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零部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
背景技术:2.如图1、2所示,现有技术结构,由执行器螺旋推杆101的伸出、回缩运动,转化为摇臂的旋转运动,进而摇臂推动手柄,完成手柄的展开和回缩。现有执行器100结构尺寸较大,需较大的把手底座102尺寸以满足执行器的安装,把手整体重量增加。
3.现有技术结构,执行器电机需要正反向转动,来实现手柄的伸出、回缩功能,控制策略复杂。
4.现有技术结构,执行器螺旋伸缩机构,对运动机构配合精度及润滑脂黏度、低温流动性要求较高,在低温条件下螺旋伸缩机构容易发生伸缩卡滞、异响,导致手柄无法正常展开。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以解决把手安装底座尺寸大、重量大,以及异响、卡滞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把手穿过安装底座,把手围绕手柄旋转轴旋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及滑槽;
8.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中设置驱动电机及电机蜗杆,减速涡轮与电机蜗杆啮合,减速涡轮的一侧设置有同轴驱动的驱动滑块,驱动滑块上设置有限位槽缓冲结构;
9.执行装置,执行装置为手柄推杆,手柄推杆设置有自锁结构,手柄推杆中自锁结构与驱动滑块上的限位槽缓冲结构配合运动,实现手柄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
10.复位装置及反馈装置,固定在底座上;
11.开启装置,开启装置设置有把手,把手运动后与拉线摇臂相抵,拉线摇臂拉动拉线,实现解锁门锁。
12.进一步,驱动滑块上设置有限位槽缓冲结构为第二滑槽,第二滑槽设置在驱动滑块的圆周表面,手柄推杆的自锁结构为第一突块,第一突块与第二滑槽配合滑动,使得第一突块在第二滑槽内进行圆周运动,起始位置存在缓冲角度。
13.进一步,减速涡轮的中心设置有驱动柱,驱动柱的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安装底座的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驱动滑块与驱动柱同轴卡合连接。
14.进一步,执行装置上设置有第二突块和第三突块,第二突块与安装底座中的第一滑槽配合连接,第三突块与反馈单元中的第一位置开关或第二位置开关相接触。
15.进一步,开启装置中的把手还设置有手柄和旋转臂,手柄及旋转臂布置在手柄旋
转轴的两侧,旋转臂上设置有第四突块及第二推面,用来传递推力给拉线摇臂及拉线,实现解锁门锁。
16.进一步,安装底座的第一固定装置固定第二复位单元,第二固定装置固定第一复位单元。
17.进一步,驱动电机与安装底座的第三固定装置卡合,拉线与安装底座的第四固定装置卡合。
18.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具有以下优点:把手安装底座尺寸较小、重量轻;执行器控制策略操作简单;以及解决执行器异响、卡滞的技术问题。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采用限位槽驱动结构,减小了执行器的尺寸及重量;
21.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限位槽驱动结构可实现180
°
周期运动,无需电机正反转动。根据推杆位置开关信号,即可实现手柄的展开与闭合,控制策略简单。
22.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限位槽驱动结构,无螺旋伸缩机构,可消除低温条件下卡滞、异响等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为现有执行器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现有执行器结构a-a剖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安装底座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驱动装置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驱动滑块、电机蜗杆剖视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手柄推杆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局部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a-a驱动滑块、手柄推杆剖视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爆炸图;
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把手示意图;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b-b手柄推杆、拉线摇臂剖视图;
35.图1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手柄展开示意图;
36.图1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手柄解锁示意图;
37.图中标记说明:
38.100、现有执行器
39.101、螺旋推杆
ꢀꢀꢀꢀꢀꢀꢀꢀꢀꢀꢀ
102、把手底座
40.200、安装底座
41.210、第一固定装置
ꢀꢀꢀꢀꢀꢀꢀ
220、第二固定装置
42.230、第一滑槽
ꢀꢀꢀꢀꢀꢀꢀꢀꢀꢀꢀ
240、第一固定点
43.250、第二固定点
ꢀꢀꢀꢀꢀꢀꢀꢀꢀ
260、第三固定装置270、第四固定装置;
44.300、驱动装置
45.310、驱动电机
ꢀꢀꢀꢀꢀꢀꢀꢀꢀꢀꢀ
320、电机蜗杆
46.330、减速涡轮
ꢀꢀꢀꢀꢀꢀꢀꢀꢀꢀꢀ
331、驱动柱
47.332、第一固定端
ꢀꢀꢀꢀꢀꢀꢀꢀꢀ
333、第二固定端
48.340、驱动滑块;
ꢀꢀꢀꢀꢀꢀꢀꢀꢀꢀ
341、第二滑槽;
49.400、执行装置;
ꢀꢀꢀꢀꢀꢀꢀꢀꢀꢀ
410、手柄推杆
50.411、第一突块
ꢀꢀꢀꢀꢀꢀꢀꢀꢀꢀꢀ
412、第二突块;
51.413、第三突块
ꢀꢀꢀꢀꢀꢀꢀꢀꢀꢀꢀ
414、第一推面
52.500、复位装置
ꢀꢀꢀꢀꢀꢀꢀꢀꢀꢀꢀ
510、第一复位单元
53.520、第二复位单元
54.600、反馈装置
ꢀꢀꢀꢀꢀꢀꢀꢀꢀꢀꢀ
610、第一位置开关
55.620、第二位置开关
56.700、开启装置
ꢀꢀꢀꢀꢀꢀꢀꢀꢀꢀꢀ
710、把手
57.711、手柄
ꢀꢀꢀꢀꢀꢀꢀꢀꢀꢀꢀꢀꢀꢀꢀ
712、旋转臂
58.713、第四突块
ꢀꢀꢀꢀꢀꢀꢀꢀꢀꢀꢀ
714、第二推面
59.715、手柄旋转轴孔
ꢀꢀꢀꢀꢀꢀꢀ
716、手柄旋转轴
60.720、拉线摇臂
ꢀꢀꢀꢀꢀꢀꢀꢀꢀꢀꢀ
730、拉线
61.800、手柄状态
ꢀꢀꢀꢀꢀꢀꢀꢀꢀꢀꢀ
810、手柄初始位置
62.820、手柄开启角度
ꢀꢀꢀꢀꢀꢀꢀ
830、手柄最大开启角度
63.840、手柄推杆最大行程
64.900、拉线摇臂状态
ꢀꢀꢀꢀꢀꢀꢀ
910、拉线摇臂初始位置
65.920、拉线摇臂最大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66.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67.实施例1
68.本实用新型专利可用于侧门隐藏式把手驱动结构,如电动旋转式隐藏车门把手。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结构,包括安装底座200、也包括与安装底座200固定连接的驱动装置300、执行装置400、复位装置500、反馈装置600、开启装置700。
69.如图4-5所示,安装底座200包括第一固定装置210和第二固定装置220,分别用来固定弹簧复位单元;其第一滑槽230用来配合驱动装置300中的驱动滑块340的运动;其第一固定点240和第二固定点250,分别用来固定驱动装置300中的驱动柱331的两端,;其第三固定装置260,用来固定驱动电机310,驱动电机310卡合在安装底座200上,有利于驱动电机310的检测及维修更换;其第四固定装置270用来固定开启装置700。
70.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驱动装置示意图。驱动装置300包括提供电源动力的驱动电机310,驱动电机310上部设置有电机蜗杆320,电机通电后驱动电机310带动电机蜗杆320旋转;驱动装置300还设置有与电机蜗杆320相互啮合的减速涡轮330,减速涡轮33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驱动柱331,驱动柱33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端332和第二
固定端333,其第一固定端332和第二固定端333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点240和第二固定点250上,使得驱动柱33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端332和第二固定端333能够在第一固定点240和第二固定点250上自由旋转;减速涡轮330的驱动柱331上固定设置有驱动滑块340,驱动滑块340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41;驱动滑块340设置在减速涡轮330的一侧,与减速涡轮330同轴驱动。
71.使用时,如图6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驱动滑块、电机蜗杆剖视图,当驱动电机310通电后,驱动电机310上的电机蜗杆320进行旋转,电机蜗杆320与减速涡轮330处于啮合状态,从而带动减速涡轮330旋转,进一步带动驱动滑块340进行旋转。电机通过蜗杆传动机构,在降速增扭的同时可提高传动效率。
72.图7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手柄推杆示意图。执行装置400中设置有手柄推杆410,手柄推杆410设置有第一突块411,第一突块411与第二滑槽341配合;第二突块412与第一滑槽230配合;第三突块413与反馈单元600配合;手柄推杆410上还设置有第一推面414。
73.使用时,如图8-9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驱动滑块、手柄推杆剖视图,当驱动电机310通电后,带动驱动滑块340旋转,第一突块411沿着第二滑槽341的轨迹配合转动,从而推动第二突块412在第一滑槽230内进行滑动;开始时,第三突块413与反馈单元600的第一位置开关610相接触。随着驱动滑块340的旋转,使得手柄推杆410上的第三突块413与第一位置开关610相接触后,继续向前移动,向前移动一定行程后,手柄推杆410上的第三突块413与第二位置开关620相接触。手柄推杆410的最大行程为15mm。
74.驱动滑块340与手柄推杆410下部的第一突块411存在自锁结构(最大行程接触面限位),防止手柄711展开后回缩。驱动滑块340的第二滑槽341存在缓冲结构,起始位置转动
±
40
°
,手柄推杆410下部的第一突块411在第二滑槽341内进行圆周运动,第二滑槽341为限位槽,起到限位作用,手柄推杆410行程不变,可以降低传动结构冲击磨损,如图9所示。
75.图10-11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爆炸图及把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还包括第一复位单元510,用于复位把手710;第二复位单元520,用于复位拉线摇臂720;拉线730的一端固定在拉线摇臂72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装置270上。把手710设置有手柄711及旋转臂712,手柄711在安装底座200的一面;旋转臂712穿过安装底座200,设置在安装底座200的另一面;手柄711及旋转臂712布置在手柄旋转轴716的两侧,手柄旋转轴716与手柄旋转轴孔715相配合;旋转臂712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突块713,旋转臂7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推面714。第一复位单元510及第二复位单元520,均为弹簧复位单元。
76.使用时,当手柄推杆410运动到最大行程时,第三突块413与第二位置开关620相接触,此时第一推面414与第四突块713相接触,也即,驱动滑块340旋转180
°
后为最大行程位置,620开关检测到413后,电机停止驱动,把手710自动开启阶段结束。随后认为拉动手柄711,使得第二推面714与与拉线摇臂720接触,推动拉线摇臂720的转动,从而拉动拉线730,最终实现车门开启。
77.此种布置方案结构简单,通过驱动滑块340的第二滑槽341与安装底座200的第一滑槽230,将驱动电机31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手柄推杆410的直线往复运动。
78.本实施例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结构简单、驱动执行器尺寸小,重量轻。驱
动滑块340为pom材质,实现传动结构的自润滑效果,减小传动机构的运行噪音及磨损;控制策略简单,可实现周期180
°
的正反向控制;手柄推杆410下部的第一突块411在第二滑槽341内进行圆周运动的滑动过程中,起始位置存在40
°
缓冲角度,最大行程位置存在自锁限位平面,保证传动机构的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要求。
79.实施例中的零部件或机构相接触,也可以理解为零部件或机构相抵。
80.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的运动原理,将其运动原理分为三个状态阶段:原始状态阶段、自动展开状态阶段、手动开启状态阶段。
81.第一阶段:原始状态阶段。
82.手柄711未被按压,电控信号未识别出手柄711被触碰,未有按压信号反馈信号到mcu微控制模块。此时驱动装置300未产生动作,驱动电机310在未通电的情况下,保持电动蜗杆320与减速涡轮330啮合;第一突块411在第二滑槽341内,第三突块413与第一位置开关610相接触。此时,驱动滑块340未运动,手柄推杆410未产生行程。
83.电控信号未识别出手柄711的可能还存在于,peps未识别到解锁信号,包括无钥匙触摸、遥控钥匙解锁、蓝牙解锁等。
84.第二阶段:自动展开状态阶段。
85.如图1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手柄推杆、拉线摇臂剖视图。当手柄711被按压,电控信号识别出手柄711被触碰,有按压信号反馈信号到mcu微控制模块。此时驱动装置300产生动作,驱动电机310在通电启动的情况下,带动电机蜗杆320旋转,电机蜗杆320带动减速涡轮330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滑块340旋转,由于第一突块411在第二滑槽341内,进而带动手柄推杆410沿着第一滑槽230的方向产生行程,由第三突块413与第一位置开关610相接触,直至第三突块413与第二位置开关620相接触;也就是,当第三突块413与第二位置开关620相接触时,手柄自动开启的行程结束,此时,手柄推杆410到达手柄推杆最大行程840,手柄推杆最大行程840为15mm;此过程,自动展开状态阶段,第一推面414一直推动第四突块713沿着手柄旋转轴716转动,直至手柄推杆410到达最大行程位置。
86.图1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手柄展开示意图。此时,手柄推杆410到达手柄推杆最大行程840;手柄状态800由手柄初始位置810,自动开启到手柄开启角度820,手柄开启角度820为20度;此时拉线摇臂状态900处于拉线摇臂初始位置910,也就是第二推面714刚好与拉线摇臂720相接触,也即手柄自动开启的行程结束时手柄711的状态。
87.第三阶段:手动开启状态阶段。
88.图1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手柄解锁示意图。手柄自动开启的行程结束,手动开启状态阶段开始。自动开启到手柄开启角度820,手柄开启角度820为20度,此时手动拉动手柄711,第二推面714推动拉线摇臂720转动,从而拉线摇臂720带动拉线730运动,进而解锁门锁。
89.此时呈现手柄最大开启角度830,手柄最大开启角度830为31度;根据门锁的解锁行程来调整拉线摇臂720的开启角度,最终可以实现拉线摇臂最大角度920。
90.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
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把手穿过安装底座,把手围绕手柄旋转轴旋转,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及滑槽;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中设置驱动电机及电机蜗杆,减速涡轮与电机蜗杆啮合,减速涡轮的一侧设置有同轴驱动的驱动滑块,驱动滑块上设置有限位槽缓冲结构;执行装置,执行装置为手柄推杆,手柄推杆设置有自锁结构,手柄推杆中自锁结构与驱动滑块上的限位槽缓冲结构配合运动,实现手柄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复位装置及反馈装置,固定在底座上;开启装置,开启装置设置有把手,把手运动后与拉线摇臂相抵,拉线摇臂拉动拉线,实现解锁门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滑块上设置有限位槽缓冲结构为第二滑槽,第二滑槽设置在驱动滑块的圆周表面,手柄推杆的自锁结构为第一突块,第一突块与第二滑槽配合滑动,使得第一突块在第二滑槽内进行圆周运动,起始位置存在缓冲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减速涡轮的中心设置有驱动柱,驱动柱的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安装底座的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驱动滑块与驱动柱同轴卡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执行装置上设置有第二突块和第三突块,第二突块与安装底座中的第一滑槽配合连接,第三突块与反馈单元中的第一位置开关或第二位置开关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开启装置中的把手还设置有手柄和旋转臂,手柄及旋转臂布置在手柄旋转轴的两侧,旋转臂上设置有第四突块及第二推面,用来传递推力给拉线摇臂及拉线,实现解锁门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底座的第一固定装置固定第二复位单元,第二固定装置固定第一复位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与安装底座的第三固定装置卡合,拉线与安装底座的第四固定装置卡合。
技术总结一种限位槽驱动隐藏把手机构,把手穿过安装底座,把手围绕手柄旋转轴旋转,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及滑槽;驱动装置中设置驱动电机及电机蜗杆,减速涡轮与电机蜗杆啮合,减速涡轮的一侧设置有同轴驱动的驱动滑块,驱动滑块上设置有限位槽缓冲结构;执行装置为手柄推杆,手柄推杆设置有自锁结构,手柄推杆中自锁结构与驱动滑块上的限位槽缓冲结构配合运动,实现手柄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复位装置及反馈装置,固定在底座上;开启装置设置有把手,把手运动后与拉线摇臂相抵,拉线摇臂拉动拉线,实现解锁门锁。本实用新型把手安装底座尺寸较小、重量轻,执行器控制策略操作简单,以及解决执行器异响、卡滞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曹占宇 杨涛 刘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7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