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8  1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


背景技术:

2.led射灯就是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射灯。传统射灯多采用卤素灯,发光效率较低、比较耗电、被照射环境温度上升、使用寿命短。led光源在发光原理、节能、环保的层面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照明灯具。
3.led射灯因为其能耗低且光源强在许多大型的广场、机场及公共场所都有应用,射灯一般吊装在顶部,向下照射,为完成较大场地的照明需要,所使用的射灯一般为大功率,光线强烈的射灯,但这种射灯的缺点在于:用于大型公共场所的射灯为照明方便一般吊装在较高顶部,而为了照明效果更强,需要加大吊灯的功率,因此,大型公共场所的吊灯往往因为功率较大造成光线强烈,会让人产生眩晕感,为避免这种情形,需要在射灯上增加防炫目结构。
4.因此,开发一种新射灯,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110107836a公开了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用具,具体涉及一种防眩光射灯,包括外壳体及安装在外壳体内的灯芯,所述外壳体为钢制壳体,钢制壳体内具有安装灯芯的安装腔室,同时,外壳体内还设有用于穿过与灯芯的光学组件相连的连接电线,且连接电线穿过外壳体延伸到外壳体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led灯片的外侧增加防炫目壳体,所述防炫目壳体呈u型壳体状包覆在led灯片外侧,在led光源外射时通过防炫目壳体折射,起到防炫目作用,避免光源直接射出造成的眩晕感。但是没有设有不同光源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光源大小的调节,在不需要防眩晕时未设有拆卸装置不能及时将防眩晕装置取下。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包括射灯本体,所述射灯本体包括灯体、散热器、透镜、防炫目壳体、防眩晕片、防眩网、安装座、安装壳、连接机构、灯罩,所述安装壳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灯体设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防炫目壳体设于所述灯体外侧,所述透镜设于所述灯体下端,所述反防眩晕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防眩网连接设于所述透镜下端。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炫目壳体有益于使所述灯体发出的光源均匀、温和,提高照明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防眩效果,所述透镜有益于将光线折射消除部分的杂散光线,
所述防眩晕片与所述防眩网可以更深一层的对所述灯体照射出的光源进行防晕效果,所述散热器有益于使所述射灯本体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进行散热,保护所述灯体延长使用寿命,如不需要太防眩晕时,可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取出所述防眩晕片以及所述防眩网,可调节性强,操作方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眩网设于所述灯罩内,所述防眩晕片设于外筒内,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合页、卡块、卡槽,所述合页一端与所述灯罩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连接,所述外筒另一侧设有卡块,所述灯罩对应位置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适配,所述卡槽内设有磁铁。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设于所述外筒与所述灯罩一侧与其连接,所述外筒与所述灯罩另一侧设有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所述磁铁有益于吸附所述卡块,使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连接更紧密不易发生松动,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可以打开,在不需要那么防炫光时可以打开拿出所述防眩晕片或所述防眩网。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筒一侧与所述安装壳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灯罩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筒与所述安装壳连接有益于对所述灯体进行防眩晕,与所述灯罩连接便于安装所述防眩网进一步进行防眩晕。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壳内设有导光罩,所述导光罩呈半弧形,所述导光罩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壳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光罩有益于附加使光线传播方向,增加光亮度,所述导光罩通过螺杆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安装壳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灯体包括小灯圈、大灯圈,所述大灯圈通过所述散热器与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大灯圈外侧设有所述小灯圈,所述小灯圈设有若干个,所述大灯圈与所述小灯圈均与led芯板连接,所述led芯板与电源连接。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器有益于对所述灯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散热,保护所述灯体延长所述灯体的使用寿命,设有的所述大灯圈与所述小灯圈有益于调节所述灯体的亮度。所述led芯板通过所述电源使所述灯体进行照亮。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设有活动轴与墙体连接,所述安装壳通过螺纹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动轴有益于使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墙体进行固定连接安装。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所述防炫目壳体有益于使所述灯体发出的光源均匀、温和,提高照明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防眩效果,所述透镜有益于将光线折射消除部分的杂散光线,所述防眩晕片与所述防眩网可以更深一层的对所述灯体照射出的光源进行防晕效果,所述散热器有益于使所述射灯本体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进行散热,保护所述灯体延长使用寿命,如不需要太防眩晕时,可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取出所述防眩晕片以及所述防眩网,可调节性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一种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包括射灯本体1,所述射灯本体1包括灯体2、散热器3、透镜4、防炫目壳体5、防眩晕片6、防眩网7、安装座8、安装壳9、连接机构10、灯罩71,所述安装壳9与所述安装座8连接,所述灯体2设于所述安装壳9内,所述防炫目壳体5设于所述灯体2外侧,所述透镜4设于所述灯体2下端,所述反防眩晕片6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与所述防眩网7连接设于所述透镜4下端,所述防炫目壳体5有益于使所述灯体2发出的光源均匀、温和,提高照明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防眩效果,所述透镜4有益于将光线折射消除部分的杂散光线,所述防眩晕片6与所述防眩网7可以更深一层的对所述灯体2照射出的光源进行防晕效果,所述散热器3有益于使所述射灯本体1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进行散热,保护所述灯体2延长使用寿命,如不需要太防眩晕时,可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取出所述防眩晕片6以及所述防眩网7,可调节性强,操作方便。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眩网7设于所述灯罩71内,所述防眩晕片6设于外筒61内,所述连接机构10包括合页101、卡块102、卡槽103,所述合页101一端与所述灯罩7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61连接,所述外筒61另一侧设有卡块102,所述灯罩71对应位置设有所述卡槽103,所述卡块102与所述卡槽103相适配,所述卡槽103内设有磁铁,所述连接机构10设于所述外筒61与所述灯罩71一侧与其连接,所述外筒61与所述灯罩71另一侧设有所述卡块102与所述卡槽103,所述磁铁有益于吸附所述卡块102,使所述卡块102与所述卡槽103连接更紧密不易发生松动,所述卡块102与所述卡槽103可以打开,在不需要那么防炫光时可以打开拿出所述防眩晕片6或所述防眩网7。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筒61一侧与所述安装壳9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灯罩71连接,所述外筒61与所述安装壳9连接有益于对所述灯体2进行防眩晕,与所述灯罩71连接便于安装所述防眩网7进一步进行防眩晕,所述安装壳9内设有导光罩23,所述导光罩23呈半弧形,所述导光罩23一端与所述安装座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壳9连接,所述导光罩23有益于附加使光线传播方向,增加光亮度,所述导光罩23通过螺杆与所述安装座8及所述安装壳9连接。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2包括小灯圈21、大灯圈22,所述大灯圈22通过所述散热器3与底板24连接,所述底板24与所述安装座8连接,所述大灯圈22外侧设
有所述小灯圈21,所述小灯圈21设有若干个,所述大灯圈22与所述小灯圈21均与led芯板连接,所述led芯板与电源连接,所述散热器3有益于对所述灯体2进行一定程度的散热,保护所述灯体2延长所述灯体2的使用寿命,设有的所述大灯圈22与所述小灯圈21有益于调节所述灯体2的亮度。所述led芯板通过所述电源使所述灯体2进行照亮。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8设有活动轴81与墙体连接,所述安装壳9通过螺纹与所述安装座8连接,所述活动轴81有益于使所述安装座8与所述墙体进行固定连接安装。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包括射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灯本体(1)包括灯体(2)、散热器(3)、透镜(4)、防炫目壳体(5)、防眩晕片(6)、防眩网(7)、安装座(8)、安装壳(9)、连接机构(10)、灯罩(71),所述安装壳(9)与所述安装座(8)连接,所述灯体(2)设于所述安装壳(9)内,所述防炫目壳体(5)设于所述灯体(2)外侧,所述透镜(4)设于所述灯体(2)下端,所述防眩晕片(6)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与所述防眩网(7)连接设于所述透镜(4)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网(7)设于所述灯罩(71)内,所述防眩晕片(6)设于外筒(61)内,所述连接机构(10)包括合页(101)、卡块(102)、卡槽(103),所述合页(101)一端与所述灯罩(7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61)连接,所述外筒(61)另一侧设有卡块(102),所述灯罩(71)对应位置设有所述卡槽(103),所述卡块(102)与所述卡槽(103)相适配,所述卡槽(103)内设有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61)一侧与所述安装壳(9)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灯罩(7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9)内设有导光罩(23),所述导光罩(23)呈半弧形,所述导光罩(23)一端与所述安装座(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壳(9)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2)包括小灯圈(21)、大灯圈(22),所述大灯圈(22)通过所述散热器(3)与底板(24)连接,所述底板(24)与所述安装座(8)连接,所述大灯圈(22)外侧设有所述小灯圈(21),所述小灯圈(21)设有若干个,所述大灯圈(22)与所述小灯圈(21)均与led芯板连接,所述led芯板与电源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8)设有活动轴(81)与墙体连接,所述安装壳(9)通过螺纹与所述安装座(8)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眩晕装置的室内半导体智能照明用射灯,包括射灯本体,所述射灯本体包括灯体、散热器、透镜、防炫目壳体、防眩晕片、防眩网、安装座、安装壳、连接机构、灯罩,所述安装壳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灯体设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防炫目壳体设于所述灯体外侧,所述透镜设于所述灯体下端,所述反防眩晕片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防眩网连接设于所述透镜下端,防眩晕片与防眩网可以更深一层的对灯体照射出的光源进行防晕效果,散热器有益于使射灯本体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进行散热,保护灯体延长使用寿命,如不需要太防眩晕时,可以通过连接机构取出防眩晕片以及防眩网,可调节性强,操作方便。便。便。


技术研发人员:马远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虹海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8
技术公布日:2022/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47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