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
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发展迅速,餐饮垃圾与日俱增,快餐行业等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剩饭剩菜等餐余垃圾的处理方式较为简单,而现有的餐余垃圾回收装置大多数为过滤和简单破碎处理,破碎后直接装箱运输至回收站,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的食物易产生细菌,影响人的健康,且运输储存时间较短。目前城市餐余垃圾以“末端处理”为主、“源头处理”为辅。源头处理餐余垃圾主要是通过“光盘行动”以及其他的措施尽量减少餐余垃圾的产生量;
3.然而,现有的末端处理餐余垃圾的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卫生填埋需要大量土地,需要到指定的填埋地点进行填埋,作为有机肥直接使用,但不经过发酵降解,营养物质利用率较低,对土地的增肥效果有限,无法发挥最大肥力,同时,臭味持续时间长,造成长时间的空气污染;且填埋的过程中易产生渗漏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使餐厨垃圾降解为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后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消除恶臭。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包括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以芽孢杆菌溶液形式存储于容器中,所述芽孢杆菌全名为地衣芽孢杆菌bp-1,所述地衣芽孢杆菌bp-1(bacillus licheniformis bp-1)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910,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22年06月17日;
6.所述芽孢杆菌的获取方法如下:
7.取燕条和燕碎,消毒之后,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在45℃下,200rpm培养48h;
8.将0.1ml菌落接种入琼脂筛选培养基中进行划线分离纯化,纯种接到发酵培养基25℃,120rpm,摇瓶培养28-63h;
9.检测培养基中的燕窝蛋白分解酶活力,最终筛选出目标菌株芽孢杆菌;
10.所述芽孢杆菌溶液包含:na2hpo4
·
7h2o、mgso4
·
7h2o、kh2po4、cacl2
·
6h2o、nacl、nh4ci,casamino acids以及的芽孢杆菌;其中,每1x1010cfu/ml的芽孢杆菌中的na2hpo4
·
7h2o:mgso4
·
7h2o:kh2po4:cacl2
·
6h2o:nacl:nh4ci:casamino acids的比重为1000:6.77:200:5.86:30:300:70:300。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使餐厨垃圾降解为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后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消除恶臭,24小时降解率达到90%以上,彻底实现“零污染、零排放、无臭味”,与载体物料混合构成降解堆
在使用2-3年内不用增加、更换垫料,每4-6个月补充一次菌剂即可,应用方便,降解完的畜禽粪肥可直接应用于农作物的土壤增肥,适用性强。
12.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3.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将所述芽孢杆菌溶液中加入蒸馏水与葡萄糖,蒸馏水与葡萄糖按比例100:1与所述芽孢杆菌溶液混合稀释,然后静置10分钟,将混合后的稀释溶液喷洒在餐余垃圾上,并充分翻搅均。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餐余垃圾的摆放具体步骤如下:
15.菌床搭建:将木块、木屑按比例铺设于菌床内,喷洒复合菌剂;
16.菌床激活:向搭建好的菌床上抛洒鸡粪,激活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菌群;
17.有机固废的添加:每天向菌床上投加餐余垃圾,混合均匀;
18.菌床运行:每天曝气1-2次,每次20-120min,持续1-3个月;
19.菌床筛分:对菌床进行筛分,筛上物作为下一次的菌床进行循环使用。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其中木块、木屑的质量比为(5-7):3,每10t木块和木屑中添加4-6l复合菌剂;所述步骤(1)中复合菌剂为油脂降解菌、丝状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按照(1-1.5):1:0.5: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菌床激活中,搭建好的菌床中每1t菌床上抛洒10-20kg鸡粪,分3天抛洒。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有机固废的添加中,已激活的菌床和餐余垃圾的质量比为19:0.1,其中餐余垃圾的含水率为50%。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有机固废的添加中,已激活的菌床和餐余垃圾的质量比为19:1,其中餐余垃圾的含水率为99%。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65℃、湿度2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5mm,筛分前提前2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75℃、湿度3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20mm,筛分前提前3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90℃、湿度4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30mm,筛分前提前5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
2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9.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
31.下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
3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包括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以芽孢杆菌溶液形式存储于容器中,所述芽孢杆菌全名为地衣芽孢杆菌bp-1,所述地衣芽孢杆菌bp-1(bacillus licheniformis bp-1)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910,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22年06月17日;
33.所述芽孢杆菌的获取方法如下:
34.取燕条和燕碎,消毒之后,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在45℃下,200rpm培养48h;
35.将0.1ml菌落接种入琼脂筛选培养基中进行划线分离纯化,纯种接到发酵培养基25℃,120rpm,摇瓶培养28-63h;
36.检测培养基中的燕窝蛋白分解酶活力,最终筛选出目标菌株芽孢杆菌;
37.所述芽孢杆菌溶液包含:na2hpo4
·
7h2o、mgso4
·
7h2o、kh2po4、cacl2
·
6h2o、nacl、nh4ci,casamino acids以及的芽孢杆菌;其中,每1x1010cfu/ml的芽孢杆菌中的na2hpo4
·
7h2o:mgso4
·
7h2o:kh2po4:cacl2
·
6h2o:nacl:nh4ci:casamino acids的比重为1000:6.77:200:5.86:30:300:70:300。
3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使餐厨垃圾降解为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后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消除恶臭,24小时降解率达到90%以上,彻底实现“零污染、零排放、无臭味”,与载体物料混合构成降解堆在使用2-3年内不用增加、更换垫料,每4-6个月补充一次菌剂即可,应用方便,降解完的畜禽粪肥可直接应用于农作物的土壤增肥,适用性强。
39.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40.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将所述芽孢杆菌溶液中加入蒸馏水与葡萄糖,蒸馏水与葡萄糖按比例100:1与所述芽孢杆菌溶液混合稀释,然后静置10分钟,将混合后的稀释溶液喷洒在餐余垃圾上,并充分翻搅均。
4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餐余垃圾的摆放具体步骤如下:
42.菌床搭建:将木块、木屑按比例铺设于菌床内,喷洒复合菌剂;
43.菌床激活:向搭建好的菌床上抛洒鸡粪,激活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菌群;
44.有机固废的添加:每天向菌床上投加餐余垃圾,混合均匀;
45.菌床运行:每天曝气1-2次,每次20-120min,持续1-3个月;
46.菌床筛分:对菌床进行筛分,筛上物作为下一次的菌床进行循环使用。
47.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木块、木屑的质量比为(5-7):3,每10t木块和木屑中添加4-6l复合菌剂;所述步骤(1)中复合菌剂为油脂降解菌、丝状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按照(1-1.5):1:0.5: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48.需要说明的是,在菌床激活中,搭建好的菌床中每1t菌床上抛洒10-20kg鸡粪,分3天抛洒。
49.在本实施例中,在有机固废的添加中,已激活的菌床和餐余垃圾的质量比为19:
0.1,其中餐余垃圾的含水率为50%。
50.在另外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有机固废的添加中,已激活的菌床和餐余垃圾的质量比为19:1,其中餐余垃圾的含水率为99%。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65℃、湿度2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5mm,筛分前提前2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
52.在其他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75℃、湿度3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20mm,筛分前提前3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
53.需要说明的是,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90℃、湿度4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30mm,筛分前提前5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
54.因此,复合菌剂经过鸡粪的激活后会大量繁殖,在投入餐余垃圾后会随着餐余垃圾中有机质的降解而进一步繁殖,菌床运行至菌床透气性变差,影响发热时,对菌床进行筛分,筛上物作为下一次循环的菌床,筛上物主要是附着有菌体微生物的木块或木屑,筛分后继续铺设在菌床上进行循环利用,在循环利用时不需要再喷洒复合菌剂,本技术的处理方法使得餐余垃圾减量≥96%。在降解餐余垃圾时,可产生满足自身繁殖、降解餐余垃圾的温度。菌床可自行产热,运行时菌床温度在70℃以上,因此无需外加热源。餐余垃圾不需要固液分离和油水分离的预处理,可直接投入菌床;全程无污水、无臭气产生。
55.准备材料:木块5吨(15m3)、木屑3吨(10m3)、复合菌剂4l、鸡粪150kg。具体实施步骤为:
56.(1)菌床搭建:将木块与木屑各分3次平铺菌床,每次平铺时均喷洒复合菌剂。具体步骤为:
①
用约1/3的木块铺设菌床,喷洒菌剂1遍;
②
在菌床上铺撒约1/3的木屑,再喷洒菌剂1遍;
③
用铲车混合均匀。重复以上
①‑③
步骤2次;
57.(2)菌床激活:将约50kg鸡粪用菌剂喷洒后,均匀撒于步骤(1)的菌床上,然后用铲车混合均匀,并堆聚成圆锥形,每天曝气2次,每次40min;重复步骤(2)进行3天;
58.(3)餐余垃圾的添加:菌床激活后,每天添加餐余垃圾400kg,运行阶段共进行32
×
3天,在这个过程中每天曝气2次,每次40min;
59.(4)菌床筛分:经步骤(3)处理后的菌床,在菌床透气性比较差时,对菌床进行两次筛分,筛分的筛网孔径分别为15mm、5mm,筛分前提前5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一次筛分孔径15mm,二次筛分孔径5mm。两次筛分筛上物均作为下一次的菌床进行循环使用。筛下物相比累计投入的餐余垃圾减量98%,含水率22%,采用卫生填埋、建材利用或掺煤焚烧发电方式进行后处置。
60.具体而言,取餐余垃圾样品10g进行粉碎处理后置于容器中,加入100ml生理盐水,搅拌均匀,于恒温水浴摇床中振摇30分钟,备用;
61.按比例配制芽孢杆菌培养基,并于120℃灭菌30分钟,培养基的组成包括酵母膏10g、蛋白胨10g、琼脂10g、葡萄糖10g、硫酸镁1g、氯化钠1g、氯化钙1g、磷酸钠3g。
62.将灭菌好的培养基铺到10各培养皿中备用;用接种环蘸取餐余垃圾样品分别在10个培养皿中进行划线培养;
63.将划线的培养皿倒置于10℃的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升温至50℃再培养24小时;
挑取培养皿上的芽孢杆菌落作进一步的纯化,完成菌落的初步筛选。
64.制备驯化液体培养基包含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和水1000ml,分装于多个摇瓶中,并于120℃灭菌30分钟。
65.选取长势良好的筛选菌落分别接种于3只装有液体培养基的摇瓶中,于45℃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培养,培养24小时;
66.24小时后,选取少许菌落接种于3只新的装有液体培养基的摇瓶中,于50℃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培养,培养24小时;
67.24小时后,选取少许菌落接种于3只新的装有液体培养基的摇瓶中,于55℃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培养,培养24小时;
68.24小时后,选取少许菌落接种于3只新的装有液体培养基的摇瓶中,于60℃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培养,培养24小时;
69.24小时后,选取少许菌落接种于3只新的装有液体培养基的摇瓶中,于62℃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培养,培养24小时;
70.重复如上操作,每次移种后,培养温度提高2℃,直至于70℃恒温水浴摇床中振荡培养24小时;
71.在70℃环境下,连续传代培养7代,直至菌落生长速度与37℃时相同。
72.待菌种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将菌种接种到新的含有3g牛肉膏、10g蛋白胨、5g氯化钠的液体培养基上,70℃摇床培养,24小时后加入1ml的醋酸,并每隔12小时加入1ml的醋酸,连续添加两次;
73.培养48小时后收集菌种稀释,接种于新的液体培养基上继续进行摇床培养,12小时后加入2ml醋酸,24小时后再加入2ml醋酸;
74.36小时后收集菌种,同条件下连续传代培养5代。稀释后使用接种环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多次划线培养,直至长出单株菌落,固体培养基含有酵母膏10g、蛋白胨10g、琼脂10g、氯化钠5g。
75.得到的菌株革兰氏阳性,杆状,无荚膜,产芽孢,芽孢呈椭圆形至柱状。送青岛西弥斯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16srdna检测,提取总dna,然后以其为模板,在原核生物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f27:5
′‑
aga gtt tga tca tgg ctc ag-3
′
和f27:5
′‑
aga gtt tgatca tgg ctc ag-3
′
的引导下进行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扩增条件为:95℃预变性3min,55℃复性1min,72℃延伸1.5min,共30个循环,72℃延伸10min。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采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所得序列如序列表seq no.1所示。blast结果同源性最高的为芽孢杆菌,命名为芽孢杆菌owin-2。
7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取上述扩增的分离筛选得到的芽孢杆菌owin-2和市购的两种餐厨垃圾处理用菌的菌悬液,离心,菌体分别用5%葡萄糖溶液重悬,以保证体系中无其它氮元素来源。加入一定浓度的尿素、氨水溶液后,置于37℃,220rpm摇床振摇,以相同体积的无菌体系为阴性对照。按一定时间间隔取样,用比色法测定离心所得上清中的含氮化合物含量。以5%葡萄糖溶液为空白对照。绘制含氮化合物浓度-时间曲线(时效曲线),分析比较结果。
77.尿素
78.反应机理:尿素与pdab反应生成柠檬黄色的对二氨基苯甲醛脲;
79.主要试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pdab)溶液、硫酸;
80.显色时间:20min
81.测定波长:422nm
82.氨水
83.反应机理:铵态氮在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钠作用生成靛酚蓝;
84.主要试剂:水杨酸、次氯酸钠溶液、氢氧化钠;
85.显色时间:20min
86.测定波长:580nm
87.菌种消除尿素溶液的定量测定
88.将菌密度od600=0.75的芽孢杆菌owin-2和市购的两种餐厨垃圾处理用菌的悬液与浓度为1000mg/l的尿素溶液混合,留取0h样品作尿素初始浓度,后放入恒温摇床37℃,220rpm培养,以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尿素溶液为阴性对照;其余间隔取样3ml,12000rpm离心2min后取上清2.5ml,待显色完全后测定422nm处的od值,同时测定尿素含量,确定其中的尿素的消除率。
89.菌种消除氨水的定量测定
90.将菌密度od600=0.75的6种菌悬液与1:3200稀释的氨水溶液混合(氨浓度74.8mg/l),分别编号owin-1、owin-2、owin-3、复合菌、市购复合菌组和市购单菌组,留取0h样品作氨初始浓度,后放入恒温摇床37℃,220rpm培养,以无菌的5%的葡萄糖溶液与氨水混匀为阴性对照;其余间隔取样0.5ml,12000rpm离心2min后取上清200μl,待显色完全后测定580nm处的od值,同时测定氨水含量,确定其中的氨水的消除率。
91.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owin-2的od值在开始出现下降后迅速回升,并一直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数值,说明芽孢杆菌owin-2具有很好的持续性,菌体在处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增殖,处理能力更加的持久,而市购的两组芽孢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菌密度都存在明显的下降,自我增殖更新能力不足,持久性差。
92.由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owin-2对尿素和氨水的消除率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状态。而市购的两种菌株,在初始阶段保持了一定的消除率,到后期基本不变,说明大部分菌体已基本失去活性,同时其消除率明显低于芽孢杆菌owin-2。
93.实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owin-2体外条件下对氨水、尿素的消除能力强,且与现有市售菌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含氮化合物,同时菌体继续保持扩增状态,持续性强。
94.使用分离筛选得到的芽孢杆菌owin-2制备液体菌剂,菌剂包含100g的na2hpo4
·
7h2o,0.67g的mgso4
·
7h2 o,20g的kh2po4,0.57g的cacl2
·
6h2o,3g的nacl,30g的葡萄糖,6g的nh4ci,30g的casamino aci,6l蒸馏水h2o,活菌数量超过1x1010cfu。
95.将制得的液体菌剂与固体载料混合构成降解堆,固体载料包括30%的秸秆、30%的花生壳、30%的麸皮、10%的米糠。液体菌剂与固体载料的混合比例为1:500,加水充分混匀,水分含量40%左右,进行发酵处理。
96.将1吨左右的畜禽餐厨垃圾与40m3的降解堆混合,混合后对其喷淋液体菌剂,3小时后,即可明显消除恶臭,24小时后降解率可达90%。
9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9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包括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以芽孢杆菌溶液形式存储于容器中,所述芽孢杆菌全名为地衣芽孢杆菌bp-1,所述地衣芽孢杆菌bp-1(bacillus licheniformis bp-1)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910,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22年06月17日;所述芽孢杆菌的获取方法如下:取燕条和燕碎,消毒之后,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在45℃下,200rpm培养48h;将0.1ml菌落接种入琼脂筛选培养基中进行划线分离纯化,纯种接到发酵培养基25℃,120rpm,摇瓶培养28-63h;检测培养基中的燕窝蛋白分解酶活力,最终筛选出目标菌株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溶液包含:na2hpo4
·
7h2o、mgso4
·
7h2 o、kh2po4、cacl2
·
6h2o、nacl、nh4ci,casamino acids以及的芽孢杆菌;其中,每1x1010cfu/ml的芽孢杆菌中的na2hpo4
·
7h2o:mgso4
·
7h2o:kh2po4:cacl2
·
6h2o:nacl:nh4ci:casamino acids的比重为1000:6.77:200:5.86:30:300:70: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芽孢杆菌溶液中加入蒸馏水与葡萄糖,蒸馏水与葡萄糖按比例100:1与所述芽孢杆菌溶液混合稀释,然后静置10分钟,将混合后的稀释溶液喷洒在餐余垃圾上,并充分翻搅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餐余垃圾的摆放具体步骤如下:菌床搭建:将木块、木屑按比例铺设于菌床内,喷洒复合菌剂;菌床激活:向搭建好的菌床上抛洒鸡粪,激活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菌群;有机固废的添加:每天向菌床上投加餐余垃圾,混合均匀;菌床运行:每天曝气1-2次,每次20-120min,持续1-3个月;菌床筛分:对菌床进行筛分,筛上物作为下一次的菌床进行循环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中木块、木屑的质量比为(5-7):3,每10t木块和木屑中添加4-6l复合菌剂;所述步骤(1)中复合菌剂为油脂降解菌、丝状菌、放线菌、硝化细菌按照(1-1.5):1:0.5: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菌床激活中,搭建好的菌床中每1t菌床上抛洒10-20kg鸡粪,分3天抛洒。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有机固废的添加中,已激活的菌床和餐余垃圾的质量比为19:0.1,其中餐余垃圾的含水率为50%。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有机固废的添加中,已激活的菌床和餐余垃圾的质量比为19:1,其中餐余垃圾的含水率为99%。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65℃、湿度2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5mm,筛分前提前2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75℃、湿度3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20mm,筛分前提前3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余垃圾处理用芽孢杆菌溶液在餐余垃圾分解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菌床运行中,菌床运行的温度90℃、湿度40%;在菌床筛分中,筛分的筛网孔径为30mm,筛分前提前5天停止投加餐余垃圾,降低菌床含水率提高筛分效果。
技术总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该所述芽孢杆菌以芽孢杆菌溶液形式存储于容器中,所述芽孢杆菌的获取方法如下:取燕条和燕碎,消毒之后,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在45℃下,200rpm培养48h;将0.1mL菌落接种入琼脂筛选培养基中进行划线分离纯化,纯种接到发酵培养基25℃,120rpm,摇瓶培养28-63h;检测培养基中的燕窝蛋白分解酶活力,最终筛选出目标菌株芽孢杆菌。根据本申请的用于餐余垃圾分解的芽孢杆菌,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使餐厨垃圾降解为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后挥发,短时间内即可消除恶臭,应用方便,降解完的畜禽粪肥可直接应用于农作物的土壤增肥,适用性强。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民 魏亚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恩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5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