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卸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件自动卸载系统。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中,电商快递包裹卸载需要消耗30%-40%处理中心的人力,尤其是针对纸箱+包裹袋装载的货物,大都在重量60kg/件以下,这些货物比较依赖人工+伸缩输送机的形式,会使处理中心面临较大的场地管理压力:如垛口时间长、场地紧张、装车时间长、成本高、以及消耗更多的人机资源(车辆-司机-搬运工人)。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能够提升卸车效率,减少人工消耗,便于散件自动卸载。
4.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了一种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包括:
5.用于将散件从车厢内运出的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其具有用于承载散件的第一可移动传输线,以将散件从车厢内运出;
6.用于与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对接的散件卸货接口设备,其具有用于对接第一可移动传输线的第二可移动传输线;
7.用于与散件卸货接口设备对接的转角接口设备,其具有用于对接第二可移动传输线的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的传输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二可移动传输线,第三可移动传输线以侧面开口的形式对接所述第二可移动传输线的端部出口;
8.用于与转角接口设备对接的爬坡输送机,其具有用于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的第四可移动传输线,第四可移动传输线的传输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第四可移动传输线以侧向开口的形式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的端部出口。
9.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
10.车辆定位装置,其设置在对接区域,并通过传感器感应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是否就位,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就位时,车辆定位装置位于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端部下方。
11.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车厢靠近车头的一端中设有倾斜的坡板,以使散件斜压在坡板上。
12.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散件卸货接口设备中间高,两端低,使第二可移动传输线以较低的一端对接第一可移动传输线,在较高的一端,将散件输送给倾斜向下的斜坡出口,所述斜坡出口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的侧面开口。
13.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包括:
14.车厢,其具有一个底板;
15.焊接框架,其具有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框架侧板;
16.减速电机,其设置在车厢的底板上,并位于靠近车头的一端;
17.链传动组件,其用于传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
18.第一传动轴,其沿车厢底板宽度方向设置,与所述链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以接受减速电机的驱动;
19.传动轴座,其固定在车厢底板上,以架设所述第一传动轴;
20.第二传动轴,其沿车厢宽度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并可转动地架设在框架侧板上;
21.第一链齿,其同轴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
22.第二链齿,其同轴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并与第一链齿相对设置,一一对应;
23.传动链条,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齿和第二链齿;
24.铝合金链板,其设置在两根传动链条之间,在传动链条的带动下移动,以形成第一可移动传输线。
25.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还包括:
26.不锈钢挡板,其沿车厢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垫平所述传动链条;
27.横梁,其沿车厢宽度方向延伸,架设在框架侧板上,用于支撑所述不锈钢挡板。
28.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还包括:
29.盖板,其架设在框架前端板与铝合金链板之间,以及框架后端板与铝合金链板之间,以形成铝合金链板的对接;
30.盖板在经过减速电机时,设置一个能容纳所述减速电机的凹口,并在凹口上设置三角柱状遮盖板以遮盖住所述减速电机。
31.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
32.所述焊接框架前端设有控制面板以控制所述减速电机,使铝合金链板前进或后退。
33.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
34.所述框架前端板上设有竖向延伸的隔板,隔板上设有门。
35.作为散件自动卸载系统进一步的改进:
36.所述传动链条的链关节轴向铝合金链板中延伸,以和铝合金链板对接;
37.所述传动链条为6条。
38.本实用新型在车厢内设计铝合金链板式输送设备,采用交流电机驱动,能实现货物的装卸输送,并具有如下优点:
39.1、适用范围广,可实现散件+集装货物输送;
40.2、输送能力大,最大承载能力为1000kg/m2;
41.3、运行平稳可靠,耐久性好,维护成本低。
42.本实用新型中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43.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的主要结构由减速电机、传动链条、铝合金链板、焊接框架及不锈钢挡板组成。动力系统由减速电机和传动链条组成。减速电机能同时带动6条传动链条移动,由减速电机正反转可以实现输送链条的前进或后退。其中,铝合金链板固定于链条之间起支撑货物的作用;焊接框架固定于车厢底部,起支撑传动系统的作用;另外,不锈钢挡板置于链板前段起侧方支撑作用,防止货物掉进动力系统,最后,控制面板置于框架前端,当装卸货完成一段落后即可按前进或后退按钮,进行车厢内货物的输送。
44.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的主要优点如下:
45.1.有利于实现车厢内货物的前进或后退输送。
46.2.有利于节省装卸货人员需求和提高装卸货物效率。
47.3.无需作业人员车内搬运,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加强作业人员和货物的安全保障。
48.4.使用高减速比的减速电机可以提供足够扭矩拖动货物及有利于平稳启停。
49.5.焊接框架采用分部式支撑,在有足够的支撑力情况下,可以尽量地减少占用体积。
附图说明
50.图1为实施例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51.图2为实施例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52.图3为实施例中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3.图4为实施例中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54.图5为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中的凹口结构示意图。
55.图6为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56.附图标记:1、车厢;101、底板;2、减速电机;3、链传动组件;4、第一传动轴;5、传动轴座;6、第二传动轴;7、第一链齿;8、第二链齿;9、传动链条;91、链关节轴;10、铝合金链板;11、焊接框架;1101、框架侧板;1102、框架前端板;1103、框架后端板;12、不锈钢挡板;13、横梁;14、盖板;141、凹口;142、三角柱状遮盖板;15、隔板;151、门;16、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1、第一可移动传输线;17、散件卸货接口设备;171、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2、斜坡出口;18、转角接口设备;181、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9、爬坡输送机;191、第四可移动传输线;20、车辆定位装置;21、坡板。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9.实施例1
60.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流程为:满载货车进场对准垛口,启动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将包裹滑落推出,从而进入分拣流程,卸载完货物后,货车即可离场。
61.如图1-图6所示,一种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包括:
62.用于将散件从车厢1内运出的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其具有用于承载散件的第一可移动传输线161,以将散件从车厢1内运出;
63.用于与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对接的散件卸货接口设备17,其具有用于对接第一可移动传输线161的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
64.用于与散件卸货接口设备17对接的转角接口设备18,其具有用于对接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的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的传输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以侧面开口的形式对接所述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的端部出口;
65.用于与转角接口设备18对接的爬坡输送机19,其具有用于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的第四可移动传输线191,第四可移动传输线191的传输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第四可移动传输线191以侧向开口的形式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的端部出口。
6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67.车辆定位装置20,其设置在对接区域,并通过传感器感应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是否就位,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就位时,车辆定位装置20位于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端部下方。
68.在本实施例中,车厢1靠近车头的一端中设有倾斜的坡板21,以使散件斜压在坡板21上。
6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件卸货接口设备17中间高,两端低,使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以较低的一端对接第一可移动传输线161,在较高的一端,将散件输送给倾斜向下的斜坡出口172,所述斜坡出口172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的侧面开口。
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包括:
71.车厢1,其具有一个底板101;
72.焊接框架11,其具有位于所述底板101两侧的框架侧板1101;
73.减速电机2,其设置在车厢1的底板上,并位于靠近车头的一端;
74.链传动组件3,其用于传动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
75.第一传动轴4,其沿车厢1底板101宽度方向设置,与所述链传动组件3传动连接,以接受减速电机2的驱动;
76.传动轴座5,其固定在车厢1底板上,以架设所述第一传动轴4;
77.第二传动轴6,其沿车厢1宽度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传动轴4平行,并可转动地架设在框架侧板1101上;
78.第一链齿7,其同轴套设在第一传动轴4上;
79.第二链齿8,其同轴套设在第二传动轴6上,并与第一链齿7相对设置,一一对应;
80.传动链条9,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齿7和第二链齿8;
81.铝合金链板10,其设置在两根传动链条9之间,在传动链条9的带动下移动,以形成第一可移动传输线。
8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还包括:
83.不锈钢挡板12,其沿车厢1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垫平所述传动链条9;
84.横梁13,其沿车厢1宽度方向延伸,架设在框架侧板1101,用于支撑所述不锈钢挡板12。
8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还包括:
86.盖板14,其架设在框架前端板1102与铝合金链板10之间,以及框架后端板1103与铝合金链板10之间,以形成铝合金链板10的对接;
87.盖板14在经过减速电机2时,设置一个能容纳所述减速电机2的凹口141,并在凹口141上设置三角柱状遮盖板142以遮盖住所述减速电机2。
8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框架11前端设有控制面板以控制所述减速电机2,使铝合金链板10前进或后退。
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前端板1102上设有竖向延伸的隔板15,隔板15上设有门151。
9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链条9的链关节轴91向铝合金链板10中延伸,以和铝合金链板10对接;
91.所述传动链条9为6条。
9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93.能使卸车效率提高≧50%,每垛口:卸车人员减少2人/班,以及容积损失减少≦6%。
94.本实用新型在车厢内设计铝合金链板式输送设备,采用交流电机驱动,实现货物的卸载输送,具有的优点有:适用范围广,可实现散件+集装货物输送;输送能力大,最大承载能力为1000kg/m2;运行平稳可靠,耐久性好,维护成本低。
9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散件从车厢(1)内运出的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其具有用于承载散件的第一可移动传输线(161),以将散件从车厢(1)内运出;用于与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对接的散件卸货接口设备(17),其具有用于对接第一可移动传输线(161)的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用于与散件卸货接口设备(17)对接的转角接口设备(18),其具有用于对接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的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的传输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以侧面开口的形式对接所述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的端部出口;用于与转角接口设备(18)对接的爬坡输送机(19),其具有用于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的第四可移动传输线(191),第四可移动传输线(191)的传输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第四可移动传输线(191)以侧向开口的形式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的端部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辆定位装置(20),其设置在对接区域,并通过传感器感应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是否就位,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就位时,车辆定位装置(20)位于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端部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车厢(1)靠近车头的一端中设有倾斜的坡板(21),以使散件斜压在坡板(2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件卸货接口设备(17)中间高,两端低,使第二可移动传输线(171)以较低的一端对接第一可移动传输线(161),在较高的一端,将散件输送给倾斜向下的斜坡出口(172),所述斜坡出口(172)对接所述第三可移动传输线(181)的侧面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包括:车厢(1),其具有一个底板(101);焊接框架(11),其具有位于所述底板(101)两侧的框架侧板(1101);减速电机(2),其设置在车厢(1)的底板上,并位于靠近车头的一端;链传动组件(3),其用于传动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第一传动轴(4),其沿车厢(1)底板(101)宽度方向设置,与所述链传动组件(3)传动连接,以接受减速电机(2)的驱动;传动轴座(5),其固定在车厢(1)底板上,以架设所述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6),其沿车厢(1)宽度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传动轴(4)平行,并可转动地架设在框架侧板(1101)上;第一链齿(7),其同轴套设在第一传动轴(4)上;第二链齿(8),其同轴套设在第二传动轴(6)上,并与所述第一链齿(7)相对设置,一一对应;传动链条(9),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齿(7)和第二链齿(8);铝合金链板(10),其设置在两根传动链条(9)之间,在传动链条(9)的带动下移动,以形
成第一可移动传输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还包括:不锈钢挡板(12),其沿车厢(1)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垫平所述传动链条(9);横梁(13),其沿车厢(1)宽度方向延伸,架设在框架侧板(1101),用于支撑所述不锈钢挡板(1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16)还包括:盖板(14),其架设在框架前端板(1102)与铝合金链板(10)之间,以及框架后端板(1103)与铝合金链板(10)之间,以形成铝合金链板(10)的对接;盖板(14)在经过减速电机(2)时,设置一个能容纳所述减速电机(2)的凹口(141),并在凹口(141)上设置三角柱状遮盖板(142)以遮盖住所述减速电机(2)。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框架(11)前端设有控制面板以控制所述减速电机(2),使铝合金链板(10)前进或后退。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前端板(1102)上设有竖向延伸的隔板(15),隔板(15)上设有门(151)。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链条(9)的链关节轴(91)向铝合金链板(10)中延伸,以和铝合金链板(10)对接;所述传动链条(9)为6条。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散件自动卸载系统,包括用于将散件从车厢内运出的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其具有第一可移动传输线;用于与散件自动卸载车载设备对接的散件卸货接口设备,其具有第二可移动传输线;用于与散件卸货接口设备对接的转角接口设备,其具有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的传输路径垂直于第二可移动传输线,第三可移动传输线以侧面开口的形式对接第二可移动传输线的端部出口;用于与转角接口设备对接的爬坡输送机,其具有第四可移动传输线,第四可移动传输线的传输路径垂直于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第四可移动传输线以侧向开口的形式对接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的端部出口。口的形式对接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的端部出口。口的形式对接第三可移动传输线的端部出口。
技术研发人员:洪健荣 陈军 王桂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南新海(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