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桌子或者椅子用的脚套。
背景技术:2.现在的桌子脚部或者椅子脚部多是由诸如木材、钢材或者硬质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一旦移动桌子或者椅子时,桌椅脚部会直接与底板接触,导致硬质的桌椅脚部很容易划伤底板,并且还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如何避免桌椅脚部在移动时划伤底板、产生噪音,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配合套到桌椅脚部以避免脚部划伤底板、降低噪声的脚套。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脚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5.套筒,形成有上端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一开口即为脚套的套口;
6.底座,形成有上端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腔;
7.其中,套筒的底端套设在底座的第二容置腔内。
8.改进地,在所述脚套中,所述第一容置腔具有自其底部朝着其套口方向缩窄的趋势。
9.再改进,在所述脚套中,所述套筒包括:
10.上套筒,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上腔体;
11.下套筒,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下腔体,该下套筒的底部套设在所述底座的第二容置腔内;
12.其中,上套筒与下套筒连接,上腔体与下腔体连通以形成所述的第一容置腔,上腔体的上端开口即为所述套口,下套筒的底部即为所述套筒的底端。
13.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脚套中,所述下套筒位于所述上套筒的内侧。
14.再改进,在所述脚套中,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一体成型。
15.进一步地,在所述脚套中,所述下套筒由所述上套筒的下端弯折后沿第一容置腔的轴向延伸而成。
16.再进一步地,在所述脚套中,所述上套筒的下端与所述下套筒的上端的衔接处形成有位于第一容置腔内侧的台阶。
17.再改进,在所述脚套中,所述套筒为弹性质套筒。
18.进一步地,在所述脚套中,所述底座为防滑底座。
19.具体地,该底座优选采用软质的防滑底座。
20.可选择地,在所述脚套中,所述套口为圆形状或正方形状或长方形状。
21.再改进地,在脚套的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以根据桌椅脚部的实际形状,将脚套的套口设计成与桌椅脚部形状(具体是桌椅脚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将桌子脚部或者椅子脚部通过该脚套的套口套入到套筒内后,由于套筒为弹性质套筒,这样套筒可以很好地套设在桌椅脚部外侧,避免脚套从桌椅脚上脱落下来;由于底座采用的是软质的防滑底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桌椅脚部带动脚套在地面上产生滑动,而且因底座的软质特性可以避免在挪动桌椅脚部过程中划伤底板,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脚套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脚套在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25.图3为图1所示脚套的剖视图;
26.图4为图1所示脚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7.图5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脚套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图7所示脚套的剖视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脚套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图9所示脚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4.实施例一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合套到桌椅脚部的脚套。参见图1~6示,该实施例的脚套包括套筒1和底座2,套筒1为弹性质套筒,例如可以是橡胶质的套筒,套筒1形成有上端具有第一开口10的第一容置腔11,该第一开口10即为脚套的套口,该套口的形状为圆形状;第一容置腔11具有自其底部朝着其套口方向缩窄的趋势;底座2为防滑底座,即该底座2的底面(也即接触地面的一面)具有防滑结构,例如,底座2为带防滑结构的软质底座,比如可以是橡胶质底座,底座2形成有上端具有第二开口20的第二容置腔21,套筒1的底端套设在底座2的第二容置腔21内。
36.具体到地,参见图1~5所示,该实施例的套筒1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套筒12和下套筒13,上套筒12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上腔体120,下套筒13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下腔体130,下套筒13的底部套设在底座2的第二容置腔21内;其中,上套筒12与下套筒13连接,上腔体120与下腔体130连通以形成上述的第一容置腔11,上腔体120的上端开口即为所述套口,下套筒13的底部13a即为套筒1的底端。优选地,下套筒13的底部13a紧贴第二容置腔21的底部设置。其中,下套筒13位于上套筒12的内侧。例如,下套筒 13由上套筒12的下端弯折后沿第一容置腔11的轴向延伸而成。参见图2和3所示,上套筒12的下端与下套筒13的上端的衔接处形成有位于第一容置腔11内侧的台阶14。由于台阶14的形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强桌椅脚部与套筒之间的套设紧固效果。
37.在将桌子脚部或者椅子脚部通过该脚套的套口套入到套筒内后,由于套筒为弹性质套筒,这样套筒可以很好地套设在桌椅脚部外侧,避免脚套从桌椅脚上脱落下来;由于底
座采用的是软质的防滑底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桌椅脚部带动脚套在地面上产生滑动,而且因底座的软质特性可以避免在挪动桌椅脚部过程中划伤底板,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38.实施例二
39.该实施例二提供了另外一种套口形状的脚套。参见图7和8所示,与实施例一中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二中脚套的套口为正方形状。
40.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该实施例中套筒1的形状可以设计成整体上呈腰鼓状。
41.至于该实施例中脚套的使用情况,参见实施例一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42.实施例三
43.该实施例三提供了另外一种套口形状的脚套。参见图9和10所示,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三中脚套的套口为长方形状。
44.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该实施例中套筒1的形状也可以设计成整体上呈腰鼓状。
45.至于该实施例中脚套的使用情况,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说明,此处也不再赘述。
46.需要说明的是,在脚套的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以根据桌椅脚部的实际形状,将该脚套的套口设计成与桌椅脚部形状(具体是桌椅脚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47.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脚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形成有上端具有第一开口(10)的第一容置腔(11),该第一开口(10)即为脚套的套口;底座(2),形成有上端具有第二开口(20)的第二容置腔(21);其中,套筒(1)的底端套设在底座(2)的第二容置腔(21)内,底座(2)为防滑底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具有自其底部朝着其套口方向缩窄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包括:上套筒(12),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上腔体(120);下套筒(13),形成有上端开口的下腔体(130),该下套筒(13)的底部套设在所述底座(2)的第二容置腔(21)内;其中,上套筒(12)与下套筒(13)连接,上腔体(120)与下腔体(130)连通以形成所述的第一容置腔(11),上腔体(120)的上端开口即为所述套口,下套筒(13)的底部(13a)即为所述套筒(1)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13)位于所述上套筒(12)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12)与所述下套筒(13)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13)由所述上套筒(12)的下端弯折后沿第一容置腔(11)的轴向延伸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12)的下端与所述下套筒(13)的上端的衔接处形成有位于第一容置腔(11)内侧的台阶(14)。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为弹性质套筒。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口为圆形状或正方形状或长方形状。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套,包括套筒和底座,套筒形成有上端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一开口即为脚套的套口;底座形成有上端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腔,套筒的底端套设在底座的第二容置腔内。在将该脚套通过其套口套到桌椅脚上后,由于套筒为弹性质套筒,这样套筒可以很好地套设在桌椅脚部外侧,避免脚套从桌椅脚上脱落下来;由于底座采用的是软质的防滑底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桌椅脚部带动脚套在地面上产生滑动,而且因底座的软质特性可以避免在挪动桌椅脚部过程中划伤底板,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噪声的效果。噪声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君悦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6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