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固分离装置及其应急救援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8  1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抢险救援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固分离装置及其应急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2.地震发生之后,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解救出更多的被困人员,是一项十分危险、紧迫、艰难的工作。大量的地震灾害数据显示,在震害伤亡中有70%的人是因为在地震发生后,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助而死亡的。
3.多年来,世界各国人民在震后现场救援工作中,所总结出的经验表明:震后的12小时是救助被困人员的最佳时间,可以取得良好的救援效果,极大地降低人员伤亡,震后的72小时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时期。
4.在地震后,由于易发生坍塌的建筑结构,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支撑与稳固,因此常规工程机械类救援装备无法使用,只能采用手刨等人工方法;通过人工手刨等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作业效率低,费时费力,影响了人员抢救时效,时效性差。
5.现有还通过抢险装置对坍塌建筑物等物料进行处理,抢险装置在负压的作用下,将坍塌建筑物等物料抽吸到沉降箱内,并将过滤后的气体排出。如图1所示,现有的沉降箱上设有进料口以及出风口,进料口设置于沉降箱的前端,出风口设置于沉降箱的后端的顶部,设置在顶部的出风口,位置偏高,抢险作业时,不方便与外界的软管对接,影响抢险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气固分离装置及其应急救援设备,用于解决现有还通过抢险装置对坍塌建筑物等物料进行处理,抢险装置在负压的作用下,将坍塌建筑物等物料抽吸到沉降箱内,并将过滤后的气体排出。如图1所示,现有的沉降箱上设有进料口以及出风口,进料口设置于沉降箱的前端,出风口设置于沉降箱的后端的顶部,设置在顶部的出风口,位置偏高,抢险作业时,不方便与外界的软管对接,影响抢险效率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气固分离装置,包括沉降箱;
8.所述沉降箱包括箱体、进料口、出风口以及通风槽;
9.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箱体连通;
10.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侧;
11.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所述通风槽的进风端与通入过滤净化后气体的所述箱体连通,所述通风槽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分离腔体、第二分离腔体以及净气腔体;
13.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分离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体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分离腔体与所述净气腔体连通;
14.所述第一分离腔体用于存储沉降分离的块状物料;
15.所述第二分离腔体用于存储沉降分离的颗粒粉尘;
16.所述净气腔体用于通入过滤净化后的气体;
17.所述通风槽与所述净气腔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通风槽连通。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通风槽沿所述箱体竖向分布设置。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尾端;或
20.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左侧;或
21.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右侧。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通风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腔体内,所述阻挡机构用于阻挡缓冲从所述进料口抛射进来的物料。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还包括多级过滤机构,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内,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分别用于过滤净化所述第二分离腔体内的气体。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多个滤筒,多个所述滤筒分别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第二分离腔体内,多个所述滤筒与所述净气腔体连通;
26.所述通风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内,且所述通风槽位于多个所述滤筒的一侧。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前端;或
28.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后端;或
29.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左侧;或
30.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右侧。
31.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固分离装置,包括沉降箱;所述沉降箱包括箱体、进料口、出风口以及通风槽;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侧;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所述通风槽的进风端与通入过滤净化后气体的所述箱体连通,所述通风槽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气固分离装置,在箱体内设有连通的通风槽,通过通风槽将通入过滤净化后气体的箱体与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设置于箱体的下侧,从而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
32.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应急救援设备,包括
33.如上述发明人提供的任意一项所述气固分离装置。
3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设备,其中气固分离装置,在箱体内设有连通的通风槽,通过通风槽将通入过滤净化后气体的箱体与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设置于箱体的下侧,从而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
35.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36.附图仅用于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37.在说明书附图中:
38.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气固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39.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应急救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1.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2.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43.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44.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正视图之一;
45.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侧视图之一;
46.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侧视图之二;
47.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8.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9.1、动力装置,2、气固分离装置,3、抽吸挖掘机器人,4、第一抽吸管,5、第二抽吸管,100、沉降箱,1001、箱体,1002、第一分离腔体,1003、第二分离腔体,1004、净气腔体,1005、检修门,101、卸料口,102、卸料门,103、进料口,104、出风口,105、通风槽,106、阻挡机构,107、滤筒,200、卸料机构,201、驱动辊,202、从动辊,203、输送带,300、驱动机构,400、移动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详细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技术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5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5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54.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55.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技术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56.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技术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58.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9.请参阅图2至图1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气固分离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的气固分离装置2主要应用于地震后的抢险救援作业中;在本实施例中,气固分离装置2用于存储抽吸挖掘机器人3抽吸挖掘的坍塌建筑物等物料,当气固分离装置2中装满物料时,先把第一抽吸管4以及第二抽吸管5上的快拆机构拆下,然后气固分离装置2转运通过卸料机构200进行卸料。在现场条件允许下的情况下,当气固分离装置2中装满物料时,可以当场进行卸料,无需转运,此时则无需将第一抽吸管4以及第二抽吸管5上的快拆机构拆下。进一步的,气固分离装置2还用于净化气固分离装置2内的气体,避免二次污染空气。具体的,抢险救援作业中,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抽吸挖掘机器人3将物料(坍塌的建筑物)抽吸到气固分离装置2中,抽入的物料装在气固分离装置2内,且通过气固分离装置2内的多级过滤机构对抽吸负压空气进行过滤,使得物料沉降在气固分离装置2内,干净的空气经过第一抽吸管4、真空风
机后排入大气中,避免污染空气。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固分离装置2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抢险救援作业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物料主要是坍塌的建筑物,还可以是水泥钢筋、泥土、塑料袋、树叶、石头、木头等等。
60.请参阅图2至图1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气固分离装置2,包括沉降箱100;沉降箱100用于装物料。所述沉降箱100包括箱体1001、进料口103、出风口104以及通风槽105;箱体1001形成空腔可以用于存储物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物料主要是坍塌的建筑物,还可以是水泥钢筋、泥土、塑料袋、树叶、石头、木头等等。所述进料口103设置于所述箱体1001的一侧,所述进料口103与所述箱体1001连通,物料通过进料口103进入箱体1001内,所述出风口104设置于所述箱体1001的下侧,将出风口104设置于箱体1001的下侧,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104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所述通风槽105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104的所述箱体1001内,所述通风槽105的进风端与通入过滤净化后气体的所述箱体1001连通,所述通风槽105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104连通。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通过通风槽105将箱体1001与出风口104连通,避免将出风口104设置于箱体1001的顶部,从而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104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
6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的气固分离装置2,在箱体1001内设有连通的通风槽105,通过通风槽105将通入过滤净化后气体的箱体1001与出风口104连通,且出风口104设置于箱体1001的下侧,从而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104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
62.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通风槽105沿所述箱体1001竖向分布设置,通风槽105沿竖向分布从而将箱体1001与箱体1001下侧的出风口104连通,避免将出风口104设置于箱体1001的顶部,从而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104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通风槽105沿竖向分布从而将净气腔体1004与箱体1001下侧的出风口104连通,避免将出风口104设置于箱体1001的顶部,从而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104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
63.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通风槽105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104的所述箱体1001内尾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槽105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104的所述箱体1001内左侧;或者所述通风槽105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104的所述箱体1001内右侧,从而合理布置空间。
64.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通风槽10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选用矩形,在于可以其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通风槽105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通风槽105的形状。
65.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箱体1001包括第一分离腔体1002、第二分离腔体1003以及净气腔体1004;所述进料口103与所述第一分离腔体1002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体1002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1003连通,所述第二分离腔体1003与所述净气腔体1004连通;具体的,第二分离腔体1003与所述净气腔体1004通过多个滤筒107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体1002用于存储沉降分离的块状物料(例如:块状水泥、钢筋等);所述第二分离腔体1003用于存储沉降分离的颗粒粉尘;所述净气腔体1004用于通入过滤净化后的气体;负压气体经过第二分离腔体1003内多级过滤机构进行过滤净化,过滤净化后的气体通入净气腔体1004。所述通风槽105与所述净气腔体1004连通,所述出风口104与所述通风槽105连通,之后过滤净化后的气体通过通风槽105从出风口104流出。进一步的,在本某
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净气腔体1004上设有检修门1005,检修门1005与箱体1001活动连接,通过设有检修门1005从而方便净气腔体1004内的零部件(例如脉冲反吹机构的喷嘴、储气罐、出气管路以及电磁阀等等)。
66.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还包括阻挡机构106,所述阻挡机构106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腔体1002内,所述阻挡机构106用于阻挡缓冲从所述进料口103抛射进来的物料,从而避免从进料口103高速抛射进来的物料砸坏沉降箱100内的部件。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阻挡机构106包括多个链条,多个链条分别垂直设置于靠近进料口103的第一分离腔体1002内,多个链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分离腔体1002内的顶部。具体的,当高速抛射的大型颗粒物料打击到竖直安装的链条上时,颗粒的动能传递给链条,链条产生摆动吸收其动能,颗粒失去动能竖直沉降,从而避免从进料口103高速抛射进来的颗粒物料砸坏沉降箱100内的部件。
67.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还包括多级过滤机构,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1003内,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分别用于过滤净化所述第二分离腔体1003内的气体。进一步的,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以及第三过滤机构,阻挡机构106位于第一过滤机构的前端,第一过滤机构位于第二过滤机构的前端,第二过滤机构位于第三过滤机构的前端。第一过滤机构可以选用过滤网,第一过滤机构用于过滤物料中的轻飘物。第二过滤机构可以选用倾斜设置的除尘板,第二过滤机构用于过滤分离物料中的颗粒粉尘。第三过滤机构可以选用多个滤筒107,第三过滤机构用于过滤物料中的粉尘。经过多级过滤机构一级一级地进行过滤,从而进一步过滤净化沉降箱100内的空气,避免污染空气。
68.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多个滤筒107,多个滤筒107用于过滤气体中的粉尘,多个所述滤筒107分别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104的所述第二分离腔体1003内,多个所述滤筒107与所述净气腔体1004连通;所述通风槽105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1003内,且所述通风槽105位于多个所述滤筒107的一侧,将通风槽105设置于多个滤筒107的一侧,从而合理利用空间,且经多个滤筒107过滤后的净化气体从滤筒107流出,之后通过通风槽105从出风口104流出,且出风口104设置于箱体1001的下侧,从而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104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
69.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进料口103设置于所述箱体1001的左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03设置于所述箱体1001的右侧;在本实施例中,将进料口103设置于箱体1001的左侧或者箱体1001的右侧,从而适应灾后复杂多变的救援环境,方便与外界的软管对接,利于操作,提高抢险效率。或者所述进料口103设置于所述箱体1001的前端;或者所述进料口103设置于所述箱体1001的后端。
70.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7所示,所述进料口103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进料口103分别对应设置于箱体1001的不同侧。通过设有两个以上进料口103,根据抢险现场实际需要对接相应的进料口103,可以只有一个进料口103与外界的软管对接,其他进料口103关闭密封;也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进料口103分别同时与外界的软管对接,从而适应灾后复杂多变的救援环境,方便与外界的软管对接,利于操作,提高抢险效率。
71.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气固分离装置2还包括移动底盘400,沉降箱100设置于移动底盘400上,移动底盘400用于驱动气固分离装置2行走。具体的,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底盘400均由液压驱动,由动力机构(发动机)驱动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泵提供压力油。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底盘400选用履带式移动底盘400。由于履带式移动底盘400接地面积比较大,不会对支撑力薄弱的坍塌建筑物产生二次破坏;爬坡度大,机动灵活,通过性强,方便抢险;且不轻易下陷,在行走过程中能够轻松地通过松软、泥泞的路面。此外,由于履带板上有花纹且能安装履刺,因此在泥泞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会造成滑转,使用范围更广。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底盘400还可以选用轮式第二移动底盘400等,具体根据作业需求而定。
72.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9所示,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还包括卸料机构200以及驱动机构300;所述卸料机构200设置于所述沉降箱100内,所述卸料机构200用于将沉降箱100内的物料向外输送出去进行卸料;具体的,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抽吸挖掘机器人3将物料(坍塌的建筑物)抽吸到气固分离装置2的沉降箱100中,此时物料会落在卸料机构200上,当沉降箱100内装满物料时,需要将物料卸出去。此时通过卸料机构200直接将物料输送到沉降箱100外,从而对物料进行卸料,操作简便,工作稳定,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省时省力,提高抢险效率。
73.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9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00与所述卸料机构200传动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9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00与所述卸料机构200通过链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与卸料机构200通过带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或者驱动机构300与卸料机构200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或者驱动机构300与卸料机构200通过蜗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或者驱动机构300与卸料机构200通过螺旋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00用于向所述卸料机构200提供驱动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可以选用液压马达或电机等。
74.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沉降箱100的一侧设有卸料口101,当物料装满时,通过卸料机构200将物料从卸料口101向外排出。所述卸料口101上设有卸料门102,所述卸料门102与所述沉降箱100活动连接,所述卸料门102与所述卸料口101相适配;具体的,抽吸作业时,通过卸料门102将卸料口101关闭,保证沉降箱100内的负压环境。卸料作业时,打开卸料门102,使得物料可以从卸料口101排出。
7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9所示,抢险救援作业中,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抽吸挖掘机器人3将物料(坍塌的建筑物)抽吸到气固分离装置2的沉降箱100中,此时物料会落在卸料机构200上,当沉降箱100内装满物料时,需要将物料卸出去。此时开启卸料门,启动驱动机构300,驱动机构300带动卸料机构200运转,通过卸料机构200直接将物料输送到沉降箱100外,从而对物料进行卸料,整个过程操作简便,工作稳定,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省时省力,提高抢险效率。
76.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卸料机构200包括驱动辊201、从动辊202以及输送带203;所述驱动机构300与所述驱动辊201通过链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辊202设置于所述驱动辊201一侧;所述输送带203环绕设置于所述驱动辊201与所述从动辊202之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驱动驱动辊201运转,输送带203在驱动辊201的带动下,输送带203在驱动辊201与从动辊202之间运转,从而将输送带203上的物料向外输送出去进行卸料,操作简便,工作稳定,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省时省力,提高抢险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卸料机构200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
据本实施例的教导选择其他的合适的卸料机构200。
77.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应急救援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的应急救援设备主要应用于地震后的抢险救援作业中;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应急救援设备包括抽吸挖掘机器人3、气固分离装置2、动力装置1、第一抽吸管4以及第二抽吸管5;所述动力装置1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之间通过管线连接,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与所述抽吸挖掘机器人3之间通过管线连接,或者所述动力装置1与所述抽吸挖掘机器人3之间通过管线连接,动力装置1直接向抽吸挖掘机器人3提供液压动力以及抽吸负压动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动力装置1用于向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以及所述抽吸挖掘机器人3提供液压动力,动力装置1与气固分离装置2通过油管连接,抽吸挖掘机器人3与气固分离装置2通过油管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与气固分离装置2之间通过油管连接,动力装置1与抽吸挖掘机器人3之间通过油管连接,使得动力装置1为气固分离装置2以及抽吸挖掘机器人3提供液压动力,从而驱动气固分离装置2以及抽吸挖掘机器人3进行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管线可以是软管、气管、油管、电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78.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动力装置1还用于向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以及所述抽吸挖掘机器人3提供抽吸负压动力;所述动力装置1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抽吸管4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与所述抽吸挖掘机器人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抽吸管5可拆卸连接。所述抽吸挖掘机器人3用于抽吸挖掘坍塌的建筑物等物料;动力装置1为气固分离装置2以及抽吸挖掘机器人3提供抽吸负压动力,使得气固分离装置2内以及抽吸挖掘机器人3内形成强大的负压,从而使得抽吸挖掘机器人3将物料吸入气固分离装置2内。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用于存储所述抽吸挖掘机器人3抽吸挖掘的坍塌建筑物等物料,当气固分离装置2中装满物料时,先把第一抽吸管4以及第二抽吸管5上的快拆机构拆下,然后气固分离装置2转运通过卸料机构200进行卸料。在现场条件允许下的情况下,当气固分离装置2中装满物料时,可以当场进行卸料,无需转运,此时则无需将第一抽吸管4以及第二抽吸管5上的快拆机构拆下。进一步的,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还用于净化所述气固分离装置2内的气体,避免二次污染空气。
7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技术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技术的实质理念,利用本技术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降箱;所述沉降箱包括箱体、进料口、出风口以及通风槽;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侧;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所述通风槽的进风端与通入过滤净化后气体的所述箱体连通,所述通风槽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分离腔体、第二分离腔体以及净气腔体;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分离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体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分离腔体与所述净气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体用于存储沉降分离的块状物料;所述第二分离腔体用于存储沉降分离的颗粒粉尘;所述净气腔体用于通入过滤净化后的气体;所述通风槽与所述净气腔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通风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沿所述箱体竖向分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尾端;或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左侧;或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右侧。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腔体内,所述阻挡机构用于阻挡缓冲从所述进料口抛射进来的物料。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还包括多级过滤机构,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内,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分别用于过滤净化所述第二分离腔体内的气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级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多个滤筒,多个所述滤筒分别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第二分离腔体内,多个所述滤筒与所述净气腔体连通;所述通风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分离腔体内,且所述通风槽位于多个所述滤筒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前端;或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后端;或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左侧;或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右侧。10.一种应急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气固分离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固分离装置及其应急救援设备,气固分离装置包括沉降箱;所述沉降箱包括箱体、进料口、出风口以及通风槽;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侧;所述通风槽设置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箱体内,所述通风槽的进风端与通入过滤净化后气体的所述箱体连通,所述通风槽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气固分离装置,在箱体内设有连通的通风槽,通过通风槽将箱体与出风口连通,且出风口设置于箱体的下侧,从而方便外界的软管与出风口进行对接,操作简便,提高抢险效率。高抢险效率。高抢险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国 尹鹏 陈重 欧阳联格 肖辉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侨龙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48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