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输送机,在煤矿生产输送领域十分常见。带式输送机具有输送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能方便地实行程序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目前,用于煤矿生产的带式输送机为敞开式露天结构,没有防护罩,在使用中灰尘会上扬,灰尘扩散的范围广,对周围污染严重,并且遇到下雨,就影响施工,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罩的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输送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输送皮带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防护罩;
所述输送皮带装置位于所述防护罩的下方;
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布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着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有卡扣,在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支撑杆的卡口;
所述防护罩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撑杆穿过的固定座通孔;
一条所述支撑杆卡接在所述卡扣的所述卡口中,另一条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固定座上的所述固定座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的表面上间隔地设置有多条疏水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包括第一防护罩和与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的第二防护罩;
在所述第一防护罩上设置有所述卡扣和所述固定座,在所述第二防护罩上也设置有所述卡扣和所述固定座;
所述第一防护罩靠近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一端设置有凸缘;
所述第二防护罩靠近所述第一防护罩的一端设置有凸缘卡扣;
所述凸缘卡接在所述凸缘卡扣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包括多个第一防护罩和多个所述第二防护罩;
所述第一防护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凸缘,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凸缘卡扣;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防护罩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防护罩,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罩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防护罩。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卡扣和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固定座,在所述第二防护罩上也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卡扣和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的截面呈v形或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皮带装置包括驱动滚筒、转向滚筒和皮带;
所述驱动滚筒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转向滚筒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后端;
所述皮带套在所述驱动滚筒和所述转向滚筒上;
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支撑所述皮带的上导辊和下导辊,所述上导辊位于所述下导辊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所述机架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架;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安装架延伸的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内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导向套筒螺纹连接;
所述转向滚筒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机架的后端设置有导料箱,所述转向滚筒位于所述导料箱的后侧;
所述皮带穿过所述导料箱。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辊包括中部导辊和布置在所述中部导辊两侧的两个侧部导辊;
其中,所述侧部导辊倾斜布置,在沿着从所述中部导辊至所述侧部导辊的方向上,所述侧部导辊向上倾斜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通过在顶部设置防护罩,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扬尘作用,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挡雨作用,使输送机在雨天也可以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杆的示意图;
图3为防护罩安装在支撑架上的示意图;
图4为防护罩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剖视图;
图5为防护罩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防护罩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防护罩的侧视图;
图8为第一防护罩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凸缘的示意图;
图9为第二防护罩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凸缘卡扣的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11为上导辊、下导辊、皮带、机架和防护罩的组装示意图;
图12为在机架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架,转向滚筒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示意图;
图13为安装架与机架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输送皮带装置2、设置在机架1上的支撑架3和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防护罩4。
输送皮带装置2位于防护罩4的下方。
在支撑架3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布置的支撑杆31,支撑杆31沿着机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
防护罩4的一侧设置有卡扣6,在卡扣6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支撑杆31的卡口61。
防护罩4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7,在固定座7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杆31穿过的固定座通孔71。
一条支撑杆31卡接在卡扣6的卡口61中,另一条支撑杆31穿过固定座7上的固定座通孔7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可以为带式输送机或胶带输送机,其主要由机架1、输送皮带装置2、支撑架3和防护罩4组成。
输送皮带装置2和支撑架3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防护罩4安装在支撑架3上,输送皮带装置2位于防护罩4的下方。
支撑架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支撑杆31,两条支撑杆31分别沿着机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防护罩4的一侧设置有卡扣6,其具有卡口61,一条支撑杆31卡接在卡扣6的卡口61中。
在防护罩4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7,其具有固定座通孔71,另一条支撑杆31穿过固定座7上的固定座通孔71。
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卡扣6、固定座7和两条支撑杆31将防护罩4组装在支撑架3上;另一方面在需要调节时,可以先将一侧卡扣6从该侧的支撑杆31上拔出,托起防护罩4,使得防护罩4可以绕着另一侧的支撑杆31转动打开防护罩,以方便检修、维修、安装输送皮带装置2。
在输送机工作时,灰尘上扬时可以被上方的防护罩4阻挡,起到防止扬尘的作用,减小了尘土的扩散范围,防护罩4还起到挡雨的作用,使输送机在雨天也可以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卡扣6和固定座7分别设置在防护罩4的底面上,并相对布置在两侧。
可以在防护罩4的一侧间隔布置多个卡扣6,在另一侧间隔布置多个固定座7,提高支撑杆31与防护罩4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5、图8-9所示,防护罩4的表面上间隔地设置有多条疏水凹槽40,在下雨时,雨水会顺着疏水凹槽40流下,起到导水作用。
较佳地,如图3-10所示,防护罩4包括第一防护罩41和与第一防护罩41连接的第二防护罩42。
在第一防护罩41上设置有卡扣6和固定座7,在第二防护罩42上也设置有卡扣6和固定座7。
第一防护罩41靠近第二防护罩42的一端设置有凸缘411。
第二防护罩42靠近第一防护罩41的一端设置有凸缘卡扣421。
凸缘411卡接在凸缘卡扣421内。
防护罩4由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组装而成。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卡扣6和固定座7。
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上的卡扣6位于同一侧,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上的固定座7也位于同一侧,可以实现一侧的卡扣6与一条支撑杆31卡接,另一侧的固定座7用于另一条支撑杆31穿过。
第一防护罩41的端部上设置有凸缘411,凸缘411一方面用于与第二防护罩42连接,另一方面起到挡水的作用。
第二防护罩42的端部上设置有凸缘卡扣421,其用于扣住凸缘411,从而将相邻的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连接在一起。
凸缘卡扣421凸起设置在第二防护罩42的表面上,凸缘卡扣421也具有挡水作用。
在组装时,将第一防护罩41端部上的凸缘411卡接在第二防护罩42的凸缘卡扣421内,从而将相邻的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连接在一起,方便依次将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组装在支撑杆31上,拼接形成防护罩4。
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的外表面或顶面上分别设置有多条疏水凹槽40。
较佳地,防护罩4包括多个第一防护罩41和多个第二防护罩42。
第一防护罩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缘411,第二防护罩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缘卡扣421。
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防护罩41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二防护罩42,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防护罩42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一防护罩41。
相邻的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通过凸缘411和凸缘卡扣421卡接在一起,方便防护罩4的组装。
较佳地,如图6所示,在第一防护罩41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卡扣6和多个间隔布置的固定座7,在第二防护罩42上也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卡扣6和多个间隔布置的固定座7,提高支撑杆31与第一防护罩41、第二防护罩42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防护罩4的截面呈v形或梯形,利益抑制尘土上扬和疏导雨水。
较佳地,如图1和图11所示,输送皮带装置2包括驱动滚筒21、转向滚筒22和皮带25。驱动滚筒21设置在机架1的前端,转向滚筒22设置在机架1的后端。皮带25套在驱动滚筒21和转向滚筒22上。
在机架1上还设置有支撑皮带25的上导辊23和下导辊24,上导辊23位于下导辊24的上方。
驱动滚筒21为主动滚筒,其与电机的连接带动皮带25转动。转向滚筒22为从动滚筒,为皮带25提供转向。
驱动滚筒21安装在滚筒架9上,滚筒架9位于机架1的前端。转向滚筒22安装在安装架5上,安装架5位于机架1的后端。皮带25套在驱动滚筒21和转向滚筒22上。
上导辊23和下导辊24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上导辊23位于下导辊24的上方。皮带25有一部分位于驱动滚筒21和转向滚筒22的转轴的上方,简称为皮带上部;皮带25有一部分位于驱动滚筒21和转向滚筒22的转轴的下方,简称为皮带下部。上导辊23支撑皮带上部的底面,下导辊24支撑皮带下部的底面,从而可以保持皮带25张紧,利于运输物料。
较佳地,如图1和图12-13所示,在机架1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架5。
机架1上设置有朝向安装架5延伸的导向套筒13,导向套筒13内设置有内螺纹。
安装架5上设置有调节螺栓51,调节螺栓51与导向套筒13螺纹连接。转向滚筒22安装在安装架5上。
通过转动调节螺栓51可以使得调节螺栓51在导向套筒13内伸缩,从而调节安装架5与机架1的后端之间的距离。当需要张紧皮带25时,转动调节螺栓51,增大安装架5与机架1之间的距离。当需要调松皮带25时,转动调节螺栓51,减小安装架5与机架1之间的距离。
螺栓51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导向套筒13内,其另一端伸出安装架5的外侧,在螺栓51上连接有螺母52,在螺母52与安装架5之间设置有垫片53。
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多根导向套筒13和多根螺栓51。
在安装架5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座54,在安装座54上设置有两片间隔布置的竖板55,转向滚筒22通过转轴安装在两片竖板55之间。
较佳地,如图1和图12所示,在机架1的后端设置有导料箱8,转向滚筒22位于导料箱8的后侧,皮带25穿过导料箱8。
导料箱8的顶部具有开口,用于向导料箱8内卸载物料,物料可以被穿过导料箱8的皮带25运走,利于物料运输,避免在卸料时洒落皮带25之外。
较佳地,如图11所示,上导辊23包括中部导辊231和布置在中部导辊231两侧的两个侧部导辊232。
其中,侧部导辊232倾斜布置,在沿着从中部导辊231至侧部导辊232的方向上,侧部导辊232向上倾斜延伸。
在机架1上设置有中部支架12,在机架1的两侧还设置有侧部支架11,中部支架12位于两侧的侧部支架11之间。
中部导辊231通过转轴安装在中部支架12上。侧部导辊232通过转轴连接在中部支架231与侧部支架232之间。
其中,侧部导辊232倾斜向上延伸,从而使得两侧的侧部导辊232包在中部导辊231的两侧,使得皮带25远着宽度方向的截面呈开口逐渐增大的u型结构,利于皮带25包住物料,避免物料从皮带25的两侧脱落。
中部导辊231位于下导辊24的上方,两者都沿着宽度方向水平延伸。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输送皮带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防护罩;
所述输送皮带装置位于所述防护罩的下方;
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条间隔布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着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有卡扣,在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支撑杆的卡口;
所述防护罩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撑杆穿过的固定座通孔;
一条所述支撑杆卡接在所述卡扣的所述卡口中,另一条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固定座上的所述固定座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表面上间隔地设置有多条疏水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第一防护罩和与所述第一防护罩连接的第二防护罩;
在所述第一防护罩上设置有所述卡扣和所述固定座,在所述第二防护罩上也设置有所述卡扣和所述固定座;
所述第一防护罩靠近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一端设置有凸缘;
所述第二防护罩靠近所述第一防护罩的一端设置有凸缘卡扣;
所述凸缘卡接在所述凸缘卡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多个第一防护罩和多个所述第二防护罩;
所述第一防护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凸缘,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凸缘卡扣;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防护罩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防护罩,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罩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防护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卡扣和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固定座,在所述第二防护罩上也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卡扣和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固定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截面呈v形或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皮带装置包括驱动滚筒、转向滚筒和皮带;
所述驱动滚筒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转向滚筒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后端;
所述皮带套在所述驱动滚筒和所述转向滚筒上;
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支撑所述皮带的上导辊和下导辊,所述上导辊位于所述下导辊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的后端设置有安装架;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安装架延伸的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内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导向套筒螺纹连接;
所述转向滚筒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的后端设置有导料箱,所述转向滚筒位于所述导料箱的后侧;
所述皮带穿过所述导料箱。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辊包括中部导辊和布置在所述中部导辊两侧的两个侧部导辊;
其中,所述侧部导辊倾斜布置,在沿着从所述中部导辊至所述侧部导辊的方向上,所述侧部导辊向上倾斜延伸。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