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位抽芯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8  20



1.本技术涉及模具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位抽芯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模具是工业上产上用以注塑或其他方法的达到所需产品的工具,在外力作用下使胚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让胚料在内腔中成型,可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胚料的胀力,对模具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擦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一般包括上模以及下模,上模与下模可分开也可合拢,需要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工件的成型;上模与下模合拢时形成成型腔,向成型腔注入胚料可完成工件成型后,上模与下模开模时可取出已成型的工件。
3.在实际应用中,当成型的工件两侧具有开口,成型的工件最终成型于上模与下模围设的成型腔内,需要将成型的工件从成型腔内取出时,通常由顶料杆直接将成型工件定出,成型工件顶出时,模具上成型工件开口的部分容易与成型工件相干涉,不便于保证工件最终由成型腔内取出后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在取出成型工件时,模具上成型工件开口的部分不易与成型工件相干涉,提升产品成型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对位抽芯模具。
5.本技术提供的对位抽芯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包括公模组件、母模组件、第一滑动组件以及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在对位抽芯模具内相对设置,所述公模组件与所述母模组件之间形成有成型腔,成型腔用于成型工件。
7.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成型一侧开口的第一滑块以及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驱动块在合模时相抵接,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所述第一驱动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开模时,第一驱动块驱动第一滑块朝远离第二滑动组件的方向运动。
8.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成型另一侧开口的第二滑块以及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驱动块在合模时相抵接,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母模组件,所述第二驱动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所述第二驱动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开模时,第二驱动块驱动第二滑块朝远离第一滑动组件的方向运动。
9.通过上述方案,当工件成型后进行开模时,通过注塑机驱动公模组件远离母模组件,第一驱动块与第二驱动块随公模组件远离母模组件,从而使第一驱动块驱动第一滑块朝远离第二滑块的方向滑动,第二驱动块驱动第二滑块朝远离第一滑块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工件取出时,成型工件两侧开口部分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不易与成型工件相干涉,从而有利于保证成型工件最终取出后的成型质量。
10.优选的,所述公模组件包括第一公模、第二公模以及辅助组件;所述第一驱动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公模,所述第一驱动块上设置有合模时与所述第一滑块卡接的第一斜槽;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盖板及组件主体,所述盖板与所述组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组件主体形成可供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的第一滑槽,所述组件主体与所述第二公模固定连接。
11.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对第一公模、第二公模以及辅助组件的三段式模具设置,可以实现第一驱动块以及第二驱动块的分步远离母模组件,第一斜槽实现了第一驱动块驱动第一滑块,同时第一滑槽实现了第一滑块的运动限位。
12.优选的,对位抽芯模具还包括两组弹性件,一组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公模组件之间,另一组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母模组件之间。
13.通过上述方案,两组弹性件分别用于限制开模之后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分别在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的相对位置,保证了开模之后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所在位置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弹性件插接放置的若干个插接孔,所述第一滑块上的所述插接孔朝向所述第二滑块设置,所述所述第二滑块上的所述插接孔朝向所述第一滑块设置。
15.通过上述方案,将弹性件插接至插接孔内,提高弹性件工作的稳定性。
16.优选的,所述第二公模还包括耐磨板,所述耐磨板与所述第二公模固定连接,所述耐磨板合模时与所述第二滑块相抵接。
17.通过上述方案,在模具开合模的过程中,减少第二滑块对第二公模的摩擦作用,减少第二公模由于摩擦而造成的精度下降,当耐磨板磨损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更换耐磨板实现模具快速维护。
18.优选的,所述耐磨板上朝向所述第二公模的一侧设置有倒角。
19.通过上述方案,在向第二公模安装耐磨板时,倒角有导向功能,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安装。
20.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合模时与所述第二驱动块卡接的第二斜槽,所述母模组件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母模组件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滑块中所述滑动部滑动的第二滑槽。
21.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第二斜槽实现了第二驱动块驱动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的滑动部提高了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滑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可通过更换限位块对模具进行快速维护。
22.优选的,所述母模组件上固定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位于第二滑槽。
23.通过上述方案,限位螺栓限定第二滑块的滑动行程,减少第二滑块开模后从模具上掉落的可能。
24.综上,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第一滑动组件以及第二滑动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位抽芯的效果,从而使得工件取出时,成型工件两侧开口部分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不易与成型工件相干涉,从而有利于保证成型工件最终取出后的成型质量;
26.2、两组弹性件分别用于限制开模之后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分别在第一滑槽以
及第二滑槽的相对位置,保证了开模之后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所在位置的稳定性。
27.3、限位螺栓限定第二滑块的滑动行程,减少第二滑块开模后从模具上掉落的可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对位抽芯模具的整体结构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对位抽芯模具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开模结束前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磨板与第二公模的装配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对位抽芯模具整体开模时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公模组件;11、第一公模;12、第二公模;13、辅助组件;131、盖板;132、组件主体;133、第一滑槽;2、母模组件;21、限位块;22、第二滑槽;3、第一滑动组件;31、第一滑块;311、第一凸台;32、第一驱动块;321、第一斜槽;4、第二滑动组件;41、第二滑块;411、第二斜槽;412、滑动部;42、第二驱动块;5、耐磨板;6、限位螺栓;7、弹性件;8、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对位抽芯模具。
37.参考图1和图6,对位抽芯模具包括公模组件1,母模组件2,第一滑动组件3以及第二滑动组件4;当工件合模并完成工件成形,公模组件1与母模组件2分离时,第一滑动组件3与第二滑动组件4相对远离运动,实现对位抽芯的效果,模具开模时不会因工件与模具的干涉而对开口造成损伤,提升产品成型质量。
38.参考图2,公模组件1包括第一公模11、第二公模12以及辅助组件13;辅助组件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公模12。辅助组件13含有盖板131及组件主体132,盖板131与组件主体1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盖板131与组件主体132形成可供第一滑块31滑动的第一滑槽133。
39.母模组件2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与母模组件2形成有第二滑块41滑动第二滑槽22,限位螺栓6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母模组件2上,限位螺栓6位于第二滑槽22两侧,限位螺栓6用于限制第二滑块41的移动距离,以防止第二滑块41在脱模过程中从母模组件2上掉落。
40.参照图3,第一滑动组件3包括第一滑块31以及第一驱动块32,第一滑块31顶部两侧一体成型有在沿第一滑槽133槽壁滑动的第一凸台311,第一驱动块32与第一公模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块32上开设有第一斜槽321,通常斜槽的角度为5
°
、10
°
不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槽321与竖直面所成的角度为10
°
,可根据第一滑块31的滑移距离以及尺寸而定,在此不作限制,第一滑块31与第一驱动块32的第一斜槽321合模时卡接,当第一驱动块32随第一公模11远离母模组件2时,第一滑块31在第一斜槽321的导向下,第一滑块31沿第一滑槽133的槽壁远离第二滑动组件4位移。
41.第二滑动组件4包括第二滑块41以及第二驱动块42,第二滑块41上一体成型有滑
动部412,滑动部412可位于第二滑槽22沿槽壁滑动,第二驱动块42与第二公模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滑块41上开设有第二斜槽411,通常斜槽的角度为5
°
、10
°
不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斜槽411与竖直面所成的角度为10
°
,可根据第二滑块41的滑移距离以及尺寸而定,在此不作限制,第二驱动块42与第二斜槽411合模时卡接,当第二驱动块42随第二公模12远离母模组件2时,第二滑块41在第二斜槽411的导向下,第二滑块41沿第二滑槽22的槽壁远离第一滑动组件3位移。
42.对位抽芯模具还包括两组弹性件7,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采用矩形弹簧。一组弹性件7设置于第一滑块31靠近第二滑块41一侧,并两端分别抵接第一滑块31以及公模组件1,另一组弹性件7设置与第二滑块41靠近第一滑块31一侧,并两端第二滑块41以及母模组件2,当合模时,两组弹性件7处于压缩状态,开模时两组弹性件7分别提供第一滑块31与第二滑块41相对远离滑动的动力,同时还可以防止第一滑块31以及第二滑块41回滑而导致的工件在脱模期间造成损坏,保证了第一滑块31以及第二滑块41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43.参考图4,当模具处于完全开模的状态时,一组弹性件7的弹力使第一滑块31抵接于第一滑槽133远离弹性件7的槽壁,另一组弹性件7的弹力使第二滑块41抵接于限位螺栓6,使得在进行合模的过程中,第一滑块31可插接入第一斜槽321,第二滑块41可插接入第二斜槽411,实现合模时的第一滑块31以及第二滑块41的复位,提高生产效率。
44.参考图5,对位抽芯模具还含有耐磨板5,耐磨板5与第二公模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耐磨板5一面与第二公模12相抵接,耐磨板5另一面在合模时与第二滑块41相抵接,减少第二滑块41与公模组件1开合模时造成的直接摩擦,当耐磨板5磨损至一定程度影响产品精度时,更换耐磨板5即可解决磨损问题,耐磨板5的设置使用灵活,可降低模具维护成本。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对位抽芯模具的实施原理为:
46.当模具合模且产品成形后,注塑机驱动第一公模11远离第二公模12,第一驱动块32随第一公模11同时远离第二公模12;第一驱动块32通过第一斜槽321的作用带动第一滑块31滑动,第一滑块31位于第一滑槽133内沿槽壁远离工件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一滑块31抵接位于第一滑槽133远离弹性件7的槽壁,此时第一滑块31与工件在脱模的过程中无抵接。同时,第一滑块31处的弹性件7使第一滑块31不会产生回滑,保证了第一滑块31所处位置的稳定性。
47.当第一公模11完成开模后,注塑机开始驱动第二公模12远离母模组件2,第二驱动块42随第二公模12同时远离母模组件2;第二驱动块42通过第二斜槽411的作用带动第二滑块41滑动,第二滑块41位于第二滑槽22内沿槽壁远离工件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二滑块41抵接位于限位螺栓6,此时第二滑块41与工件在脱模的过程中无抵接。同时,第二滑块41处的弹性件7使第二滑块41不会产生回滑,保证了第二滑块41所处位置的稳定性。
48.此时操作人员可对工件进行脱模,当产品需要合模制作工件时,两组弹性件7的弹力分别使第一滑块31与第二滑块41在相应滑槽上的指定位置,将第二公模12以及第一公模11依次合模于母模组件2上时,第二滑块41插接入第二斜槽411,第一滑块31插接入第一斜槽321,从而使第一滑块31与第二滑块41相对靠近滑动,同时使弹性件7处于压缩状态。
49.对位抽芯模具实现了开模时的第一滑块31与第二滑块41的相对远离滑动,从而使得工件取出时,成型工件两侧开口部分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不易与成型工件相干涉,从而有利于保证成型工件最终取出后的成型质量。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包括公模组件(1)以及母模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动组件(3)以及第二滑动组件(4);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4)在对位抽芯模具内相对设置,所述公模组件(1)与所述母模组件(2)之间形成有成型腔,成型腔用于成型工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包括用于成型一侧开口的第一滑块(31)以及第一驱动块(32),所述第一滑块(31)与所述第一驱动块(32)在合模时相抵接,所述第一滑块(31)滑动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1),所述第一驱动块(32)固定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1),开模时,所述第一驱动块(32)驱动所述第一滑块(31)朝远离所述第二滑动组件(4)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4)包括用于成型另一侧开口的第二滑块(41)以及第二驱动块(42),所述第二滑块(41)与所述第二驱动块(42)在合模时相抵接,所述第二滑块(41)滑动设置于所述母模组件(2),所述第二驱动块(42)固定设置于所述公模组件(1),开模时,所述第二驱动块(42)驱动所述第二滑块(41)朝远离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的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组件(1)包括第一公模(11)、第二公模(12)以及辅助组件(13);所述第一驱动块(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公模(11),所述第一驱动块(32)上设置有合模时与所述第一滑块(31)卡接的第一斜槽(321);所述辅助组件(13)包括盖板(131)及组件主体(132),所述盖板(131)与所述组件主体(132)固定连接,所述盖板(131)与所述组件主体(132)形成可供所述第一滑块(31)滑动的第一滑槽(133),所述组件主体(132)与所述第二公模(1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弹性件(7),一组所述弹性件(7)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31)与所述公模组件(1)之间,另一组所述弹性件(7)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41)与所述母模组件(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31)以及所述第二滑块(41)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弹性件(7)插接放置的若干个插接孔(8),所述第一滑块(31)上的所述插接孔(8)朝向所述第二滑块(41)设置,所述第二滑块(41)上的所述插接孔(8)朝向所述第一滑块(31)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模(12)还包括耐磨板(5),所述耐磨板(5)与所述第二公模(12)固定连接,所述耐磨板(5)合模时与所述第二滑块(41)相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5)上朝向所述第二公模(12)的一侧设置有倒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滑动部(412),所述第二滑块(41)上开设有合模时与所述第二驱动块(42)卡接的第二斜槽(411),所述母模组件(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与所述母模组件(2)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滑块(41)中所述滑动部(412)滑动的第二滑槽(2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组件(2)上固定设置有限位螺栓(6),所述限位螺栓(6)位于第二滑槽(2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模具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位抽芯模具。一种对位抽芯模具包括公模组件、母模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动组件以及第二滑动组件;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在对位抽芯模具内相对设置,以成型工件上的开口;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块以及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块以及第二驱动块。开模时,第一驱动块与第二驱动块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相对远离,从而使得工件取出时,成型工件两侧开口部分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不易与成型工件相干涉,从而有利于保证成型工件最终取出后的成型质量。最终取出后的成型质量。最终取出后的成型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黎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燊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47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