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两根的皮带挡板。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械的提管分离机中,纱管由输送带由下往上输送到下一设备,如果纱管在提管机的输送带中挡板传送的位置不正确,往往会两根或多根纱管向上输送,叠在一起,影响拍摄机构的识别,出现错误判别,误将正确的纱管剔除,影响纱管的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两纱管叠加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
一种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包括第一板块、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所述的第一板块为竖直设置,第二板块和第一板块成斜向的向下设置的角度a连接,第三板块和第二板块成斜向的向上设置的角度b连接,第三板块和第二板块间形成的放置位置略大于一个纱管的直径;所述的第三板块的中间设置有内凹的圆弧缺口,为中间深度最大,向两端延伸深度由大变小与第三板块边缘相连的结构,能防止两根纱管叠加放置。当此皮带挡板上有两根纱管时,因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只能放置一根纱管,又两者之间为倾斜结构,且又有内凹的圆弧缺口的作用,由纱管本身的重力作用,能将多余的纱管挤出皮带挡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皮带挡板的材料为201,保证了纱管不会沾染铁锈。
所述的角a的角度为60-80度。
所述的角b的角度为150-170度。
所述的第一板块的两端圆弧过渡。
所述的第三板块的两端圆弧过渡。
所述的第一板块、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为一体成形。
所述的第二板块和第一板块、第三板块和第二板块相连接处分别圆弧过渡。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因挡板的防重叠功能,保证了每次只能上一根纱管,如有多根纱管的话,自动将多余的纱管挤去,保证了纱管的正确向上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两根的皮带挡板。
本实施例所述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包括第一板块1、第二板块2和第三板块3,所述的第一板块1为竖直设置,第二板块2和第一板块1成斜向的向下设置的角度a连接,所述的角a的角度为60-80度。第三板块3和第二板块2成斜向的向上设置的角度b连接,所述的角b的角度为150-170度。第三板块3和第二板块2间形成的放置位置略大于一个纱管的直径;所述的第三板块3的中间设置有内凹的圆弧缺口31,内凹的圆弧缺口31为中间深度最大,向两端延伸深度由大变小与第三板块3边缘相连的结构,能防止两根纱管叠加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皮带挡板的材料为201。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板块1的两端圆弧11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板块3的两端圆弧32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板块1、第二板块2和第三板块3为一体成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板块2和第一板块1、第三板块3和第二板块2相连接处分别圆弧过渡。
当此防两根的皮带挡板使用时,只需将第一板块1依次间隔固定在传输带上即可。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包括第一板块(1)、第二板块(2)和第三板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块(1)为竖直设置,第二板块(2)和第一板块(1)成斜向的向下设置的角度a连接,第三板块(3)和第二板块(2)成斜向的向上设置的角度b连接,第三板块(3)和第二板块(2)间形成的放置位置略大于一个纱管的直径;所述的第三板块(3)的中间设置有内凹的圆弧缺口(31),内凹的圆弧缺口(31)为中间深度最大,向两端延伸深度由大变小与第三板块(3)边缘相连的结构,能防止两根纱管叠加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带挡板的材料为2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a的角度为60-8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b的角度为150-17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块(1)的两端圆弧(11)过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板块(3)的两端圆弧(32)过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块(1)、第二板块(2)和第三板块(3)为一体成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两根的皮带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板块(2)和第一板块(1)、第三板块(3)和第二板块(2)相连接处分别圆弧过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