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跨越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
背景技术:2.跨越架是线路施工中用来支撑导线、地线,临时通过公路、铁路电力线弱电线路的架子。
3.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58705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跨越架,包括底座、主柱和跨越架,所述主柱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跨越架安装在主柱上,所述跨越架可水平旋转安装;所述跨越架包括第一过线架和第二过线架,所述第一过线架与第二过线架之间通过过线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过线架装在主柱顶部;还包括电线牵引绳,所述电线牵引绳一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倒挂在第二过线架上,电线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过线架和第一过线架的上沿,紧绷固定在主柱或者底座上,松开电线牵引绳,挂钩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带动电线牵引绳绕着第一过线架和第二过线架滑动。
4.上述现有技术,输电线跨越架需要固定于地面,安装固定后不便于进行移动调整,影响使用的便捷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方便进行移动调节、提升移动便捷性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进行移动调节、提升移动便捷性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两侧分别铰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导向轮,所述横杆的底部铰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上与所述横杆相背离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四周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匀连接有四条斜拉绳索。
7.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斜撑杆相匹配的连接块,所述斜撑杆与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快拆销可拆卸固定连接。
8.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外侧活动套装有滑动盘,所述滑动盘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板,所述滑动盘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的压盘。
9.所述压盘上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结构的手柄。
10.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轴向相垂直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转动装配有轴座,所述轴座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部。
11.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盘,所述底板的四周均匀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斜拉绳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盘、所述固定块相连接。
12.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端块,所述端块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横杆相匹配的铰座。
13.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还包括卡车,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卡车上。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的底板可以安装固定在移动装置或车辆的上,带动其进行移动调节;
16.(2)支撑杆能够放倒,横杆能够向支撑杆折叠,减小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的高度及宽度,能够通过更为狭小的桥洞等,提升移动便捷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20.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1.如图1所示,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顶端两侧分别铰接有横杆12,横杆12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导向轮13,横杆12的底部铰接有斜撑杆11,斜撑杆11上与横杆12相背离的一端与支撑杆5的外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支撑杆5的四周与底板1之间均匀连接有四条斜拉绳索15;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先将横杆12与支撑杆5之间展开,使两者处于垂直状态,将斜撑杆11的端部与支撑杆5的侧面固定连接,然后将支撑杆5立起来,使支撑杆5的轴向与底板1的顶面相垂直,最后通过斜拉绳索15将支撑杆5与底板1之间连接固定即可,拆除时,先解下斜拉绳索15将支撑杆5放倒,然后将斜撑杆11与支撑杆5之间分离,最后将横杆12靠向支撑杆5即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中的底板1可以安装固定在移动装置或车辆的上,带动其进行移动调节,并且,支撑杆5能够放倒,横杆12能够向支撑杆5折叠,减小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的高度及宽度,能够通过更为狭小的桥洞等,提升移动便捷性。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5的外侧设置有与斜撑杆11相匹配的连接块17,斜撑杆11与连接块17之间通过快拆销16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块17上开设有轴向与支撑杆5的轴向相垂直的通孔,斜撑杆11的端部也开设有与该通孔相对应的连接孔,快拆销16装配在该通孔及连接孔内部即可将斜撑杆11与连接块17之间固定,快拆销16从在该通孔及连接孔内部拆除即可将斜撑杆11与连接块17之间分离。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5的下端外侧活动套装有滑动盘8,滑动盘8的中部开设有
直径大于支撑杆5外径的让孔,滑动盘8能够沿其轴向在支撑杆5外侧上下移动,滑动盘8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板9,支板9的上端与滑动盘8之间焊接固定,滑动盘8的顶部设置有与支撑杆5螺纹连接的压盘6,支撑杆5的下段设置有与压盘6相匹配的外螺纹,正反转动压盘6,通过螺纹结构使压盘6上、下移动,下移时下压滑动盘8使支板9与底板1相接触,将支撑杆5垂直支撑在底板1的顶部,方便绑扎固定斜拉绳索15;拆除时,上移压盘6,滑动盘8能够向上移动,能够将支撑杆5向一侧放到。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盘7上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结构的手柄7,通过手柄7能够便于调节转动压盘7,具体的,压盘7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手柄7。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5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轴向相垂直的转轴3,支撑杆5与转轴3之间焊接成一体结构,转轴3的外侧转动装配有轴座4,轴座4焊接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5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盘10,底板1的四周均匀设置有固定块2,连接盘10上开设有与固定块2一一对应的圆孔,固定块2上开设有孔道,其中圆孔及孔道都是用来绑扎固定斜拉绳索15的端部,斜拉绳索15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盘10、固定块2相连接。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端块14,端块14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与横杆12相匹配的铰座18。
28.如图2所示,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还包括卡车20,底板1固定设置在卡车20上,底板1可以通过螺栓装配固定在卡车20上,或者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卡车20上。
29.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两侧分别铰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导向轮,所述横杆的底部铰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上与所述横杆相背离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四周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匀连接有四条斜拉绳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斜撑杆相匹配的连接块,所述斜撑杆与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快拆销可拆卸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外侧活动套装有滑动盘,所述滑动盘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板,所述滑动盘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的压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上设置有与其为一体结构的手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其轴向相垂直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转动装配有轴座,所述轴座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盘,所述底板的四周均匀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斜拉绳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盘、所述固定块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端块,所述端块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横杆相匹配的铰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车,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卡车上。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两侧分别铰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导向轮,所述横杆的底部铰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上与所述横杆相背离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四周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匀连接有四条斜拉绳索;本实用新型中,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的底板可以安装固定在移动装置或车辆的上,带动其进行移动调节;支撑杆能够放倒,横杆能够向支撑杆折叠,减小可安装移动式跨越架的高度及宽度,能够通过更为狭小的桥洞等,提升移动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一帆 唐海锋 单良 区梓枫 许一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一帆
技术研发日:2022.07.05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