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筋装置,尤其是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主要针对微型电机。
背景技术:2.申请号为“201910520992.3”的专利“一种转轴压8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在该专利的附图1-7中提到了微电机转轴压筋模具。无论是现有的模具,还是改装的模具,现有的生产设备的操作过程基本均是上一工序加工完成后放置到收集箱里码好,然后再送到下一工序如压筋工序进行压筋。压筋时,人为放置在下模上,然后启动气缸,经冲压完成压筋。该过程需要中转,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人工操作的缺陷是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且不利于与上下工序进行直接有序衔接,需要进行中转。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可直接将上一工序的电机半成品向前输送并压筋,减少中转,提高作业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输送机构、顶升机构、夹持机构及冲压机构;
6.所述皮带输送机构对电机半成品进行单列间隔输送;
7.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皮带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一侧,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驱动托块上下移动;
8.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气缸输出端与左右气缸连接,左右气缸的输出端与安装板连接,安装板上固定有多组手指气缸,多组手指气缸靠近冲压机构一侧对应设有多组电机支撑;
9.所述冲压机构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冲压气缸,冲压气缸输出端与压筋上模连接,压筋上模下方正对固定有压筋下模。
10.所述托块上端面由平面、弧形面平滑过渡,其中弧形面设置在远离皮带输送机构一侧。
1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通过设置顶升机构,可将皮带输送机构上输送过来的电机半成品托举支撑并调整到与一侧电机支撑同等高度位置后静置,这样方便后期夹持机构进行夹持转移动作;通过设置四组手指气缸和三组电机支撑,这样后期三组手指气缸可将三组电机半成品输送到三组电机支撑上,一组手指气缸将一组电机半成品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设备上。左侧的一组电机支撑上的电机半成品等待压筋,中间的一组电机支撑在压筋过程中对电机半成品支撑;最右侧的一组电机支撑上的电机半成品等待转移。通过皮带输送机构+顶升机构+夹持机构结合,可自动将电机半成品输送就位并完成压筋动作,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背面)。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冲压机构的主视图。
19.图中:皮带输送机构1,顶升机构2,夹持机构3,冲压机构4,第一气缸2.1,托块2.2,升降气缸3.1,左右气缸3.2,安装板3.3,手指气缸3.4,电机支撑3.5,支架4.1,冲压气缸4.2,压筋上模4.3,压筋下模4.4,平面2.3,弧形面2.4。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构1、顶升机构2、夹持机构3及冲压机构4。
21.其中,所述皮带输送机构1对电机半成品进行单列间隔输送;皮带输送机构1的宽度略大于电机半成品的长度,在前面工序完工后,电机半成品被间歇输入到皮带上,输送时电机半成品的轴线与皮带轮的轴线平行。皮带输送机构1左右设有挡板,挡板可避免电机半成品的掉落。
22.如图2所示,所述顶升机构2设置在皮带输送机构1的输出端一侧,顶升机构2包括第一气缸2.1,第一气缸2.1竖直设置且上端输出端安装有托块2.2,第一气缸2.1驱动托块2.2上下移动。所述托块2.2上端面由平面2.3、弧形面2.4平滑过渡,其中弧形面2.4设置在远离皮带输送机构1一侧。在复位状态时,平面2.3与皮带输送机构1的皮带高度一致,这样输送过来的电机半成品可直接移动到平面2.3上,在平面2.3右侧为弧形面2.4,弧形面2.4可对电机半成品限制,避免电机半成品滚落。
23.如图3-4所示,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升降气缸3.1,升降气缸3.1的缸体固定在平台上,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并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上安装有左右气缸3.2,左右气缸3.2右侧的活塞杆与安装板3.3连接,安装板3.3上固定有四组手指气缸3.4。四组手指气缸3.4为旋转夹紧手指气缸(型号mhy2),手指可转动90度,在常规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两手指平行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四组手指气缸3.4之间张开或闭合互不干扰。在四组手指气缸3.4与冲压机构4之间的平台上固定有三组电机支撑3.5,三组电机支撑3.5上均设有放置电机半成品的凹槽。相邻电机支撑3.5之间及电机支撑3.5与托块2.2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手指气缸3.4之间的间距相同。另外,中间一组电机支撑3.5与压筋下模4.4正对。
24.如图3所示,当左右气缸3.2伸出时,3组手指气缸3.4与三组电机支撑3.5一一对应。剩余一组手指气缸3.4与下一工序的设备(可翻转电机支撑)衔接,用于下一工序动作。当左右气缸3.2缩回时,一组手指气缸3.4与托块2.2对应,剩余三组手指气缸3.4与三组电机支撑3.5一一对应。
25.如图5-6所示,所述冲压机构4包括支架4.1,支架4.1上安装有冲压气缸4.2,冲压气缸4.2输出端与压筋上模4.3连接,压筋上模4.3下方正对固定有压筋下模4.4。当电机半
成品落到中间一组电机支撑3.5上时,该电机半成品的转轴落到压筋下模4.4上。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后,冲压气缸4.2伸出,完成压筋。
26.工作原理及过程:
27.1)、前面工序做完后的电机半成品进入到皮带输送机构1上。电机半成品的轴线与皮带轮的轴线平行,在向前输送后最终落到托块2.2上。
28.2)、托块2.2一侧的传感器检测后,第一气缸2.1升起一定高度,该高度与三组电机支撑3.5安置电机半成品的高度一致。
29.3)、待冲压机构4冲压完成后,左右气缸3.2缩回,一组手指气缸3.4与托块2.2正对,其他三组手指气缸3.4与三组电机支撑3.5正对。
30.4)、三组手指气缸3.4闭合,分别夹紧托块2.2、三组电机支撑3.5上的电机半成品。
31.5)、随后,升降气缸3.1伸出,左右气缸3.2伸出,四组手指气缸3.4夹持电机半成品升起并向右移动到位。
32.6)、随后升降气缸3.1缩回,四组手指气缸3.4张开,靠近皮带输送机构1一侧的三个电机半成品分别落到三组电机支撑3.5上,一个电机半成品落到可翻转电机支撑上,用于下一工序作业。随后冲压机构4再次冲压完成。
技术特征:1.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输送机构(1)、顶升机构(2)、夹持机构(3)及冲压机构(4);所述皮带输送机构(1)对电机半成品进行单列间隔输送;所述顶升机构(2)设置在皮带输送机构(1)的输出端一侧,包括第一气缸(2.1),第一气缸(2.1)驱动托块(2.2)上下移动;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升降气缸(3.1),升降气缸(3.1)输出端与左右气缸(3.2)连接,左右气缸(3.2)的输出端与安装板(3.3)连接,安装板(3.3)上固定有多组手指气缸(3.4),多组手指气缸(3.4)靠近冲压机构(4)一侧对应设有多组电机支撑(3.5);所述冲压机构(4)包括支架(4.1),支架(4.1)上安装有冲压气缸(4.2),冲压气缸(4.2)输出端与压筋上模(4.3)连接,压筋上模(4.3)下方正对固定有压筋下模(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块(2.2)上端面由平面(2.3)、弧形面(2.4)平滑过渡,其中弧形面(2.4)设置在远离皮带输送机构(1)一侧。
技术总结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输送机构、顶升机构、夹持机构及冲压机构;顶升机构设置在皮带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一侧,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驱动托块上下移动;夹持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气缸输出端与左右气缸连接,左右气缸的输出端与安装板连接,安装板上固定有多组手指气缸,每组手指气缸一侧设有电机支撑;冲压机构包括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冲压气缸,冲压气缸输出端与压筋上模连接,压筋上模下方正对固定有压筋下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转轴自动压筋装置,无需人为压筋,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亮 朱树贵 魏庆虎 冯远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盈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