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田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在中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针对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的浪费严重的问题,智慧农业也给出了缓解方法,大田农业灌溉系统,改变传统灌溉中漫灌等需大量用水的方式,改为有效地控制水量的方式,实现节水。
3.在我国,旱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青海西藏地区。干旱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旱田现象,表面干裂,当旱田农作物需要灌溉时,则需要灌溉机对其辅助灌溉作业,从而将水分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所在区域,这样就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4.然而当使用者使用该便携式灌溉机时,首先需要将该灌溉机的进水管与外部水泵或水车相连,连接完毕后,再将灌溉机出水管与高压喷头相连,连接完毕后,再将高压喷头移动至待灌溉大田的边缘处,移动完毕后,再将外部水泵或水车启动,同时打开灌溉机的收管卷筒和高压喷头处的电机,这样实现了高压喷头的自移动和自换向喷水,但是出水管与高压喷头连接时,则需要将出水管与高压喷头的对接头进行对接,对接时,则需要使用者手持出水管与对接头,然后再将出水管套上对接头上进行初步连接,连接完毕后,再通过管箍进行固位,然而在高压喷头拉扯移动的过程中,若只采用管箍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这样可能导致高压喷头拉扯移位中导致连接处松动的情况,从而发生侧漏或脱管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包括:外接管,外接管的出水端设置有对外接管内部原水导流的导水管,导水管与外接管之间设置有对导水管与外接管连接固位的对接组件。
7.导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对导水管拉扯固位的固定座,固定座与导水管及对接组件之间设置有导水管变位导气施压对接组件的施压组件。
8.对接组件包括在导水管进水口处固定安装的对接管,对接管与外接管之间固定安装有管箍,对接管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在导水管上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转动连接有齿环。
9.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相同大小的侧块,侧块上均转动连接有直齿轮,直齿轮内螺旋连接有螺纹杆,直齿轮与齿环相啮合,螺纹杆的一端贯穿侧块,并连接有压板,螺纹杆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在侧块上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对应的压板相连。
10.施压组件包括在固定座内固定安装的多个相同大小的活塞外杆,活塞外杆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内杆,活塞内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塞,活塞内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侧板。
11.密封塞与活塞外杆之间均设置有安装在活塞内杆上的弹簧。
12.活塞外杆的出气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的另一端均贯穿螺纹杆、压板,并连接有气囊,气囊固定安装在压板的底端。
13.气囊的底端均设置有矩形条纹。
1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则先可以将该大田种植灌溉装置的外接管与导水管进行连接时,则可以先将外接管插入导水管上的对接管处进行初步固定,初步固定完毕后,则使用者可以将齿环转动,从而使得多个直齿轮同步转动,这样使得螺纹杆带动压板能够有效的移位,则使得压板与外接管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外接管与对接管之间分离,连接完毕后,当高压喷头在回拉时,结合导水管的拉扯转动,这样使得固定座内设的侧板受压,则使得相连的活塞内杆收缩,从而开始挤压活塞外杆内部的空气导入气囊内,结合气囊的膨胀及压板按压,这样有效的避免以往只采用管箍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这样可能导致高压喷头拉扯移位中导致连接处松动的情况,从而发生侧漏或脱管的现象,这样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对接组件处部分展开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对接组件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对接管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固定座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压板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1外接管连接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外接管;2-导水管;3-对接组件;31-对接管;32-固定架;33-齿环;34-侧块;35-直齿轮;36-螺纹杆;37-压板;38-伸缩杆;4-固定座;5-施压组件;51-活塞外杆;52-活塞内杆;53-密封塞;54-弹簧;55-侧板;56-导气管;57-气囊;6-管箍;7-外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包括:外接管1,外接管1的出水端设置有对外接管1内部原水导流的导水管2,导水管2与外接管1之间设置有对导水管2与外接管1连接固位的对接组件3,当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则先可以将该大田种植灌溉装置的外接管1与导水管2进行连接时,则可以先将外接管1插入导水管2上的
对接管31处进行初步固定,初步固定完毕后,则使用者可以将齿环33转动,从而使得多个直齿轮35同步转动,这样使得螺纹杆36带动压板37能够有效的移位,这样使得压板37与外接管1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外接管1与对接管31之间分离,连接完毕后,当高压喷头在回拉时,结合导水管2的拉扯转动,这样使得固定座4内设的侧板55受压,则使得相连的活塞内杆52收缩,从而开始挤压活塞外杆51内部的空气导入气囊57内,结合气囊57的膨胀及压板37按压,这样有效的避免以往只采用管箍6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这样可能导致高压喷头拉扯移位中导致连接处松动的情况,从而发生侧漏或脱管的现象,这样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26.导水管2的外侧设置有对导水管2拉扯固位的固定座4,固定座4与导水管2及对接组件3之间设置有导水管2变位导气施压对接组件3的施压组件5,其中通过固定座4的定位,从而有效的减缓导水管2与高压喷头连接处的弯曲角度,从而避免了导水管2与高压喷头连接处出现松脱的现象,从而保证了该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27.对接组件3包括在导水管2进水口处固定安装的对接管31,对接管31与外接管1之间固定安装有管箍6,对接管3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在导水管2上的固定架32,固定架32上转动连接有齿环33,其中通过管箍6,这样使得对接管31与外接管1连接后能够初步加固,减少外接管1脱离对接管31的现象,其中通过齿环33,结合直齿轮35,这样使得螺纹杆36能够有效的移位,从而实现了压板37的移位。
28.固定架3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相同大小的侧块34,侧块34上均转动连接有直齿轮35,直齿轮35内螺旋连接有螺纹杆36,直齿轮35与齿环33相啮合,螺纹杆36的一端贯穿侧块34,并连接有压板37,螺纹杆36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在侧块34上的伸缩杆38,伸缩杆38的伸缩端均与对应的压板37相连,其中通过伸缩杆38,这样使得直齿轮35在转动时,从而有效的避免带动压板37转动,则有效的保证了压板37在移动时的正常运动,从而实现了压板37对对接管31与外接管1连接处的加固。
29.施压组件5包括在固定座4内固定安装的多个相同大小的活塞外杆51,活塞外杆51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内杆52,活塞内杆5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塞53,活塞内杆52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侧板55,其中通过侧板55,结合活塞内杆52,当导水管2拉扯出现弯曲时,从而使得相贴合的侧板55受力挤压,这样使得活塞内杆52收缩带动密封塞53移位,从而有效的挤压活塞外杆51内部空气。
30.密封塞53与活塞外杆51之间均设置有安装在活塞内杆52上的弹簧54,其中通过弹簧54,当该装置的高压喷头重新换位后,则使得导水管2不在挤压侧板55,这样使得侧板55能够通过弹簧54的弹性复位而复位,这样有效的保证了该装置侧板55正常使用。
31.活塞外杆51的出气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气管56,导气管56的另一端均贯穿螺纹杆36、压板37,并连接有气囊57,气囊57固定安装在压板37的底端,其中通过气囊57,当活塞外杆51内的空气通过导气管56导入气囊57后,从而使得气囊57受气膨胀,从而进一步对对接管31与外接管1连接处进行加固,这样避免了外接管1出现松脱的现象,且气囊57受气膨胀产生反作用,结合侧板55,从而有效的避免导水管2出现弯曲角度较大,则使得管体本身产生裂纹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导水管2的正常使用。
32.气囊57的底端均设置有矩形条纹,其中通过气囊57受力膨胀,结合矩形条纹,这样使得外接管1与压板37之间摩擦力增大,从而有效的避免外接管1出现松脱的现象。
33.实施例2:
34.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其它结构不变,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外接管1的连接结构形式,该结构还包括外环7,该结构中外接管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外环7,当使用者将该大田种植灌溉装置的外接管1与导水管2进行连接时,则可以先将外接管1插入导水管2上的对接管31处进行初步固定,初步固定完毕后,则使用者可以将齿环33转动,从而使得多个直齿轮35同步转动,这样使得螺纹杆36带动压板37能够有效的移位,这样使得压板37与外接管1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外接管1与对接管31之间分离,结合外环7,当外接管1受力拉动时,从而实现了压板37与外环7之间的卡位,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外接管1与对接管31之间分离,则有效的避免了以往只采用管箍6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这样可能导致高压喷头拉扯移位中导致连接处松动的情况,从而发生侧漏或脱管的现象,这样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包括:外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管(1)的出水端设置有对外接管(1)内部原水导流的导水管(2),所述导水管(2)与外接管(1)之间设置有对导水管(2)与外接管(1)连接固位的对接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2)的外侧设置有对导水管(2)拉扯固位的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与导水管(2)及对接组件(3)之间设置有导水管(2)变位导气施压对接组件(3)的施压组件(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3)包括在导水管(2)进水口处固定安装的对接管(31),所述对接管(31)与外接管(1)之间固定安装有管箍(6),所述对接管(3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在导水管(2)上的固定架(32),所述固定架(32)上转动连接有齿环(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相同大小的侧块(34),所述侧块(34)上均转动连接有直齿轮(35),所述直齿轮(35)内螺旋连接有螺纹杆(36),所述直齿轮(35)与齿环(33)相啮合,所述螺纹杆(36)的一端贯穿侧块(34),并连接有压板(37),所述螺纹杆(36)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在侧块(34)上的伸缩杆(38),所述伸缩杆(38)的伸缩端均与对应的压板(37)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组件(5)包括在固定座(4)内固定安装的多个相同大小的活塞外杆(51),所述活塞外杆(51)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内杆(52),所述活塞内杆(5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塞(53),所述活塞内杆(52)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侧板(5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53)与活塞外杆(51)之间均设置有安装在活塞内杆(52)上的弹簧(5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外杆(51)的出气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气管(56),所述导气管(56)的另一端均贯穿螺纹杆(36)、压板(37),并连接有气囊(57),所述气囊(57)固定安装在压板(37)的底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7)的底端均设置有矩形条纹。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田种植灌溉装置,包括:外接管,外接管的出水端设置有对外接管内部原水导流的导水管,这样使得螺纹杆带动压板能够有效的移位,则使得压板与外接管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外接管与对接管之间分离,连接完毕后,当高压喷头在回拉时,结合导水管的拉扯转动,这样使得固定座内设的侧板受压,则使得相连的活塞内杆收缩,从而开始挤压活塞外杆内部的空气导入气囊内,结合气囊的膨胀及压板按压,这样有效的避免以往只采用管箍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这样可能导致高压喷头拉扯移位中导致连接处松动的情况,从而发生侧漏或脱管的现象,这样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武 刘金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英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6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