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子午胎成型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全钢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在半成品输送、贴合的过程中,各批胎侧由于材料性质或加工过程的参数设置的不同会导致各批胎侧的宽度不同。当待加工胎侧的批次等发生变化时,待加工物料的宽度以及宽度加工时的宽度要求均会对应发生变化,这种待加工物料的宽度以及宽度加工时的宽度要求的变化具有不均匀性。现有的宽度控制均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实现的,然而人工干预的方式无法快速适应宽度的变化,导致胎侧宽度控制的效率低下,且同一批胎侧依然存在大量宽度分布不均匀性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提高胎侧宽度控制的效率,提高同批胎侧宽度分布的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前输送架、后输送架以及位于前输送架与后输送架之间的中央辊筒;
在所述前输送架的输送起始端设置有第一料宽检测装置,在所述前输送架的输送末端设置有第一压辊组;
在所述后输送架的输送起始端设置有第二压辊组,在所述后输送架的输送末端设置有第三料宽检测装置;在所述第二压辊组与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料宽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辊组以及所述第二压辊组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物料加工时,待加工物料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压辊组的辊隙、所述中央辊筒、所述第二压辊组的辊隙、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均用于检测待加工物料的宽度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宽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压辊组和所述第二压辊组的转速;所述第一压辊组和所述第二压辊组用于通过转速变化对所述待加工物料进行拉伸以调节所述待加工物料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辊组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一辊筒;所述第一压辊位于所述第一辊筒上方;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一辊筒通过齿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待加工物料从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一辊筒之间的辊隙通过。
可选的,所述第二压辊组包括第二压辊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二压辊位于所述第二辊筒上方;所述第二压辊与所述第二辊筒通过齿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待加工物料从所述第二压辊与所述第二辊筒之间的辊隙通过。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辊、所述第一辊筒、所述第二压辊和所述第二辊筒的直径相同;所述中央辊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辊筒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中央辊筒的中心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辊筒的中心以及所述第二辊筒的中心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辊组还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辊或所述第一辊筒转动;
所述第二压辊组还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辊或所述第二辊筒转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所公开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通过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分别设置料宽检测装置实现待加工物料的宽度检测,并在胎侧宽度不满足要求时实时调整两个压辊组的转速实现胎侧宽度的实时调整,从而保证胎侧宽度的实时控制以及胎侧宽度分布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提高胎侧宽度控制的效率,提高同批胎侧宽度分布的均匀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参见图1,该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前输送架1、后输送架8以及位于前输送架1与后输送架8之间的中央辊筒5;
在所述前输送架1的输送起始端设置有第一料宽检测装置2,在所述前输送架1的输送末端设置有第一压辊组。
在所述后输送架8的输送起始端设置有第二压辊组,在所述后输送架8的输送末端设置有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在所述第二压辊组与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之间设置有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
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2、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和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辊组以及所述第二压辊组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物料加工时,待加工物料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2、所述第一压辊组的辊隙、所述中央辊筒5、所述第二压辊组的辊隙、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以及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
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2、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和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均用于检测待加工物料的宽度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宽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压辊组和所述第二压辊组的转速;所述第一压辊组和所述第二压辊组用于通过转速变化对所述待加工物料进行拉伸以调节所述待加工物料的宽度。
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之间的距离需大于第一预设距离。由于胎侧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物料,在经过第二压辊组的的拉伸之后,会产生小幅度的回弹,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检测的参数为回弹后胎侧的宽度,以提高胎侧宽度控制的准确度,因此需要为胎侧提供一定的回弹时间,以胎侧充分回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以保证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检测的胎侧宽度为未产生回弹时的胎侧宽度或产生少量回弹时的胎侧宽度。
所述第一压辊组包括第一压辊4和第一辊筒3;所述第一压辊4位于所述第一辊筒3上方;所述第一压辊4与所述第一辊筒3通过齿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待加工物料从所述第一压辊4与所述第一辊筒3之间的辊隙通过。
所述第二压辊组包括第二压辊7和第二辊筒6;所述第二压辊7位于所述第二辊筒6上方;所述第二压辊7与所述第二辊筒6通过齿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待加工物料从所述第二压辊7与所述第二辊筒6之间的辊隙通过。
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
所述第一压辊4、所述第一辊筒3、所述第二压辊7和所述第二辊筒6的直径相同;所述中央辊筒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辊筒3的直径。
所述中央辊筒5的中心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辊筒3的中心以及所述第二辊筒6的中心的高度。所述第一辊筒3和所述第二辊筒6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压辊4和所述第二压辊7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与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压辊组还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辊4或所述第一辊筒3转动。
所述第二压辊组还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辊7或所述第二辊筒6转动。
伺服电机可精准控制辊筒或压辊的转速。
待加工物料起初为卷状,由胎侧卷取工字轮导开后展平进入储料状态,然后经只能纠偏装置纠偏后进入前输送架1,在达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2后经第一料宽检测装置2进行料宽检测得到第一宽度参数b1,然后依次经过第一压辊组的辊隙和所述中央辊筒5达到后输送架8,在后输送架上先经过所述第二压辊组的辊隙,然后到达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经第二料宽检测装置9进行料宽检测得到第二宽度参数b2,然后到达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经第三料宽检测装置10进行料宽检测得到第三宽度参数b3。第一料宽参数b1、第二宽度参数b2和第三宽度参数b3均被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调出工艺设定的宽度参数范围b0,通过比较宽度参数b3与b0确定所述第一压辊组和第二压辊组的转速分别应该增大或者减小,并通过实时获取b1和b2实现转速的对所述第一压辊组和第二压辊组的转速进行实时调整,实现对胎侧的拉伸程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胎侧宽度的控制。通过这种动态智能调节,使得胎侧宽度保持在均匀分布的状态,从而准确的完成胎侧的输送和贴合,实现驱动可靠,使胎侧更好的贴合,减少人工干预,保证了轮胎成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实现了全钢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的智能控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所公开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通过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分别设置料宽检测装置实现待加工物料的宽度检测,并在胎侧宽度不满足要求时实时调整两个压辊组的转速实现胎侧宽度的实时调整,从而保证胎侧宽度的实时控制以及胎侧宽度分布的均匀性。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一种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前输送架、后输送架以及位于前输送架与后输送架之间的中央辊筒;
在所述前输送架的输送起始端设置有第一料宽检测装置,在所述前输送架的输送末端设置有第一压辊组;
在所述后输送架的输送起始端设置有第二压辊组,在所述后输送架的输送末端设置有第三料宽检测装置;在所述第二压辊组与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料宽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压辊组以及所述第二压辊组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物料加工时,待加工物料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压辊组的辊隙、所述中央辊筒、所述第二压辊组的辊隙、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料宽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均用于检测待加工物料的宽度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宽度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压辊组和所述第二压辊组的转速;所述第一压辊组和所述第二压辊组用于通过转速变化对所述待加工物料进行拉伸以调节所述待加工物料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组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一辊筒;所述第一压辊位于所述第一辊筒上方;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一辊筒通过齿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待加工物料从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一辊筒之间的辊隙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组包括第二压辊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二压辊位于所述第二辊筒上方;所述第二压辊与所述第二辊筒通过齿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待加工物料从所述第二压辊与所述第二辊筒之间的辊隙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所述第一辊筒、所述第二压辊和所述第二辊筒的直径相同;所述中央辊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辊筒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辊筒的中心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辊筒的中心以及所述第二辊筒的中心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料宽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三料宽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午胎成型机胎侧宽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组还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辊或所述第一辊筒转动;
所述第二压辊组还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辊或所述第二辊筒转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