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
背景技术:
17世纪中,美国开始应用架空索道传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传送带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带式传动是传输设备上适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传动方式,其广泛应用在自动化工厂的各个方面,传输带在传输货物时以及货物被放置在传输带上时,传输带整体会受到冲击,导致传输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现象:1、传输带的局部高度发生变化,尤其是货物进入传输带的一侧;2、传输带整体高度发生变化,导致传输带在运行过程出现较大的震动,现有技术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通过设置连接件与缓存层提高支撑腿的减震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包括有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支撑平面,所述连接件包括有c字形的中管,所述支撑平面设置在所述中管的一端,所述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平面,所述固定平面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平面上设置有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能够连接支撑座与传输线,支撑平面与传输连直接连接,通过支撑平面上的设置的缓冲层直接吸收传输线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减少由于震动影响支撑座以及连接件固定的稳定性;中管呈c字形设置保证中管的支撑强度和抗扭转形变,相比柱状结构c字形中管具有更大弹性形变的空间,能够更好的吸收支撑面板传递的冲击或震动,减少支撑座收到的冲击,通过连接件与缓冲层的结合实现吸收货物放置时传输线对支撑腿的冲击,通过c字形的中管减少震动、冲击朝向支撑座的传递,提高支撑脚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支撑座、连接件松动而产生传输线震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层包括有自所述支撑平面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橡胶层、支撑板以及第二橡胶层,所述支撑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层与所述第二橡胶层之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之间的支撑板与连接件、传输线连接,通过支撑板的晃动以及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的支撑实现传输线震动的吸收;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支撑板能够将冲击力传递至中管处,防止支撑腿发生失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平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中管的范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平面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的支撑平面能够通过自身的形变吸收传输线产生的震动或冲击,进一步提高支撑腿的减震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平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件,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在支撑板的两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支撑平面固定,保证支撑板在受力后能够传递至支撑平面上,通过支撑平面的形变来消除冲击力,支撑板通过设置在两第一固定件之间的第二固定件相连能够传递来自传输线各个方向的冲击力,使支撑板能够在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之间发生晃动,充分发挥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弹性支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均为焊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的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支撑板与连接件以及传输线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平面的延伸长度不超过所述中管的长度且不小于所述中管长度的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支撑平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避免过长而导致支撑平面的支撑强度过低或是过短而起不到消除冲击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的厚度为所述支撑板厚度2~3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弹性形变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平面与所述支撑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座包括有穿设所述固定平面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螺母,所述固定平面夹持固定于两所述螺母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调节连接件在螺纹杆上的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实施于已经铺设好的传输线上,便于传输线的升级和改造;
2、减少支撑座受到的震动和冲击,提高支撑座固定的稳定性;
3、延长传输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传输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输线;2、支撑座;21、螺杆;3、连接件;31、中管;32、支撑平面;33、固定平面;4、缓冲层;41、第一橡胶层;42、支撑平面;421、第一固定件;422、第二固定件;43、第二橡胶层;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用于传输线的支撑,结合图2和图3所示,支撑腿包括有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上的连接件,连接件具有支撑平面,连接件包括有c字形的中管,支撑平面设置在中管的一端,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平面,固定平面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支撑平面上设置有缓冲层。固定平面与支撑平面平行设置,支撑座包括有穿设固定平面的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螺母,固定平面夹持固定于两螺母之间,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与支撑平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件,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在支撑板的两面上,本方案中为了提高支撑板的整体性,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均为焊接于支撑板上的螺杆。
结合图4所示,缓冲层包括有自支撑平面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橡胶层、支撑板以及第二橡胶层,支撑设置在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之间,支撑板与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本方案中,为了提高支撑腿的减震能力,支撑平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并超出中管的范围,支撑板与支撑平面对应设置;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支撑平面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支撑平面的延伸长度不超过中管的长度且不小于中管长度的1/2。
本方案中,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的厚度为支撑板厚度2~3倍。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包括有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支撑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有c字形的中管,所述支撑平面设置在所述中管的一端,所述中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平面,所述固定平面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平面上设置有缓冲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有自所述支撑平面一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橡胶层、支撑板以及第二橡胶层,所述支撑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层与所述第二橡胶层之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中管的范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平面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平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件,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在支撑板的两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均为焊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的螺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面的延伸长度不超过所述中管的长度且不小于所述中管长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层、第二橡胶层的厚度为所述支撑板厚度2~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平面与所述支撑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座包括有穿设所述固定平面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螺母,所述固定平面夹持固定于两所述螺母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