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1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日益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市面上对于一些老式建筑加装电梯已经成为广泛需求,然而由于建筑已经定型,只能在建筑外围加设电梯。
3.现有的加设方式大多都是直接在户外现场自下而上逐层搭建电梯框架,需要大量螺栓配合安装,不仅操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是高空作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提出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加设方式大多都是直接在户外现场自下而上逐层搭建电梯框架,需要大量螺栓配合安装,不仅操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是高空作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包括至少两个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
7.四个竖梁,具呈竖直向且矩形阵列分布,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的相对侧之间均设置有两个均呈水平向且对称分布的横梁,所述竖梁的一侧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活动杆与连接钩,所述活动杆与竖梁铰接配合,所述连接钩与竖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上铰接有构造呈u形的活动框,所述活动框上固设有与所述连接钩钩接配合的连接环,所述竖梁上设置有锁定件,通过锁定件将所述活动杆进行锁定;
8.两个所述框架主体的横梁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所述连接件包括:
9.构造呈工字形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滑动贯穿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定位杆的相对侧之间固设有套设在所述插杆上的复位弹簧,两个所述框架主体的横梁上均贯穿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杆与定位槽紧密插接配合,其中一个所述框架主体的横梁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插杆的自由端与定位孔插接配合。
10.进一步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的相对侧均对称固设有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固定耳板,所述固定耳板构造呈u形,所述横梁与固定耳板插接配合,所述固定耳板与横梁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11.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框架主体的四个竖梁上均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安装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通过定位螺栓与地面固定。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耳板构造呈三角形且其之上开设有连接槽。
13.进一步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的相对侧之间均可拆卸设置有构造呈x形的加强杆。
14.进一步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的相对侧均对称固设有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加强
板,所述加强板呈倾斜状,所述加强杆与加强板之间通过加强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15.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包括:
16.锁定板与固定板,均固设在所述竖梁上且水平向对称分布,所述锁定板上贯穿开设有锁定孔,所述固定板上水平向滑动贯穿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的一端与锁定孔插接配合,另一端固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固定板的相对侧之间固设有套设在所述锁定杆上的挤压弹簧。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摒弃了现有户外现场自下而上逐层搭建电梯框架的加设方式,采用装配式的方法将多个框架主体预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梯框架,无需使用螺栓配合安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因高空作业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剖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的放大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立体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d处的放大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e处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1、竖梁;2、横梁;3、活动杆;4、连接钩;5、活动框;6、定位杆;7、插杆;8、连接环;9、限位块;10、固定耳板;11、固定螺栓;12、连接螺栓;13、连接耳板;14、定位螺栓;15、连接槽;16、加强杆;17、加强板;18、加强螺栓;19、锁定板;20、固定板;21、锁定孔;22、锁定杆;23、限位板;24、挤压弹簧;25、复位弹簧;26、定位槽;27、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包括至少两个框架主体,在实际使用时,框架主体的数量应根据现场加装高度进行灵活调整,其中一个框架主体为底架,安装在地面上,其余的框架主体依次竖直向堆叠在底架上,框架主体包括:
29.四个竖梁1,具呈竖直向且矩形阵列分布,每两个相邻的竖梁1的相对侧之间均设置有两个均呈水平向且对称分布的横梁2,竖梁1的一侧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活动杆3与连接钩4,连接钩4构造呈l形,活动杆3与竖梁1铰接配合,连接钩4与竖梁1固定连接,活动杆3上铰接有构造呈u形的活动框5,活动框5上固设有与连接钩4钩接配合的连接环8,竖梁1上设置有锁定件,通过锁定件将活动杆3进行锁定;
30.两个框架主体的横梁2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每两个横梁2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参照上文,两个框架主体一共有十六个横梁2,二者之间一共有八个横梁2需要进行固定,故连接件的数量为四个,连接件包括:
31.构造呈工字形的定位杆6,定位杆6上滑动贯穿有插杆7,插杆7的一端固设有限位块9,限位块9与定位杆6的相对侧之间固设有套设在插杆7上的复位弹簧25,此处复位弹簧25的固设是指复位弹簧25的两端分别和定位杆6以及限位块9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5在自然状态下,限位块9远离定位杆6,两个框架主体的横梁2上均贯穿开设有定位槽26,定位杆6与定位槽26紧密插接配合,定位杆6的长度大于连通状态下的两个定位槽26的总体长度,其中一个框架主体的横梁2上开设有定位孔27,插杆7的自由端与定位孔27插接配合;
32.本装置在初始状态下,两个框架主体处于分离状态,在安装时,使底架保持竖直向,四个竖梁1均呈竖直向,八个横梁2均呈水平向,将另一个框架主体堆叠在底架上,使另一个框架主体也保持竖直向,另一个框架主体和底架保持竖直向重合状态,分别绕各自对应的铰接点转动底架上的四个活动杆3,直至四个活动杆3均趋于水平向,之后分别绕各自对应的铰接点转动四个活动框5,使四个连接环8分别对应另一个框架主体上的四个连接钩4,此时四个活动框5均呈倾斜状,随后分别绕各自对应的铰接点转动四个活动杆3,直至四个活动杆3均呈竖直向,在此过程中,四个活动框5均由倾斜状运动至竖直向,四个连接环8分别钩接在四个连接钩4上,最后分别通过底架上的四个锁定件将四个活动杆3进行锁定,即活动杆3无法绕铰接点转动,连接环8无法脱离连接钩4,底架和另一个框架主体无法分离,之后通过连接件将两个框架主体的横梁2之间进行固定,具体操作如下,此时两个横梁2上的两个定位槽26处于连通状态,将定位杆6插接到连通状态下的两个定位槽26中,再向上拉动限位块9至远离定位杆6,带动插杆7滑动,复位弹簧25被拉伸,转动定位杆6,使插杆7和定位孔27对应,此时定位杆6的两端分别和连通状态下的两个定位槽26交错,定位杆6无法脱离连通状态下的两个定位槽26,松开限位块9,复位弹簧25会因被拉伸而复位至自然状态,插杆7的自由端插接到定位孔27中,此时定位杆6的会紧贴两个横梁2,定位杆6无法和两个横梁2分离,实现安装,之后可安装上述操作,将其余的框架主体依次进行安装,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梯框架;
33.综上所述,本装置摒弃了现有户外现场自下而上逐层搭建电梯框架的加设方式,采用装配式的方法将多个框架主体预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梯框架,无需使用螺栓配合安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因高空作业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34.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竖梁1的相对侧均对称固设有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固定耳板10,固定耳板10构造呈u形,横梁2与固定耳板10插接配合,固定耳板10与横梁2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1进行连接固定,横梁2上对称贯穿开设有两个孔一,固定耳板10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孔二,另一侧贯穿开设有螺纹孔一,固定螺栓11的自由端依次穿过连通状态下的孔二和孔一,同时和螺纹孔一螺纹配合,在初始状态下,框架主体分成十二个独立的个体,即八个横梁2和四个竖梁1,在两个框架主体安装之前,需要将单独的框架主体进行拼接,具体操作如下,使四个竖梁1均呈竖直向,之后依次对八个横梁2进行安装,此处以单个横梁2的安装方式举例说明,将横梁2的两端分别插接到两个固定耳板10的相对侧之间,使横梁2保持水平向,孔一、孔二以及螺纹孔一处于连通状态,将固定螺栓11的自由端依次穿过连通状态下的孔二和孔一,借助工具将固定螺栓11拧紧,使固定螺栓11和螺纹孔一螺纹配合,以实现横梁2的安装固定,之后按照以上操作将其余七个横梁2全部安装固定,即可完成单个框架主体的拼接,此设计可以减少框架主体在未拼接时的占用空间,以便于进行转移。
35.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框架主体的四个竖梁1上均通过连接螺栓12可拆卸安装有连接耳板13,连接耳板13通过定位螺栓14与地面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框架主体为上文中指代的底架,连接耳板13上贯穿开设有孔三和孔四,底架的四个竖梁1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二,连接螺栓12的自由端穿过孔三且与螺纹孔二螺纹配合,定位螺栓14的自由端穿过孔四,在初始状态下,四个连接耳板13和四个竖梁1处于分离状态,在安装时,将四个连接耳板13分别安装到四个竖梁1上,具体操作如下,此处以单个连接耳板13的安装方式举例进行说明,使连接耳板13紧贴其中一个竖梁1,孔三和螺纹孔二连通,将连接螺栓12的自由端穿过孔三,借助工具将连接螺栓12拧紧,将定位螺栓14的自由端穿过孔四,借助工具将定位螺栓14的自由端拧紧至深入地面,即可完成单个连接耳板13的安装,以实现底架和地面之间的安装固定。
36.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耳板13构造呈三角形且其之上开设有连接槽15,参照上文,孔三和孔四均位于连接槽15内,连接螺栓12和定位螺栓14的拧紧操作互不干涉,连接耳板13的稳定性三角形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底架和地面在安装固定之后的稳定性。
37.如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竖梁1的相对侧之间均可拆卸设置有构造呈x形的加强杆16,参照上文,单个框架主体在拼接好之后,还需完成四个加强杆16的安装固定,加强杆16在安装固定之后,竖梁1、加强杆16以及横梁2之间形成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升本装置在安装后的稳定性。
38.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竖梁1的相对侧均对称固设有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加强板17,加强板17呈倾斜状,加强杆16与加强板17之间通过加强螺栓18进行连接固定,加强板17上贯穿开设有孔五,加强杆16上贯穿开设有螺纹孔三,加强螺栓18的自由端穿过孔五且与螺纹孔三螺纹配合,此处以单个加强杆16的安装方式举例说明,使加强杆16分别紧贴四个加强板17,四个孔五分别和四个螺纹孔三连通,分别将四个加强螺栓18的自由端穿过四个孔五,借助工具依次将四个加强螺栓18拧紧,使四个加强螺栓18分别和四个螺纹孔三螺纹配合,以完成单个加强杆16的安装固定。
39.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件包括:
40.锁定板19与固定板20,均固设在竖梁1上且水平向对称分布,锁定板19上贯穿开设有锁定孔21,固定板20上水平向滑动贯穿有锁定杆22,锁定杆22的一端与锁定孔21插接配合,另一端固设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与固定板20的相对侧之间固设有套设在锁定杆22上的挤压弹簧24,挤压弹簧24在自然状态下,锁定杆22的远离限位板23的一端插接在锁定孔21中,限位板23靠近固定板20,锁定板19和固定板20相对侧之间的通路被阻挡,在转动活动杆3,使其呈竖直向时,拉动限位板23至远离固定板20,带动锁定杆22远离锁定孔21,挤压弹簧24被拉伸,锁定板19和固定板20之间形成通路,供活动杆3通过,之后松开限位板23,挤压弹簧24会因被拉伸而复位至自然状态,锁定杆22重新插接到锁定孔21中,对活动杆3形成阻挡,活动杆3无法绕铰接点转动,以实现对活动杆3的锁定。
4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包括至少两个框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四个竖梁(1),具呈竖直向且矩形阵列分布,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1)的相对侧之间均设置有两个均呈水平向且对称分布的横梁(2),所述竖梁(1)的一侧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活动杆(3)与连接钩(4),所述活动杆(3)与竖梁(1)铰接配合,所述连接钩(4)与竖梁(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3)上铰接有构造呈u形的活动框(5),所述活动框(5)上固设有与所述连接钩(4)钩接配合的连接环(8),所述竖梁(1)上设置有锁定件,通过锁定件将所述活动杆(3)进行锁定;两个所述框架主体的横梁(2)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所述连接件包括:构造呈工字形的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上滑动贯穿有插杆(7),所述插杆(7)的一端固设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与定位杆(6)的相对侧之间固设有套设在所述插杆(7)上的复位弹簧(25),两个所述框架主体的横梁(2)上均贯穿开设有定位槽(26),所述定位杆(6)与定位槽(26)紧密插接配合,其中一个所述框架主体的横梁(2)上开设有定位孔(27),所述插杆(7)的自由端与定位孔(27)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1)的相对侧均对称固设有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固定耳板(10),所述固定耳板(10)构造呈u形,所述横梁(2)与固定耳板(10)插接配合,所述固定耳板(10)与横梁(2)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1)进行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框架主体的四个竖梁(1)上均通过连接螺栓(12)可拆卸安装有连接耳板(13),所述连接耳板(13)通过定位螺栓(14)与地面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板(13)构造呈三角形且其之上开设有连接槽(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1)的相对侧之间均可拆卸设置有构造呈x形的加强杆(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1)的相对侧均对称固设有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加强板(17),所述加强板(17)呈倾斜状,所述加强杆(16)与加强板(17)之间通过加强螺栓(18)进行连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板(19)与固定板(20),均固设在所述竖梁(1)上且水平向对称分布,所述锁定板(19)上贯穿开设有锁定孔(21),所述固定板(20)上水平向滑动贯穿有锁定杆(22),所述锁定杆(22)的一端与锁定孔(21)插接配合,另一端固设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与固定板(20)的相对侧之间固设有套设在所述锁定杆(22)上的挤压弹簧(2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安全装配式电梯框架,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两个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四个竖梁,具呈竖直向且矩形阵列分布,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竖梁的相对侧之间均设置有两个均呈水平向且对称分布的横梁,所述竖梁的一侧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活动杆与连接钩,所述活动杆与竖梁铰接配合,所述连接钩与竖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上铰接有构造呈U形的活动框。本实用新型摒弃了现有户外现场自下而上逐层搭建电梯框架的加设方式,采用装配式的方法将多个框架主体预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梯框架,无需使用螺栓配合安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因高空作业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更具有实用性。因此更具有实用性。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留江 王惠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诚蕊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9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