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跳绳机甩动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跳绳机用甩绳。
背景技术:2.跳绳机是现在较为流行的健身器具,其通过转动使甩动杆转动,使用者跳起,使甩动杆经过脚底,从而达到与跳绳相同的运动目的;
3.而现有的甩动杆杆体较长,且质量较重,跳绳机带动其转动,对跳绳机的负载较大,且由于杆体的具有一定硬度,在转动过程中触碰在使用者身上,会使使用者产生疼痛感,同时由于甩动杆杆体较长不便于运输和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跳绳机用甩绳。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包括甩绳主体,所述甩绳主体包括可相互装配连接的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为杆状构件,其一端包括有用于与跳绳机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包括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单元连接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单元的柔度大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柔度。
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元的质量小于所述第一单元的质量。
7.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甩绳主体分成两部分,从而降低甩绳主体的整体质量,降低对跳绳机的负担。
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元为中空设计。
9.其有益效果在于,进一步的减轻甩绳主体的质量。
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单元为绳状构件。
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上包括有螺纹部,用于与跳绳机接口螺纹连接。
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上包括有多边形槽口,用于辅助螺纹部锁紧在跳绳机上。
13.其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将甩绳主体拧紧在跳绳机上。
14.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甩绳主体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过盈配合设置在跳绳机上。
15.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甩绳主体设置在跳绳机上。
1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上包括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单元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单元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腔体内。
17.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之间固定连接。
1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上设置有若干铆接孔,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通过对应的铆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铆接。
19.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最简单的工艺将绳状体与杆状体通过锁定件连接。
2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元长度大于第二单元长度,所述第一单元的材质
为塑胶材质,当第一单元受力时,其可弯曲,所述第二单元可为合成纤维绳或天然纤维绳,所述第二单元可为合成纤维绳或天然纤维绳,绳子整体拿起来,重力作用下,第二单元可弯曲,所述第一单元的直径与第二单元直径相同。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减轻了甩绳主体本身的质量,降低了对跳绳机的负担,同时缩短了杆状构件的长度,使用绳状构件代替,使其便于包装运输,同时使在拌绳时,绳状构件触碰在使用者身上,减轻使用者的疼痛感,提升产品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杆状体和连接件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杆状体与绳状体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包括甩绳主体,其包括第一单元1和第二单元2,其中所述第一单元1和第二单元2之间可相互装配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单元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单元4,其中第二连接单元用于将第一单元1和第二单元2连接。
26.其中本申请中使用到的是第二连接单元4为通孔管,所述第一单元1一端设置在第二连接单元4一端内,第二单元2一端设置第二连接单元4另一端内,所说第一单元1与第二单元2的直径相同,且直径与通孔管内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4上开设有若干个铆接孔,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通过对应的铆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铆接,从而将第一单元1与第二单元2连接成一个整体。
27.第二连接单元4还可通过胶水粘附、卡扣连接、热熔等方式将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单元1和第二单元2上,从而使第一单元1和第二单元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28.还可以将第二连接单元4固定设置在第一单元1或第二单元2一端上,再在第二连接单元4内设置磁吸块,再在未固定连接的第一单元1或第二单元2的一端上设置异性磁吸块,第一单元1通过第二连接单元4与第二单元2磁吸在一起,使甩绳主体可拆分。
29.所述第一单元1为杆状构件,其为中空设计,从而减轻甩绳主体的质量,且第一单元1在初始状态时为杆状形态,其可为橡胶材质,在受力时能发生弯曲,所述第二单元2为绳状构件,其柔性大于第一单元1的柔性,其在重力作用下就能发生向下弯曲变形。
30.其中在甩绳主体连接在跳绳机上后,跳绳机开始转动,电动甩绳机主体一起转动,此时第二单元2跟随第一单元1一起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单元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重力向外甩出,与第一单元1一起旋转形成一个第一单元1长度与第二单元2长度相加形成的半径的圆心轨迹,使用者可在此轨迹内进行跳绳作业。
31.其中第一单元1的质量小于第二单元2的质量,同时第一单元1的比重大于第二单元的比重,因此在相同长度甩绳主体,使用了第二单元2的甩绳主体的整体质量小,从而减少甩绳主体整体重量的目的,跳绳机在带动甩绳主体旋转的时候,降低能耗,同时由于甩绳主体的质量降低,因此离心力减小,因此可以降低跳绳机的整体配重,从而降低跳绳机的成
本。
32.而第二单元2为绳状构件,可为天然纤维材料或合成纤维材料,第二单元2位于第一单元1的外侧,第一单元1的内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单元3,第一连接单元3与跳绳机连接,而使用者在使用跳绳机的时候,一般跳跃位置位于第二单元2的位置处,因此在跳绳机启动,使用者在跳跃的时候,第二单元2在触碰在使用者的腿上时,减少使用者疼痛感,从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感受,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33.同时所述第一单元1长度大于第二单元2长度,使得第二单元2末端不会触碰到跳绳机,从而在跳绳机刚启动,转动速度较慢时,第二单元2受到的离心力较小时,其不会与跳绳机发生触碰,从而避免第二单元2缠绕在跳绳机上。
34.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上包括有螺纹部,其与跳绳机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单元上还开设有多边形槽口,用于将螺纹拧紧。
35.同时第一连接单元3与跳绳机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是卡扣连接、磁吸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连接。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包括甩绳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甩绳主体包括可相互装配连接的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为杆状构件,其一端包括有用于与跳绳机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包括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单元连接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单元的柔度大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柔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的质量小于所述第一单元的质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为中空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为绳状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上包括有螺纹部,用于与跳绳机接口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上包括有多边形槽口,用于辅助螺纹部锁紧在跳绳机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甩绳主体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过盈配合设置在跳绳机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上包括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单元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单元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腔体内。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上设置有若干铆接孔,所述第一单元与所述第二单元通过对应的铆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铆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长度大于第二单元长度;所述第一单元的材质为塑胶材质,当第一单元受力时,其可弯曲;所述第二单元可为合成纤维绳或天然纤维绳,绳子整体拿起来,重力作用下,第二单元可弯曲;所述第一单元的直径与第二单元直径相同。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包括甩绳主体,所述甩绳主体包括可相互装配连接的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为杆状构件,其一端包括有用于与跳绳机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另一端包括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单元连接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单元的柔度大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柔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跳绳机用甩绳,其减轻了甩绳主体本身的质量,降低了对跳绳机的负担,同时缩短了杆状构件的长度,使用绳状构件代替,使其便于包装运输,同时使在拌绳时,绳状构件触碰在使用者身上,减轻使用者的疼痛感,提升产品的使用感受。提升产品的使用感受。提升产品的使用感受。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武 王雄 李方旺 雷龙宝 杨美丽 陈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尚摩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8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