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2.国内发电、冶金和化工等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中湿法脱硫技术占90%以上,湿法脱硫中产生的脱硫废水一直是行业难题,常规处理方法是用于泼洒炉渣、防扬尘等。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废水零排放已刻不容缓,目前脱硫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是三联箱处理、ro膜反渗透及烟道蒸发技术,其中,烟道蒸发技术雾化颗粒要求较高,雾化喷嘴故障率高,极易造成系统后续设备的腐蚀;膜处理技术入口废水要求高,费用高,膜需要经常更换等。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包括烟道、换热管束、集水管和浓缩水槽,所述烟道的顶部形成有溢流槽,所述换热管束从上到下径向贯穿所述烟道,所述换热管束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的顶部,并且伸出部分构成所述溢流槽的溢流堰,所述换热管束的下端与所述集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管的下端与所述浓缩水槽连通,所述浓缩水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聚光部件。
5.优选的,所述溢流槽的上方形成有锥形台。
6.优选的,所述锥形台的底部与所述溢流槽连接处设置有冷凝水收集槽。
7.优选的,所述锥形台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聚光部件。
8.优选的,所述第一聚光部件和所述第二聚光部件均设置为可追光转动。
9.优选的,所述第一聚光部件和所述第二聚光部件均为太阳能板或菲涅尔透镜。
10.优选的,所述换热管束包括5-20根换热管,每根换热管的直径为 100-500mm。
11.优选的,所述换热管束的每根换热管的内壁设置有水膜发生器。
12.优选的,所述水膜发生器为丝网状结构。
13.优选的,所述换热管束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顶部的伸出部分的长度为 100-500mm。
14.优选的,所述换热管束的每根换热管的上端开口形成为锯齿形。
15.优选的,所述集水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连接段、收缩段和直筒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烟道的下表面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束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段连通,所述收缩段形成为直径沿高度方向向下渐缩的漏斗状,所述直筒段的下端伸入所述浓缩水槽。
16.优选的,所述换热管束直接胀接或者焊接到所述烟道上。
17.优选的,所述溢流槽的侧部设置有废水进水口。
18.优选的,所述浓缩水槽的下部设置有废水排水口。
19.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通过使换热管束径向贯穿烟道,可以利用烟气废热预热废水,加热后的废水进入浓缩水槽;进一步通过在浓缩水槽的顶部设置聚光部件(如菲涅尔透镜),利用聚光部件聚焦太阳光能直接加热蒸发,实现脱硫废水的浓缩减量化处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可以实现低温烟气的废热利用,可以降低烟气侧系统压损,具有降耗的效果,并且利用太阳能光能实现废水的蒸发浓缩,绿色高效。
20.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简单易控,故障率低,整个处理过程无需添加药剂,没有易耗品更换。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换热管的上端开口边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换热管的上端开口边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换热管内壁的水膜发生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换热管内壁的水膜发生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废水进水口;2-烟道;3-第一聚光部件;4-浓缩水槽;5-废水排水口; 6-集水管;7-换热管束;8-溢流槽;9-锥形台;10-冷凝水收集槽;11-第二聚光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3.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包括烟道 2、换热管束7、集水管6和浓缩水槽4,所述烟道2的顶部形成有溢流槽8,所述换热管束7从上到下径向贯穿所述烟道2,所述换热管束7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2的顶部,并且伸出部分构成所述溢流槽8的溢流堰,所述换热管束7的下端与所述集水管6连通,所述集水管6的下端与所述浓缩水槽4连通,所述浓缩水槽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聚光部件3。
3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所述换热管束7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2顶部的部分作为所述溢流槽8的溢流堰,注入的脱硫废水溢过溢流堰后进入所述换热管束7中,与所述烟道2中的热烟气进行热交换,一方面能够降低所述烟道2中热烟气的
温度,起到降低烟气侧系统压损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废热利用。经过所述烟道2后被预热的废水通过所述集水管6进入所述浓缩水槽4中,通过所述浓缩水槽4顶部的第一聚光部件3聚集太阳光能,对浓缩水槽4中的废水进行加热蒸发,以实现脱硫废水的浓缩减量。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溢流槽8的上方形成有锥形台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锥形台9的底部与所述溢流槽8连接处设置有冷凝水收集槽1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锥形台9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聚光部件11。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聚光部件11聚集太阳光能,对溢流槽8中的废水进行加热蒸发,水蒸气在所述锥形台9中进行冷凝,冷凝后得到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收集槽10收集。按照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利用太阳光能对废水进行加热蒸发,以实现脱硫废水的浓缩减量,同时还可以收集净水。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锥形台采用透光耐高温材料制成。
36.在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聚光部件3和所述第二聚光部件11 各自可以设置为可追光转动。按照该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聚光部件3和所述第二聚光部件11可以更多地聚集太阳光能。具体的,可追光转动的结构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结构设置方式来设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光部件3和所述第二聚光部件11各自为太阳能板或菲涅尔透镜。
3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换热管束7包括5-20根换热管,更优选为8-16根;每根换热管的直径为 100-500mm,更优选为150-400mm。采用大内径换热管束,便于管束内垢的清洁。
3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优选情况下,每根所述换热管的内壁设置有水膜发生器。所述水膜发生器可以使溢过换热管束顶部并进入换热管中的废水形成沿着换热管内壁顺流而下的水膜。在该优选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每根换热管顶部的内壁设置一段水膜发生器。
39.所述水膜发生器可以为各种能够形成水膜的结构形式。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水膜发生器为设置在换热管内壁的薄片结构,且所述薄片结构上开设有若干排通孔。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水膜发生器为设置在换热管内壁的丝网状结构。
4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换热管束7直接胀接或者焊接到所述烟道2上。采用胀接或者焊接的连接方式,换热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更高效地吸收所述烟道2中烟气的废热。
4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换热管束7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2顶部的伸出部分的长度为100-500mm,更优选为150-400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换热管束7的每根换热管的上端开口形成为锯齿形,并且开口附近的内壁设置一段丝网状结构的水膜发生器。这种锯齿形结构能够克服水的表面张力,促进水流均匀,便于形成水膜,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的上端开口的锯齿形可以为方形(如图5所示)、半圆形(如图6所示)或三角形等。
4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集水管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连接段、收缩段和直筒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烟道2的下表面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束7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段连通,所述收缩段形成为直径沿高度方向向下渐缩的漏斗状,所述直筒段的下端伸入所述浓缩水槽4。
4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中,所述溢流槽8的侧部设置有
废水进水口1,所述浓缩水槽4的下部设置有废水排水口5。
4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包括烟道2、换热管束7、集水管6和浓缩水槽4,所述烟道2的顶部形成有溢流槽8,所述溢流槽8的侧部设置有废水进水口1;所述换热管束7包括 5-20根换热管,每根换热管的直径为100-500mm;所述换热管束7从上到下径向贯穿所述烟道2,所述换热管束7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2的顶部,并且伸出部分构成所述溢流槽8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的高度为100-500mm,且溢流堰的开口为锯齿形;所述换热管束7的下端与所述集水管6连通,所述集水管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连接段、收缩段和直筒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烟道2的下表面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束7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段连通,所述收缩段形成为直径沿高度方向向下渐缩的漏斗状,所述直筒段的下端伸入所述浓缩水槽4;所述浓缩水槽4的顶部设置有可追光转动的菲涅尔透镜,所述浓缩水槽4的下部设置有废水排水口5。
4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的操作过程为:脱硫废水通过废水进水口1注入溢流槽8中,在脱硫废水溢过换热管束7上端口后进入所述换热管束7中。脱硫废水在换热管中与烟道2中的热烟气发生热交换,脱硫废水吸收热烟气中的废热,并继续向下流动进入集水管6中,继而进入浓缩水槽4中。在所述浓缩水槽4中,聚光部件能够聚集太阳光能,对浓缩水槽4中的废水进行加热蒸发,以实现脱硫废水的浓缩减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可以实现低温烟气的废热利用,可以降低烟气侧系统压损,具有降耗的效果,并且利用太阳能光能实现废水的蒸发浓缩,绿色高效。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简单易控,故障率低,整个处理过程无需添加药剂,没有易耗品更换。
4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道(2)、换热管束(7)、集水管(6)和浓缩水槽(4),所述烟道(2)的顶部形成有溢流槽(8),所述换热管束(7)从上到下径向贯穿所述烟道(2),所述换热管束(7)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2)的顶部,并且伸出部分构成所述溢流槽(8)的溢流堰,所述换热管束(7)的下端与所述集水管(6)连通,所述集水管(6)的下端与所述浓缩水槽(4)连通,所述浓缩水槽(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聚光部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8)的上方形成有锥形台(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台(9)的底部与所述溢流槽(8)连接处设置有冷凝水收集槽(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台(9)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聚光部件(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部件(3)和所述第二聚光部件(11)均设置为可追光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部件(3)和所述第二聚光部件(11)均为太阳能板或菲涅尔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7)包括5-20根换热管,每根换热管的直径为100-50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7)的每根换热管的内壁设置有水膜发生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膜发生器为丝网状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7、8或9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7)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2)顶部的伸出部分的长度为100-500mm。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7)的每根换热管的上端开口形成为锯齿形。12.根据权利要求1-9和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连接段、收缩段和直筒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烟道(2)的下表面连接,并且所述换热管束(7)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段连通,所述收缩段形成为直径沿高度方向向下渐缩的漏斗状,所述直筒段的下端伸入所述浓缩水槽(4)。13.根据权利要求1-9和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7)直接胀接或者焊接到所述烟道(2)上。14.根据权利要求1-9和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8)的侧部设置有废水进水口(1)。15.根据权利要求1-9和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水槽(4)的下部设置有废水排水口(5)。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处理装置。包括烟道(2)、换热管束(7)、集水管(6)和浓缩水槽(4),所述烟道(2)的顶部形成有溢流槽(8),所述换热管束(7)从上到下径向贯穿所述烟道(2),所述换热管束(7)的上端伸出所述烟道(2)的顶部,并且伸出部分构成所述溢流槽(8)的溢流堰,所述换热管束(7)的下端与所述集水管(6)连通,所述集水管(6)的下端与所述浓缩水槽(4)连通,所述浓缩水槽(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聚光部件(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可以实现低温烟气的废热利用,可以降低烟气侧系统压损,具有降耗的效果,并且利用太阳能光能实现废水的蒸发浓缩,绿色高效。效。效。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强 李洪梅 杨超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山东)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6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