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夹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8  1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夹具、夹具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在pcb板在电镀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夹具对其夹持,再进行后续加工,但是传统夹具对工件的夹持点位较为单一,对较大工件进行夹持时,单一点位夹持效果较差不利于后续加工。
3.因此,提出一种夹具、夹具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夹具,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内侧设置有夹具本体;两个夹持结构,两个所述夹持结构分别固定连接于夹具本体的夹爪端部且对称分布;其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夹具本体夹爪端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设置有可调节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提高夹具的适用范围;所述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连接块内部的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用于对调节后夹持组件的限位。
5.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连接块表面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对称分布,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贯穿出滑槽并固定连接有增阻块,两个所述增阻块的相对侧相互接触,滑动能够沿着滑槽内部滑动,从而调节增阻块的位置。
6.优选的,一侧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另一侧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与连接块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置用于配合相应部件带动两个滑块相互靠近或远离。
7.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导轮,所述导轮的表面卷绕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与连接块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设置用于第二连接板的复位,通过拉动第一连接板能够带动连接绳在导轮的导向下使第二连接板相反移动,提高了调节效率。
8.优选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滑动连接于连接块内壁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贯穿至滑槽的内部并设置有斜面,且限位块的顶部与连接块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贯穿出连接块,锁止结构的设置用于对调节后滑块位置的限位,进而能够对增阻块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增阻块复位的情况。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所述卡槽与连接架相匹配,且卡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结构。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卡槽内部的卡块,所述卡块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至安装板的内部并固定连接
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的一端贯穿出安装板,所述拨动块远离连接杆的一侧与安装板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连接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单一夹具受损时进行快速更换,同时能够通过预先设置多个夹具夹持好待加工工件,可在工件电镀完成后快速取下夹具进行更换夹持有未加工工件的夹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夹持结构,能够根据工件大小进行调节,以提高夹具对不同大小工件夹持的效果,对较大工件进行夹持时,可通过分离两个增阻块并在锁止结构的作用下对增阻块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形成两个夹持点位,较传统单一的夹持点位该种夹持方式更加稳定,提高了夹持效果,对较小工件进行夹持时可通过上移调节杆接触对增阻块的限位,即可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驱动两个增阻块复位贴合,形成单一夹持点位以适应工件较小的情况;
13.2、通过设置安装板和连接结构,能够对夹具进行快速更换,能够预先设置多个夹具对未加工的工件进行夹持,再依次通过连接结构安装在卡槽内,电镀完成后直接将夹具连通电镀完成的工件取下,再安装夹持有未加工工件的夹具再次使用,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在夹具受损时单一进行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止结构与连接块的连接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绳与导轮的连接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与安装板的连接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与安装板的连接示意图。
19.图中:1、连接架;101、夹具本体;2、安装板;201、卡槽;3、连接结构;301、卡块;302、连接杆;303、拨动块;304、第一弹簧;4、夹持结构;401、连接块;402、滑槽;403、滑块;404、增阻块;405、调节杆;406、限位块;407、第二弹簧;408、第一连接板;409、第二连接板;410、第三弹簧;411、导轮;412、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具体实施时:如图1-3所示,一种夹具,包括:连接架1,连接架1的内侧设置有夹具本体101;两个夹持结构4,两个夹持结构4分别固定连接于夹具本体101的夹爪端部且对称分布;其中,夹持结构4包括固定连接于夹具本体101夹爪端部的连接块401,连接块401的表面设置有可调节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用于提高夹具的适用范围;夹持结构4夹持结构4还包括设置于连接块401内部的锁止结构,锁止结构用于对调节后夹持组件的限位,(夹具本体101为现有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机构,两个夹爪的上端铰接有驱动杆,两个夹爪与连接架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驱动杆的另一端与铰接轴铰接,铰接轴与连接架1的表
面滑动连接,两个夹爪的中部凸起设置有转动部,两个转动部相互铰接并与连接架1的内侧转动连接,通过向上拉动铰接轴即可带动两个驱动杆同步上移的过程中带动两个夹爪以转动部与连接架1的连接处转动,进而使得两个夹爪相互远离,松开铰接轴后能够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带动两个夹爪相互靠近以达到夹持待电镀工件的效果)。
22.如图1-3所示,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连接块401表面的滑槽402,两个滑槽402对称分布,滑槽4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403,滑块403的一端贯穿出滑槽402并固定连接有增阻块404,两个增阻块404的相对侧相互接触,一侧滑块4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08,另一侧滑块4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09,第一连接板408和第二连接板409均与连接块401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块4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导轮411,导轮411的表面卷绕有连接绳412,连接绳4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408的表面固定连接,连接绳4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409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409的一侧与连接块40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10,通过拉动一侧的增阻块404,使增阻块404带动与之连接的滑块403沿着滑槽402滑动,在此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板408同步移动,第一连接板408能够带动连接绳412移动,通过导轮411的导向后连接绳412的另一端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板409与第一连接板408做反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连接板409能够压缩第三弹簧410,同时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滑块403使另一侧的增阻块404同步做反向移动,松开拉动侧的增阻块404后能够在第三弹簧410的作用下驱动第二连接板409复位,进而在连接绳412和导轮411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带动两侧的增阻块404相互靠近。
23.如图1-3所示,锁止结构包括滑动连接于连接块401内壁的限位块406,限位块406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限位块406的一端贯穿至滑槽402的内部并设置有斜面,且限位块406的顶部与连接块40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07,限位块4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405,调节杆405的一端贯穿出连接块401,在拉动一侧的增阻块404带动与之连接的滑块403同步移动的过程中,滑块403沿着滑槽402内部滑动时,能够顶动限位块406的斜面使其收缩至连接块401的内部并压缩第二弹簧407,直至滑块403整体滑过限位块406后,在第二弹簧407的作用下能够带动限位块406复位,从而挡住滑块403避免在第三弹簧410的作用下驱动滑块403复位,进而能够对较大工件进行双点位夹持,较传统单点位夹持较大工件更加稳定,需要复位时可通过上移调节杆405即可带动限位块406同步上移从而解除对滑块403的限位。
24.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夹具组件,包括:安装板2,安装板2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201,卡槽201与连接架1相匹配,且卡槽20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结构3,连接结构3包括设置于卡槽201内部的卡块301,卡块301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卡块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2,连接杆302贯穿至安装板2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拨动块303,拨动块303的一端贯穿出安装板2,拨动块303远离连接杆302的一侧与安装板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04,安装夹具时,可将连接架1插入卡槽201的内部,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连接架1挤压卡块301的斜面使其收缩至安装板2的内部,同时带动连接杆302和拨动块303同步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304,直至连接架1安装到位后,此时卡块301能够在第一弹簧304的作用下插入连接架1的内侧,从而托持连接架1并对连接架1进行限位,即可完成对夹具的安装,需要拆卸时,通过拉动拨动块303带动卡块301收缩解除对夹具的限位,即可拆卸夹具进行更换。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连接架1插入卡槽201的内部,在连接结构3的作用下能
够对夹具进行限位,通过连接结构3和连接架1的相互配合能够快速安装夹具,同时拆卸更换夹具时,只需通过拉动拨动块303带动卡块301收缩解除对夹具的限位,即可拆卸夹具进行更换,当需要夹持较大工件时,通过拉动一侧的增阻块404使增阻块404带动与之连接的滑块403沿着滑槽402滑动,并在第二连接板409、第一连接板408、连接绳412和导轮411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带动两侧的增阻块404相互远离,并配合锁止结构能够对增阻块404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在夹具本体101对较大工件夹持时形成两个夹持点位,较传统单一的夹持点位该种夹持方式更加稳定,提高了夹持效果,对较小工件进行夹持时可通过上移调节杆405即可带动限位块406同步上移从而解除对滑块403的限位,从而能够在第三弹簧410的作用下驱动第二连接板409复位,进而在连接绳412和导轮411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带动两侧的增阻块404相互靠近,使得两个增阻块404相互贴合形成单一夹持点位以适应工件较小的情况,在电镀时可将未电镀加工的工作预先通过夹具进行夹持后,依次安装在卡槽201内,电镀完成后直接将夹具取下,再将夹持有未加工工件的夹具安装进行电镀,并在电镀过程中能够对已电镀完成的夹具上工件取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1),所述连接架(1)的内侧设置有夹具本体(101);两个夹持结构(4),两个所述夹持结构(4)分别固定连接于夹具本体(101)的夹爪端部且对称分布;其中,所述夹持结构(4)包括固定连接于夹具本体(101)夹爪端部的连接块(401),所述连接块(401)的表面设置有可调节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提高夹具的适用范围;所述夹持结构(4)还包括设置于连接块(401)内部的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用于对调节后夹持组件的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连接块(401)表面的滑槽(402),两个所述滑槽(402)对称分布,所述滑槽(4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403),所述滑块(403)的一端贯穿出滑槽(402)并固定连接有增阻块(404),两个所述增阻块(404)的相对侧相互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一侧所述滑块(4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08),另一侧所述滑块(4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09),所述第一连接板(408)和第二连接板(409)均与连接块(401)的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导轮(411),所述导轮(411)的表面卷绕有连接绳(412),所述连接绳(4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408)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4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409)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09)的一侧与连接块(40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1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包括滑动连接于连接块(401)内壁的限位块(406),所述限位块(406)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限位块(406)的一端贯穿至滑槽(402)的内部并设置有斜面,且限位块(406)的顶部与连接块(40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07),所述限位块(4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405),所述调节杆(405)的一端贯穿出连接块(401)。6.一种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夹具;以及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卡槽(201),所述卡槽(201)与连接架(1)相匹配,且卡槽(20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结构(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夹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设置于卡槽(201)内部的卡块(301),所述卡块(301)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卡块(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2),所述连接杆(302)贯穿至安装板(2)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拨动块(303),所述拨动块(303)的一端贯穿出安装板(2),所述拨动块(303)远离连接杆(302)的一侧与安装板(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0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夹具,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内侧设置有夹具本体;两个夹持结构,两个所述夹持结构分别固定连接于夹具本体的夹爪端部且对称分布;通过设置夹持结构,能够根据工件大小进行调节,以提高夹具对不同大小工件夹持的效果,对较大工件进行夹持时,可通过分离两个增阻块并在锁止结构的作用下对增阻块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形成两个夹持点位,较传统单一的夹持点位该种夹持方式更加稳定,提高了夹持效果,对较小工件进行夹持时可通过上移调节杆接触对增阻块的限位,即可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驱动两个增阻块复位贴合,形成单一夹持点位以适应工件较小的情况。以适应工件较小的情况。以适应工件较小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鸿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6
技术公布日:2022/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53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