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台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台盆下水器。
背景技术:2.台盆下水器是用于安装在台盆的底部并用于排水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台盆下水器包括壳体组件、堵头组件、支架、牵引线、拉索和连接管,支架固定在壳体组件的内部,支架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堵头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端的进水口处,牵引线活动穿设在支架中,牵引线的上端与堵头组件连接,牵引线的下端伸出于支架和壳体组件外并固定有第一连接头,拉索中的拉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头,拉索中的外套管的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拉线的另一端用于与推拉组件中的驱动端连接,外套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推拉组件中的外壳固定;此外,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位于连接管的内部且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当推拉组件牵拉拉线时,拉线能够牵拉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当推拉组件推动拉线时,拉线能够推动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解除对进水口的封堵;然而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拉线的牵引和推动是依靠推拉组件来实现的,而现有技术中的推拉组件存在体积大的缺点,从而在推拉组件安装到台面上后,存在美观度差的缺点,此外,在推拉组件牵引拉线并在拉线牵拉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后,由于推拉组件本身不具备自锁结构,从而牵引线和拉线容易受到堵头组件的回拉力的作用而出现往回移动的情况,进而会影响堵头组件对进水口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盆下水器,其能够提高堵头组件对进水口密封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包括壳体组件、堵头组件、支架、牵引线、拉索和连接管,支架固定在壳体组件的内部,支架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堵头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端的进水口处,牵引线活动穿设在支架中,牵引线的上端与堵头组件连接,牵引线的下端伸出于支架和壳体组件外并固定有第一连接头,拉索中的拉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头,拉索中的外套管的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滑动连接在连接管中且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台盆下水器还包括用于固定在台面上的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拉线的另一端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驱动端连接,外套管的另一端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外壳固定;当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按钮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牵拉拉线时,拉线用于牵拉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当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按钮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推动拉线时,拉线用于推动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解除对进水口的封堵。
5.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台盆下水器还包括滑动连接在连接管中的连接
件,第一连接头与连接件的一端配合卡接,第二连接头与连接件的另一端配合卡接;通过连接件的设置,且第一连接头与连接件的一端配合卡接,第二连接头与连接件的另一端配合卡接,从而能够给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连接带来方便。
6.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第一连接头远离牵引线的一端设置有蘑菇状的第一凸出部,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一弹扣,第一凸出部插入在若干个第一弹扣所围成的凹腔中并与若干个第一弹扣配合卡接,第一凸出部与连接件的一端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第一凸出部与若干个第一弹扣所围成的凹腔配合插接后,第一凸出部即可与若干个第一弹扣配合卡接在一起,也即第一连接头能够可靠地且方便地与连接件配合卡接在一起;第二连接头远离拉线的一端设置有蘑菇状的第二凸出部,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弹扣,第二凸出部插入在若干个第二弹扣所围成的凹腔中并与若干个第二弹扣配合卡接,第二凸出部与连接件的另一端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第二凸出部与若干个第二弹扣所围成的凹腔配合插接后,第二凸出部即可与若干个第二弹扣配合卡接在一起,也即第一连接头能够可靠地且方便地与连接件配合卡接在一起。
7.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每个第一弹扣远离连接件一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凸出部的外壁配合导向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用于挤压第一凸出部以使第一凸出部朝靠近连接件的一侧移动;通过第一斜面的设置,当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在牵拉拉线时,拉线能够牵引第二连接头、连接件、第一连接头、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在上述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牵引拉线的过程中,当堵头组件与进水口相抵靠并封闭进水口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对拉线持续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得第一凸出部相对第一斜面移动,即若干个第一弹扣能够对第一连接头施加朝连接件一侧移动的趋势,此时,在第一凸出部与第一斜面的配合作用下,第一斜面能够挤压第一凸出部以使第一凸出部朝靠近连接件的一侧移动,从而连接件对牵引线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得堵头组件更可靠地实现对进水口的封堵,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堵头组件与进水口之间出现漏水的情况;每个第二弹扣远离连接件一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凸出部的外壁配合导向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用于挤压第二凸出部以使第二凸出部朝靠近连接件的一侧移动;通过第二斜面的设置,当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在牵拉拉线时,拉线能够牵引第二连接头、连接件、第一连接头、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在上述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牵引拉线的过程中,当堵头组件与进水口相抵靠并封闭进水口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对拉线持续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得第二凸出部相对第二斜面移动,即若干个第二弹扣能够对第二连接头施加朝连接件一侧移动的趋势,此时,在第二凸出部与第二斜面的配合作用下,第二斜面能够挤压第二凸出部以使第二凸出部朝靠近连接件的一侧移动,从而连接件对牵引线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得堵头组件更可靠地实现对进水口的封堵,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堵头组件与进水口之间出现漏水的情况。
8.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连接件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推块,连接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开口槽,每个推块均穿设在对应位置上的开口槽中并与开口槽滑动连接,每个推块均伸出于连接管外;当推动推块以使推块推动连接件移动时,便于第一凸出部与若干个第一弹扣配合卡接以及便于第二凸出部与若干个第二弹扣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头配合卡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推块推动连接件朝第一连接头
的一侧移动,此时,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方便且可靠地与若干个第一弹扣配合卡接在一起,同理,在连接件与第二连接头配合卡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推块推动连接件朝第二连接头的一侧移动,此时,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方便且可靠地与若干个第二弹扣配合卡接在一起。
9.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连接管的一端配合卡接有环形状的压盖,拉索穿设在压盖中,外套管的一端通过压盖压紧在连接管的一端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外套管的一端能够可靠且方便地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一起;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卡钩,支架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钩槽,壳体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一对卡钩贯穿通孔后与一对钩槽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连接管的另一端能够方便且可靠地与支架连接在一起。
10.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牵引线的上端通过卡接结构与堵头组件的下端可拆式连接;堵头组件的下端通过卡接结构与牵引线的上端连接在一起,从而当需要对位于台盆下水器中的滤网进行清理时,即当需要拆卸堵头组件并取出滤网时,能够给堵头组件的拆装带来方便;卡接结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与堵头组件的下端连接,支架的上端设置有插杆,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插槽,插杆的上端插入在插槽中,连接杆与插杆竖向滑动连接,牵引线活动穿设在插杆中,插槽的内顶部上设置有嵌槽,牵引线的上端设置有球头部,球头部嵌入在嵌槽中,嵌槽下端的开口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球头部配合卡接的第三弹扣;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向上拉动堵头组件时,球头部能够从嵌槽中脱出,此时,即可方便地将堵头组件拆卸下来,当连接杆与插杆配合插接且在向下按压堵头组件时,球头部即可嵌入到嵌槽中并与若干个第三弹扣配合卡接,此时,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堵头组件的装配,从而具有堵头组件拆装方便地优点;插杆上端的外部嵌套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与插杆和连接杆贴合密封;通过密封圈的设置,在台盆排水时,能够避免污水经插杆与插槽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牵引线与支架之间的间隙中,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11.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堵头组件的下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钩槽,连接杆上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倒扣,连接杆的上端插入在凹槽中且若干个倒扣与环形钩槽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连接杆的上端能够可靠且方便地与堵头组件装配在一起;连接杆的上端嵌装有弹性体,弹性体与连接杆的上端和凹槽的内顶部均胀紧;通过弹性体的设置,在连接杆的上端与堵头组件装配后,弹性体能够与连接杆的上端和凹槽的内顶部均胀紧,从而能够避免堵头组件与连接杆之间存在松动的情况,上述弹性体可采用橡胶圈或弹簧等。
12.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台盆下水器还包括滤网,滤网活动套设在连接杆的外部,进水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滤网的外边缘支撑在环形台阶上,连接杆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状的凸缘部,凸缘部的外径大于滤网的内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向上拉动堵头组件以使连接杆脱离牵引线的过程中,连接杆首先能够相对滤网向上移动,当凸缘部与滤网相抵靠后,在持续向上拉动堵头组件的过程中,能够将滤网从壳体组件中拉出,从而能够给滤网上的杂物的清理带来方便;当堵头组件与壳体组件进行装配时,滤网首先能够进入到进水口中且滤网的外边缘能够支撑在环形台阶上,在堵头组件持续下移的过程中,连接杆能够相对滤网向下移动,最终连接杆能够与牵引线装配在一起。
13.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其中,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外壳的外部套设有
与外壳螺纹连接的螺母,外壳贯穿位于台面上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母与台面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能够可靠且方便地与台面固定在一起,此外,在外壳与台面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外壳的下端穿过位于台面上的安装孔,然后再将螺母螺纹连接到外壳上并拧紧螺母即可,此时,外壳即可通过螺母与台面固定,也即实现了对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的固定。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的设置,当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按钮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牵拉拉线时,拉线能够牵拉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与此同时,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能够实现自锁,从而能够避免牵引线和拉线因受到堵头组件的回拉力的作用而出现往回移动的情况,进而能够确保堵头组件对进水口的密封效果;此外,由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的体积较为小巧,在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安装到台面上后,具有美观度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壳体组件中的排水管后的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壳体组件中的排水管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壳体组件中的排水管后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以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之。
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台盆下水器,包括壳体组件1、堵头组件2、支架3、牵引线4、拉索5和连接管6,支架3固定在壳体组件1的内部,支架3与壳体组件1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11,堵头组件2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端的进水口12处,牵引线4活动穿设在支架3中,牵引线4的上端与堵头组件2连接,牵引线4的下端伸出于支架3和壳体组件1外并固定有第一连接头41,拉索5中的拉线5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头52,拉索5中的外套管53的一端与连接
管6的一端连接,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支架3连接,第一连接头41和第二连接头52均滑动连接在连接管6中且第一连接头41与第二连接头52连接,台盆下水器还包括用于固定在台面上的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拉线51的另一端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驱动端连接,外套管53的另一端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外壳71固定;当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按钮72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牵拉拉线51时,拉线51用于牵拉牵引线4和堵头组件2以使堵头组件2封堵进水口12,当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按钮72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推动拉线51时,拉线51用于推动牵引线4和堵头组件2以使堵头组件2解除对进水口12的封堵。
25.台盆下水器还包括滑动连接在连接管6中的连接件8,第一连接头41与连接件8的一端配合卡接,第二连接头52与连接件8的另一端配合卡接;通过连接件的设置,且第一连接头与连接件的一端配合卡接,第二连接头与连接件的另一端配合卡接,从而能够给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连接带来方便。
26.第一连接头41远离牵引线4的一端设置有蘑菇状的第一凸出部411,连接件8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一弹扣81,第一凸出部411插入在若干个第一弹扣81所围成的凹腔中并与若干个第一弹扣81配合卡接,第一凸出部411与连接件8的一端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第一凸出部与若干个第一弹扣所围成的凹腔配合插接后,第一凸出部即可与若干个第一弹扣配合卡接在一起,也即第一连接头能够可靠地且方便地与连接件配合卡接在一起;第二连接头52远离拉线51的一端设置有蘑菇状的第二凸出部521,连接件8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弹扣82,第二凸出部521插入在若干个第二弹扣82所围成的凹腔中并与若干个第二弹扣82配合卡接,第二凸出部521与连接件8的另一端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第二凸出部与若干个第二弹扣所围成的凹腔配合插接后,第二凸出部即可与若干个第二弹扣配合卡接在一起,也即第一连接头能够可靠地且方便地与连接件配合卡接在一起。
27.每个第一弹扣81远离连接件8一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凸出部411的外壁配合导向的第一斜面811,第一斜面811用于挤压第一凸出部411以使第一凸出部411朝靠近连接件8的一侧移动;通过第一斜面的设置,当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在牵拉拉线时,拉线能够牵引第二连接头、连接件、第一连接头、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在上述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牵引拉线的过程中,当堵头组件与进水口相抵靠并封闭进水口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对拉线持续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得第一凸出部相对第一斜面移动,即若干个第一弹扣能够对第一连接头施加朝连接件一侧移动的趋势,此时,在第一凸出部与第一斜面的配合作用下,第一斜面能够挤压第一凸出部以使第一凸出部朝靠近连接件的一侧移动,从而连接件对牵引线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得堵头组件更可靠地实现对进水口的封堵,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堵头组件与进水口之间出现漏水的情况;每个第二弹扣82远离连接件8一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凸出部521的外壁配合导向的第二斜面821,第二斜面821用于挤压第二凸出部521以使第二凸出部521朝靠近连接件8的一侧移动;通过第二斜面的设置,当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在牵拉拉线时,拉线能够牵引第二连接头、连接件、第一连接头、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在上述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牵引拉线的过程中,当堵头组件与进水口相抵靠并封闭进水口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对拉线持续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得第二凸出部相对第二斜面移动,即若干个第
二弹扣能够对第二连接头施加朝连接件一侧移动的趋势,此时,在第二凸出部与第二斜面的配合作用下,第二斜面能够挤压第二凸出部以使第二凸出部朝靠近连接件的一侧移动,从而连接件对牵引线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得堵头组件更可靠地实现对进水口的封堵,进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堵头组件与进水口之间出现漏水的情况。
28.连接件8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推块83,连接管6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开口槽61,每个推块83均穿设在对应位置上的开口槽61中并与开口槽61滑动连接,每个推块83均伸出于连接管6外;当推动推块83以使推块83推动连接件8移动时,便于第一凸出部411与若干个第一弹扣81配合卡接以及便于第二凸出部521与若干个第二弹扣82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头配合卡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推块推动连接件朝第一连接头的一侧移动,此时,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方便且可靠地与若干个第一弹扣配合卡接在一起,同理,在连接件与第二连接头配合卡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推块推动连接件朝第二连接头的一侧移动,此时,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方便且可靠地与若干个第二弹扣配合卡接在一起。
29.连接管6的一端配合卡接有环形状的压盖62,拉索5穿设在压盖62中,外套管53的一端通过压盖62压紧在连接管6的一端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外套管的一端能够可靠且方便地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一起;连接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卡钩63,支架3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钩槽31,壳体组件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3,一对卡钩63贯穿通孔13后与一对钩槽31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连接管的另一端能够方便且可靠地与支架连接在一起。
30.牵引线4的上端通过卡接结构与堵头组件2的下端可拆式连接;堵头组件的下端通过卡接结构与牵引线的上端连接在一起,从而当需要对位于台盆下水器中的滤网进行清理时,即当需要拆卸堵头组件并取出滤网时,能够给堵头组件的拆装带来方便;卡接结构包括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上端与堵头组件2的下端连接,支架3的上端设置有插杆32,连接杆9的下端设置有插槽91,插杆32的上端插入在插槽91中,连接杆9与插杆32竖向滑动连接,牵引线4活动穿设在插杆32中,插槽91的内顶部上设置有嵌槽92,牵引线4的上端设置有球头部42,球头部42嵌入在嵌槽92中,嵌槽92下端的开口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球头部42配合卡接的第三弹扣93;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向上拉动堵头组件时,球头部能够从嵌槽中脱出,此时,即可方便地将堵头组件拆卸下来,当连接杆与插杆配合插接且在向下按压堵头组件时,球头部即可嵌入到嵌槽中并与若干个第三弹扣配合卡接,此时,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堵头组件的装配,从而具有堵头组件拆装方便地优点;插杆32上端的外部嵌套有密封圈33,密封圈33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与插杆32和连接杆9贴合密封;通过密封圈的设置,在台盆排水时,能够避免污水经插杆与插槽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牵引线与支架之间的间隙中,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31.堵头组件2的下端设置有凹槽21,凹槽2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钩槽22,连接杆9上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倒扣94,连接杆9的上端插入在凹槽21中且若干个倒扣94与环形钩槽22配合卡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连接杆的上端能够可靠且方便地与堵头组件装配在一起;连接杆9的上端嵌装有弹性体95,弹性体95与连接杆9的上端和凹槽21的内顶部均胀紧;通过弹性体的设置,在连接杆的上端与堵头组件装配后,弹性体能够与连接杆的上端和凹槽的内顶部均胀紧,从而能够避免堵头组件与连接杆之间存在松动的情
况,上述弹性体可采用橡胶圈或弹簧等。
32.台盆下水器还包括滤网10,滤网10活动套设在连接杆9的外部,进水口12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121,滤网10的外边缘支撑在环形台阶121上,连接杆9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状的凸缘部96,凸缘部96的外径大于滤网10的内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向上拉动堵头组件以使连接杆脱离牵引线的过程中,连接杆首先能够相对滤网向上移动,当凸缘部与滤网相抵靠后,在持续向上拉动堵头组件的过程中,能够将滤网从壳体组件中拉出,从而能够给滤网上的杂物的清理带来方便;当堵头组件与壳体组件进行装配时,滤网首先能够进入到进水口中且滤网的外边缘能够支撑在环形台阶上,在堵头组件持续下移的过程中,连接杆能够相对滤网向下移动,最终连接杆能够与牵引线装配在一起。
33.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外壳71的外部套设有与外壳71螺纹连接的螺母73,外壳71贯穿位于台面上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母73与台面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能够可靠且方便地与台面固定在一起,此外,在外壳与台面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外壳的下端穿过位于台面上的安装孔,然后再将螺母螺纹连接到外壳上并拧紧螺母即可,此时,外壳即可通过螺母与台面固定,也即实现了对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的固定。
3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按钮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牵拉拉线时,拉线能够牵拉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封堵进水口,当再次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按钮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推动拉线时,拉线能够推动牵引线和堵头组件以使堵头组件解除对进水口的封堵;在上述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按钮的过程中,当按动按钮时,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的驱动端能够牵拉拉线,当再次按动按钮时,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的驱动端能够顶推拉线,该结构与自动圆珠笔尾端的按钮结构相同,即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台盆下水器,包括壳体组件(1)、堵头组件(2)、支架(3)、牵引线(4)、拉索(5)和连接管(6),所述支架(3)固定在壳体组件(1)的内部,所述支架(3)与壳体组件(1)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11),所述堵头组件(2)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端的进水口(12)处,所述牵引线(4)活动穿设在支架(3)中,所述牵引线(4)的上端与堵头组件(2)连接,所述牵引线(4)的下端伸出于支架(3)和壳体组件(1)外并固定有第一连接头(41),所述拉索(5)中的拉线(5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头(52),所述拉索(5)中的外套管(53)的一端与连接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支架(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41)和第二连接头(52)均滑动连接在连接管(6)中且第一连接头(41)与第二连接头(5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盆下水器还包括用于固定在台面上的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所述拉线(51)的另一端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外套管(53)的另一端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外壳(71)固定;当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按钮(72)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牵拉拉线(51)时,所述拉线(51)用于牵拉所述牵引线(4)和堵头组件(2)以使堵头组件(2)封堵所述进水口(12),当按压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按钮(72)以使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推动拉线(51)时,所述拉线(51)用于推动所述牵引线(4)和堵头组件(2)以使堵头组件(2)解除对进水口(12)的封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盆下水器还包括滑动连接在连接管(6)中的连接件(8),所述第一连接头(41)与连接件(8)的一端配合卡接,所述第二连接头(52)与连接件(8)的另一端配合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41)远离牵引线(4)的一端设置有蘑菇状的第一凸出部(411),所述连接件(8)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一弹扣(81),所述第一凸出部(411)插入在若干个所述第一弹扣(81)所围成的凹腔中并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弹扣(81)配合卡接,所述第一凸出部(411)与连接件(8)的一端相抵靠;所述第二连接头(52)远离拉线(51)的一端设置有蘑菇状的第二凸出部(521),所述连接件(8)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弹扣(82),所述第二凸出部(521)插入在若干个所述第二弹扣(82)所围成的凹腔中并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弹扣(82)配合卡接,所述第二凸出部(521)与连接件(8)的另一端相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弹扣(81)远离连接件(8)一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凸出部(411)的外壁配合导向的第一斜面(811),所述第一斜面(811)用于挤压第一凸出部(411)以使第一凸出部(411)朝靠近连接件(8)的一侧移动;每个所述第二弹扣(82)远离连接件(8)一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凸出部(521)的外壁配合导向的第二斜面(821),所述第二斜面(821)用于挤压第二凸出部(521)以使第二凸出部(521)朝靠近连接件(8)的一侧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推块(83),所述连接管(6)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开口槽(61),每个所述推块(83)均穿设在对应位置上的开口槽(61)中并与开口槽(61)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推块(83)均伸出于连接管(6)外;当推动推块(83)以使推块(83)推动连接件(8)移动时,便于所述第一凸出部(411)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弹扣(81)配合卡接以及便于第二凸出部(521)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弹扣(82)配合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的一端配
合卡接有环形状的压盖(62),所述拉索(5)穿设在压盖(62)中,所述外套管(53)的一端通过压盖(62)压紧在连接管(6)的一端上;所述连接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卡钩(63),所述支架(3)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钩槽(31),所述壳体组件(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3),一对所述卡钩(63)贯穿通孔(13)后与一对所述钩槽(31)配合卡接。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4)的上端通过卡接结构与堵头组件(2)的下端可拆式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上端与堵头组件(2)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架(3)的上端设置有插杆(32),所述连接杆(9)的下端设置有插槽(91),所述插杆(32)的上端插入在插槽(91)中,所述连接杆(9)与插杆(32)竖向滑动连接,所述牵引线(4)活动穿设在插杆(32)中,所述插槽(91)的内顶部上设置有嵌槽(92),所述牵引线(4)的上端设置有球头部(42),所述球头部(42)嵌入在嵌槽(92)中,所述嵌槽(92)下端的开口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球头部(42)配合卡接的第三弹扣(93);所述插杆(32)上端的外部嵌套有密封圈(33),所述密封圈(33)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与插杆(32)和连接杆(9)贴合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组件(2)的下端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钩槽(22),所述连接杆(9)上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倒扣(94),所述连接杆(9)的上端插入在凹槽(21)中且若干个所述倒扣(94)与所述环形钩槽(22)配合卡接;所述连接杆(9)的上端嵌装有弹性体(95),所述弹性体(95)与所述连接杆(9)的上端和所述凹槽(21)的内顶部均胀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盆下水器还包括滤网(10),所述滤网(10)活动套设在连接杆(9)的外部,所述进水口(12)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121),所述滤网(10)的外边缘支撑在环形台阶(121)上,所述连接杆(9)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状的凸缘部(96),所述凸缘部(96)的外径大于滤网(10)的内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盆下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7)中的外壳(71)的外部套设有与外壳(71)螺纹连接的螺母(73),所述外壳(71)贯穿位于台面上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母(73)与台面固定。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台盆下水器,包括壳体组件、堵头组件、支架、牵引线、拉索和连接管,堵头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上端的进水口处,牵引线的上端与堵头组件连接,牵引线的下端伸出于支架和壳体组件外并固定有第一连接头,拉索中的拉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头,拉索中的外套管的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滑动连接在连接管中且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台盆下水器还包括用于固定在台面上的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拉线的另一端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驱动端连接,外套管的另一端与自动圆珠笔式按压组件中的外壳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堵头组件对进水口密封的可靠性。够提高堵头组件对进水口密封的可靠性。够提高堵头组件对进水口密封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林 王国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德利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