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94


本发明涉及手机移动电源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移动电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设备,能够及时对手机进行充电,保证人们联系畅通。手机移动电源在加工时,需要对其表面进行贴膜处理,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提高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使用工作中,需要人工移动贴膜位置,进行上料处理,需要人工拿起贴膜片,易污染贴膜片,导致贴膜质量差,影响移动电源的美观;现有的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使用工作中,需要人工进行贴膜片的移动工作,贴膜片易出现偏移现象,导致贴膜不整齐,降低贴膜质量,增大工人的劳动量,需要工人重新校正贴膜片位置,降低贴膜效率;现有的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使用工作中,不易对移动电源的四个斜角进行贴膜,还需要人工进行折叠贴膜片,操作复杂;现有的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使用工作中,需要额外工序进行贴膜片压紧工作,以保证贴膜片紧贴移动电源的表面,增大成本。

公开号为cn10444351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机或平板电脑用钢化玻璃膜贴膜器及其方法。包括底板、置物平台、平台手轮、平台挡块、平台移动弹簧、定位柱、立柱、立柱手轮、立柱挡板、立柱移动弹簧、水平臂、水平臂限位块、水平臂固定磁铁、水平臂固定铁片、两用贴膜头、贴膜头固定磁铁、贴膜头固定铁片、平台导向柱、立柱导向柱、水平臂导向柱、平台燕尾槽、立柱燕尾槽、水平臂移动槽、平台滑块、立柱滑块、水平臂滑块、定位螺孔。本发明适用于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屏幕表面粘贴钢化玻璃保护膜,解决了现有贴膜器无法适用于钢化玻璃膜的问题。此外,本发明还采用定位柱对手机和贴膜进行定位,最大限度上避免了“贴歪”状况的发生,提升了贴膜成功率和贴膜后设备的美观度。该专利与本发明相比,存在现有的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使用工作中,需要人工移动贴膜位置,进行上料处理,需要人工拿起贴膜片,易污染贴膜片,导致贴膜质量差,影响移动电源的美观和需要人工进行贴膜片的移动工作,贴膜片易出现偏移现象,导致贴膜不整齐,降低贴膜质量,增大工人的劳动量,需要工人重新校正贴膜片位置,降低贴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包括底箱和工作台,所述底箱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防护箱,防护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箱门,防护箱内部的工作台上并排设置有两组贴膜装置,每组贴膜装置均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支撑架设置在工作台的顶部,且支撑架与工作台的顶面垂直,支撑架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底端设置有夹块,夹块的内侧设置有压板,夹块下方的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滑轨的内部设置有丝杆,第二滑块的底部设置有螺母座,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滑块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柱,每个支撑柱的顶部均设置有第四液压缸,每个第四液压缸的内部均设置有第四液压杆,第四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底板,第四底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四滑轨,第四滑轨的顶部设置有托板,托板的顶部一端设置有压紧轴,托板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滑块,第三电机两侧的第二滑块上分别设置有折叠板,支撑架另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底部设置有斜压块,斜压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折叠板;

每个支撑架的一侧均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滑轨的内部设置有丝杆,第一滑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液压杆,第三液压杆的底端设置有方板,方板的底部设置有吸盘,支撑板的一端顶部位置固定设置有上支板,上支板的一端设置有放料轴,放料轴上设置有贴膜卷,贴膜卷的内部设置有贴膜片,上支板的下方设置有下支板,下支板的一端设置有收料轴,支撑板一侧的侧壁底部位置设置有传送电机,传送电机的一端设置有主动轴,传送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轴传动连接,主动轴的一侧设置有中间轴,中间轴与主动轴通过皮带连接,中间轴与收料轴之间也通过皮带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丝杆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二滑轨的侧壁伸出到第二滑轨外侧,且伸出到第二滑轨外侧的丝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滑动,实现手机移动电源的位置调节工作,便于进行贴膜工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第三电机的顶部均设置有转动轴,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的底端传动连接,每个转动轴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座,通过将手机移动电源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固定座上,通过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转动轴转动,继而使得手机移动电源在固定座上转动,便于后续的贴膜压紧工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第四滑块分别设置在第四滑轨上,且第四滑块与第四滑轨的接触面为光滑面,托板的侧壁与第四底板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托板沿第四滑轨向手机移动电源移动,使得压紧轴接触贴膜表面,对膜进行压紧,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动时,对表面的膜进行贴合压紧工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斜压块两侧的折叠板排放位置与第二滑块上的两个折叠板的排放位置相反,能够对手机移动电源四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滑轨内部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滑块的底部设置有螺母座,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能够在第一滑轨上进行移动,实现吸盘的位置调节工作,便于进行贴膜运输工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收料轴与其相邻一侧的放料轴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轴,将贴膜卷安装到放料轴上,将贴膜卷的一端穿过两个支撑轴的底部,绕过传送架固定到收料轴上,通过传送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轴转动,继而通过皮带驱动中间轴转动,中间轴通过皮带驱动收料轴转动,使得贴膜经过传送架处于水平位置,便于吸盘吸取,实现贴膜传送作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上支板和下支板均开设有通孔,与上支板和下支板对应位置的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通孔,能够通过螺栓将上支板和下支板固定在支撑板上,便于运输。

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贴膜卷安装到放料轴上,将贴膜卷的一端穿过两个支撑轴的底部,绕过传送架固定到收料轴上,通过传送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轴转动,继而通过皮带驱动中间轴转动,中间轴通过皮带驱动收料轴转动,使得贴膜经过传送架处于水平位置,便于吸盘吸取,实现贴膜片传送作用;

步骤二: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能够在第一滑轨上进行移动,将吸盘的位置移动到传送架的上放,通过第三液压缸控制其内部的第三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方板下方的吸盘接触贴膜片,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将贴膜片移动到第二滑轨的上方;

步骤三: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滑动,将第二滑块向传送架的方向移动,将手机移动电源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固定座上,控制吸盘向下移动,将贴膜片放置到手机移动电源的顶部,通过第二液压缸控制其内部的第二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斜压块对移动电源的四个斜角进行贴膜,斜压块两侧的折叠板,对手机移动电源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再将移动电源移动到第一液压缸的下方,通过夹块夹住移动电源,控制其向上移动,通过另外两个折叠板,实现移动电源另外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通过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转动轴转动,继而使得手机移动电源在固定座上转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托板沿第四滑轨向手机移动电源移动,使得压紧轴接触贴膜表面,对膜进行压紧,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动时,对表面的膜进行贴合压紧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传送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轴转动,继而通过皮带驱动中间轴转动,中间轴通过皮带驱动收料轴转动,使得贴膜经过传送架处于水平位置,便于吸盘吸取,实现贴膜片传送作用,不需要人工拿起贴膜,避免贴膜片污染;

2、本发明中,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能够在第一滑轨上进行移动,将吸盘的位置移动到传送架的上放,通过第三液压缸控制其内部的第三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方板下方的吸盘接触贴膜片,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将贴膜片移动到第二滑轨的上方,不需要人工进行贴膜片的移动工作,避免贴膜片出现偏移现象,防止贴膜不整齐,提高贴膜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量,不需要工人重新校正贴膜片位置,提高贴膜效率;

3、本发明中,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滑动,将第二滑块向传送架的方向移动,将手机移动电源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固定座上,控制吸盘向下移动,将贴膜片放置到手机移动电源的顶部,通过第二液压缸控制其内部的第二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斜压块对移动电源的四个斜角进行贴膜,斜压块两侧的折叠板,对手机移动电源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再将移动电源移动到第一液压缸的下方,通过夹块夹住移动电源,控制其向上移动,通过另外两个折叠板,实现移动电源另外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不需要人工进行折叠贴膜片;

4、本发明中,通过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转动轴转动,继而使得手机移动电源在固定座上转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托板沿第四滑轨向手机移动电源移动,使得压紧轴接触贴膜表面,对膜进行压紧,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动时,对表面的膜进行贴合压紧工作,不需要额外工序进行压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贴膜片紧贴移动电源的表面。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防护箱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传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斜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四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底箱;2、工作台;3、箱门;4、防护箱;5、支撑架;6、第一滑轨;7、贴膜片;8、放料轴;9、第一液压缸;10、吸盘;11、方板;12、支撑板;13、上支板;14、下支板;15、中间轴;16、传送架;17、收料轴;18、主动轴;19、传送电机;20、第二滑轨;21、支撑柱;22、斜压块;23、第二液压杆;24、第二液压缸;25、第一滑块;26、第一电机;27、第三液压缸;28、第四液压缸;29、第四底板;30、托板;31、第四滑块;32、第四滑轨;33、压板;34、夹块;35、压紧轴;36、折叠板;37、第二滑块;38、第二电机;39、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包括底箱1和工作台2,所述底箱1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2,工作台2的顶部设置防护箱4,防护箱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箱门3,防护箱4内部的工作台2上并排设置有两组贴膜装置,每组贴膜装置均包括支撑架5和支撑板12,支撑架5设置在工作台2的顶部,且支撑架5与工作台2的顶面垂直,支撑架5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9,第一液压缸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底端设置有夹块34,夹块34的内侧设置有压板33,夹块34下方的工作台2上设置有第二滑轨20,第二滑轨2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块37,第二滑轨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8,第二滑轨20的内部设置有丝杆,第二滑块37的底部设置有螺母座,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滑块3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39,支撑架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柱21,每个支撑柱21的顶部均设置有第四液压缸28,每个第四液压缸28的内部均设置有第四液压杆,第四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底板29,第四底板29的顶面上设置有第四滑轨32,第四滑轨32的顶部设置有托板30,托板30的顶部一端设置有压紧轴35,托板30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滑块31,第三电机39两侧的第二滑块37上分别设置有折叠板36,支撑架5另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液压缸24,第二液压缸2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杆23,第二液压杆23的底部设置有斜压块22,斜压块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折叠板36。

每个支撑架5的一侧均支撑板12,支撑板12上设置有第一滑轨6,第一滑轨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26,第一滑轨6的内部设置有丝杆,第一滑轨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块25,第一滑块25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液压缸27,第三液压缸27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液压杆,第三液压杆的底端设置有方板11,方板11的底部设置有吸盘10,支撑板12的一端顶部位置固定设置有上支板13,上支板13的一端设置有放料轴8,放料轴8上设置有贴膜卷,贴膜卷的内部设置有贴膜片7,上支板13的下方设置有下支板14,下支板14的一端设置有收料轴17,支撑板12一侧的侧壁底部位置设置有传送电机19,传送电机19的一端设置有主动轴18,传送电机19的输出端与主动轴18传动连接,主动轴18的一侧设置有中间轴15,中间轴15与主动轴18通过皮带连接,中间轴15与收料轴17之间也通过皮带连接,使用时,将贴膜卷安装到放料轴8上,将贴膜卷的一端穿过两个支撑轴的底部,绕过传送架16固定到收料轴17上,通过传送电机19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轴18转动,继而通过皮带驱动中间轴15转动,中间轴15通过皮带驱动收料轴17转动,使得贴膜经过传送架16处于水平位置,便于吸盘10吸取,实现贴膜片7传送作用;通过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25能够在第一滑轨6上进行移动,将吸盘10的位置移动到传送架16的上放,通过第三液压缸27控制其内部的第三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方板11下方的吸盘10接触贴膜片7,通过第一电机26转动,将贴膜片7移动到第二滑轨20的上方,不需要人工进行贴膜片7的移动工作,避免贴膜片7出现偏移现象,防止贴膜不整齐,提高贴膜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量,不需要工人重新校正贴膜片7位置,提高贴膜效率;通过第二电机38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二滑块37在第二滑轨20上滑动,将第二滑块37向传送架16的方向移动,将手机移动电源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固定座上,控制吸盘10向下移动,将贴膜片7放置到手机移动电源的顶部,通过第二液压缸24控制其内部的第二液压杆23向下移动,使得斜压块22对移动电源的四个斜角进行贴膜,斜压块22两侧的折叠板36,对手机移动电源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再将移动电源移动到第一液压缸9的下方,通过夹块34夹住移动电源,控制其向上移动,通过另外两个折叠板36,实现移动电源另外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通过第三电机39的输出端驱动转动轴转动,继而使得手机移动电源在固定座上转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托板30沿第四滑轨32向手机移动电源移动,使得压紧轴35接触贴膜表面,对膜进行压紧,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动时,对表面的膜进行贴合压紧工作,不需要额外工序进行压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贴膜片7紧贴移动电源的表面。

每个丝杆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二滑轨20的侧壁伸出到第二滑轨20外侧,且伸出到第二滑轨20外侧的丝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38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38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二滑块37在第二滑轨20上滑动,实现手机移动电源的位置调节工作,便于进行贴膜工序。

每个第三电机39的顶部均设置有转动轴,第三电机39的输出端与转动轴的底端传动连接,每个转动轴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座,通过将手机移动电源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固定座上,通过第三电机39的输出端驱动转动轴转动,继而使得手机移动电源在固定座上转动,便于后续的贴膜压紧工作。

每个第四滑块31分别设置在第四滑轨32上,且第四滑块32与第四滑轨31的接触面为光滑面,托板30的侧壁与第四底板29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托板30沿第四滑轨32向手机移动电源移动,使得压紧轴35接触贴膜表面,对膜进行压紧,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动时,对表面的膜进行贴合压紧工作。

两个斜压块22两侧的折叠板36排放位置与第二滑块37上的两个折叠板36的排放位置相反,能够对手机移动电源四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

每个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滑轨6内部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滑块25的底部设置有螺母座,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通过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25能够在第一滑轨6上进行移动,实现吸盘10的位置调节工作,便于进行贴膜运输工作。

每个收料轴17与其相邻一侧的放料轴8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轴,将贴膜卷安装到放料轴8上,将贴膜卷的一端穿过两个支撑轴的底部,绕过传送架16固定到收料轴17上,通过传送电机19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轴18转动,继而通过皮带驱动中间轴15转动,中间轴15通过皮带驱动收料轴17转动,使得贴膜经过传送架16处于水平位置,便于吸盘10吸取,实现贴膜传送作用。

每个上支板13和下支板14均开设有通孔,与上支板13和下支板14对应位置的支撑板12上分别开设有通孔,能够通过螺栓将上支板13和下支板14固定在支撑板12上,便于运输。

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贴膜卷安装到放料轴8上,将贴膜卷的一端穿过两个支撑轴的底部,绕过传送架16固定到收料轴17上,通过传送电机19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轴18转动,继而通过皮带驱动中间轴15转动,中间轴15通过皮带驱动收料轴17转动,使得贴膜经过传送架16处于水平位置,便于吸盘10吸取,实现贴膜片7传送作用;

步骤二:通过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25能够在第一滑轨6上进行移动,将吸盘10的位置移动到传送架16的上放,通过第三液压缸27控制其内部的第三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方板11下方的吸盘10接触贴膜片7,通过第一电机26转动,将贴膜片7移动到第二滑轨20的上方;

步骤三:通过第二电机38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二滑块37在第二滑轨20上滑动,将第二滑块37向传送架16的方向移动,将手机移动电源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固定座上,控制吸盘10向下移动,将贴膜片7放置到手机移动电源的顶部,通过第二液压缸24控制其内部的第二液压杆23向下移动,使得斜压块22对移动电源的四个斜角进行贴膜,斜压块22两侧的折叠板36,对手机移动电源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再将移动电源移动到第一液压缸9的下方,通过夹块34夹住移动电源,控制其向上移动,通过另外两个折叠板36,实现移动电源另外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通过第三电机39的输出端驱动转动轴转动,继而使得手机移动电源在固定座上转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托板30沿第四滑轨32向手机移动电源移动,使得压紧轴35接触贴膜表面,对膜进行压紧,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动时,对表面的膜进行贴合压紧工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使用时,将贴膜卷安装到放料轴8上,将贴膜卷的一端穿过两个支撑轴的底部,绕过传送架16固定到收料轴17上,通过传送电机19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轴18转动,继而通过皮带驱动中间轴15转动,中间轴15通过皮带驱动收料轴17转动,使得贴膜经过传送架16处于水平位置,便于吸盘10吸取,实现贴膜片7传送作用;

通过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25能够在第一滑轨6上进行移动,将吸盘10的位置移动到传送架16的上放,通过第三液压缸27控制其内部的第三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方板11下方的吸盘10接触贴膜片7,通过第一电机26转动,将贴膜片7移动到第二滑轨20的上方,不需要人工进行贴膜片7的移动工作,避免贴膜片7出现偏移现象,防止贴膜不整齐,提高贴膜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量,不需要工人重新校正贴膜片7位置,提高贴膜效率;

通过第二电机38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二滑块37在第二滑轨20上滑动,将第二滑块37向传送架16的方向移动,将手机移动电源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固定座上,控制吸盘10向下移动,将贴膜片7放置到手机移动电源的顶部,通过第二液压缸24控制其内部的第二液压杆23向下移动,使得斜压块22对移动电源的四个斜角进行贴膜,斜压块22两侧的折叠板36,对手机移动电源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再将移动电源移动到第一液压缸9的下方,通过夹块34夹住移动电源,控制其向上移动,通过另外两个折叠板36,实现移动电源另外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通过第三电机39的输出端驱动转动轴转动,继而使得手机移动电源在固定座上转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托板30沿第四滑轨32向手机移动电源移动,使得压紧轴35接触贴膜表面,对膜进行压紧,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动时,对表面的膜进行贴合压紧工作,不需要额外工序进行压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贴膜片7紧贴移动电源的表面。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箱(1)和工作台(2),所述底箱(1)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2),工作台(2)的顶部设置防护箱(4),防护箱(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箱门(3),防护箱(4)内部的工作台(2)上并排设置有两组贴膜装置,每组贴膜装置均包括支撑架(5)和支撑板(12),支撑架(5)设置在工作台(2)的顶部,且支撑架(5)与工作台(2)的顶面垂直,支撑架(5)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9),第一液压缸(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底端设置有夹块(34),夹块(34)的内侧设置有压板(33),夹块(34)下方的工作台(2)上设置有第二滑轨(20),第二滑轨(2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块(37),第二滑轨(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8),第二滑轨(20)的内部设置有丝杆,第二滑块(37)的底部设置有螺母座,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滑块(3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39),支撑架(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柱(21),每个支撑柱(21)的顶部均设置有第四液压缸(28),每个第四液压缸(28)的内部均设置有第四液压杆,第四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底板(29),第四底板(29)的顶面上设置有第四滑轨(32),第四滑轨(32)的顶部设置有托板(30),托板(30)的顶部一端设置有压紧轴(35),托板(30)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滑块(31),第三电机(39)两侧的第二滑块(37)上分别设置有折叠板(36),支撑架(5)另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液压缸(24),第二液压缸(2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杆(23),第二液压杆(23)的底部设置有斜压块(22),斜压块(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折叠板(36);

每个支撑架(5)的一侧均支撑板(12),支撑板(12)上设置有第一滑轨(6),第一滑轨(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26),第一滑轨(6)的内部设置有丝杆,第一滑轨(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块(25),第一滑块(25)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液压缸(27),第三液压缸(27)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液压杆,第三液压杆的底端设置有方板(11),方板(11)的底部设置有吸盘(10),支撑板(12)的一端顶部位置固定设置有上支板(13),上支板(13)的一端设置有放料轴(8),放料轴(8)上设置有贴膜卷,贴膜卷的内部设置有贴膜片(7),上支板(13)的下方设置有下支板(14),下支板(14)的一端设置有收料轴(17),支撑板(12)一侧的侧壁底部位置设置有传送电机(19),传送电机(19)的一端设置有主动轴(18),传送电机(19)的输出端与主动轴(18)传动连接,主动轴(18)的一侧设置有中间轴(15),中间轴(15)与主动轴(18)通过皮带连接,中间轴(15)与收料轴(17)之间也通过皮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丝杆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二滑轨(20)的侧壁伸出到第二滑轨(20)外侧,且伸出到第二滑轨(20)外侧的丝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38)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三电机(39)的顶部均设置有转动轴,第三电机(39)的输出端与转动轴的底端传动连接,每个转动轴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第四滑块(31)分别设置在第四滑轨(32)上,且第四滑块(32)与第四滑轨(31)的接触面为光滑面,托板(30)的侧壁与第四底板(29)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斜压块(22)两侧的折叠板(36)排放位置与第二滑块(37)上的两个折叠板(36)的排放位置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滑轨(6)内部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滑块(25)的底部设置有螺母座,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收料轴(17)与其相邻一侧的放料轴(8)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轴,将贴膜卷安装到放料轴(8)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上支板(13)和下支板(14)均开设有通孔,与上支板(13)和下支板(14)对应位置的支撑板(12)上分别开设有通孔。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贴膜卷安装到放料轴(8)上,将贴膜卷的一端穿过两个支撑轴的底部,绕过传送架(16)固定到收料轴(17)上,通过传送电机(19)的输出端驱动主动轴(18)转动,继而通过皮带驱动中间轴(15)转动,中间轴(15)通过皮带驱动收料轴(17)转动,使得贴膜经过传送架(16)处于水平位置,便于吸盘(10)吸取,实现贴膜片(7)传送作用;

步骤二:通过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25)能够在第一滑轨(6)上进行移动,将吸盘(10)的位置移动到传送架(16)的上放,通过第三液压缸(27)控制其内部的第三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方板(11)下方的吸盘(10)接触贴膜片(7),通过第一电机(26)转动,将贴膜片(7)移动到第二滑轨(20)的上方;

步骤三:通过第二电机(38)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二滑块(37)在第二滑轨(20)上滑动,将第二滑块(37)向传送架(16)的方向移动,将手机移动电源放置在转动轴顶部的固定座上,控制吸盘(10)向下移动,将贴膜片(7)放置到手机移动电源的顶部,通过第二液压缸(24)控制其内部的第二液压杆(23)向下移动,使得斜压块(22)对移动电源的四个斜角进行贴膜,斜压块(22)两侧的折叠板(36),对手机移动电源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再将移动电源移动到第一液压缸(9)的下方,通过夹块(34)夹住移动电源,控制其向上移动,通过另外两个折叠板(36),实现移动电源另外两个侧壁上的膜进行折叠工作,通过第三电机(39)的输出端驱动转动轴转动,继而使得手机移动电源在固定座上转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得托板(30)沿第四滑轨(32)向手机移动电源移动,使得压紧轴(35)接触贴膜表面,对膜进行压紧,使得手机移动电源转动时,对表面的膜进行贴合压紧工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移动电源用智能贴膜设备,包括底箱和工作台,所述底箱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设置防护箱,防护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箱门,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穿过螺母座的内部且与螺母座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滑块能够在第一滑轨上进行移动,将吸盘的位置移动到传送架的上放,通过第三液压缸控制其内部的第三液压杆向下移动,使得方板下方的吸盘接触贴膜片,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将贴膜片移动到第二滑轨的上方,不需要人工进行贴膜片的移动工作,避免贴膜片出现偏移现象,防止贴膜不整齐,提高贴膜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量,不需要工人重新校正贴膜片位置,提高贴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童爱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童爱霞
技术研发日:2020.03.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9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