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弯头储能连接器。
背景技术:2.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着储能行业的兴起。在储能行业中连接器起着连接、导通的作用,不同的厂家对连接器的要求也不一样,总体上向小型化、操作方便化发展,连接器中以弯头插装式为代表,其能解决空间小操作方便的问题。
3.但是传统的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松动导致意外脱落,稳定性差,防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弯头储能连接器,该弯头储能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连接牢固,不易发生脱落。
5.一种弯头储能连接器,包括接电模组、与所述接电模组插接配合的插座模组、及连接所述接电模组与所述插座模组的防水模组;所述插座模组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内的固定座,所述内壳体开设有插接腔,所述接电模组包括接电端子和固定端盖,所述接电端子由所述插接腔插入并与所述固定座卡接;所述防水模组包括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一防水圈设置于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固定端盖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圈设置于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内壳体之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电模组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安装于所述固定端盖一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模组包括连接导体和铆压导体,所述连接导体嵌设于所述内壳体,所述铆压导体一体注塑于所述插接腔并与所述连接导体铆压连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头储能连接器包括套筒及锁紧套,所述锁紧套与所述外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锁紧套于所述连接导体之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头储能连接器还包括限位模组,所述限位模组包括按钮件及限位挡片,所述按钮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体,所述限位挡片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并与所述按钮件对应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盖包括保护壳及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一端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保护壳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保护壳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所述接电端子开设有螺纹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盖包括保护壳及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定位件和至少两组的定位柱,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保护壳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外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条及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条,所述保护壳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拉槽一侧,所述接电端子开设有直槽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盖包括保护壳及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定位件和定位柱,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保护壳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所述外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三限位条及与所述第四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四限位条,所述保护壳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拉槽一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电模组包括莲花头,所述莲花头设置于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内壳体之间。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模组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嵌设于所述内壳体并与所述固定端盖抵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连接牢固,不易发生脱落,防水效果差,接电模组与插座模组插接配合,实现连接器的接电配合,结构稳定,接电端子由插接腔插入并与固定座卡接,卡接效果好,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松动,第一防水圈设置在接电端子与固定端盖之间,第二防水圈设置在接电端子与内壳体之间,防水效果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的剖视图;
19.图3为图1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接电模组10、接电端子11、螺纹孔11a、直槽孔11b、固定端盖12、保护壳121、拉槽121a、定位件122、第一限位槽122a、第二限位槽122b、第三限位槽122c、第四限位槽122d、定位柱123、垫块13、莲花头14、插座模组20、外壳体21、第一限位条21a、第二限位条21b、第三限位条21c、第四限位条21d、内壳体22、固定座23、连接导体24、铆压导体25、防水模组30、第一防水圈31、第二防水圈32、密封环33、限位模组40、按钮件41、限位挡片42、套筒50、锁紧套5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5.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弯头储能连接器,该弯头储能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连接牢固,不易发生脱落。
26.在本实施例中,该弯头储能连接器包括接电模组10、与接电模组10插接配合的插
座模组20、及连接接电模组10与插座模组20的防水模组30;插座模组20包括外壳体21、内壳体22及设置于内壳体22内的固定座23,内壳体22开设有插接腔,接电模组10包括接电端子11和固定端盖12,接电端子11由插接腔插入并与固定座23卡接;防水模组30包括第一防水圈31和第二防水圈32,第一防水圈31设置于接电端子11与固定端盖12之间,第二防水圈32设置于接电端子11与内壳体22之间;本实施例中,接电模组10与插座模组20插接配合,实现连接器的接电配合,结构稳定,接电端子11由插接腔插入并与固定座23卡接,卡接效果好,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松动,第一防水圈31设置在接电端子11与固定端盖12之间,第二防水圈32设置在接电端子11与内壳体22之间,防水效果好,安全性高,接电端子11的一端为绝缘头,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手指触碰,安全性好。
27.接电模组10包括垫块13,垫块13安装于固定端盖12一侧,插座模组20包括连接导体24和铆压导体25,连接导体24嵌设于内壳体22,铆压导体25一体注塑于插接腔并与连接导体24铆压连接;接电模组10包括莲花头14,莲花头14设置于接电端子11与内壳体22之间;本实施例中,铆压导体25一体注塑于插接腔并与连接导体24铆压连接,通过铆压的方式连接后再进行注塑,整体结构一体性强,密封防水效果好。
28.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固定端盖12包括保护壳121及设置于保护壳121一端的定位件122,定位件122与保护壳121一体成型设置,保护壳121远离定位件122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121a,接电端子11开设有螺纹孔11a,本实施例中,拉槽121a可以进行打孔,便于进行安装,定位件122为圆环状设置。
29.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固定端盖12包括保护壳121及设置于保护壳121的定位件122和至少两组的定位柱123,定位件122与保护壳121一体成型设置,定位件122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22a和第二限位槽122b,外壳体21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122a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条21a及与第二限位槽122b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条21b,保护壳121远离定位件122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121a,定位柱123设置于拉槽121a一侧,接电端子11开设有直槽孔11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22a与第二限位槽122b之间夹角呈90
°
设置,第一限位槽122a与第一限位条21a对应设置,第二限位槽122b与第二限位条21b对应设置,起到很好的角度定位作用。
30.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固定端盖12包括保护壳121及设置于保护壳121的定位件122和定位柱123,定位件122与保护壳121一体成型设置,定位件122开设有第三限位槽122c和第四限位槽122d,外壳体21设置有与第三限位槽122c对应设置的第三限位条21c及与第四限位槽122d对应设置的第四限位条21d,保护壳121远离定位件122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121a,定位柱123设置于拉槽121a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槽122c与第四限位槽122d之间夹角呈135
°
设置,第三限位槽122c与第三限位条21c对应设置,第四限位槽122d与第四限位条21d对应设置,起到很好的角度定位作用。
31.弯头储能连接器还包括限位模组40,限位模组40包括按钮件41及限位挡片42,按钮件41安装于外壳体21,限位挡片42安装于外壳体21并与按钮件41对应设置,具体的,通过设置限位模组40使得接电模组10与插座模组20的插接更便捷,稳定性好。
32.弯头储能连接器包括套筒50及锁紧套51,锁紧套51与外壳体21通过螺纹连接,套筒50设置于锁紧套51于连接导体24之间。
33.防水模组30包括密封环33,密封环33嵌设于内壳体22并与固定端盖12抵接。
34.本实用新型的弯头储能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连接牢固,不易发生脱落,防水效果差,接电模组10与插座模组20插接配合,实现连接器的接电配合,结构稳定,接电端子11由插接腔插入并与固定座23卡接,卡接效果好,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松动,第一防水圈31设置在接电端子11与固定端盖12之间,第二防水圈32设置在接电端子11与内壳体22之间,防水效果好,安全性高。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电模组、与所述接电模组插接配合的插座模组、及连接所述接电模组与所述插座模组的防水模组;所述插座模组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内的固定座,所述内壳体开设有插接腔,所述接电模组包括接电端子和固定端盖,所述接电端子由所述插接腔插入并与所述固定座卡接;所述防水模组包括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一防水圈设置于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固定端盖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圈设置于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内壳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模组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安装于所述固定端盖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模组包括连接导体和铆压导体,所述连接导体嵌设于所述内壳体,所述铆压导体一体注塑于所述插接腔并与所述连接导体铆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储能连接器包括套筒及锁紧套,所述锁紧套与所述外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锁紧套于所述连接导体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储能连接器还包括限位模组,所述限位模组包括按钮件及限位挡片,所述按钮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体,所述限位挡片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并与所述按钮件对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盖包括保护壳及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一端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保护壳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保护壳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所述接电端子开设有螺纹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盖包括保护壳及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定位件和至少两组的定位柱,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保护壳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外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条及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条,所述保护壳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拉槽一侧,所述接电端子开设有直槽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盖包括保护壳及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定位件和定位柱,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保护壳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所述外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三限位条及与所述第四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四限位条,所述保护壳远离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两组的拉槽,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拉槽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模组包括莲花头,所述莲花头设置于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内壳体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模组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嵌设于所述内壳体并与所述固定端盖抵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头储能连接器,包括接电模组、与所述接电模组插接配合的插座模组、及连接所述接电模组与所述插座模组的防水模组;所述插座模组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内的固定座,所述内壳体开设有插接腔,所述接电模组包括接电端子和固定端盖,所述接电端子由所述插接腔插入并与所述固定座卡接;所述防水模组包括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一防水圈设置于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固定端盖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圈设置于所述接电端子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松动导致意外脱落,稳定性差,防水效果差等问题。效果差等问题。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 赖华胜 王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典威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