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常规床垫一般都在内部安装大量的弹簧,以保证床垫的弹性。而这类常规床垫分为偏软床垫和偏硬床垫,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和习惯选择,但这类床垫的功能仅限于软和硬,太软的对身体的脊椎不好,太硬的大部分人会觉得不舒服,并且,由于身体躺于床垫上时,不同的身体部位受力不同,容易造成床垫部分位置凹陷,长期睡于有凹陷的床垫上,容易导致身体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将床垫本体分成多个不同区域,床垫的不同区域的支撑能力不同,更符合身体需求,从而增加了舒适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区间、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所述第一区间上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一支撑体,每排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体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多排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宽度由第一区间的头部至中部逐排递减,多排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宽度由第一区间的中部至尾部逐排递增;所述第二区间等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二支撑体,多排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三区间上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三支撑体,每排所述第三支撑体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三支撑体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多排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宽度由第三区间的头部至中部逐排递减,多排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宽度由第三区间的中部至尾部逐排递增。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一柱体,同一排的每个第一柱体的大小相等;每排所述第二支撑体均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二柱体,同一排的每个第二柱体的大小相等;每排所述第三支撑体均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三柱体,同一排的每个第三柱体的大小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宽度为第一柱体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宽度为第二柱体的宽度,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宽度为第三柱体的宽度。

优选的,每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柱体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柱体的长度随第一柱体的宽度同步增大或者减小;每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柱体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三柱体的长度随第一柱体的宽度同步增大或者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区间的厚度由头部到尾部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区间的厚度由第一区间的尾部开始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区间的厚度由第二区间的尾部开始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加。

优选的,水平方向上,第一柱体的顶端、第二柱体的顶端以及第三柱体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床垫本体、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以及第三柱体均采用海绵或者pu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第一区间上的第一支撑体的排列由密到疏,逐渐靠近第二区间时再加密第一支撑体,第二区间上的第二支撑体的排列紧凑,到第三区间的尾部再逐渐加密第三支撑体,从而形成床垫本体上排列间隔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用于支撑身体不同的身体部位;第一区间的头部的第一支撑体间距较小,因而具有更好的承托力,可以更好的承托身体的头部;第二区间的多排支撑体间距相等,排列紧凑,具有很好的承托力,用于支撑身体的腰部;第三区间的尾部的相邻的第三支撑体之间的间距较小,可以更好的支撑身体的脚部;而相邻的第一支撑体的间距大的部分用于支撑身体的背部,第一支撑体之间间距大便于散热,相邻的第三支撑体之间间距大的部分用于支撑身体的腿部,同样便于散热。该一体式分区床垫,根据人体力学,在床垫本体受力大的部位增加承托力,在受力小的部位提升散热效果,使得本一体式分区床垫的使用更舒服,不容易出现凹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前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在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床垫本体,11-第一区间,12-第二区间,13-第三区间,2-第一支撑体,21-第一柱体,3-第二支撑体,31-第二柱体,4-第三支撑体,41-第三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如图1和图2,包括床垫本体1,所述床垫本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区间11、第二区间12以及第三区间13;所述第一区间11上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一支撑体2,每排所述第一支撑体2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体2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多排所述第一支撑体2的宽度由第一区间11的头部至中部逐排递减,多排所述第一支撑体2的宽度由第一区间11的中部至尾部逐排递增;所述第二区间12等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二支撑体3,多排所述第二支撑体3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三区间13上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三支撑体4,每排所述第三支撑体4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三支撑体4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多排所述第三支撑体4的宽度由第三区间13的头部至中部逐排递减,多排所述第三支撑体4的宽度由第三区间13的中部至尾部逐排递增。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提到的中心线为第一支撑体2或者第三支撑体4沿床垫本体1的宽度的方向的中心线,如图2的虚线所示。本实施例的原理为:每排第一支撑体2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体2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因而相邻的第一支撑体2之间的间隔便会随第一支撑体2的宽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第一支撑体2的宽度增加而增大,第三区间13的第三支撑体4的排列设计与第一支撑体2相同;身体在平躺时,受力点在于头部、腰部以及脚部,第一支撑体2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体2之间的间隔越小,则代表其具有更好的承托力,因而第一区间11上的头部区域的第一支撑体2的间隔小,用于支撑身体的头部,第二区间12则用于支撑身体的腰部,第三区间13的第三支撑体4的间隔小的尾部区域则用于支撑身体的脚部;而相邻的第一支撑体2的间隔大的部分用于支撑身体的背部,第一支撑体2之间间距大便于散热,相邻的第三支撑体4之间间距大的部分用于支撑身体的腿部,同样便于散热。该一体式分区床垫,根据人体力学,在床垫本体1受力大的部位增加承托力,在受力小的部位提升散热效果,使得本一体式分区床垫的使用更舒服,不容易出现凹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如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一支撑体2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一柱体21,同一排的每个第一柱体21的大小相等;每排所述第二支撑体3均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二柱体31,同一排的每个第二柱体31的大小相等;每排所述第三支撑体4均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三柱体41,同一排的每个第三柱体41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支撑体2的宽度为第一柱体21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撑体3的宽度为第二柱体31的宽度,所述第三支撑体4的宽度为第三柱体41的宽度;每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柱体21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柱体21的长度随第一柱体21的宽度同步增大或者减小;每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柱体41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三柱体41的长度随第一柱体21的宽度同步增大或者减小。优选的,第一柱体21、第二柱体31以及第三柱体4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等形状之一,本实施例优先采用圆柱体,但不限于圆柱体。

具体地,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的第一柱体21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相等,设为n1(i),第一柱体21的排数为m1,则i=1,2,...,m1,使n1(1)=n1(2)=...=n1(m1),即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第一柱体21的间距与其他排的两个相邻的第一柱体21的间距相等;

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的第三柱体41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相等,设为n2(i),第三柱体41的排数为m2,则i=1,2,...,m2,使n2(1)=n2(2)=...=n2(m2),即同一排的两个相邻第三柱体41的间距与其他排的两个相邻的第三柱体41的间距相等;

结合图5,同一排的第一柱体21的中心点的连接线则为第一支撑体2的中心线,因而相邻两排的第一柱体21之间的间隔则随第一柱体21的宽度的减小而增大,随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同一排的相邻的第一柱体21之间的间隔随第一柱体21的长度的减小而增大,随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当身体平躺时,身体的头部下方的第一柱体21排列紧凑,即相邻的第一柱体21之间的间隔较小,从而具有更好的承托力,可以更好的支撑身体的头部;第二区间12以及第三区间13对腰部以及脚部的承托原理与第一区间11对头部的支撑原理相同,均是增加对腰部和脚部的承托力,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柱体31的外径的大小与外径最大的第一柱体21以及外径最大的第三柱体41相同;而在身体背部的下方的第一柱体21的间隔大于头部下方的第一柱体21的间隔,即身体背部下方的第一柱体21较头部下方的疏,便于背部的散热,第三区间13的第三柱体41之间的间隔大的区域也是便于腿部的散热。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柱体21、第二柱体31以及第三柱体41的排列结构,既可以满足身体所需的承托力,圆柱体的第一柱体21或者第二柱体31或者第三柱体41可以在承托身体的同时对身体进行按摩,从而使本一体式分区床垫更舒适,更能缓解身体疲劳。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如图4,所述第一区间11的厚度由头部到尾部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区间12的厚度由第一区间11的尾部开始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区间13的厚度由第二区间12的尾部开始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加。

具体地,床垫本体1厚度大的部位可以进一步增加对身体的承托力,而像身体的腿部,所需的承托力小,从而腿部的下方的床垫本体1的厚度较小,也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厚度的递增或者递减可以使床垫本体1更美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如图4,水平方向上,第一柱体21的顶端、第二柱体31的顶端以及第三柱体41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具体地,第一柱体21的顶端、第二柱体31的顶端以及第三柱体41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即保证身体平躺时不会因为部分凸出的第一柱体21或者第二柱体31或者第三柱体41而影响使用感受。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所述床垫本体1、第一柱体21、第二柱体31以及第三柱体41均采用海绵或者pu材料制成。

具体地,床垫本体1、第一柱体21、第二柱体31以及第三柱体41采用记忆海绵或者pu材料制成,有助于一体式分区床垫变形,增加使用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包括床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区间、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

所述第一区间上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一支撑体,每排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体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多排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宽度由第一区间的头部至中部逐排递减,多排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宽度由第一区间的中部至尾部逐排递增;

所述第二区间等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二支撑体,多排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三区间上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三支撑体,每排所述第三支撑体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三支撑体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多排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宽度由第三区间的头部至中部逐排递减,多排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宽度由第三区间的中部至尾部逐排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一柱体,同一排的每个第一柱体的大小相等;每排所述第二支撑体均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二柱体,同一排的每个第二柱体的大小相等;每排所述第三支撑体均包括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三柱体,同一排的每个第三柱体的大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宽度为第一柱体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宽度为第二柱体的宽度,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宽度为第三柱体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其特征在于:每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柱体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柱体的长度随第一柱体的宽度同步增大或者减小;

每排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柱体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三柱体的长度随第三柱体的宽度同步增大或者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的厚度由头部到尾部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区间的厚度由第一区间的尾部开始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区间的厚度由第二区间的尾部开始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其特征在于:水平方向上,第一柱体的顶端、第二柱体的顶端以及第三柱体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本体、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以及第三柱体均采用海绵或者pu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包括床垫本体,床垫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区间、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第一区间上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一支撑体,每排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体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第二区间等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二支撑体,多排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宽度相等;第三区间上间隔设置有多排第三支撑体,每排所述第三支撑体的中心线与相邻的第三支撑体的中心线的间距相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分区床垫,将床垫本体分成多个不同区域,床垫的不同区域的支撑能力不同,更符合身体需求,从而增加了舒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李佐军;吕政国;莫木贵;王丽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赛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3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