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
背景技术:2.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便携式消防器材被研发出来,如手持式气溶胶灭火棒。现有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棒的药柱基本为圆柱形结构,如专利cn201922488087和专利cn201910846528中公开的药柱结构。圆柱形药柱燃烧时为端面燃烧,燃烧面积为药柱的横截面积。
3.在药柱为圆柱形的基础上,手持式气溶胶灭火棒为了满足握持方便和美观方面的需求,灭火棒体粗细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棒体内的药柱直径大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当圆柱形药柱的直径不变时,它的燃烧面积也相对不变,进而气溶胶灭火药剂的喷射强度不变,不能满足在灭火棒体特定情况下增强喷射强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
5.技术方案: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包括:包覆层,用于包裹药柱;所述包覆层的顶部为敞口结构;n个药块,自下而上依次叠放于所述包覆层内;其中,n为≥1的整数;每个药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具有预定形状,所述空腔的底端与药块底面留有预定距离l;所述空腔形成当前药块与上一药块之间的燃烧传火空间。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n≥2时,任意两个药块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n≥2时,任意两个药块的上表面的空腔的数量相同或者不同。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n≥2时,任意两个药块的上表面的空腔的预定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药块的空腔均为一个时,在药块的中心轴线上确定深度h,以h为起点按照预定形状在径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直至与药块的上表面相接。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预定距离l与深度h满足以下关系:l:h =(0.6~1.5):1。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形状至少包括:圆台、倒锥体、柱体。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形状为圆台时,所述空腔结构变化趋势如下:空腔的深度先保持相同,后逐渐减小。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形状为倒锥体时,所述空腔结构变化趋势如下:空腔的深度依次减小。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形状为柱体时,所述空腔结构变化趋势如下:空腔的深度保持相同。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圆柱形药柱燃面相对受限的问题,提出了新型的燃面结构和装药结构;燃面结构为在药块顶端开设有预定形状的空腔,装药结构为药柱由
多个药块堆叠而且相邻药块之间不连通;本实用新型在药柱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药柱的燃烧面积,增强气溶胶灭火药剂的喷射强度,从而提高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灭火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1的药柱燃烧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实施例2的药柱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实施例3的药柱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现有技术中药柱燃烧结构示意图。
20.图1至图4中各标注为:药块1、包覆层2、燃烧面3、中心轴线4。
具体实施方式
21.申请人发现:现有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棒的药柱都是圆柱形结构,如专利cn201922488087和专利cn201910846528所示。如图4所示,圆柱形药柱燃烧时,燃烧面3为药柱的端面,灭火剂药柱稳定燃烧时,燃烧面积与药柱的横截面积一致。手持式气溶胶灭火棒为了握持方便和美观方面的需求,灭火棒体粗细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棒体内的药柱直径大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圆柱形药柱的直径不变时,它的燃烧面积也相对不变。当需要增强气溶胶灭火药剂的喷射强度时,在药柱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药柱的燃烧面积是一个好的办法,而圆柱形药柱则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22.实施例1
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包覆层2,以及n个药块1。其中包覆层2用于包裹药柱,包覆层2的顶部为敞口结构。包覆层2的材质可为阻燃橡胶、阻燃树脂或塑料。n个药块1自下而上依次叠放在包覆层2内,其中,n为≥1的整数,例如,包覆层2内的药块1可为1个、2个、3个、4个、或者更多。每组药块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空腔具有预定形状,空腔的底端与药块1底面留有预定距离l;空腔形成当前药块1与上一药块1之间的燃烧传火空间。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药块1数量为3个,相邻药块1之间首尾接触。药柱外设置有包覆层2。在每个药块1的顶部压制一个凹形结构,该凹形结构即上述的空腔。空腔或者说是凹形结构具有预定形状。该预定形状设定为:在药块1的中心轴线4上确定深度h,以h为起点按照预定形状在径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直至与药块1的上表面相接。在本实施例中,该预定形状为圆台。空腔深度变化趋势为先保持相同,后逐渐减小。深度方向与中心轴线4方向平行。由于药块1上开设了空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体药块1,本实施例中的药块1增加了燃烧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药块1的厚度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个药块1上表面的空腔数量、预定形状均相同,用于满足分阶段相同的喷射强度需求。
25.空腔底端和药块1底面留有预定距离l,使得每个药块1之间并不是连通的(或者说,每个凹形药块1的底部均留有一定厚度的药层,用于隔离相邻之间的药块1),空腔形成了当前药块1与上一药块1之间的燃烧传火空间,防止药块1燃烧过于猛烈,产生危险。在本实施例中,预定距离l与深度h满足以下关系:l:h =(0.6~1.5):1。采用几个小的凹形药块1,可实现燃烧更加稳定可控,故没有采用将整个药块1中心设计为通孔的结构。换言之,如果整个药块1设计为通孔的结构,相邻药块1为连通状态,由于烟火药剂的传火是非常迅速的,
当从药柱一端点燃药柱后,药柱能够迅速通过圆柱通孔形成端面和通孔内表面整个的燃烧面3,而且圆柱孔内表面随着燃烧的进行,燃烧面3越来越大,燃烧也越来越快,这样有可能造成燃烧失控,压力过大的危险情形;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底部留有一定厚度的几个小药块1堆积的结构,药块1必须在上一个小药块1底部烧穿的情形下,才能传火到下一个小药块1。
26.实施效果:相同重量的两组灭火剂药块,一种采用传统的圆柱形结构,另一种采用本实施例的药柱结构,本实施例的药柱燃烧时间相比于传统圆柱形药柱的燃烧时间缩短了15%~50%,灭火药剂的喷射强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27.实施例2
2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预定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该预定形状设定为:在药块1的中心轴线4上确定深度h,以h为起点按照预定形状在径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直至与药块1的上表面相接。在本实施例中,预定距离l与深度h满足以下关系:l:h =(0.6~1.5):1。在本实施例中,该预定形状为倒锥体。空腔的深度变化趋势为依次减小。深度方向与中心轴线4方向平行。由于药块1顶面开设了空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体药块1,本实施例中的药块1增加了燃烧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药块1的厚度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个药块1上表面的空腔数量、预定形状均相同,用于满足分阶段相同的喷射强度需求。
29.实施例3
3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预定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该预定形状设定为:在药块1的中心轴线4上确定深度h,以h为起点按照预定形状在径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直至与药块1的上表面相接。在本实施例中,预定距离l与深度h满足以下关系:l:h =(0.6~1.5):1。在本实施例中,该预定形状为柱体。空腔的深度保持相同。深度方向与中心轴线4方向平行。由于药块1顶面开设了空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体药块1,本实施例中的药块1增加了燃烧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药块1的厚度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个药块1上表面的空腔数量、预定形状均相同,用于满足分阶段相同的喷射强度需求。
31.实施例4
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任意两个药块1的厚度不同。
33.实施例5
3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药块1的上表面的空腔数量不同。
35.实施例6
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包括3组药块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药块1的上表面的空腔的预定形状不同;换句话说,3组药块1的上表面的空腔的预定形状分别为圆台、倒锥体、柱体。3组药块1任意排列,3组药块1之间不连通。通过设置药块1上的不同形状的空腔,满足不同的喷射强度需求。
技术特征:1.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层,为柱体结构;所述包覆层的顶部为敞口结构;n个药块,自下而上依次叠放于所述包覆层内;其中,n为≥1的整数;每组药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具有预定形状,所述空腔的底端与药块底面留有预定距离l;所述空腔形成当前药块与上一药块之间的燃烧传火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当n≥2时,任意两个药块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当n≥2时,任意两个药块的上表面的空腔的数量相同或者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当n≥2时,任意两个药块的上表面的空腔的预定形状相同或者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药块的空腔均为一个时,在药块的中心轴线上确定深度h,以h为起点按照预定形状在径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直至与药块的上表面相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定距离l与深度h满足以下关系:l:h =(0.6~1.5):1。7.根据权利要求1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形状至少包括:圆台、倒锥体、柱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形状为圆台时,所述空腔结构变化趋势如下:空腔的深度先保持相同,后逐渐减小。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形状为倒锥体时,所述空腔结构变化趋势如下:空腔的深度依次减小。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形状为柱体时,所述空腔结构变化趋势如下:空腔的深度保持相同。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灭火棒药柱结构,属于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包括:包覆层以及N个药块;所述包覆层的顶部为敞口结构;N个药块,自下而上依次叠放于所述包覆层内;其中,N为≥1的整数;每个药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具有预定形状,所述空腔的底端与药块底面留有预定距离;所述空腔形成当前药块与上一药块之间的燃烧传火空间。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新型的燃面结构和装药结构;燃面结构为在药块顶端开设有预定形状的空腔,装药结构为药柱由多个药块堆叠而成且相邻药块之间不贯通;本实用新型在药柱直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药柱燃面面积,增强气溶胶灭火药剂的喷射强度,从而提高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灭火能力。从而提高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灭火能力。从而提高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灭火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竹奇俊 殷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都盟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