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运输用地下通廊钢筋混凝土地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2.现有煤炭运输中,通过带式输送机栈桥或者地下通廊输送是一种很正常的运输方式。由于煤炭在地下通廊中运输,空气流通不畅,造成地下通廊中空气浑浊,并且我国现有煤种中高瓦斯含量煤占一定比例,高瓦斯煤种在开采储装运过程中会散发瓦斯,在地下通廊煤炭运输过程中瓦斯气体积聚不易扩散,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3.传统的通风设施,在有害气体的建筑物处采用机械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地下通廊设置机械通风设施通常布置在地道两头,需布置较长通风管道,不可避免的需增加辅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通过在地道上顶面设置通风井及轴流风机设施的布置方式连接地面,防止有毒气体积聚,保证良好的空气流动,实现有效通风,排除安全隐患以提高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包括地下通道和多个通风结构,所述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皮带地道面,所述通道的顶部设置有地道上顶面,多个所述通风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地道上顶面的上方,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井、遮雨帽和轴流风机,所述通风井与所述地下通道相连通,所述通风井位于所述地道上顶面的上方,所述通风井的顶部处设置有所述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上方设置有所述遮雨帽。
6.所述地道上顶面设置多个所述通风井及轴流风机设施布置方式用于连接地面。所述通风井上方设置所述轴流风机,用于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气体积聚,能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并且设置所述遮雨帽遮挡雨水,丰富了地下通廊通风设施布置方式,防止有毒气体积聚,保证良好的空气流动,实现有效通风,排除安全隐患以提高安全性,仅增加所述通风井、所述轴流风机及所述遮雨帽,相对设备成本及运维费用等增加量极低。
7.其中,所述通风井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呈圆筒状设置。
8.其中,所述通风井的内径为700mm,所述通风井的顶部距地面的距离为2000mm。
9.其中,所述遮雨帽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所述通风井的顶部对应多个所述安装支架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分别插入各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
10.在安装所述遮雨帽时,将所述安装支架对准所述安装槽插入,以对所述遮雨帽进行定位,从而便于将所述遮雨帽安装在所述轴流风机的上方,以对所述轴流风机和所述通风井进行保护。
11.其中,任一所述安装支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通风井拆
卸连接。
12.其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u形架和活动螺栓,所述u形架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侧面,所述u形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通风井的内外两侧,所述活动螺栓与所述u形架螺纹连接。
13.所述u形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侧面,将所述u形架的底部插入所述安装槽中后,所述u形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通风井的内外两侧,再拧动所述活动螺栓,使所述活动螺栓的一端与所述通风井相抵持,从而将所述u形架固定在所述通风井上,以将所述遮雨帽进行固定,需要拆卸所述遮雨帽时,拧松所述活动螺栓,便能够将所述安装支架从所述安装槽中取出,以对所述遮雨帽进行拆卸。
14.其中,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转动片,所述转动片与所述活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片位于所述活动螺栓远离所述u形架的一侧。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所述地道上顶面设置多个所述通风井及轴流风机设施布置方式用于连接地面。所述通风井上方设置所述轴流风机,用于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气体积聚,能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并且设置所述遮雨帽遮挡雨水,丰富了地下通廊通风设施布置方式,防止有毒气体积聚,保证良好的空气流动,实现有效通风,排除安全隐患以提高安全性,仅增加所述通风井、所述轴流风机及所述遮雨帽,相对设备成本及运维费用等增加量极低。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7.图1是本实用的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的遮雨帽处的局部剖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的固定结构处的局部剖视图。
21.101-地下通道、102-皮带地道面、103-地道上顶面、104-通风井、105-遮雨帽、106-轴流风机、107-安装支架、108-安装槽、109-u形架、110-活动螺栓、111-转动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请参阅图1-图4图1是本实用的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的遮雨帽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的固定结构处的局部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包括地下通道101和多个通风结构,所述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皮带地道面102,所述通道的顶部设置有地道上顶面103,多个所述通风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地道上顶面103的上方,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井104、遮雨帽105和轴流风机106,所述通风井104与所述地下通道101相连通,所述通风井104位于
所述地道上顶面103的上方,所述通风井104的顶部处设置有所述轴流风机106,所述轴流风机106的上方设置有所述遮雨帽105。
24.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地道上顶面103设置多个所述通风井104及轴流风机106设施布置方式用于连接地面。所述通风井104上方设置所述轴流风机106,用于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气体积聚,能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并且设置所述遮雨帽105遮挡雨水,丰富了地下通廊通风设施布置方式,防止有毒气体积聚,保证良好的空气流动,实现有效通风,排除安全隐患以提高安全性,仅增加所述通风井104、所述轴流风机106及所述遮雨帽105,相对设备成本及运维费用等增加量极低。
25.具体的,所述通风井104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呈圆筒状设置,所述通风井104内径700mm,所述通风井104的顶部高于地面2000mm,以防止地面杂质进入所述通风井104中而造成堵塞。
26.另外,所述遮雨帽105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107,所述通风井104的顶部对应多个所述安装支架107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槽108,多个所述安装支架107的底部分别插入各个所述安装槽108的内部。在安装所述遮雨帽105时,将所述安装支架107对准所述安装槽108插入,以对所述遮雨帽105进行定位,从而便于将所述遮雨帽105安装在所述轴流风机106的上方,以对所述轴流风机106和所述通风井104进行保护。
27.其次,任一所述安装支架107的侧面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通风井104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安装支架107进行固定,从而将所述遮雨帽105进行固定。
2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u形架109和活动螺栓110,所述u形架109与所述安装支架107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109位于所述安装支架107的侧面,所述u形架109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通风井104的内外两侧,所述活动螺栓110与所述u形架109螺纹连接。所述u形架109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07的侧面,将所述u形架109的底部插入所述安装槽108中后,所述u形架109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通风井104的内外两侧,再拧动所述活动螺栓110,使所述活动螺栓110的一端与所述通风井104相抵持,从而将所述u形架109固定在所述通风井104上,以将所述遮雨帽105进行固定,需要拆卸所述遮雨帽105时,拧松所述活动螺栓110,便能够将所述安装支架107从所述安装槽108中取出,以对所述遮雨帽105进行拆卸。
2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转动片111,所述转动片111与所述活动螺栓11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片111位于所述活动螺栓110远离所述u形架109的一侧。由于所述活动螺栓110呈圆柱状设置,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转动,因此在所述活动螺栓110的端部设置有呈片状设置的所述转动片111,通过所述转动片111来转动所述活动螺栓110,使得所述活动螺栓110的转动十分方便。
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或多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通道和多个通风结构,所述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皮带地道面,所述通道的顶部设置有地道上顶面,多个所述通风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地道上顶面的上方,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井、遮雨帽和轴流风机,所述通风井与所述地下通道相连通,所述通风井位于所述地道上顶面的上方,所述通风井的顶部处设置有所述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上方设置有所述遮雨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呈圆筒状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的内径为700mm,所述通风井的顶部距地面的距离为200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帽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所述通风井的顶部对应多个所述安装支架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分别插入各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安装支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通风井拆卸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u形架和活动螺栓,所述u形架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侧面,所述u形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通风井的内外两侧,所述活动螺栓与所述u形架螺纹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转动片,所述转动片与所述活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片位于所述活动螺栓远离所述u形架的一侧。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运输用地下通廊钢筋混凝土地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地下通廊通风结构,包括地下通道和多个通风结构,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皮带地道面,通道的顶部设置有地道上顶面,多个通风结构间隔设置在地道上顶面的上方,通风结构包括通风井、遮雨帽和轴流风机,通风井与地下通道相连通,通风井位于地道上顶面的上方,通风井的顶部处设置有轴流风机,通风井上方设置轴流风机,用于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气体积聚,能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并且设置遮雨帽遮挡雨水,防止有毒气体积聚,保证良好的空气流动,实现有效通风,排除安全隐患以提高安全性,仅增加通风井、轴流风机及遮雨帽,相对设备成本及运维费用等增加量极低。相对设备成本及运维费用等增加量极低。相对设备成本及运维费用等增加量极低。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军 邢晓鹏 杜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