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涤纶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2.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聚酯纤维的强度高、模量高、吸水性低,作为民用织物及工业用织物都有广泛的用途,涤纶线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相应的染色装置对涤纶线进行染色加工,以便于后续进行加工,且色彩鲜艳的涤纶线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公开文献,cn215251669u—一种涤纶线染色装置,染色池,所述染色池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上;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现有的涤纶线染色装置大多为此类结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够在染色后对涤纶线进行烘干,提高生产效率,但在实际使用时,染色装置通常是将大量涤纶线同时放置于装置内染色,或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导线辊表面,边对涤纶线进行移动边染色,前者通常难以保证大量涤纶线是否染色均匀,且难以控制适宜的染色时间,后者操作较为繁琐,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2、现有的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不具有对涤纶线的前处理结构,在对涤纶线染色前,涤纶线内可能吸收一定的水分,导致涤纶线在染色时,着色较为困难,降低生产效率。
5.因此,现有的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通过染色处理组件和控制箱,解决了现有的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通常对大量涤纶线同时进行染色,或边移动边染色,前者难以染色均匀,且难以控制染色时间,后者操作困难,染色装置不具有对涤纶线的前处理结构,涤纶线内可能存在的少量水分会对染色效率造成影响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包括染色处理组件和控制箱,所述染色处理组件一侧上端贯穿卡接有鼓风机,通过鼓风机能够在涤纶线的染色前,对其进行干燥处理,除去涤纶线内存在的水分且能够除去涤纶线表面可能粘附的灰尘,保证染色效率,所述染色处理组件前侧底端卡接固定有搅拌电机,通过搅拌电机能够带动搅拌组件对染料进行搅拌,使染料和水混合均匀,保证染色效果,所述染色处理组件后侧焊接固定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前侧滑动卡接移动导辊,通过换向辊延长涤纶线在本实用新型内染色和处理的时间,且在对涤纶线进行染色前,通过移动导辊能够对涤纶线一端进行固定,便于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换向辊外周面,且通过移动导辊外周面的多个绕线槽能够对大量的涤纶线
进行分散,避免堆积于一侧导致染色效果不佳,所述移动导辊后侧焊接固定有滑块,所述控制箱内侧卡接有第二传动组件,在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换向辊外周面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带动转动轮的转动,能够使移动导辊带动涤纶线沿滑轨进行移动并和贴合于多个换向辊外周面,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电机位于染色处理组件一端卡接有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对于搅拌电机另一侧转动卡接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贯穿插接于染色处理组件前侧底端;
10.通过第一传动组件能够使搅拌电机和搅拌组件传动连接,使搅拌电机能够带动多个搅拌组件在染色池内侧进行转动对染料和水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保证染色效果。
11.进一步地,所述染色处理组件内侧底端开设有染色池,所述搅拌组件插接于染色池内侧,所述染色处理组件一侧底端贯穿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和染色池贯穿连通,所述染色处理组件一侧上端贯穿开设有进线口,所述进线口位于染色处理组件相对于鼓风机另一侧,所述染色处理组件一侧位于进线口下端贯穿开设有出线口,所述染色处理组件内侧卡接固定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位于染色池和出线口之间;
12.通过鼓风机能够带动染色处理组件内侧上端空气的流动,对未进行染色处理的涤纶线进行干燥,并通过空气的流动将涤纶线表面粘附的灰尘通过进线口吹出,提高后续染色效率,在染色完成后通过加热板能够对涤纶线进行加热干燥,便于后续进行收卷,提高生产效率。
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后侧转动卡接有检修盖,所述控制箱一侧卡接固定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箱前侧贯穿卡接有换向辊,所述换向辊后端转动卡接有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卡接于控制箱内侧,所述控制箱前侧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换向辊外周面一侧,所述滑轨一端位于进线口一侧,所述滑轨另一端位于出线口一侧;
14.通过控制组件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转动电机的转动速度进行控制,使其和放卷装置、收卷装置同速,避免由于速度相差较大导致涤纶线的拉伸断裂,通过第一转动电机能够带动换向辊进行旋转,辅助带动涤纶线在本实用新型内侧进行移动。
15.进一步地,所述滑块滑动卡接于滑轨内侧,所述移动导辊外周面开设有绕线槽,所述移动导辊上端开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上侧卡接有定位卡杆,所述定位卡杆上端焊接固定有把手;
16.在通过移动导辊对涤纶线进行固定时,将大量涤纶线缠绕于多个绕线槽内侧,并通过定位卡杆卡接于定位卡槽内侧对缠绕的涤纶线进行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在移动导辊沿滑轨移动至出线口一端后,拉动把手解除对涤纶线的锁定,并使涤纶线贴合于移动导辊外周面,通过多个绕线槽避免大量涤纶线在同时染色时堆积于一端导致染色不均,提高染色效率。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前侧转动卡接有转动轮,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一侧卡接有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和转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轮贯穿插接于控制箱前侧,所述转动轮外周面前端位于滑轨内侧,所述滑块后端贴合于转动轮前侧;
18.第二转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能够带动转动轮的转动,使贴合于转动轮前侧的滑块能够带动移动导辊和涤纶线沿多个转动轮的转动方向移动,沿着滑轨进行移动,进一步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换向辊外周面,并通过换向辊对涤纶线进行换向,延长涤纶线在本
实用新型内停留的时间,保证染色效果,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涤纶线外周面,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染色处理组件和控制箱,解决了现有的涤纶线染色装置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够在染色后对涤纶线进行烘干,提高生产效率,但在实际使用时,染色装置通常是将大量涤纶线同时放置于装置内染色,或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导线辊表面,边对涤纶线进行收放边染色,前者通常难以保证大量涤纶线是否染色均匀,且难以控制适宜的染色时间,后者操作较为繁琐,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在进行涤纶线的染色前,将涤纶线缠绕于移动导辊外周面并通过定位卡杆对涤纶线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第二转动电机带动转动轮的转动,进一步带动移动导辊沿滑轨滑动,将涤纶线一端从进线口移动至出线口并贴合于多个换向辊外周面,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降低劳动强度,且避免了大量涤纶线之间进行染色容易染色不均和时间难以控制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染色处理组件,解决了现有的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不具有对涤纶线的前处理结构,在对涤纶线染色前,涤纶线内可能吸收一定的水分,导致涤纶线在染色时,着色较为困难,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在涤纶线通过进线口进入染色处理组件时,鼓风机能够带动空气的流动,对未进行染色的涤纶线进行干燥和除尘,保证后续染色效果,且在染色后通过加热板能够对涤纶线进行加热干燥,便于后续收卷,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染色处理组件的结构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箱的结构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箱的后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导辊的结构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9.1、染色处理组件;101、搅拌电机;102、染色池;103、搅拌组件;104、进水口;105、出水口;106、加热板;107、进线口;108、出线口;109、鼓风机;110、第一传动组件;2、控制箱;201、移动导辊;202、控制组件;203、换向辊;204、滑轨;205、第一转动电机;206、第二传动组件;207、检修盖;208、定位卡槽;209、定位卡杆;210、把手;211、绕线槽;212、滑块;213、转动轮;214、第二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1.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包括染色处理组件1和控制箱2,染色处理组件1一侧上端贯穿卡接有鼓风机109,通过鼓风机109能够在涤纶线的染色前,对其进行干燥处理,除去涤纶线内存在的水分且能够除去涤纶线表面可能粘附的灰尘,染色处理组件1前侧底端卡接固定有搅拌电机101,通过搅拌电机101能够带动搅拌
组件103对染料进行搅拌,使染料和水混合均匀,染色处理组件1后侧焊接固定有控制箱2,控制箱2前侧滑动卡接移动导辊201,通过换向辊203延长涤纶线在本实用新型内染色和处理的时间,且在对涤纶线进行染色前,通过移动导辊201能够对大量涤纶线一端进行固定,便于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换向辊203外周面,且通过移动导辊201外周面的多个绕线槽211能够对大量的涤纶线进行分散,避免堆积于一侧导致染色效果不佳,移动导辊201后侧焊接固定有滑块212,控制箱2内侧卡接有第二传动组件206,在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换向辊203外周面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206带动转动轮213的转动,能够使移动导辊201带动涤纶线沿滑轨204进行移动并和贴合于多个换向辊203外周面。
32.其中如图1-2所示,搅拌电机101位于染色处理组件1一端卡接有第一传动组件110,第一传动组件110相对于搅拌电机101另一侧转动卡接有搅拌组件103,搅拌组件103贯穿插接于染色处理组件1前侧底端,染色处理组件1内侧底端开设有染色池102,搅拌组件103插接于染色池102内侧,染色处理组件1一侧底端贯穿开设有进水口104和出水口105,进水口104、出水口105和染色池102贯穿连通,染色处理组件1一侧上端贯穿开设有进线口107,进线口107位于染色处理组件1相对于鼓风机109另一侧,染色处理组件1一侧位于进线口107下端贯穿开设有出线口108,染色处理组件1内侧卡接固定有加热板106,加热板106位于染色池102和出线口108之间;
33.通过鼓风机109能够带动染色处理组件1内侧上端空气的流动,对未进行染色处理的涤纶线进行干燥,并通过空气的流动将涤纶线表面粘附的灰尘通过进线口107吹出,在进行搅拌时关闭出水口105并通过进水口104将水和颜料按比例倒入染色池102中,搅拌电机10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10带动搅拌组件103在染色池102内侧进行转动,对染色池102内侧的染料和水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染色完成后通过加热板106对涤纶线进行加热干燥。
34.其中如图3-4所示,控制箱2后侧转动卡接有检修盖207,控制箱2一侧卡接固定有控制组件202,控制箱2前侧贯穿卡接有换向辊203,换向辊203后端转动卡接有第一转动电机205,第一转动电机205卡接于控制箱2内侧,控制箱2前侧开设有滑轨204,滑轨204位于换向辊203外周面一侧,滑轨204一端位于进线口107一侧,滑轨204另一端位于出线口108一侧;
35.通过控制组件202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转动电机205的转动速度进行控制,使第一转动电机205带动换向辊203进行旋转,辅助带动涤纶线在本实用新型内侧进行移动,并使换向辊203和放卷装置、收卷装置同速,避免由于速度相差较大导致涤纶线的拉伸断裂。
36.其中如图3-6所示,滑块212滑动卡接于滑轨204内侧,移动导辊201外周面开设有绕线槽211,移动导辊201上端开设有定位卡槽208,定位卡槽208上侧卡接有定位卡杆209,定位卡杆209上端焊接固定有把手210,第二传动组件206前侧转动卡接有转动轮213,第二传动组件206一侧卡接有第二转动电机214,第二转动电机214和转动轮213传动连接,转动轮213贯穿插接于控制箱2前侧,转动轮213外周面前端位于滑轨204内侧,滑块212后端贴合于转动轮213前侧;
37.在通过移动导辊201对涤纶线进行固定时,将大量涤纶线分散缠绕于多个绕线槽211内侧,并通过定位卡杆209卡接于定位卡槽208内侧对缠绕的涤纶线进行固定,第二转动电机214通过第二传动组件206带动多个转动轮213的转动,使贴合于转动轮213前侧的滑块
212能够带动移动导辊201和涤纶线沿多个转动轮213的转动方向移动,并沿着滑轨204向出线口108一端移动,进一步将涤纶线贴合于多个换向辊203外周面,在移动至出线口108一端后,拉动把手210并将定位卡杆209拔下,解除对涤纶线的锁定,拉动涤纶线移动并固定于收卷装置一侧,同时使涤纶线分散贴合于多个绕线槽211外周面一端,通过多个绕线槽211避免大量涤纶线在同时染色时堆积于一端导致染色不均。
38.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控制组件202控制移动导辊201沿滑轨204移动至进线口107一端,向上拉动把手210并取下定位卡杆209,将大量涤纶线分散缠绕于多个绕线槽211内侧并将定位卡杆209卡接固定于定位卡槽208内侧,对涤纶线一端进行固定,通过控制组件202控制第二转动电机214带动转动轮213的旋转,使滑块212沿多个转动轮213的转动方向移动,进一步沿滑轨204进行移动,带动涤纶线进行移动并贴合于多个换向辊203外周面,多个换向辊203延长涤纶线在本实用新型内停留的时间,直至移动导辊201滑动至出线口108一端,拉动把手210拔出定位卡杆209解除对涤纶线一端的锁定,并将涤纶线分散贴合于多个绕线槽211外周面,将其一端固定于收卷装置,关闭出水口105并通过进水口104将水和染料倒入染色池102,通过控制组件202控制鼓风机109带动空气的流动,加热板106对染色处理组件1内侧进行加热,搅拌电机10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10带动搅拌组件103对水和染料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控制放卷装置对涤纶线进行放卷,收卷装置对涤纶线进行收卷,第一转动电机205带动换向辊203旋转使其和涤纶线的收放速度一致,鼓风机109对未染色的涤纶线进行干燥和除尘,染色池102中的颜料对涤纶线进行染色,并在染色后通过加热板106对涤纶线进行加热干燥,在染色完毕后通过打开出水口105将剩余染料和水倒出。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包括染色处理组件(1)和控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处理组件(1)一侧上端贯穿卡接有鼓风机(109),所述染色处理组件(1)前侧底端卡接固定有搅拌电机(101),所述染色处理组件(1)后侧焊接固定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前侧滑动卡接移动导辊(201),所述移动导辊(201)后侧焊接固定有滑块(212),所述控制箱(2)内侧卡接有第二传动组件(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电机(101)位于染色处理组件(1)一端卡接有第一传动组件(110),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0)相对于搅拌电机(101)另一侧转动卡接有搅拌组件(103),所述搅拌组件(103)贯穿插接于染色处理组件(1)前侧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处理组件(1)内侧底端开设有染色池(102),所述搅拌组件(103)插接于染色池(102)内侧,所述染色处理组件(1)一侧底端贯穿开设有进水口(104)和出水口(105),所述进水口(104)、出水口(105)和染色池(102)贯穿连通,所述染色处理组件(1)一侧上端贯穿开设有进线口(107),所述进线口(107)位于染色处理组件(1)相对于鼓风机(109)另一侧,所述染色处理组件(1)一侧位于进线口(107)下端贯穿开设有出线口(108),所述染色处理组件(1)内侧卡接固定有加热板(106),所述加热板(106)位于染色池(102)和出线口(108)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2)后侧转动卡接有检修盖(207),所述控制箱(2)一侧卡接固定有控制组件(202),所述控制箱(2)前侧贯穿卡接有换向辊(203),所述换向辊(203)后端转动卡接有第一转动电机(205),所述第一转动电机(205)卡接于控制箱(2)内侧,所述控制箱(2)前侧开设有滑轨(204),所述滑轨(204)位于换向辊(203)外周面一侧,所述滑轨(204)一端位于进线口(107)一侧,所述滑轨(204)另一端位于出线口(108)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12)滑动卡接于滑轨(204)内侧,所述移动导辊(201)外周面开设有绕线槽(211),所述移动导辊(201)上端开设有定位卡槽(208),所述定位卡槽(208)上侧卡接有定位卡杆(209),所述定位卡杆(209)上端焊接固定有把手(21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06)前侧转动卡接有转动轮(213),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06)一侧卡接有第二转动电机(214),所述第二转动电机(214)和转动轮(213)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轮(213)贯穿插接于控制箱(2)前侧,所述转动轮(213)外周面前端位于滑轨(204)内侧,所述滑块(212)后端贴合于转动轮(213)前侧。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涉及涤纶线生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染色处理组件和控制箱,染色处理组件一侧上端贯穿卡接有鼓风机,染色处理组件前侧底端卡接固定有搅拌电机,染色处理组件后侧焊接固定有控制箱,控制箱前侧滑动卡接移动导辊,移动导辊后侧焊接固定有滑块,控制箱内侧卡接有第二传动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染色处理组件和控制箱,解决了现有的涤纶线生产用染色装置通常对大量涤纶线同时进行染色,或边移动边染色,前者难以染色均匀,且难以控制染色时间,后者操作困难,染色装置不具有对涤纶线的前处理结构,涤纶线内可能存在的少量水分会对染色效率造成影响的问题。造成影响的问题。造成影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松 郭迎周 郭超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长荣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