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和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8  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和智能锁。


背景技术:

2.智能锁是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智能锁在银行、政府部门、酒店、学校宿舍、居民小区、别墅和宾馆等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3.智能锁通常设置有毫米波雷达,用于检测接近的人或物,以启用智能锁的部分功能,但是毫米波雷达的功耗大,其工作电流达到50ua,因此需要和种低功耗的替代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和智能锁,通过低功耗的红外接近感应模块进行接近识别。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包括电路板、隔离支架、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所述隔离支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一侧,所述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分别安装在所述隔离支架左右两侧的安装槽内。
6.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侧壁的间距向外侧逐渐增大。
7.优选的,左右两侧的安装槽间隔设置,左右两侧的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向红外发射管延伸。
8.优选的,红外接近感应模块还包括微控制器,所述电路板后侧设置有通讯接口,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讯接口、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安装口。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红外接近感应模块的智能锁,所述智能锁的前外锁上设置有视窗板,所述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朝向所述视窗板。
10.优选的,前外锁上还安装有猫眼模块和外锁主控盒,
11.所述外锁主控盒的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猫眼模块和红外接近感应模块电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外锁主控盒包括后盒体和安装在所述后盒体上的前盒体,
13.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外锁主控盒内,
14.所述前盒体设置有按键孔和显示屏孔,所述后盒体设置有接口孔,所述接口孔一侧设置有连接标识。
15.优选的,所述后盒体还设置有喇叭,所述喇叭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16.优选的,所述智能锁还包括驱动电机、无线模块、显示屏和电池,
17.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微处理器分别与驱动电机、无线模块、显示屏、电池、猫眼模块和红外接近感应模块电连接;
18.所述无线模块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
19.猫眼模块和触控按键安装在所述视窗板上。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红外发射管用于发射红外,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经反射的红外,且功耗低,隔离支架起到隔离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作用,同时防止红外泄漏到红外接收管内,提高接近感应的准确性;通过红接收管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判断是否有人或物接近,起到红外感应的作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接近感应模块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的前外锁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的逻辑框图;
25.图5是外锁主控盒的前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外锁主控盒的后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记:
28.1红外接近感应模块,11隔离支架,12安装槽,13红外发射管,14红外接收管,15空槽,16通讯接口,17微控制器,18电路板,19安装口,
29.2猫眼模块,
30.3前外锁,31视窗板,
31.4外锁主控盒,41前盒体,42后盒体,43连接标识,44接口孔,
32.46按键孔,47显示屏孔,48第一电路板,
33.5喇叭,
34.6微处理器,61驱动电机,62无线模块,63显示屏,6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7.一种红外接近感应模块1,如图1和2所示,包括电路板18、隔离支架11、红外接收管14和红外发射管13,隔离支架11固定在电路板18一侧,红外接收管14和红外发射管13分别安装在隔离支架11左右两侧的安装槽12内。
38.红外发射管用于发射红外,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经反射的红外,且功耗低,隔离支架起到隔离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作用,同时防止红外泄漏到红外接收管内,提高接近感应的准确性;通过红接收管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判断是否有人或物接近,起到红外感应的作用。
39.其中,安装槽12相对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向外侧逐渐增大,呈放射状,起到红外导向的作用。左右两侧的安装槽12间隔设置;左右两侧的安装槽12之间设置有空槽15,所述空槽向红外发射管13延伸,以减轻隔离支架的重量,实现轻量化,降低成本,提高红外发射管
的散热。
40.红外接近感应模块还可以设置有微控制器17,电路板18后侧设置有通讯接口16,微控制器17分别与通讯接口18、红外接收管14和红外发射管13电连接。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和红外参考值,判断是否有人或物接近,或者判断当前环境属性。
41.例如,没有物体遮挡时,将接收到红外信号与参考值比较,用来判断当前环境属性(如强光环境,弱光环境等),使有遮挡时的判断更准确,抗干扰能力更强。持续有遮挡时,微控制器动态调整检测频率,防止持续检测时,功耗变高的问题,并把持续遮挡的信号,通过通讯接口,反馈给其它主设备,用于实现徘徊检测的功能。所述微控制器可以采用arm cortex m系列的芯片,但不限于此。
42.其中,电路板18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口19,用于将电路板进行固定。
4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红外接近感应模块1的智能锁,如图3-6所示,所述智能锁的前外锁3上设置有视窗板31,红外接收管14和红外发射管13朝向视窗板31。红外线穿过视窗板31检测接近的人或物体。其中视窗板可以采用玻璃板或者亚克力板。
44.前外锁3上还安装有猫眼模块2和外锁主控盒4,外锁主控盒4的第一电路板48与猫眼模块2和红外接近感应模块1电连接。
45.其中,如图5和图6,外锁主控盒4包括后盒体42和安装在后盒体42上的前盒体41,第一电路板48设置在外锁主控盒4内,前盒体41设置有按键孔46和显示屏孔47,按键孔用于安装触摸按键或触摸屏,显示屏孔47用于安装显示屏;后盒体42设置有接口孔44,接口孔44一侧设置有连接标识43,用于提示接口孔内的第一电路板上的接口类型。例如标识:雷达(红外接近感应)、信号、电机、喇叭、指纹、usb等。
46.如图6,后盒体42还设置有喇叭5,喇叭5与第一电路板48电连接。
47.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61、无线模块62、显示屏63和电池64,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板48的微处理器6分别与驱动电机61、无线模块62、显示屏63、电池64、猫眼模块2和红外接近感应模块1电连接;其中,无线模块62集成在第一电路板48上,猫眼模块2的镜头和触控按键安装在所述视窗板上。微处理器6可以采用stm32处理器,但不限于此。
48.红外接近感应模块1用于检测是否有人或物接近,若有人或物接近,则通过微处理器启动猫眼模块、触控按键、rfid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进行开锁识别,例如通过猫眼模块采集人脸,进行人脸识别进行开锁权限识别,达到自动开锁、无接触开锁的作用;若没有人或物接近,则关闭猫眼模块、触控按键、rfid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或使它们休眠,达到节能的目的。
4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功耗低,5v驱动下仅15ua,检测距离可调范围为20-120厘米,成本低。
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隔离支架、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所述隔离支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一侧,所述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分别安装在所述隔离支架左右两侧的安装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相对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向外侧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安装槽间隔设置,左右两侧的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向红外发射管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控制器,所述电路板后侧设置有通讯接口,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讯接口、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安装口。5.一种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红外接近感应模块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的前外锁上设置有视窗板,所述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朝向所述视窗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前外锁上还安装有猫眼模块和外锁主控盒,所述外锁主控盒的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猫眼模块和红外接近感应模块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锁主控盒包括后盒体和安装在所述后盒体上的前盒体,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在外锁主控盒内,所述前盒体设置有按键孔和显示屏孔,所述后盒体设置有接口孔,所述接口孔一侧设置有连接标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盒体还设置有喇叭,所述喇叭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无线模块、显示屏和电池,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微处理器分别与驱动电机、无线模块、显示屏、电池、猫眼模块和红外接近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猫眼模块和触控按键安装在所述视窗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接近感应模块和智能锁,属于智能锁技术领域,外接近感应模块包括电路板、隔离支架、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所述隔离支架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一侧,所述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分别安装在所述隔离支架左右两侧的安装槽内。红外发射管用于发射红外,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经反射的红外,且功耗低,隔离支架起到隔离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作用,同时防止红外泄漏到红外接收管内,提高接近感应的准确性;通过红接收管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判断是否有人或物接近,起到红外感应的作用。外感应的作用。外感应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苏杰琛 王彦超 俞鸿 王雷锋 廖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西尚智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7
技术公布日:2022/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42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