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束腰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8  18



1.本实用新型属于束腰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束腰带。


背景技术:

2.越来越多的人群由于长期伏案、久坐、频繁的弯腰或者半弯腰等,极易积劳成疾,使得腰椎周围的肌肉、韧带疲累,使得腰椎曲度因此而发生变化,长时间积累后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腰椎变得僵硬,引起椎关节位置异变、腰椎间隙前窄后宽,甚至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使用束腰带来保束腰部,束腰带一般由可透气的腰带和高弹力松紧带制成,内藏有半硬铝合金条或医用纤维塑胶条,用来支撑和固定脊椎及收紧腹部。然而现有技术中,束腰带左右两侧的松紧带仅设置有一条,只能一次性固定,很难保证松紧带各处均能贴合腰形,束腰带会存在局部过松或者局部过紧,使得腰椎和腰椎附近肌肉受力不均匀,不能按照不同使用者的身材进行适当调整,导致效果有偏差,影响束腰带的理疗康复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束腰带。
4.一种新型束腰带,包括:腰带本体、设置腰带本体两侧的调节组件以及穿插于腰带本体上的支撑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分别连接在腰带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均由若干条松紧带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调节带的松紧带上均在与人体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调节带的松紧带上均在远离人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5.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均由三条松紧带组合而成,分为上带、中带和下带;所述上带与下带朝中带方向倾斜靠拢。
6.其中,所述支撑件竖直穿插于腰带本体中央以及腰带本体分别与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连接的交界处。
7.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由卡钩安装条构成,卡钩安装条上分布有若干卡钩;所述第二连接件由若干卡扣安装条排列组成,卡扣安装条上分布有若干卡扣;所述卡钩钩住卡扣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
8.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勾面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毛面魔术贴;所述勾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贴合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
9.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背面缝合有连接布,连接布设置在第二调节带的每条松紧带与人体接触的表面上。
10.其中,所述腰带本体由透气弹性材料制成。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束腰带由腰带本体、支撑件以及用于调节束腰带佩戴的松紧程度使得能够在腰部进行收紧的调节组件,而该调节组件两端的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均由若
干条松紧带构成,两端的每条松紧带可以相互连接,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材进行适当调整,以最佳舒适度去调节每组松紧带的松紧程度,得到最有效的束腰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束腰带卡合连接方式的前视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束腰带卡合连接方式的后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束腰带贴合连接方式的前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束腰带贴合连接方式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参照图1至图4,一种新型束腰带,包括:腰带本体1、设置腰带本体1两侧的调节组件以及穿插于腰带本体1上的支撑件2;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带3和第二调节带4,分别连接在腰带本体1的两端;所述第一调节带3和第二调节带4均由若干条松紧带5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调节带3的松紧带5上均在与人体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所述第二调节带4的松紧带5上均在远离人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7;所述第一连接件6与第二连接件7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束腰带由腰带本体1、支撑件2以及用于调节束腰带佩戴的松紧程度使得能够在腰部进行收紧的调节组件,而该调节组件两端的第一调节带3和第二调节带4均由若干条松紧带5构成,两端的每条松紧带5可以相互连接,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材进行适当调整,以最佳舒适度去调节每组松紧带5的松紧程度,得到最有效的束腰效果。
21.在上述中,所述第一调节带3和第二调节带4均由三条松紧带5组合而成,分为上带8、中带9和下带10;所述上带8与下带10朝中带9方向倾斜靠拢,由于过多的松紧带5在连接时会显得繁琐,而过少的松紧带5则起不了分段调整松紧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带3和第二调节带4均设置有上带8、中带9和下带10的松紧带5,分为三组松紧带5,对腰部、腰部上方和腰部下方分别进行松紧调节。
22.其中,所述支撑件2竖直穿插于腰带本体1中央以及腰带本体1分别与第一调节带3
和第二调节带4连接的交界处,支撑件2用于适配人体的脊椎部,对腰部起辅助支撑作用,具体可为热塑性树脂条、半硬铝合金条或者钢条。
23.在上述中,每组松紧带5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结合,结合方式具体为卡合连接和贴合连接;其中卡合连接方式具体是由卡扣11和卡钩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6由卡钩安装条13构成,卡钩安装条13上分布有若干卡钩12;所述第二连接件7由若干卡扣安装条14排列组成,卡扣安装条14上分布有若干卡扣11;所述卡钩12钩住卡扣11实现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之间的连接;松紧调节具体是通过卡钩12钩住不同位置的卡扣安装条14上的卡扣11实现;由于卡扣安装条14是缝合在松紧带5上远离人体的表面上,为了避免缝合处与人体接触而造成不适,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背面缝合有连接布17,连接布17设置在第二调节带4的每条松紧带5与人体接触的表面上,肤感触面让接触更舒适。
24.贴合连接方式具体是通过魔术贴贴合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6为勾面魔术贴15;所述第二连接件7为毛面魔术贴16;所述勾面魔术贴15与毛面魔术贴16贴合实现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之间的连接。
25.其中,所述腰带本体1由透气弹性材料制成。
26.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束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带本体、设置腰带本体两侧的调节组件以及穿插于腰带本体上的支撑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分别连接在腰带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均由若干条松紧带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调节带的松紧带上均在与人体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调节带的松紧带上均在远离人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均由三条松紧带组合而成,分为上带、中带和下带;所述上带与下带朝中带方向倾斜靠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竖直穿插于腰带本体中央以及腰带本体分别与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连接的交界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由卡钩安装条构成,卡钩安装条上分布有若干卡钩;所述第二连接件由若干卡扣安装条排列组成,卡扣安装条上分布有若干卡扣;所述卡钩钩住卡扣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勾面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毛面魔术贴;所述勾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贴合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背面缝合有连接布,连接布设置在第二调节带的每条松紧带与人体接触的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束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本体由透气弹性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束腰带,包括腰带本体、设置腰带本体两侧的调节组件以及穿插于腰带本体上的支撑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分别连接在腰带本体的两端;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均由若干条松紧带连接组成;第一调节带的松紧带上均在与人体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调节带的松紧带上均在远离人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束腰带佩戴的松紧度使得能够在腰部进行收紧,调节组件两端的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均由若干条松紧带构成,两端的每条松紧带可以相互连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材进行适当调整,以最佳舒适度去调节每组松紧带的松紧度,得到最有效束腰效果。得到最有效束腰效果。得到最有效束腰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郭朝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朝华
技术研发日:2022.08.12
技术公布日:2022/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45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