-c146、轮轨-c161、滚轮-c1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结构包括上柱1、主梁2、底梁3、立柱4、固定装置5、加固柱6,所述上柱1与主梁2互相垂直设立,所述主梁2与上柱1机械焊接,所述上柱1的两侧上均设有加固柱6,所述加固柱6呈八字形固定在上柱1上,所述加固柱6远离上柱1的一端与主梁2固定连接,所述主梁2、底梁3呈上下结构互相平行设立,所述主梁2、底梁3之间通过立柱4机械焊接,所述固定装置5设于两个主梁2相悖的一侧上;

所述固定装置5由环形腔a、固定机构b、吸附头c构成,所述环形腔a内设有固定机构b,所述环形腔a将主梁2呈一侧覆盖,所述环形腔a与主梁2固定连接,所述吸附头c与固定机构b相配合。

所述固定机构b由推杆b1、联动杆b2、旋转杆b3、旋转盘b4、旋转轴b5构成,所述推杆b1与联动杆b2机械连接,所述联动杆b2将推杆b1贯穿,所述推杆b1呈弧形设立,所述推杆b1与旋转杆b3机械焊接,所述旋转杆b3远离推杆b1的一端设有旋转轴b5,所述旋转轴b5与旋转杆b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b5位于旋转盘b4中央,并与旋转盘b4机械配合,所述旋转轴b5与外机械力相连接,从而实现旋转杆b3的驱动控制。

所述吸附头c由吸盘控制头c1、吸盘c2构成,所述吸盘c2上设有吸盘控制头c1,所述吸盘c2与推杆b1固定连接,所述吸盘c2位于推杆b1远离旋转杆b3的一端上。

所述吸盘控制头c1由固定块c11、螺旋杆c12、一号腔c13、活动板c14、连接头c15、滑轨c16构成,所述固定块c11与螺旋杆c12相配合,所述螺旋杆c12位于固定块c11中央,所述螺旋杆c12与连接头c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c15位于螺旋杆c12底部,所述螺旋杆c12位于一号腔c13内,所述活动板c14设有两个,并且关于螺旋杆c12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活动板c14的一端安装在连接头c15上,另一端与滑轨c16相配合,所述固定块c11中央设有与螺旋杆c12上螺旋凸起相匹配的螺旋凹槽,使得螺旋杆c12螺旋升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

所述活动板c14由延伸块c141、镂空框c142、定位轴c143、板体c144、实心块c145、通风口c146构成,所述延伸块c141设于通风口c146内壁上,所述通风口c146设有两个,所述通风口c146贯穿板体c144,所述延伸块c141设有两个以上,并且每两个延伸块c141之间设有镂空框c142,所述镂空框c142与延伸块c141固定连接,所述实心块c145与通风口c146相配合,所述板体c144具有伸缩性,随着螺旋杆c12升降的控制,被拉伸或者收缩。

所述滑轨c16由轮轨c161、滚轮c162构成,所述轮轨c161呈竖直线状分布在一号腔c13内壁上,所述轮轨c161设有两个并且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滚轮c162与轮轨c161相配合。

所述镂空框c142俯视图呈圆形,并且中间呈空心状,该镂空框c142边缘为实心壁层,受挤压力时不会发生形变,从而可以保障通风口c146始终处于畅通的状态。

所述吸盘c2开口为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并且该凹槽上设有螺纹,使得吸盘c2与方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从而间接提高吸盘c2与方钢之间的吸附力。

将方钢放进两个底梁3、两个主梁2以及立柱4之间构成矩形腔中,借助机械力驱动旋转轴b5顺时针快速旋转,从而旋转杆b3带动推杆b1随之同向旋转,使得推杆b1将吸盘c2从环形腔a中推出,由于吸盘c2被推出的速度足够快,因此吸盘c2与方钢外壁相接触时,吸盘c2内的气压小于吸盘c2的气压,吸盘c2吸附在方钢上,由于吸盘c2的弧形凹槽上设有螺纹,间接提高吸盘c2与方钢之间的吸附力。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结构包括上柱1、主梁2、底梁3、立柱4、固定装置5、加固柱6,所述上柱1与主梁2互相垂直设立,所述主梁2与上柱1机械焊接,所述上柱1的两侧上均设有加固柱6,所述加固柱6呈八字形固定在上柱1上,所述加固柱6远离上柱1的一端与主梁2固定连接,所述主梁2、底梁3呈上下结构互相平行设立,所述主梁2、底梁3之间通过立柱4机械焊接,所述固定装置5设于两个主梁2相悖的一侧上;所述固定装置5由环形腔a、固定机构b、吸附头c构成;所述吸附头c由吸盘控制头c1、吸盘c2构成;所述吸盘控制头c1由固定块c11、螺旋杆c12、一号腔c13、活动板c14、连接头c15、滑轨c16构成,所述固定块c11与螺旋杆c12相配合,所述螺旋杆c12位于固定块c11中央,所述螺旋杆c12与连接头c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c15位于螺旋杆c12底部,所述螺旋杆c12位于一号腔c13内,所述活动板c14设有两个,并且关于螺旋杆c12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活动板c14的一端安装在连接头c15上,另一端与滑轨c16相配合,所述固定块c11中央设有与螺旋杆c12上螺旋凸起相匹配的螺旋凹槽,使得螺旋杆c12螺旋升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

所述活动板c14由延伸块c141、镂空框c142、定位轴c143、板体c144、实心块c145、通风口c146构成,所述延伸块c141设于通风口c146内壁上,所述通风口c146设有两个,所述通风口c146贯穿板体c144,所述延伸块c141设有两个以上,并且每两个延伸块c141之间设有镂空框c142,所述镂空框c142与延伸块c141固定连接,所述实心块c145与通风口c146相配合。

当完成方钢的移动之后,通过向上螺旋螺旋杆c12,使得原本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板体c144在连接头c15的牵引下,在与连接头c15相连接处逐渐呈一定的夹角设立,在此过程中,滚轮c162始终在轮轨c161中,当两个板体c144呈一定的夹角设立时,实心块c145逐渐往远离通风口c146的一侧运动,使得通风口c146处于畅通的状态,从而吸盘c2内外的气压逐渐相等,使得吸盘c2松动。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桥梁施工中,方钢使用需要先将其吊起并移动到使用的位置上,由于搬运方钢的设备以及方钢本身均属于金属材料,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相对滑动,存在安全隐患,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外力将吸盘c2从环形腔a中快速推出,使得吸盘c2内的气压小于吸盘c2的气压,从而吸附在方钢上,试下运输过程中方钢的固定,利用两个板体c144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控制实心块c145与通风口c146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实现通风口c146开启以及关闭之间交替,控制吸盘c2与方钢之间吸附以及松动的切换,便于方钢的稳定运输,并有效提高方钢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结构包括上柱(1)、主梁(2)、底梁(3)、立柱(4)、固定装置(5)、加固柱(6),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柱(1)与主梁(2)互相垂直设立,所述主梁(2)与上柱(1)机械焊接,所述上柱(1)的两侧上均设有加固柱(6),所述加固柱(6)呈八字形固定在上柱(1)上,所述加固柱(6)远离上柱(1)的一端与主梁(2)固定连接,所述主梁(2)、底梁(3)呈上下结构互相平行设立,所述主梁(2)、底梁(3)之间通过立柱(4)机械焊接,所述固定装置(5)设于两个主梁(2)相悖的一侧上;

所述固定装置(5)由环形腔(a)、固定机构(b)、吸附头(c)构成,所述环形腔(a)内设有固定机构(b),所述环形腔(a)将主梁(2)呈一侧覆盖,所述环形腔(a)与主梁(2)固定连接,所述吸附头(c)与固定机构(b)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b)由推杆(b1)、联动杆(b2)、旋转杆(b3)、旋转盘(b4)、旋转轴(b5)构成,所述推杆(b1)与联动杆(b2)机械连接,所述推杆(b1)与旋转杆(b3)机械焊接,所述旋转轴(b5)与旋转杆(b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b5)位于旋转盘(b4)中央,并与旋转盘(b4)机械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头(c)由吸盘控制头(c1)、吸盘(c2)构成,所述吸盘(c2)上设有吸盘控制头(c1),所述吸盘(c2)与推杆(b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控制头(c1)由固定块(c11)、螺旋杆(c12)、一号腔(c13)、活动板(c14)、连接头(c15)、滑轨(c16)构成,所述固定块(c11)与螺旋杆(c12)相配合,所述螺旋杆(c12)与连接头(c15)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c12)位于一号腔(c13)内,所述活动板(c14)的一端安装在连接头(c15)上,另一端与滑轨(c16)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c14)由延伸块(c141)、镂空框(c142)、定位轴(c143)、板体(c144)、实心块(c145)、通风口(c146)构成,所述延伸块(c141)设于通风口(c146)内壁上,所述通风口(c146)贯穿板体(c144),所述镂空框(c142)与延伸块(c141)固定连接,所述实心块(c145)与通风口(c146)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c16)由轮轨(c161)、滚轮(c162)构成,所述轮轨(c161)呈竖直线状分布在一号腔(c13)内壁上,所述滚轮(c162)与轮轨(c161)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框(c142)俯视图呈圆形,并且中间呈空心状,该镂空框(c142)边缘为实心壁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c2)开口为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并且该凹槽上设有螺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管理桥梁施工的系统,其结构包括上柱、主梁、底梁、立柱、固定装置、加固柱,上柱与主梁互相垂直设立,主梁与上柱机械焊接,加固柱远离上柱的一端与主梁固定连接,固定装置设于两个主梁相悖的一侧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外力将吸盘从环形腔中快速推出,使得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吸盘的气压,从而吸附在方钢上,试下运输过程中方钢的固定,利用两个板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控制实心块与通风口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实现通风口开启以及关闭之间交替,控制吸盘与方钢之间吸附以及松动的切换,便于方钢的稳定运输,并有效提高方钢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技术研发人员:鲁开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鲁开龙
技术研发日:2020.02.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40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