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车加油辅助装置,适用于在加油站内对油罐车进行加油,属于成品油加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非油箱加油装置是一种主要适用于往油罐车等容器内加注油品的辅助导流工具。油品加注过程中如未使用辅助导流工具,直接利用加油机的加油枪进行加油,则会导致油品加注速度过快的问题,存在喷溅式加油,会产生大量空气并形成静电在桶内聚集,静电未能有效释放,就会导致因静电发生火灾爆炸风险。因而,通常建议采用非油箱加油装置这一辅助导流工具,利用一根导流管插入罐车内,在加注过程中因喷溅式而产生静电后便于释放。例如,公告号为cn214990229u的专利文献即公开了一种非油箱加油装置,其包括固定连接的料斗和导流管,料斗的下端出料口与导流管的上端相连接,导流管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溢流孔,导流管的下端设置有封堵板以形成封闭式结构,导流管侧壁下端在靠近封堵板的位置设置有溢流口。但该装置的导流管为固定式结构,不能因油罐车容积大小高度进行调整,目前是制作大小不一样的导流管二至三根,选择其一直接插入油罐车进行加油,导流管缺乏可靠的固定装置,不方便使用,且不能固定油枪,油枪易滑落而溢油出来,从而形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此外,油罐车的容积大,最小的是7770升,最大的有23000升,需要加油的时间较长,目前在油罐车上用加油枪加注时,缺少固定加油枪的结构,由于无法固定加油枪,需一人在罐车上蹲守二至七小时,增加员工劳动强度,并长时间占用了加油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罐车加油辅助装置,有利于实现安全操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料斗和导流管,料斗的下端出油口与导流管的上端相连接,导流管的下端具有出油结构,料斗上设置有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导流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并且两者连接部的连接长度可调节,外管或者内管的一端与料斗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是:外管远离其内管连接部的一端与料斗固定连接,内管滑动连接地套设于外管内并能够沿着外管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导流管竖向设置作为参考,外管的内壁下端具有环形布置的第一限位凸起,内管的外壁上端设置有环形布置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限位凸起下方且能够对第二限位凸起起到限位作用。
6.进一步的是:外管的内壁下端在第一限位凸起下方设置有环形布置的第三限位凸起,第三限位凸起的内圈直径与内管的外壁直径相适配;第一限位凸起的内圈直径与内管的外壁直径相适配;第二限位凸起的外圈直径与内管的内壁直径相适配。
7.进一步的是:第一限位凸起为外管侧壁向内碾压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第三限位凸起为外管端部向内翻边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为内管端部向外翻
边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
8.进一步的是:导流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导静电连接座,两个导静电连接座之间通过导静电线相连接。
9.进一步的是:导流管下端套接有一个可拆卸连接的集油杯。优选的连接方式为:集油杯连接于外管的侧壁上,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孔,集油杯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内固定设置有横向设置的跳板销,支架内安装有能够围绕跳板销转动的跳板,跳板的下端延伸至支架的底表面外,跳板的上端延伸至支架的顶表面外,且在支架的顶表面上方固定设置有卡板,卡板具有卡入卡孔内的第一状态和从卡孔内脱离的第二状态;跳板配设有弹簧,通过弹簧的复位作用力对卡板卡入卡孔时施加锁紧力。
10.进一步的是:集油杯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把手。
11.进一步的是:支架为u形板,支架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端部的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远离前侧板的一端与集油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跳板销安装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前侧板上安装有螺栓过孔,集油杯的外侧壁在正对螺栓过孔的位置安装有螺钉柱,螺钉柱上安装有固定螺栓,跳板具有供固定螺栓穿过的孔,固定螺栓从前侧板和跳板内穿过,弹簧为圆柱形弹簧,弹簧套设在固定螺栓的外周,弹簧一端与前侧板相接触、另一端与跳板相接触。
12.进一步的是: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包括盖板,料斗固定连接于盖板的底表面,盖板上设置有连通料斗内腔的加油口;料斗的下端与导流管的上端之间通过管道快拆卡接头相连接。
13.进一步的是:盖板的底表面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安装槽(实施时装入环形密封圈);盖板上配设有环形间隔布置的至少两组锁紧装置,每组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轴,锁紧轴的轴线与盖板相垂直,锁紧轴与盖板形成转动连接,锁紧轴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操作结构,锁紧轴的下端伸出盖板底端面,并在下端固定设置有螺旋锁紧片,螺旋锁紧片自由端所在的位置低于其固定端所在的位置。优选地方案是:螺旋锁紧片套设在锁紧轴上并能够沿着锁紧轴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螺旋锁紧片的两侧均设置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锁紧轴螺纹连接,螺旋锁紧片由锁紧螺母夹紧固定在锁紧轴上。
14.进一步的是:盖板上设置有连通料斗内腔的呼吸阀。
15.进一步的是:盖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导静电线,第二导静电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接地夹。
16.进一步的是:加油口为至少两个,每个加油口配设有密封塞。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可与罐车加油孔劲脖匹配连接,实现罐车加油辅助装置的定位,外管和内管连接部的连接长度可调节,从而使得导流管的整体长度可调节,可满足不同容积罐车的加油。在外管和内管的优选连接方式中,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的配合可防止内管脱落,当导流管垂直时,内管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自身长度完全释放或因触碰油罐车底部而停止,导流管的长度能自由调节,从而能自由匹配油罐车的高度尺寸,使其充分触底将静电导出,避免产生喷溅式加油。使用之后,在导流管下端套上一个集油杯,集油杯优选连接于外管的侧壁上,既避免了导流管在不使用时自由伸缩,同时能够对导流管内的余油进行收集,防止导流管内的余油四处滴洒。此外,导流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导静电连接座,两个导静电连接座之间通过导静电
线相连接,可更有效地解决加油时产生的静电释放问题。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和锁紧装置,可更好地实现罐车加油孔的密封,避免油品溢出形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9.图2是图1中a-a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外管与内管连接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1中b-b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管安装集油杯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油杯的安装结构局部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锁紧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记:料斗1,导流管2,外管201,内管202,第一限位凸起203,第二限位凸起 204,第三限位凸起205,卡孔206,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盖板301,加油口302,环形密封圈303,呼吸阀304,加油管305,固定拉环306,拉绳307,水兵钩扣308,定位座309,导静电线4,集油杯5,把手6,支架701,跳板销702,跳板703,卡板704,弹簧705,固定螺栓706,管道快拆卡接头8,锁紧装置9,锁紧轴901,螺旋锁紧片902,锁紧螺母903,定位凸台904,卡簧905,手柄906,第二导静电线10,接地夹11,加油枪12,罐车加油孔劲脖13,弹性密封套14,罐车人孔劲脖15。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连接的料斗1和导流管2,料斗1的下端出油口与导流管2的上端相连接,导流管2的下端具有出油结构,料斗1上设置有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导流管2包括外管201和内管202,内管202套设于外管201内并且两者连接部的连接长度可调节,外管201或者内管202的一端与料斗1固定连接。导流管2下端的出油结构,只要满足导流管2下端与油罐车底部接触仍能出油即可,可以在导流管2下端侧壁开溢流孔。如果导流管2下端侧壁未开溢流孔,则导流管2下端面为非水平面设计即可,优选方案为,导流管2下端管口设计成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布置的斜孔。
28.实施时,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可与罐车加油孔劲脖13匹配连接,实现罐车加油辅助装置的定位,外管201和内管202连接部的连接长度可调节,从而使得导流管2的整体长度可调节,可满足不同容积罐车的加油。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外管201和内管202的连接方案,内管20可以是多节,以便于导流管2不使用时收藏。但考虑到优选方案中导静电线4的布置,优选采用外管201和内管202的两节管道方案。
29.外管201和内管20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但此种方式加工成本高,并且易损坏。优选连接方案为,外管201远离其内管连接部的一端与料斗1固定连接,内管202滑动连接地套设于外管201内并能够沿着外管201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导流管2竖向设置作为参考,外管201的内壁下端具有环形布置的第一限位凸起203,内管 202的外壁上端设置有环形布置的第二限位凸起204,第一限位凸起203位于第二限位凸起 204
下方且能够对第二限位凸起204起到限位作用。第一限位凸起203和第二限位凸起204 的配合可防止内管202脱落,当导流管2垂直时,内管202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自身长度完全释放或因触碰油罐车底部而停止,导流管2的长度能自由调节,从而能自由匹配油罐车的高度尺寸,使其充分触底将静电导出,避免产生喷溅式加油。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流管2的调节长度根据1.6米高度的油罐车进行设计,能够自由匹配1.6米高度以下的油罐车。外管201采用的是公称通径dn100的铝合金管,内管202采用的是公称通径dn80的铝合金管。
30.为了防止导流管2在伸缩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晃动,外管201的内壁下端在第一限位凸起 203下方设置有环形布置的第三限位凸起205,第三限位凸起205的内圈直径与内管202的外壁直径相适配;第一限位凸起203的内圈直径与内管202的外壁直径相适配;第二限位凸起 204的外圈直径与内管202的内壁直径相适配。
31.第一限位凸起203、第二限位凸起204、第三限位凸起205的环形布置指的是环形间隔布置、环形连续布置均可,只要能实现其对应的限位作用即可。为便于加工制作,并使得结构更可靠,优选的方案为:第一限位凸起203为外管201侧壁向内碾压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第三限位凸起205为外管201端部向内翻边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第二限位凸起204 为内管202端部向外翻边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203为距离外管201侧壁下端50mm位置向内碾压形成。
32.为更有效地解决加油时产生的静电释放问题,导流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导静电连接座,两个导静电连接座之间通过导静电线4相连接。导静电线4一般选用铜线,其端头可通过压紧螺栓固定在导静电连接座上。为了便于导流管2伸缩调节,两个导静电连接座一般设计在导流管2的内壁。
33.优选地,导流管2下端套接有一个可拆卸连接的集油杯5,在加油时,集油杯5为取下状态。当加油完成后,再套装于导流管2下端即可。如果仅为了防止漏油,集油杯5连接于外管201上或者内管202上均可。优选地,集油杯5连接于外管201的侧壁上,既避免了导流管2在不使用时自由伸缩,同时能够对导流管2内的余油进行收集,防止导流管2内的余油四处滴洒。集油杯5的可拆卸连接方案有多种,例如螺栓固定,插销固定,拉绳固定等。
34.为使得结构简单可靠,易于操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方案为:外管201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孔206,集油杯5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架701,支架701内固定设置有横向设置的跳板销702,支架701内安装有能够围绕跳板销702转动的跳板703,跳板703的下端延伸至支架701的底表面外,跳板703的上端延伸至支架701的顶表面外,且在支架701的顶表面上方固定设置有卡板704,跳板703和卡板704通常可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卡板704具有卡入卡孔206内的第一状态和从卡孔206内脱离的第二状态;跳板703配设有弹簧705,通过弹簧705的复位作用力对卡板704卡入卡孔206时施加锁紧力。安装集油杯5时,只需要按压跳板703下端,跳板703上端便朝向远离外管201的方向移动,并使得弹簧705压缩,当集油杯5装入至卡板704与卡孔206对齐的状态时,松开跳板703,在弹簧705的复位作用力下,卡板704卡入卡孔206内并施加锁紧力。当需要取下集油杯5时,按照同样的方式按压跳板703下端,跳板703上端便朝向远离外管201的方向移动,位于跳板703上端的卡板704也就从卡孔206内脱离,便可直接取下集油杯5。
35.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集油杯5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把手6。
36.为了使得结构简单可靠,支架701为u形板,支架701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左侧板和右
侧板,以及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端部的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远离前侧板的一端与集油杯5 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跳板销702安装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前侧板上安装有螺栓过孔,集油杯5的外侧壁在正对螺栓过孔的位置安装有螺钉柱,螺钉柱上安装有固定螺栓706,跳板703 具有供固定螺栓706穿过的孔,固定螺栓706从前侧板和跳板703内穿过,弹簧705为圆柱形弹簧,弹簧705套设在固定螺栓706的外周,弹簧705一端与前侧板相接触、另一端与跳板703相接触,在该方案中,跳板销702可以是以转轴的形式存在,也可仅仅是与跳板703 相接触,充当一个转动支点。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替代方案中,跳板销702与跳板703之间也可通过转轴和套筒配合的方式形成转动连接,并将弹簧705设计为套装在转轴上的扭簧。
37.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可以仅仅是一个环形定位板的形式,使用时,搭接在罐车加油口顶部即可。料斗1的下端与导流管2可以是固定连接成整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分离式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包括盖板301,料斗1固定连接于盖板 301的底表面,盖板301上设置有连通料斗1内腔的加油口302;料斗1的下端与导流管2的上端之间通过管道快拆卡接头8相连接。管道快拆卡接头8为现有通用接头,可在市面上直接采购得到,导流管2可以与料斗1快速拆分和组装,以便于导流管2不使用时收藏。
38.为了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盖板301的底表面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安装槽,实施时装入环形密封圈303。盖板301的形状和环形密封圈303的形状与罐车加油口相适配,盖板301一般设计为圆形,环形密封圈303一般为o形密封圈。盖板301上配设有环形间隔布置的至少两组锁紧装置9,每组锁紧装置9包括锁紧轴901,锁紧轴901的轴线与盖板301相垂直,锁紧轴901与盖板301形成转动连接,锁紧轴901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操作结构,锁紧轴901的下端伸出盖板301底端面,并在下端固定设置有螺旋锁紧片902,螺旋锁紧片902自由端所在的位置低于其固定端所在的位置;螺旋锁紧片902套设在锁紧轴901上并能够沿着锁紧轴 901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螺旋锁紧片902的两侧均设置有锁紧螺母903,锁紧螺母903与锁紧轴901螺纹连接,螺旋锁紧片902由锁紧螺母903夹紧固定在锁紧轴901上。在垂直插入导流管2时,螺旋锁紧片902整体位于罐车加油口内腔在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内,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和导流管2初装到位后,旋转操作锁紧轴901,螺旋锁紧片902随着锁紧轴901 转动,螺旋锁紧片902的自由端逐步旋入罐车加油口的下边沿,直至锁紧固定。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罐车加油口具有罐车加油孔劲脖13,罐车加油孔劲脖13上端面与盖板301底表面相接触,螺旋锁紧片902与罐车加油孔劲脖13下端面相接触并锁紧。螺旋锁紧片902优选由锁紧螺母903夹紧固定在锁紧轴901上,可调节螺旋锁紧片902在锁紧轴901上的相对位置,以便于适应不同高度的罐车加油孔劲脖13。锁紧轴901的上端的旋转操作结构可以是内螺栓接头、外螺栓接头等形式,配合扳手来实现旋转操作,为便于操作,也可直接在锁紧轴901的上端设置手柄906。盖板301上表面可设置凸起的定位座309,定位座309具有供锁紧轴901穿过的通孔,增设定位座309可垫高操作部位,方便旋转操作,并有利于实现可靠的转动连接。为便于实现锁紧轴901的轴向定位,锁紧轴90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凸台904,锁紧轴901的中部安装有卡簧905,盖板301设置在定位凸台904的底端面与卡簧905之间,由定位凸台904的底端面和卡簧905对锁紧轴901起到轴向定位作用。在优选实施例中,则是盖板301及定位座309整体设置在定位凸台904的底端面与卡簧905之间。
39.为了便于排出正压空气,盖板301上设置有连通料斗1内腔的呼吸阀304,当配合外
管201侧壁上的卡孔206实施时,可更充分地通过呼吸阀304排出罐车内正压的气体。
40.为了便于静电释放,盖板30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导静电线10,第二导静电线10的另一端设置有接地夹11,第二导静电线10一般也采用铜线。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和料斗1 可采用铝合金制作。静电释放的外部连接方案可参照公告号为cn214990229u的专利文献实施。
41.为了提高加油效率,加油口302为至少两个,每个加油口302配设有密封塞。在具体实施时,不用的加油口302可利用密封塞进行封堵,密封塞可用木质材料制作。
42.为了实现使用加油枪12时的稳固连接,加油口302通过固定连接在盖板301上的加油管 305形成,加油管305的轴线与盖板301相垂直,加油管30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弹性密封套 14,由弹性密封套14的内圈作为加油枪连接口,弹性密封套14一般可选用橡胶材质。在使用加油枪12时,加油枪12的枪头与弹性密封套14的内圈形成过盈配合,实现可靠固定。此外,在加油管305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拉环306,固定拉环306上连接有水兵钩扣308,水兵钩扣308连接有拉绳307,拉绳307的另一端用于固定连接加油枪12。水兵钩扣308为现有通用连接部件,可在市面上直接采购得到,可实现拉绳307连接长度的自由调节,从而实现拉绳307对加油枪12的拉紧固定,进一步提高加油枪12使用时的稳定性。采用上述方案后,加油员工可以不用一直在罐车上蹲守,可以为员工减轻劳动强度。
技术特征:1.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料斗(1)和导流管(2),料斗(1)的下端出油口与导流管(2)的上端相连接,导流管(2)的下端具有出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料斗(1)上设置有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导流管(2)包括外管(201)和内管(202),内管(202)套设于外管(201)内并且两者连接部的连接长度可调节,外管(201)或者内管(202)的一端与料斗(1)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201)远离其内管连接部的一端与料斗(1)固定连接,内管(202)滑动连接地套设于外管(201)内并能够沿着外管(201)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导流管(2)竖向设置作为参考,外管(201)的内壁下端具有环形布置的第一限位凸起(203),内管(202)的外壁上端设置有环形布置的第二限位凸起(204),第一限位凸起(203)位于第二限位凸起(204)下方且能够对第二限位凸起(204)起到限位作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201)的内壁下端在第一限位凸起(203)下方设置有环形布置的第三限位凸起(205),第三限位凸起(205)的内圈直径与内管(202)的外壁直径相适配;第一限位凸起(203)的内圈直径与内管(202)的外壁直径相适配;第二限位凸起(204)的外圈直径与内管(202)的内壁直径相适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凸起(203)为外管(201)侧壁向内碾压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第三限位凸起(205)为外管(201)端部向内翻边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第二限位凸起(204)为内管(202)端部向外翻边形成的环形连续结构凸起。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导静电连接座,两个导静电连接座之间通过导静电线(4)相连接。6.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管(2)下端套接有一个可拆卸连接的集油杯(5);集油杯(5)连接于外管(201)的侧壁上,外管(201)的侧壁上设置有卡孔(206),集油杯(5)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架(701),支架(701)内固定设置有横向设置的跳板销(702),支架(701)内安装有能够围绕跳板销(702)转动的跳板(703),跳板(703)的下端延伸至支架(701)的底表面外,跳板(703)的上端延伸至支架(701)的顶表面外,且在支架(701)的顶表面上方固定设置有卡板(704),卡板(704)具有卡入卡孔(206)内的第一状态和从卡孔(206)内脱离的第二状态;跳板(703)配设有弹簧(705),通过弹簧(705)的复位作用力对卡板(704)卡入卡孔(206)时施加锁紧力。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油杯(5)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把手(6);支架(701)为u形板,支架(701)包括呈相对设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端部的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远离前侧板的一端与集油杯(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跳板销(702)安装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前侧板上安装有螺栓过孔,集油杯(5)的外侧壁在正对螺栓过孔的位置安装有螺钉柱,螺钉柱上安装有固定螺栓(706),跳板(703)具有供固定螺栓(706)穿过的孔,固定螺栓(706)从前侧板和跳板(703)内穿过,弹簧(705)为圆柱形弹簧,弹簧(705)套设在固定螺栓(706)的外周,弹簧(705)一端与前侧板相接触、另一端与跳板(703)相接触。8.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3)包括盖板(301),料斗(1)固定连接于盖板(301)的底表面,盖板(301)上设置有连
通料斗(1)内腔的加油口(302);料斗(1)的下端与导流管(2)的上端之间通过管道快拆卡接头(8)相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盖板(301)的底表面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安装槽;盖板(301)上配设有环形间隔布置的至少两组锁紧装置(9),每组锁紧装置(9)包括锁紧轴(901),锁紧轴(901)的轴线与盖板(301)相垂直,锁紧轴(901)与盖板(301)形成转动连接,锁紧轴(901)的上端设置有旋转操作结构,锁紧轴(901)的下端伸出盖板(301)底端面,并在下端固定设置有螺旋锁紧片(902),螺旋锁紧片(902)自由端所在的位置低于其固定端所在的位置;螺旋锁紧片(902)套设在锁紧轴(901)上并能够沿着锁紧轴(901)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螺旋锁紧片(902)的两侧均设置有锁紧螺母(903),锁紧螺母(903)与锁紧轴(901)螺纹连接,螺旋锁紧片(902)由锁紧螺母(903)夹紧固定在锁紧轴(901)上。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盖板(301)上设置有连通料斗(1)内腔的呼吸阀(304);盖板(30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导静电线(10),第二导静电线(10)的另一端设置有接地夹(11);加油口(302)为至少两个,每个加油口(302)配设有密封塞。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车加油辅助装置,属于油品加注工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连接的料斗和导流管,料斗的下端出油口与导流管的上端相连接,导流管的下端具有出油结构,料斗上设置有罐车加油口定位连接座,导流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并且两者连接部的连接长度可调节,外管或者内管的一端与料斗固定连接。外管和内管连接部的连接长度可调节,能自由匹配油罐车的高度尺寸,使其充分触底将静电导出,避免产生喷溅式加油。避免产生喷溅式加油。避免产生喷溅式加油。
技术研发人员:廖运祥 董建勇 李俊 郭佳 赵立宁 蒋旭梅 李相如 余海涛 车高 何永丽 虎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雅安销售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