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木工刀抛面机。
背景技术:2.抛面机常用作对材料进行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木工刀抛面机的作用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面机上的抛面盘高速旋转,由于抛面盘在木工刀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
3.现有的木工刀抛面机能够对如图1所示的木工刀进行抛面处理,上述木工刀包括刀柄21、固定连接在刀柄21上的刀身22以及设置在刀身22上的两个刀刃23。刀身22相互远离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固定刀刃23的固定块221,两个刀刃23分别设置在各自相邻的固定块221上,且两个刀刃23绕刀身22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对上述木工刀进行抛面处理时,需先人工将木工刀装配至抛面盘的下方,然后启动电机、带动抛面盘转动,从而对木工刀进行抛面处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抛面处理过程中,木工刀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使得木工刀的刀身容易发生转动,从而导致抛面盘无法对准木工刀的待抛位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使木工刀的定位更加准确,本技术提供一种木工刀抛面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木工刀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对木工刀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木工刀转动的驱动电机、用于限制木工刀转动的限转块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转动的感应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工刀被固定在夹持机构上后,驱动电机带动木工刀转动,当木工刀转至合适位置时,限转块会阻碍木工刀的继续转动,此时感应件接收到木工刀的位置信号并使驱动电机停止转动,此时在限转块的阻挡下,木工刀不易发生转动,使得木工刀的位置准确固定。
9.可选的,所述限转块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限转块的一端为用于抵靠木工刀抵触端、另一端为限位端,所述抵触端位于木工刀的转动路径上,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供限位端伸入的限转槽,所述限位端远离工作台的侧壁与限转槽的槽壁抵接,所述限转槽靠近工作台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端抵接的弹性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木工刀的固定块向刀刃方向转动时,木工刀会向远离工作台的一侧推动抵触端,此时弹性件被压缩,木工刀继续转动绕过抵触端,然后木工刀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反向转动,此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抵触端复位,则木工刀的固定块会与抵触端抵接。由于抵触端远离工作台的侧壁与限位槽的槽壁抵接,则限转块不能发生转动,抵触端会与固定块抵紧使其不易发生转动。
11.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伸缩球和伸缩弹簧,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供伸缩弹簧伸入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与限转槽连通的伸缩孔,所述伸缩弹簧的滑动穿设在伸缩腔内,所述伸缩球的一端位于伸缩腔内与伸缩弹簧抵接、另一端伸出伸缩孔,所述伸缩球的直径大于伸缩孔的内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触端在木工刀的带动下向远离工作台的一侧转动时,限位端会向靠近工作台的一侧推动伸缩球,使得伸缩弹簧发生压缩形变产生弹力,当木工刀的刀刃绕过抵触端时,在伸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限位端向远离工作台的一侧转动,使得抵触端向靠近工作台的一侧移动,使得固定块的弧面与抵触端抵接,从而实现木工刀的限位。
13.可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撑筒、滑动穿设在支撑筒内的滑移杆、滑动设置在支撑筒内的固定筒夹以及用于驱动滑移杆在支撑筒内来回滑动的滑移气缸,所述固定筒夹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连接部、弹性的紧固部和夹刀部,所述连接部与滑移杆固定连接,所述紧固部的外径沿从连接部到夹刀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支撑筒内开设有与紧固部外壁配合的紧固槽,所述固定筒夹上开设有供木工刀刀柄伸入的夹刀孔,所述固定筒夹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紧固部和夹刀部的夹紧槽,所述夹紧槽与夹刀孔相互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滑移气缸,向远离固定筒夹的一侧带动滑移杆时,紧固部靠近紧固槽,在紧固槽槽壁的作用下,紧固部和连接部会被收拢,夹紧槽的延伸宽度变窄,夹刀孔的孔径变小,从而使伸入夹刀孔的木工刀刀柄被夹紧。
15.可选的,所述滑移杆内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滑动穿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伸入夹刀孔中用于与木工刀抵接、另一端穿出滑移杆,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滑动穿设在调节杆内的抵接杆,所述抵接杆靠近滑移杆的一端设置有抵接螺纹,所述抵接杆外套设有与抵接螺纹配合的抵接螺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杆的一端与木工刀抵接,能够阻挡木工刀向支撑筒内部深入,当使用具有不同长度刀柄的木工刀时,可通过旋转抵接螺母来调整调节杆伸入夹刀孔的长度,从而使得调节杆与具有不同长度刀柄的木工刀适配。
17.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木工刀刀柄伸入的支撑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对木工刀起到支撑作用,减少木工刀刀刃被抛面过程中的晃动甚至弯折的情况发生。
19.可选的,所述感应件包括感应块和用于控制驱动电机转动的行程开关,所述感应块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感应块的一端用于抵接木工刀、另一端朝向行程开关,所述感应块可沿靠近或远离行程开关的方向滑移。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木工刀向靠近感应块的一侧转动时,感应块向靠近行程开关的一侧移动,当感应块滑动至与行程开关抵触时,行程开关会控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此时固定块到达既定位置并与抵触端抵接。
21.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感应块上开设有供限位柱滑动穿设的限位腰型孔,所述限位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为感应块的滑移方向,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罩设在感应块外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供感应块穿设的滑移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应块能够沿从固定块向行程开关的方向来回滑动。
23.可选的,所述感应块靠近形成开关的一端复位孔,所述复位孔与限位柱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所述复位拉簧给予感应块始终向远离行程开关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感应块被固定块推至与行程开关抵触时,复位拉簧被拉伸产生弹力,当固定块转离感应块时,复位拉簧的弹力会带动感应块向靠近固定块的一侧移动。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木工刀被固定在夹持机构上后,驱动电机带动木工刀转动,当木工刀转至合适位置时,限转块会阻碍木工刀的继续转动,此时感应件接收到木工刀的位置信号并使驱动电机停止转动,此时在限转块的阻挡下,木工刀不易发生转动,使得木工刀的位置准确固定;
27.2.当木工刀的固定块向刀刃方向转动时,木工刀会向远离工作台的一侧推动抵触端,此时弹性件被压缩,木工刀继续转动绕过抵触端,然后木工刀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反向转动,此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抵触端复位,则木工刀的固定块会与抵触端抵接。由于抵触端远离工作台的侧壁与限位槽的槽壁抵接,则限转块不能发生转动,抵触端会与固定块抵紧使其不易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28.图1是相关技术中木工刀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1.图4是凸显本技术实施例中夹紧槽的局部示意图。
32.图5是凸显本技术实施例中限转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3.图6是凸显本技术实施例中滑移孔的局部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工作台;11、安装板;111、限位板;1111、限位柱;12、防护罩;121、滑移孔;2、木工刀;21、刀柄;22、刀身;221、固定块;23、刀刃;31、支撑筒;311、紧固槽;32、固定筒夹;321、连接部;322、紧固部;323、夹刀部;324、夹紧槽;325、夹刀孔;33、滑移杆;331、调节槽;332、调节杆;333、移动槽;34、滑移气缸;4、支撑板;41、支撑孔;5、抵接杆;51、抵接螺纹;52、抵接螺母;61、驱动电机;62、限转块;621、抵触端;622、限位端;63、支撑块;631、限转槽;632、伸缩腔;633、伸缩孔;64、弹性件;641、伸缩球;642、伸缩弹簧;65、感应件;651、感应块;6511、限位腰型孔;6512、复位孔;6513、复位拉簧;652、行程开关;71、抛面盘。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参照图2,上述木工刀抛面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木工刀2的夹持机构、用于对木工刀2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和用于对木工刀2进行抛面处理的抛面机构。
38.参照图1和图3,夹持机构包括支撑筒31、固定筒夹32、滑移杆33和滑移气缸34,支
撑筒31水平设置在机身上,滑移杆33滑动穿设在支撑筒31内,且滑移杆33的一端与滑移气缸3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筒夹32固定连接,滑移气缸34能够驱动滑移杆33在支撑筒31内来回滑动。固定筒夹32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连接部321、弹性的紧固部322和夹刀部323,连接部321穿设在支撑筒31内并与滑移杆33固定连接,紧固部322的外径沿从连接部321到夹刀部323的方向逐渐增大,支撑筒31靠近开口处的内壁开设有与紧固部322外壁配合的紧固槽311,紧固槽311的横截面直径沿从连接部321到夹刀部323的方向逐渐增大,紧固部322伸入紧固槽311中并与紧固槽311的槽壁抵接,夹刀部323位于支撑筒31外。
39.参照图3和图4,固定筒夹32上开设有供木工刀2刀柄21伸入的夹刀孔325,固定筒夹32上开设有贯穿紧固部322和夹刀部323的夹紧槽324,夹紧槽324的数量有三个且沿固定筒夹32的外侧壁周向均布,夹紧槽324与夹刀孔325相互连通,使得紧固部322和夹刀部323均被分为三部分。
40.参照图3和图4,当向远离夹刀部323的一侧移动滑移杆33时,滑移杆33会带动固定筒夹32向支撑筒31内伸入,此时紧固槽311的槽壁与紧固部322外壁过盈配合,继续拉动固定筒夹32,在紧固槽311槽壁的阻挡下,紧固部322和夹刀部323的三部分发生形变后相互靠拢,则夹紧槽324的延伸宽度变小,使得夹刀孔325的内径变小,从而使木工刀2被夹紧。滑移杆33远离固定筒夹32的一端穿出支撑筒31并与滑移气缸34连接,滑移气缸34的伸缩方向与滑移杆33的移动方向相同。装配木工刀2时,先将木工刀2的刀柄21伸入夹刀孔325中,然后启动滑移气缸34,带动滑移杆33向远离固定筒夹32的一侧移动,使得夹刀孔325变小从而将木工刀2夹紧。
41.参照图1和图3,为了提高木工刀2被夹持的稳定性,工作台1上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位于固定筒夹32远离支撑筒31的一侧,支撑板4上开设有供木工刀2的刀柄21伸入的支撑孔41,安装木工刀2时,将木工刀2依次穿过支撑孔41、夹刀孔325后,以便将木工刀2夹紧。当木工刀2被抛面时,支撑板4对木工刀2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木工刀2不易发生晃动。
42.参照图1和图3,为了减少木工刀2沿夹刀孔325的延伸方向发生滑动,滑移杆33内开设有调节槽331,调节槽331内滑动穿设有调节杆332,调节杆332的一端伸入夹刀孔325中用于与木工刀2的刀柄21抵接、另一端穿出滑移杆33。工作台1上固定设置有抵接杆5,抵接杆5的延伸方向与调节杆332的延伸方向相同,调节杆332上开设有供抵接杆5伸入的移动槽333,抵接杆5的一端滑动穿设在移动槽333中。抵接杆5上设置有靠近调节杆332的抵接螺纹51,抵接杆5上套设有与抵接螺纹51配合的抵接螺母52。抵接螺母52的外接圆直径大于移动槽333的内径。当抵接杆5伸入移动槽333中时,旋动抵接螺母52使其与调节杆332抵接,在抵接螺母52的阻挡下,调节杆332能够将木工刀2的刀柄21抵紧不易移动。当木工刀2的刀柄21长度较小或较大时,可向靠近或远离刀柄21的一侧旋动抵接螺母52,使得调节杆332与木工刀2刀柄21重新抵接,便于定位。
43.参照图5,定位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支撑筒31转动的驱动电机61、用于限制木工刀2转动的限转块62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61转动的感应件65。驱动电机61带动支撑筒31转动,在支撑筒31与固定筒夹32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支撑筒31会带动固定筒夹32转动,木工刀2会随之转动。工作台1上设置有保护壳,限转块62铰接在保护壳的内壁上,限转块62的一端为用于抵靠木工刀2的抵触端621、另一端为限位端622,抵触端621位于木工刀2刀刃23的转动路径上,保护壳内设置有支撑块63,支撑块63上开设有供限位端622伸入的限转槽631,限
位端622远离工作台1的侧壁与限转槽631的槽壁抵接。限转槽631靠近工作台1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件64,限位端622靠近工作台1的侧壁与弹性件64抵接,并且弹性件64能够驱动限位端622远离工作台1的侧壁始终与限转槽631的槽壁抵接。
44.参照图5,弹性件64包括伸缩球641和伸缩弹簧642。支撑块63上开设有伸缩腔632,伸缩腔632的腔壁上开设有与限转槽631连通的伸缩孔633,伸缩球641穿设在伸缩孔633内,伸缩孔633的内径小于伸缩球641的直径,使得伸缩球641位于伸缩腔632内不易脱出伸缩孔633。伸缩弹簧642滑动穿设在伸缩腔632内,伸缩弹簧642的一端与伸缩腔632的腔壁抵接、另一端与伸缩球641抵接。当伸缩弹簧642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伸缩球641会将限位端622抵紧,使得限位端622远离工作台1的侧壁与限转槽631的槽壁抵接。
45.参照图5,在驱动电机61的驱动下,木工刀2会发生转动。当木工刀2的固定块221向靠近刀刃23方向转动时,刀刃23会转至与抵触端621靠近工作台1的侧壁抵接,刀刃23会将抵触端621抬起,带动限转块62发生转动,限位端622向靠近工作台1的一侧按压伸缩球641,使得伸缩弹簧642被压缩产生弹力。
46.参照图5,当刀刃23绕过抵触端621后,在伸缩弹簧642的弹力作用下,限转块62发生转动,使得限位端622与限转槽631的槽壁抵接。此时改变驱动电机61的转动方向,上述刀刃23会向靠近抵触端621的一侧转动,使得固定块221与抵触端621抵接,此时在限转槽631槽壁的阻挡下,限位端622不易转动,固定块221则会被抵触端621抵紧不发生转动,此时固定块221上的刀刃23位置固定。抛面机构包括用于对木工刀2的刀刃23表面进行抛面处理的抛面盘71以及用于驱动抛面盘71转动的抛面电机。启动抛面电机,带动抛面盘71转动即可对木工刀2表面进行抛面处理。
47.参照图5和图6,感应件65包括感应块651和用于控制驱动电机61转动方向的行程开关652。感应块651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感应块651的一端用于抵接木工刀2、另一端朝向行程开关652,感应块651可沿靠近或远离行程开关652的方向滑移。
48.参照图5和图6,安装板11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2,防护罩1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感应块651穿设的滑移孔 121。安装板1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1,限位板1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111,感应块651上开设有供限位柱1111滑动穿设的限位腰型孔6511,限位腰型孔6511的长度方向为感应块651的滑移方向,即限位腰型孔6511沿从固定块221向行程开关652的方向延伸。感应块651的一端穿过滑移孔 121后伸入防护罩12内并向固定块221靠近,感应块651远离固定块221的一端靠近行程开关652。当木工刀2的刀刃23向靠近固定块221的一侧转动时,固定块221先与感应块651抵接,然后固定块221将感应块651推向靠近行程开关652的一侧。当固定块221转至与抵触端621抵接时,感应块651与行程开关652抵触并触发行程开关652的开关,行程开关652会控制驱动电机61停止转动,此时木工刀2的位置被固定并停止转动。
49.参照图5和图6,感应块651靠近行程开关652的一侧开设有复位孔6512,复位孔6512的孔壁与限位柱1111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6513,当复位拉簧6513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感应块651位于靠近固定块221的一侧,复位拉簧6513给予感应块651始终向远离行程开关652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当感应块651被固定块221推向靠近行程开关652的一侧时,复位拉簧6513会将其拉回靠近固定块221的一侧。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木工刀抛面机的实施原理为:先将木工刀2伸入夹刀孔325中,
然后启动滑移气缸34,使滑移杆33向远离夹刀部323的一侧移动,从而使木工刀2被夹紧。接着启动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带动木工刀2沿从刀刃23到固定块221的一侧转动,直至固定块221与限位端622抵接,此时感应块651在固定块221的推动下与行程开关652抵触,行程开关652控制驱动电机61停止转动,从而使固定块221位于既定位置且不易转动,最后打开抛面电机对木工刀2的刀刃23进行抛面处理。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木工刀(2)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对木工刀(2)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木工刀(2)转动的驱动电机(61)、用于限制木工刀(2)转动的限转块(62)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61)转动的感应件(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转块(62)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限转块(62)的一端为用于抵靠木工刀(2)的抵触端(621)、另一端为限位端(622),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支撑块(63),所述支撑块(63)上开设有供限位端(622)伸入的限转槽(631),所述限位端(622)远离工作台(1)的侧壁与限转槽(631)的槽壁抵接,所述限转槽(631)靠近工作台(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端(622)抵接的弹性件(6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4)包括伸缩球(641)和伸缩弹簧(642),所述支撑块(63)上开设有供伸缩弹簧(642)伸入的伸缩腔(632),所述伸缩腔(632)的腔壁上开设有与限转槽(631)连通的伸缩孔(633),所述伸缩弹簧(642)的滑动穿设在伸缩腔(632)内,所述伸缩球(641)的一端位于伸缩腔(632)内与伸缩弹簧(642)抵接、另一端伸出伸缩孔(633),所述伸缩球(641)的直径大于伸缩孔(633)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支撑筒(31)、滑动穿设在支撑筒(31)内的滑移杆(33)、滑动设置在支撑筒(31)内的固定筒夹(32)以及用于驱动滑移杆(33)在支撑筒(31)内来回滑动的滑移气缸(34),所述固定筒夹(32)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21)、弹性的紧固部(322)和夹刀部(323),所述连接部(321)与滑移杆(33)固定连接,所述紧固部(322)的外径沿从连接部(321)到夹刀部(323)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支撑筒(31)内开设有与紧固部(322)外壁配合的紧固槽(311),所述固定筒夹(32)上开设有供木工刀(2)刀柄(21)伸入的夹刀孔(325),所述固定筒夹(3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贯穿紧固部(322)和夹刀部(323)的夹紧槽(324),所述夹紧槽(324)与夹刀孔(325)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杆(33)内开设有调节槽(331),所述调节槽(331)内滑动穿设有调节杆(332),所述调节杆(332)的一端伸入夹刀孔(325)中用于与木工刀(2)抵接、另一端穿出滑移杆(33),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滑动穿设在调节杆(332)内的抵接杆(5),所述抵接杆(5)靠近滑移杆(33)的一端上设置抵接螺纹(51),所述抵接杆(5)外套设有与抵接螺纹(51)配合的抵接螺母(5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上开设有供木工刀(2)刀柄(21)伸入的支撑孔(4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65)包括感应块(651)和用于控制驱动电机(61)转动的行程开关(652),所述感应块(651)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感应块(651)的一端用于抵接木工刀(2)、另一端朝向行程开关(652),所述感应块(651)可沿靠近或远离行程开关(652)的方向滑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限位板(111),所述限位板(1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111),所述感应块(651)上开设有供限位柱(1111)滑动穿设的限位腰型孔(6511),所述限位腰型孔(6511)的长度方向为感应块(651)的滑移方向,所述限位板(111)上设置有罩设在感应块(651)外的防护罩(12),所述防护罩(12)上开设有供感应块(651)穿设的滑移孔( 1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块(651)靠近行程开关(652)的一端开设有复位孔(6512),所述复位孔(6512)的孔壁与限位柱(1111)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6513),所述复位拉簧(6513)给予感应块(651)始终向远离行程开关(652)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木工刀抛面机,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木工刀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对木工刀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木工刀转动的驱动电机、用于限制木工刀转动的限转块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转动的感应件。本申请具有能够更加准确定位木工刀位置的效果。置的效果。置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施久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乐清市荣欣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