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沾锡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沾锡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旋转式沾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材在与电子元件的焊接加工过程中,往往会预先对线材的电芯进行沾锡,沾锡后再进行焊接,传统技术中通常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手动沾锡的,这样的沾锡方式工作效率较低,难以掌控沾锡的质量,无法保证锡层的厚度,容易对后续的焊接造成影响,为此,自动沾锡机的产生很好地解决了人工操作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沾锡机存在自动化程度较低,仍需较多人工,且适应能力较低,无法适用不同沾锡角度的需求。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沾锡机构,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实现了旋转式沾锡,能适应不同位置的沾锡需求,大大提高了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沾锡机构,包括拉线机构、旋转夹持机构、沾锡机构;

该拉线机构包括拉线单元、拉线驱动单元,该拉线驱动单元驱动拉线单元往复运动于旋转夹持机构的一侧;

该旋转夹持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及连接于旋转机构的夹持机构,该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单元及驱动旋转单元的旋转驱动单元,该夹持机构连接于旋转单元,该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单元及驱动夹持单元的夹持驱动单元;

该沾锡机构包括锡炉及刮灰单元,该刮灰单元包括刮灰件及刮灰驱动单元,该刮灰驱动单元驱动刮灰件往复运动于锡炉的一侧;该夹持驱动单元驱动夹持单元可选择性地朝向锡炉位移或背离锡炉位移,以使夹持单元夹持的工件进行浸锡或远离锡炉;

该沾锡机构还包括用于放置助焊剂的助焊机构,该助焊机构设置于锡炉的一侧,该夹持驱动单元驱动夹持单元往复运动于拉线单元、助焊机构、锡炉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送锡丝机构,所述送锡丝机构设置于锡炉的另一侧,所述送锡丝机构包括放锡架、送锡丝单元及送锡丝驱动单元,所述送锡丝驱动单元驱动连接送锡丝单元;所述送锡丝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放锡架、锡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锡丝单元包括联动单元、线管,所述联动单元联动连接于送锡丝驱动单元,所述联动单元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线管、放锡架,所述线管的一端衔接于锡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联动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上齿轮、下齿轮,所述下齿轮联动连接于送锡丝驱动单元;所述联动单元还包括有安装块,所述上齿轮安装于安装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线机构还包括有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适配于第一滑轨上,所述拉线单元连接于第一滑块,所述拉线驱动单元驱动连接于第一滑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单元包括主动轮、联动轴、转动盘,所述主动轮连接于旋转驱动单元,所述主动轮、转动盘分别连接于联动轴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转动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驱动单元、丝杠、移动块、第二滑块、第二滑轨,所述升降驱动单元驱动连接丝杠,所述移动块连接于丝杠;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连接于移动块,另一端适配于第二滑轨上;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移动块;所述第二滑轨设置于转动盘上;所述升降驱动单元、丝杠通过一连接座连接于旋转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刮灰单元还包括刮灰座及可移动式设置于刮灰座上的横向移动件,所述横向移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刮灰驱动单元、刮灰件;

所述刮灰座上设置有让位槽,所述横向移动件适配于让位槽内;所述横向移动件的两侧设置有导引块,相应地,所述刮灰座上设置有导引槽,所述导引块适配于导引槽内;所述导引槽连通于让位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拉线机构、旋转夹持机构、沾锡机构、助焊机构的结合设计,使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通过将旋转夹持机构的夹持机构设置于旋转机构上的结构设计,使其实现了旋转式沾锡,能适应不同位置的沾锡需求,大大提高了适用性;

其次,通过助焊机构的设置,使工件在沾锡焊接之前沾覆助焊剂,能保证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及,通过送锡丝机构的设置,使锡丝能自动输送至锡炉进行融化以供后续沾锡,如此,能实现沾锡机构的锡炉自动补充锡料,无需人工将锡丝送至锡炉进行融化,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去除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旋转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旋转夹持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拉线机构11、拉线单元

111、拉线座112、拉线机械手

113、连接块12、第一滑轨

13、第一滑块20、旋转机构

21、旋转单元211、主动轮

212、联动轴213、转动盘

22、旋转座23、安装架

24、升降单元241、升降驱动单元

242、丝杠243、移动块

244、第二滑块245、第二滑轨

30、夹持机构31、夹持单元

32、夹持驱动单元40、沾锡机构

41、锡炉42、刮灰单元

421、刮灰件422、刮灰驱动单元

423、刮灰座424、横向移动件

425、让位槽426、导引块

427、导引槽43、助焊机构

50、送锡丝机构51、放锡架

52、送锡丝单元521、上齿轮

522、下齿轮523、线管

524、安装块53、送锡丝驱动单元

60、废料收集箱101、机座

102、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主要应用于线材的电芯的沾锡,但并不局限于线材的电芯的沾锡,也可用于其他物件的沾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描述中,一些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所述旋转式沾锡机构包括机座101及设置于机座101上的拉线机构10、旋转夹持机构30、沾锡机构40;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电性连接于拉线机构10、旋转夹持机构30、沾锡机构40;

其中,该拉线机构10包括拉线单元11、拉线驱动单元,该拉线驱动单元驱动拉线单元11往复运动于旋转夹持机构30的一侧;该旋转夹持机构30包括旋转机构20及连接于旋转机构20的夹持机构30,该旋转机构20包括旋转单元21及驱动旋转单元21的旋转驱动单元,该夹持机构30连接于旋转单元21,该夹持机构30包括夹持单元31及驱动夹持单元31的夹持驱动单元32;该沾锡机构40包括锡炉41及刮灰单元42,该刮灰单元42包括刮灰件421及刮灰驱动单元422,该刮灰驱动单元422驱动刮灰件421往复运动于锡炉41的一侧;该夹持驱动单元32驱动夹持单元31可选择性地朝向锡炉41位移或背离锡炉41位移,以使夹持单元31夹持的工件进行浸锡或远离锡炉41。借此,通过将夹持机构30设置于旋转机构20上的结构设计,使其实现了旋转式沾锡,可使夹持机构30旋转预设角度,以适应不同位置沾锡需求的工件,大大提高了适用性。

所述沾锡机构40还包括用于放置助焊剂的助焊机构43,该助焊机构43设置于锡炉41的一侧,该夹持驱动单元32驱动夹持单元31往复运动于拉线单元11、助焊机构43、锡炉41之间。此处,所述助焊剂机构优选为松香盒,所述松香盒设置于锡炉41的一侧并安装于机座101上,所述松香盒内的助焊剂通常以松香为主要成分;借此,通过助焊机构43的设置,使工件在沾锡焊接之前沾覆助焊剂,能保证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所述机座101上还设置有送锡丝机构50,所述送锡丝机构50电性连接于控制装置;所述送锡丝机构50设置于锡炉41的另一侧,所述送锡丝机构50包括放锡架51、送锡丝单元52及送锡丝驱动单元53,所述送锡丝驱动单元53驱动连接送锡丝单元52;所述送锡丝单元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放锡架51、锡炉41;所述送锡丝单元52包括联动单元、线管523,所述联动单元联动连接于送锡丝驱动单元53,所述联动单元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线管523、放锡架51,所述线管523的一端衔接于锡炉41;所述联动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上齿轮521、下齿轮522,所述下齿轮522联动连接于送锡丝驱动单元53;所述联动单元还包括有安装块524,所述上齿轮521安装于安装块524上。借此,通过送锡丝机构50的设置,使锡丝能自动输送至锡炉41进行融化以供后续沾锡,如此,能实现沾锡机构40的锡炉41自动补充锡料,无需人工将锡丝送至锡炉41进行融化,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拉线机构10还包括有第一滑轨12、第一滑块13,所述第一滑块13适配于第一滑轨12上,所述拉线单元11连接于第一滑块13,所述拉线驱动单元驱动连接于第一滑块13;所述拉线单元11包括拉线座111、安装于拉线座111上的拉线机械手112及驱动拉线机械手112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安装于拉线座111上,所述拉线座111通过连接块113连接于第一滑块13;所述拉线驱动单元驱动拉线单元11水平拉动工件。借此,通过拉线机构10的设置,可使打端好的线材自外部加工设备自动移送至旋转式沾锡机构进行沾锡加工,无需人工进行操作。

所述旋转单元21包括主动轮211、联动轴212、转动盘213,所述主动轮211连接于旋转驱动单元,所述主动轮211、转动盘213分别连接于联动轴212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30连接于转动盘213;所述旋转机构20还包括有旋转座22,所述旋转单元21安装于旋转座22上,所述转动盘213安装于旋转座22上;所述旋转座22通过安装架23安装于机座101上;所述旋转机构20还包括有升降单元24,所述升降单元24包括升降驱动单元241、丝杠242、移动块243、第二滑块244、第二滑轨245,所述升降驱动单元241驱动连接丝杠242,所述移动块243连接于丝杠242;所述第二滑块244的一端连接于移动块243,另一端适配于第二滑轨245上;所述夹持机构30连接于移动块243;所述第二滑轨245设置于转动盘213上;所述升降驱动单元241、丝杠242通过一连接座连接于旋转座22。借此,通过升降单元24的设置,可实现夹持机构30于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以更好地进行沾锡等操作,提高了夹持机构30的机动性,且将升降单元24通过旋转座22连接于旋转机构20的设置,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的占用。

所述刮灰单元42还包括刮灰座423及可移动式设置于刮灰座423上的横向移动件424,所述横向移动件4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刮灰驱动单元422、刮灰件421,所述刮灰件421可选择性地伸入锡炉41内或伸出锡炉41外;所述刮灰座423上设置有让位槽425,所述横向移动件424适配于让位槽425内;所述横向移动件424的两侧设置有导引块426,相应地,所述刮灰座423上设置有导引槽427,所述导引块426适配于导引槽427内;所述导引槽427连通于让位槽425。借此,通过导引块426、导引槽427的设置,可使横向移动件424的移动更加稳定顺畅,有利于保证刮灰件421的刮灰。

所述锡炉41的一侧设置有废料收集箱60,所述废料收集箱60具有上端开口,所述刮灰件421在刮灰驱动单元422的驱动下,往复运动于锡炉41、废料收集箱60之间,以使刮灰件421刮出的锡灰落入废料收集箱60中;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废料收集箱60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通至机座101的内部,所述机座101的内部设置有汇集箱,所述贯通孔衔接于汇集箱。如此,通过废料收集箱60、汇集箱的设置,可使刮灰件421刮出的锡炉41的氧化灰废料顺利排出,避免出现废料遗留影响加工的现象。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防护罩102,所防护罩102包覆于拉线机构10、旋转机构20外。

以及,以上所述驱动单元视实际使用需求可优选为气缸驱动或电机驱动。

其大致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拉线:由拉线机构10将工件水平拉动至旋转夹持机构30;

步骤二、夹持:由旋转夹持机构30旋转夹持住工件;此处,所述旋转夹持机构30可随工件的位置进行旋转调整夹持机构30,以适应工件的位置并将工件夹持住;

步骤三、沾助焊剂:由旋转夹持机构30夹持工件旋转至助焊机构43进行沾助焊剂;此处,由旋转夹持机构30夹持工件旋转至助焊机构43后,由升降单元24联动工件向下位移至助焊机构43内,以进行沾助焊剂;沾助焊剂完成后,由升降单元24联动将沾有助焊剂的工件向上位移以远离助焊机构43;

步骤四、沾锡:由旋转夹持机构30夹持已沾好助焊剂的工件旋转至沾锡机构40进行沾锡;此处,由旋转夹持机构30夹持已沾好助焊剂的工件旋转至沾锡机构40后,由升降单元24联动已沾好助焊剂的工件下位移至沾锡机构40内,以进行沾锡;沾锡完成后,由升降单元24联动将沾锡完成的工件向上位移以远离沾锡机构4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拉线机构、旋转夹持机构、沾锡机构、助焊机构的结合设计,使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通过将旋转夹持机构的夹持机构设置于旋转机构上的结构设计,使其实现了旋转式沾锡,能适应不同位置的沾锡需求,大大提高了适用性;其次,通过助焊机构的设置,使工件在沾锡焊接之前沾覆助焊剂,能保证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通过送锡丝机构的设置,使锡丝能自动输送至锡炉进行融化以供后续沾锡,如此,能实现沾锡机构的锡炉自动补充锡料,无需人工将锡丝送至锡炉进行融化,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式沾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线机构、旋转夹持机构、沾锡机构;

该拉线机构包括拉线单元、拉线驱动单元,该拉线驱动单元驱动拉线单元往复运动于旋转夹持机构的一侧;

该旋转夹持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及连接于旋转机构的夹持机构,该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单元及驱动旋转单元的旋转驱动单元,该夹持机构连接于旋转单元,该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单元及驱动夹持单元的夹持驱动单元;

该沾锡机构包括锡炉及刮灰单元,该刮灰单元包括刮灰件及刮灰驱动单元,该刮灰驱动单元驱动刮灰件往复运动于锡炉的一侧;该夹持驱动单元驱动夹持单元可选择性地朝向锡炉位移或背离锡炉位移,以使夹持单元夹持的工件进行浸锡或远离锡炉;

该沾锡机构还包括用于放置助焊剂的助焊机构,该助焊机构设置于锡炉的一侧,该夹持驱动单元驱动夹持单元往复运动于拉线单元、助焊机构、锡炉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沾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锡丝机构,所述送锡丝机构设置于锡炉的另一侧,所述送锡丝机构包括放锡架、送锡丝单元及送锡丝驱动单元,所述送锡丝驱动单元驱动连接送锡丝单元;所述送锡丝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放锡架、锡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沾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锡丝单元包括联动单元、线管,所述联动单元联动连接于送锡丝驱动单元,所述联动单元的两端分别衔接于线管、放锡架,所述线管的一端衔接于锡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沾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单元包括相互啮合的上齿轮、下齿轮,所述下齿轮联动连接于送锡丝驱动单元;所述联动单元还包括有安装块,所述上齿轮安装于安装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沾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机构还包括有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适配于第一滑轨上,所述拉线单元连接于第一滑块,所述拉线驱动单元驱动连接于第一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沾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单元包括主动轮、联动轴、转动盘,所述主动轮连接于旋转驱动单元,所述主动轮、转动盘分别连接于联动轴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转动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沾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驱动单元、丝杠、移动块、第二滑块、第二滑轨,所述升降驱动单元驱动连接丝杠,所述移动块连接于丝杠;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连接于移动块,另一端适配于第二滑轨上;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移动块;所述第二滑轨设置于转动盘上;所述升降驱动单元、丝杠通过一连接座连接于旋转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沾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灰单元还包括刮灰座及可移动式设置于刮灰座上的横向移动件,所述横向移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刮灰驱动单元、刮灰件;

所述刮灰座上设置有让位槽,所述横向移动件适配于让位槽内;所述横向移动件的两侧设置有导引块,相应地,所述刮灰座上设置有导引槽,所述导引块适配于导引槽内;所述导引槽连通于让位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式沾锡机构,包括拉线机构、旋转夹持机构、沾锡机构;该拉线机构包括拉线单元、拉线驱动单元,该旋转夹持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及连接于旋转机构的夹持机构,该沾锡机构包括锡炉及刮灰单元,该沾锡机构还包括用于放置助焊剂的助焊机构,该助焊机构设置于锡炉的一侧,该夹持驱动单元驱动夹持单元往复运动于拉线单元、助焊机构、锡炉之间;借此,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实现了旋转式沾锡,能适应不同位置的沾锡需求,大大提高了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乾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锐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9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