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拼装结构。
背景技术:2.断路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用于在电路出现诸如短路或过载等的故障时及时中断电路中的电流,由此防止发生意外。通常断路器的接线方式有螺丝固定、焊锡和快插端子三种,这三种接线方式都需要开孔配合产品才能安装,安装复杂且安全系数低。
3.漏电断路器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而空开断路器则是保护线路和电器的安全,只安装空开断路器,电线漏电便不易察觉,会有安全隐患,为方便使用,在安装时需要将二者拼装。
4.在对多个断路器安装时需要使断路器与断路器之间相互连接,然而现有的断路器与断路器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复杂。
5.例如公告号为cn21612013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拼装式断路器,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一侧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调节槽,第一调节槽内部连接有第一安装螺丝,第一固定板另一侧连接有连接杆,第二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孔连接有第二固定板,连接杆一端连接有固定螺丝,该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使得可以快速地对断路器进行安装,减少断路器安装花费的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6.例如公告号为cn20517773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漏电断路器拼装结构,包括断路器模块、漏电脱扣模块和卡簧片,所述断路器模块的拼合面与漏电脱扣模块的拼合面分别设有配合使用的定位凹槽与定位凸台;所述断路器模块和漏电脱扣模块的一侧侧边上分别设有安装卡簧片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通过定位凹槽与定位凸台结构实现模块之间的定位,通过卡簧片实现断路器模块与漏电脱扣模块之间的固定连接及进一步的定位。
7.从上述现有专利文件中记载的内容得知,虽然现有技术能够实现断路器与断路器之间的相互拼接,但是拼接的结构复杂,在断路器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或者修理时,不便于安装和拆卸,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便于多个断路器之间相互连接和拆卸的结构来解决,现有断路器与断路器之间不便安装和拆卸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拼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断路器拼装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技术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的拼装结构,包括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一侧设有插接组件,所述断路器背离插接组件的一侧设有连接组件;
10.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断路器背离连接组件一侧的支撑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断路器背离支撑板一侧的插板,所述支撑板下侧竖向设有插杆,所述插板上侧面凹陷形成有供另一断路器的插杆插入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侧孔壁上横向凹陷形
成有第二插孔;
11.所述插杆一侧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设有用于插入到第二插孔内的插块,所述插块靠近第一滑孔的孔底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滑孔的孔底相连接,所述插块通过与第一弹簧相配合伸出到第一滑孔外;
12.所述第二插孔背离第一插孔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插块推出第二插孔的推出组件。
13.优选的,所述推出组件包括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插孔内的推块,所述第二插孔背离第一插孔的一侧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三滑孔,所述第三滑孔内横向滑动设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一端伸入到第二插孔内与推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杆背离推块的一端两侧对称设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滑孔的两侧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三限位块滑动地第三滑槽,每一所述第三限位块靠近推块的一侧设有与第三滑槽的槽壁相连接的第三弹簧;
14.所述断路器的闸刀位于插接组件和连接组件之间,所述插板与所述闸刀设置平面平齐的侧面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三插孔,所述第三插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滑孔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滑孔背离第二插孔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三插孔背离孔口的一侧相连通的弧形孔,所述第三插孔内滑动设有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滑杆一端伸出到第三插孔并连接有推板;
15.所述推出组件还包括多个钢珠,多个所述钢珠位于第二滑杆背离推块的一侧和第三滑杆背离推板的一侧之间,且滚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孔、所述弧形孔和所述第三插孔内。
16.优选的,所述插板上侧还设有用于将支撑板朝着背离插板的一侧推动的推动组件,所述插板上侧竖向凹陷形成有第二滑孔,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竖向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孔内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背离第二滑孔的一端位于第二滑孔外,且设有抵板;所述第一滑杆背离抵板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滑孔的孔底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位于第二滑孔内的一端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滑孔的孔壁上横向凹陷形成有供第二限位块滑动地第二滑槽。
17.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杆位于第三插孔内的一端外壁设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三插孔的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四限位块滑动地第四滑槽。
18.优选的,所述插块背离第一滑孔的孔底的一端且背离支撑板的一侧,形成有朝着靠近支撑板一侧倾斜的斜面。
19.优选的,所述插块背离斜面的一面与第二插孔的孔壁相平行,所述插块背离第二滑孔离第一滑孔的孔底的一端且背离斜面的一侧形成有倒角。
20.优选的,所述插块靠近第一滑孔的孔壁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孔的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一限位块朝着靠近第一滑孔的孔底的一侧滑动地第一滑槽。
21.优选的,在一断路器的所述插杆插入到另一断路器的第一插孔内后,两所述断路器的上侧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2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实现多断路器之间的相互拼接时,将一断路器上的插杆插入到另一断路器的插板的第一插孔内,通过插杆上的插块伸入到第二插孔内,实现多个断路器之间的相互拼接,在对多个断路器进行拆卸时,通过推出组件将插入到第二插孔内的插块推出第二插孔,此时能够插入到第一插孔内的插杆抽出,使两断路器相分离;通过上述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多个断路器之间进行快速安装与拆卸的作用,大大的减小了拆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断路器相互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a区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组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组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1、断路器;2、插接组件;21、支撑板;22、插杆;23、插块;24、第一弹簧;25、第一滑孔;26、第一滑槽;27、第一限位块;3、连接组件;31、插板;32、第一插孔;33、第二插孔;34、推块;35、第三弹簧;36、第三滑槽;37、第二滑杆;38、第三限位块;39、第三滑孔;310、第三插孔;311、弧形孔;312、钢珠;313、第三滑杆;314、第四滑槽;315、第四限位块; 316、推板;4、推动组件;41、第二滑孔;42、第二弹簧;43、第二限位块; 44、第一滑杆;45、抵板;46、第二滑槽。
3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
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断路器的拼装结构。
39.请参照图1至图6,该断路器1的拼装结构,包括断路器1,所述断路器1一侧设有插接组件2,所述断路器1背离插接组件2的一侧设有连接组件3;
40.所述插接组件2包括横向设置在断路器1背离连接组件3一侧的支撑板21,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设置在断路器1背离支撑板21一侧的插板31,所述支撑板 21下侧竖向设有插杆22,所述插板31上侧面凹陷形成有供另一断路器1的插杆 22插入的第一插孔32,所述第一插孔32的侧孔壁上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二插孔 33;
41.所述插杆22一侧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一滑孔25,所述第一滑孔25内滑动设有用于插入到第二插孔33内的插块23,所述插块23靠近第一滑孔25的孔底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24与第一滑孔25的孔底相连接,所述插块23通过与第一弹簧24相配合伸出到第一滑孔25外;
42.所述第二插孔33背离第一插孔32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插块23推出第二插孔 33的推出组件。
4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实现多断路器1之间的相互拼接时,将一断路器1上的插杆22插入到另一断路器1的插板31的第一插孔32内,通过插杆22 上的插块23伸入到第二插孔33内,实现多个断路器1之间的相互拼接,在对多个断路器1进行拆卸时,通过推出组件将插入到第二插孔33内的插块23推出第二插孔33,此时能够插入到第一插孔32内的插杆22抽出,使两断路器1相分离;通过上述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多个断路器1之间进行快速安装与拆卸的作用,大大的减小了拆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4.请参照附图3-4,所述推出组件包括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插孔33内的推块34,所述第二插孔33背离第一插孔32的一侧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三滑孔39,所述第三滑孔39内横向滑动设有第二滑杆37,所述第二滑杆37一端伸入到第二插孔 33内与推块34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杆37背离推块34的一端两侧对称设有第三限位块38,所述第三滑孔39的两侧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三限位块38滑动地第三滑槽36,每一所述第三限位块38靠近推块34的一侧设有与第三滑槽36的槽壁相连接的第三弹簧35;
45.所述断路器1的闸刀位于插接组件2和连接组件3之间,所述插板31与所述闸刀设置平面平齐的侧面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三插孔310,所述第三插孔3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滑孔39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滑孔39背离第二插孔33 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三插孔310背离孔口的一侧相连通的弧形孔311,所述第三插孔310内滑动设有第三滑杆313,所述第三滑杆313一端伸出到第三插孔310 并连接有推板316;
46.所述推出组件还包括多个钢珠312,多个所述钢珠312位于第二滑杆37背离推块34的一侧和第三滑杆313背离推板316的一侧之间,且滚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孔39、所述弧形孔311和所述第三插孔310内,按动推板316使第三滑杆313朝着靠近第三插孔310的一侧滑动,第三滑杆313移动推动多个钢珠312 朝着靠近第二滑杆37的一侧移动,钢珠312移动以推动第二滑杆37移动,第二滑杆37移动以带动推块34朝着靠近第一插孔32的一侧移动,实现将插块23推出第二插孔33的作用。
47.请参照附图6,所述插板31上侧还设有用于将支撑板21朝着背离插板31的一侧推动的推动组件4,所述插板31上侧竖向凹陷形成有第二滑孔41,所述推动组件4包括竖向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孔41内的第一滑杆44;所述第一滑杆44背离第二滑孔41的一端位于第二滑
孔41外,且设有抵板45;所述第一滑杆44背离抵板45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42与第二滑孔41的孔底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杆 44位于第二滑孔41内的一端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二限位块43,所述第二滑孔41的孔壁上横向凹陷形成有供第二限位块43滑动地第二滑槽46,在插杆22 插入到第一插孔32内后,支撑板21与抵板45相抵触推动第一滑杆44朝着靠近第二滑孔41的孔底的一侧滑动,使第二弹簧42压缩,在插块23从第二插孔33 内退出后,插杆22失去固定的力,第二弹簧42回弹将第一滑杆44朝着背离第二滑孔41的孔底的一侧滑动,进一步的通过底板推动支撑板21朝着背离第一插孔32的一侧移动,使插杆22快速从第一插孔32内弹出,实现快捷拆卸断路器1的作用。
48.请参照附图3,所述第三滑杆313位于第三插孔310内的一端外壁设有第四限位块315,所述第三插孔310的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四限位块315滑动地第四滑槽314,第四限位块315在第四滑槽314内滑动用于限制第三滑杆313的滑动行程,防止第三滑杆313脱离第三插孔310。
49.请参照附图5,所述插块23背离第一滑孔25的孔底的一端且背离支撑板21 的一侧,形成有朝着靠近支撑板21一侧倾斜的斜面,在插杆22插入到第一插孔32内时,插块23能够通过倾斜的斜面与第一插孔32的孔口相抵触,使插块 23回缩到第一滑孔25内,在插块23移动到第二插孔33对应的位置时,插块23 与第一插孔32的抵触力,同时通过第一弹簧24推入到第二插孔33内,进一步的实现支撑板21与插板31相连接的作用。
50.请参照附图4-5,所述插块23背离斜面的一面与第二插孔33的孔壁相平行,所述插块23背离第二滑孔41离第一滑孔25的孔底的一端且背离斜面的一侧形成有倒角,在插杆22从第一插孔32内抽出时,插块23通过倒角能够实现防止插块23背离第一滑孔25的一侧与第二插孔33的孔壁相抵触,从而避免影响插杆22的抽出。
51.请参照附图5,所述插块23靠近第一滑孔25的孔壁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限位块27,所述第一滑孔25的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一限位块27朝着靠近第一滑孔25的孔底的一侧滑动地第一滑槽26,通过第一限位块27与第一滑槽26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防止插块23滑出第一滑孔25。
52.请参照附图2-5,在一断路器1的所述插杆22插入到另一断路器1的第一插孔32内后,两所述断路器1的上侧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能够在多个断路器 1之间相互拼接后,使得多个断路器1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防止断路器1拼接后造成高低不同的情况。
5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断路器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一侧设有插接组件,所述断路器背离插接组件的一侧设有连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断路器背离连接组件一侧的支撑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断路器背离支撑板一侧的插板,所述支撑板下侧竖向设有插杆,所述插板上侧面凹陷形成有供另一断路器的插杆插入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侧孔壁上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二插孔;所述插杆一侧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设有用于插入到第二插孔内的插块,所述插块靠近第一滑孔的孔底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滑孔的孔底相连接,所述插块通过与第一弹簧相配合伸出到第一滑孔外;所述第二插孔背离第一插孔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插块推出第二插孔的推出组件,能够实现对多个断路器之间进行快速安装与拆卸的作用,大大的减小了拆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插块靠近第一滑孔的孔壁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孔的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一限位块朝着靠近第一滑孔的孔底的一侧滑动地第一滑槽;在一断路器的所述插杆插入到另一断路器的第一插孔内后,两所述断路器的上侧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组件包括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插孔内的推块,所述第二插孔背离第一插孔的一侧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三滑孔,所述第三滑孔内横向滑动设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一端伸入到第二插孔内与推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杆背离推块的一端两侧对称设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滑孔的两侧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三限位块滑动地第三滑槽,每一所述第三限位块靠近推块的一侧设有与第三滑槽的槽壁相连接的第三弹簧;所述断路器的闸刀位于插接组件和连接组件之间,所述插板与所述闸刀设置平面平齐的侧面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三插孔,所述第三插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滑孔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滑孔背离第二插孔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三插孔背离孔口的一侧相连通的弧形孔,所述第三插孔内滑动设有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滑杆一端伸出到第三插孔并连接有推板;所述推出组件还包括多个钢珠,多个所述钢珠位于第二滑杆背离推块的一侧和第三滑杆背离推板的一侧之间,且滚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孔、所述弧形孔和所述第三插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上侧还设有用于将支撑板朝着背离插板的一侧推动的推动组件,所述插板上侧竖向凹陷形成有第二滑孔,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竖向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孔内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背离第二滑孔的一端位于第二滑孔外,且设有抵板;所述第一滑杆背离抵板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滑孔的孔底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位于第二滑孔内的一端的外壁两侧对称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滑孔的孔壁上横向凹陷形成有供第二限位块滑动地第二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杆位于第三插孔内的一端外壁设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三插孔的孔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第四限位块滑动地第四滑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背离第一滑孔的孔底的一端且背离支撑板的一侧,形成有朝着靠近支撑板一侧倾斜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的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块背离斜面的一面与第二插孔的孔壁相平行,所述插块背离第二滑孔离第一滑孔的孔底的一端且背离斜面的一侧形成有倒角。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拼装结构,包括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一侧设有插接组件,所述断路器背离插接组件的一侧设有连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断路器背离连接组件一侧的支撑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断路器背离支撑板一侧的插板,所述支撑板下侧竖向设有插杆,所述插板上侧面凹陷形成有供另一断路器的插杆插入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的侧孔壁上横向凹陷形成有第二插孔;所述插块通过与第一弹簧相配合伸出到第一滑孔外;所述第二插孔背离第一插孔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插块推出第二插孔的推出组件,能够实现对多个断路器之间进行快速安装与拆卸的作用,大大的减小了拆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雅凯 王红军 罗杰 卜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斯德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7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