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叶轮夹持工装相关。
背景技术:2.在叶轮上的叶片出现破损后,由于其制造成本过高,一般不会直接报废,会采用增材制造的方法对破碎部位进行修复,而为了保证修复过后的叶片仍能保证与之前相同的精度,就必须在修复过程中保证叶轮的定位精度,所以现有的夹持工装为了保证精度,一般只能对某一种尺寸或者相近尺寸的叶轮进行夹持定位,为了适应不同的尺寸,导致工装的数量繁多,制造成本大幅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叶轮夹持工装,能够在对叶轮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对其实现定位,并且适应不同尺寸的叶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
5.一种叶轮夹持工装,包括:底座、承载组件、定位组件。
6.底座顶面中心设有凹部;承载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承载座,承载座上设有多个间隔均匀且沿其半径方向移动的限位块,应用时,承载座下端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内;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于底座上的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且沿底座边线方向移动的定位杆,定位杆长度方向上的每个面上均设有多个弧形槽,且每个弧形槽直径均不相等,用于对叶轮定位。
7.进一步地,承载组件还包括升降架,升降架连接于竖直升降机构的移动端上,竖直升降机构安装于底座的底面,升降架上穿设有多个间隔均匀的顶杆,顶杆上端穿过底座并位于凹部内,顶杆上端还设有顶块,顶杆上还套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接到顶块和升降架,顶杆下端设有挡圈,用于抵接到升降架底面。
8.进一步地,承载座及凹部的底面设均有多个间隔均匀的第一卡槽,应用时,第一卡槽与顶块配合。
9.进一步地,承载座顶面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一端的光杆穿出凹槽,限位块下端套设于第一螺纹杆上。
10.进一步地,定位单元还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穿设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一端设有u形框,u形框的两端设有竖板,竖板的底面与底座的顶面接触,u形框的开口处穿设有转动杆,定位杆套设于转动杆上,u形框的背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t形槽,第二螺纹杆一端的光杆部分设有环槽,环槽卡设于t形槽的外缘。
11.进一步地,环槽内还套设有卡板,t形槽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贯穿的滑槽,卡板位于t形槽内且下端穿出滑槽,底座上还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定位槽,卡板下端滑动设于定位槽中。
12.进一步地,转动杆一端突出u形框,并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穿设有四个间隔均匀
的滑杆,滑杆一端安装于转动块上,u形框的一端表面设有四个间隔均匀的第二卡槽,应用时,滑杆另一端卡设于第二卡槽中。
13.进一步地,支撑板侧面还设有贯穿的中空部,中空部内设有竖杆,竖杆上套设有滑块,滑块上沿水平方向穿设有两个连杆,连杆分别位于竖杆两侧,连杆一端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下方设有压块;支撑板另两侧还设有竖槽,竖槽内穿设有螺钉并连接于滑块上,用于对连杆定位,滑块在两个连杆之间也设有螺钉,用于将滑块相对于竖杆定位。
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5.1.能够在对叶轮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利用定位杆和限位块的共同作用对其实现定位,保证定位精度,并且在定位杆的四个表面上都设置有不同的弧形槽,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叶轮,从而增强工装的通用性;
16.2.承载座在顶杆的作用下能够上下移动,便于承接叶轮,并且在顶杆上设置弹簧,对叶轮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直接的硬性接触对叶轮造成损伤,同时在承载座移入凹部中后,顶杆可以与承载座脱离,避免修复叶轮的过程中,弹簧使承载座上下晃动,保证定位精度;
17.3.还利用压块对叶轮在竖直方向上进一步定位,保证叶轮不会发生移位。
附图说明
18.本文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更不是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承载组件立体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立体示意图。
23.图5为图4的a处放大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单元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如图1~图6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叶轮夹持工装,包括:底座100、承载组件200、定位组件300。
27.底座100顶面中心设有凹部101;承载组件200包括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承载座201,承载座201上设有多个间隔均匀且沿其半径方向移动的限位块202,应用时,承载座201下端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101内,并且限位块202位于叶轮的中心,以实现对叶轮中心的定位;定位组件300包括两个对称设于底座100上的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且沿底座100边线方向移动的定位杆301,定位杆301长度方向上的每个面上均设有多个弧形槽302,且每个弧形槽302直径均不相等,用于对叶轮定位。
28.具体地,承载组件200还包括升降架203,升降架203连接于竖直升降机构的移动端
上,竖直升降机构安装于底座100的底面,竖直升降机构可以采用电机丝杆的结构进行驱动,升降架203上穿设有多个间隔均匀的顶杆204,顶杆204上端穿过底座100并位于凹部101内,顶杆204上端还设有顶块206,顶杆204上还套设有弹簧205,弹簧205两端分别抵接到顶块206和升降架203,顶杆204下端设有挡圈207,用于抵接到升降架203底面,在升降架203上升时,会带动顶杆204一起上升,并将承载座201从凹部101中顶出,从而方便承载叶轮,并且在将叶轮放置于承载座201上时,弹簧205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直接的硬性接触而使叶轮受损。
29.更加具体地,为使承载座20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在对叶轮实现定位时,不会受到弹簧205的影响,在承载座201及凹部101的底面设均有多个间隔均匀的第一卡槽208,应用时,第一卡槽208与顶块206配合,在承载座201位于凹部101中时,就将顶杆204下降,直到其上端的顶块206位于凹部101的第一卡槽208中。
30.具体地,承载座201顶面设有多个凹槽209,凹槽209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螺纹杆210,且第一螺纹杆210一端的光杆穿出凹槽209,限位块202下端套设于第一螺纹杆210上,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210即可实现限位块202的移动。
31.具体地,定位单元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00上的支撑板303,支撑板303上穿设有第二螺纹杆304,第二螺纹杆304一端设有u形框305,u形框305的两端设有竖板322,竖板322的底面与底座100的顶面接触,u形框305的开口处穿设有转动杆306,定位杆301套设于转动杆306上,u形框305的背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t形槽307,第二螺纹杆304一端的光杆部分设有环槽308,环槽308卡设于t形槽307的外缘,通过第二螺纹杆304驱使u形框305朝向承载座201移动或者远离。
32.更加具体地,为使u形框305移动稳定,在环槽308内还套设有卡板309,t形槽307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贯穿的滑槽310,卡板309位于t形槽307内且下端穿出滑槽310,底座100上还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定位槽102,卡板309下端滑动设于定位槽102中。
33.具体地,转动杆306一端突出u形框305,并设有连接板311,连接板311上穿设有四个间隔均匀的滑杆312,滑杆312一端安装于转动块313上,u形框305的一端表面设有四个间隔均匀的第二卡槽314,应用时,滑杆312另一端卡设于第二卡槽314中,既可以保证将定位杆301转动,又能在转动后实现定位。
34.具体地,支撑板303侧面还设有贯穿的中空部315,中空部315内设有竖杆316,竖杆316上套设有滑块317,滑块317上沿水平方向穿设有两个连杆318,连杆318分别位于竖杆316两侧,连杆318一端设有连接块319,连接块319下方设有压块320;支撑板303另两侧还设有竖槽321,竖槽321内穿设有螺钉并连接于滑块317上,用于对连杆318定位,滑块317在两个连杆318之间也设有螺钉,用于将滑块317相对于竖杆316定位。
35.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描述:
36.首先启动竖直升降机构,使升降架203上升,从而使顶杆204上升,顶杆204上端的顶块206与承载座201的第一卡槽208配合,并将承载座201页顶起预定距离,随后将叶轮的中心穿过限位块202并放置于承载座201上,此时弹簧205会被压缩,而承载座201也会下降一段距离,弹簧205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直接的硬性接触对叶轮造成损伤,随后使升降架203下降,承载座201进入凹部101中,之后根据叶轮外径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弧形槽302对叶轮进行限位,将滑杆312从第二卡槽314中取出,然后转动转动块313,使转动杆306带动
定位杆301转动90度、180度或者270度,使相应尺寸的弧形槽302朝向叶轮,并再次将滑杆312卡入第二卡槽314中,将定位杆301稳定在该位置,然后在将u形框305沿着垂直于第二螺纹杆304的轴线方向水平移动,使相应的弧形槽302对齐叶轮,随后转动第二螺纹杆304使u形框305朝向叶轮移动,直到与叶轮接触,两个定位杆301就会将叶轮定位在承载座201上,并且在调整定位杆301的同时,转动第一螺纹杆210,使限位块202朝向远离车承载座201圆心的方向移动,并与叶轮的内壁接触,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叶轮的位置,使叶轮的圆心和承载座201的圆心处在同一轴线上,利用限位块202和定位杆301的共同作用对叶轮实现定位,同时为了避免叶轮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窜动,用压块320将叶轮顶面压住,并用螺钉将滑块317锁紧。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1.一种叶轮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顶面中心设有凹部(101);承载组件(200),包括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承载座(201),所述承载座(201)上设有多个间隔均匀且沿其半径方向移动的限位块(202),应用时,所述承载座(201)下端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101)内;定位组件(300),包括两个对称设于所述底座(100)上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且沿所述底座(100)边线方向移动的定位杆(301),所述定位杆(301)长度方向上的每个面上均设有多个弧形槽(302),且每个弧形槽(302)直径均不相等,用于对叶轮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200)还包括升降架(203),所述升降架(203)连接于竖直升降机构的移动端上,竖直升降机构安装于底座(100)的底面,所述升降架(203)上穿设有多个间隔均匀的顶杆(204),所述顶杆(204)上端穿过所述底座(100)并位于所述凹部(101)内,所述顶杆(204)上端还设有顶块(206),所述顶杆(204)上还套设有弹簧(205),所述弹簧(205)两端分别抵接到顶块(206)和所述升降架(203),所述顶杆(204)下端设有挡圈(207),用于抵接到所述升降架(203)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201)及所述凹部(101)的底面设均有多个间隔均匀的第一卡槽(208),应用时,所述第一卡槽(208)与所述顶块(206)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201)顶面设有多个凹槽(209),所述凹槽(209)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螺纹杆(210),且所述第一螺纹杆(210)一端的光杆穿出所述凹槽(209),所述限位块(202)下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螺纹杆(210)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100)上的支撑板(303),所述支撑板(303)上穿设有第二螺纹杆(304),所述第二螺纹杆(304)一端设有u形框(305),所述u形框(305)的两端设有竖板(322),所述竖板(322)的底面与所述底座(100)的顶面接触,所述u形框(305)的开口处穿设有转动杆(306),所述定位杆(301)套设于所述转动杆(306)上,所述u形框(305)的背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t形槽(307),所述第二螺纹杆(304)一端的光杆部分设有环槽(308),所述环槽(308)卡设于所述t形槽(307)的外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308)内还套设有卡板(309),所述t形槽(307)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贯穿的滑槽(310),所述卡板(309)位于所述t形槽(307)内且下端穿出所述滑槽(310),所述底座(100)上还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定位槽(102),所述卡板(309)下端滑动设于所述定位槽(102)中。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06)一端突出所述u形框(305),并设有连接板(311),所述连接板(311)上穿设有四个间隔均匀的滑杆(312),所述滑杆(312)一端安装于转动块(313)上,所述u形框(305)的一端表面设有四个间隔均匀的第二卡槽(314),应用时,所述滑杆(312)另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314)中。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3)侧面还设有贯穿的中空部(315),所述中空部(315)内设有竖杆(316),所述竖杆(316)上套设有滑块
(317),所述滑块(317)上沿水平方向穿设有两个连杆(318),所述连杆(318)分别位于所述竖杆(316)两侧,所述连杆(318)一端设有连接块(319),所述连接块(319)下方设有压块(320);所述支撑板(303)另两侧还设有竖槽(321),所述竖槽(321)内穿设有螺钉并连接于所述滑块(317)上,用于对所述连杆(318)定位,所述滑块(317)在两个所述连杆(318)之间也设有螺钉,用于将所述滑块(317)相对于所述竖杆(316)定位。
技术总结一种叶轮夹持工装,包括:底座、承载组件、定位组件。底座顶面中心设有凹部;承载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承载座,承载座上设有多个间隔均匀且沿其半径方向移动的限位块,应用时,承载座下端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内;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于底座上的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且沿底座边线方向移动的定位杆、安装于底座上的支撑板,定位杆长度方向上的每个面上均设有多个弧形槽,且每个弧形槽直径均不相等,用于对叶轮定位;支撑板上穿设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一端设有U形框,U形框的开口处穿设有转动杆,定位杆套设于转动杆上。能够在对叶轮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对其实现定位,并且适应不同尺寸的叶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实用性。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江 郑双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桐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2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