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8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传输母线布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母线槽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楼宇内一般需同时布设电力传输线路和数据通信传输线路,为提高线路布设的便利性,一般都将电力传输母线和数据通信线路捆绑在一起,或是同时固定于母线槽中。但现有的母线槽无法有效的分离电力传输母线和通讯传输线路,只能用扎带绑在固定槽的壳体上,不仅不美观,而且数据通讯线直接与电力传输线路及壳体紧密接触,容易因导体发热而导致通讯出现故障,且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安全的布设电力传输线路和数据传输线路,且具有良好的布设便利性的母线槽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母线槽结构,包括:
6.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7.顶板部,其相对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用于容设数据通讯线路的数据线容纳部;
8.两个母线固定板连接部,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连接部分别自所述顶板部的两端与所述数据线容纳部的连接处向下延伸形成;
9.两个母线固定板,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分别自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连接部向下延伸形成;
10.两个母线固定板支撑部,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支撑部分别自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向下延伸形成;
11.其中,所述数据线容纳部自所述顶板部的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且围绕形成数据线容纳空间,所述数据线容纳部与所述本体的外壁间形成数据线布设口,所述母线固定板的内壁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一延伸部和多个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间形成用于容设绝缘件的绝缘件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围绕形成用于容设电力传输母线的母线容纳空间,所述顶板部的内壁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地线容纳部,两个所述地线容纳部间形成用于容设地线的地线容纳空间。
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相对设置,所述母线固定板的内壁在所述绝缘件容纳空间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有第三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及所述第三嵌合部共同嵌合固定所述绝缘件。
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母线固定板的外壁对应所述绝缘件容纳空间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给电力传输母线散热的波浪形的散热结构。
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地线容纳部的下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用于对地线进行定位的地线卡设延伸部。
1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板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用于固定地线的地线固定孔。
1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支撑部的下端分别向内水平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本体固定延伸部,所述本体固定延伸部用于嵌设固定所述本体。
1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能嵌设在母线槽底板上,所述母线槽底板的两端向上延伸并弯折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本体固定卡槽,两个所述本体固定延伸部分别嵌设于两个所述本体固定卡槽内。
1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母线固定板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母线固定板的长度。
1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母线固定板支撑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母线固定板的长度。
2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母线固定板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母线固定板支撑部的长度相同。
21.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线槽结构通过在本体上设置的母线容纳空间和数据线容纳空间,使其能同时用于容纳和布设电力传输线路和通讯信号传输线路,以满足建筑楼宇内的不同类型线路的布设需求,并将母线容纳空间和数据线容纳空间相远离设置,能使电力传输线路和通讯信号传输线路相互隔离,既能防止电力传输母线内的交流电对数据传输线路内的信号产生干扰,也能防止电力传输母线发热导致耐热性能较差的数据传输线路损坏甚至起火燃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能同时安全的布设电力传输线路和数据传输线路,且具有良好的布设便利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设置有连接机构的示意图。
28.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的固定机构示意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1、本体;11、顶板部;111、地线固定孔;121、母线固定板连接部;122、母线固定板;123、母线固定板支撑部;124、本体固定延伸部;125、散热结构;13、数据线容纳部;131、数据线容纳空间;14、绝缘件容纳空间;141、第一延伸部;142、第二延伸部;15、地线容纳部;151、地线容纳空间;161、第一嵌合部;162、第二嵌合部;163、第三嵌合部;2、绝缘件;21、母线容纳空间;3、母线槽底板;31、本体固定卡槽;4、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能用于同时容纳和布设电力传输母线及通讯信号传输线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包括本体1,该本体1包括顶板部11、两个母线固定板连接部121、两个母线固定板122和两个母线固定板支撑部123,顶板部11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用于容设数据通讯线路的数据线容纳部13;两个母线固定板连接部121分别自顶板部11的两端与数据线容纳部13的连接处向下延伸形成;两个母线固定板122分别自两个母线固定板连接部121向下延伸形成;两个母线固定板支撑部123分别自两个母线固定板122向下延伸形成;其中,数据线容纳部13自顶板部11的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且围绕形成数据线容纳空间131,数据线容纳部13与本体1的外壁间形成数据线布设口,母线固定板122的内壁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一延伸部141和多个第二延伸部142,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二延伸部142间形成用于容设绝缘件2的绝缘件容纳空间14,绝缘件2围绕形成用于容设电力传输母线的母线容纳空间21,顶板部11的内壁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地线容纳部15,两个地线容纳部15间形成用于容设地线的地线容纳空间151。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母线槽结构通过在本体1上设置的母线容纳空间21和数据线容纳空间131,使其能同时用于容纳和布设电力传输线路和通讯信号传输线路,以满足建筑楼宇内的不同类型线路的布设需求,而将母线容纳空间21和数据线容纳空间131相远离设置,能使电力传输线路和通讯信号传输线路相互隔离,既能防止电力传输母线内的交流电对数据传输线路内的信号产生干扰,也能防止电力传输母线发热导致耐热性能较差的数据传输线路损坏甚至起火燃烧。该数据线容纳空间131由顶板部11的相对两端的数据线容纳部13围绕形成,能使本实施例的母线槽结构一体成型,从而使整体结构紧凑美观,并且数据线容纳部13与本体1的外壁间形成数据线布设口,以使待布设的数据线能方便的通过数据线布设口放入数据线容纳空间131中,从而提高数据线布设的便利性。母线容纳空间21则是在母线固定板122的内壁上由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二延伸部142所固定的绝缘件2围绕形成,而在本体1的顶板部11的内壁向下延伸还形成有用于容设地线的地线容纳空间151,从而使数据传输线路、电力传输母线以及地线被同时固定且走向相同,有效提高线路布设的便利性,电力传输母线先放置入绝缘件2中,再固定在本体1上,能使电力传输线路与本体1间绝缘,防止其发生漏电危险。而该母线容纳空间21的数量为多个,则能同时布设多条电力传输线路,从而进一步提高线路布设的便利性。将电力传输母线靠近本体1的内壁设置,更能便
于其产生的热量及时的通过本体1散出,防止其大量发热导致的安全隐患。本体1的侧壁分为母线固定板连接部121、母线固定板122和母线固定板支撑部123三部分,三部分通过长度上的区别,能围绕形成一定空间,用于放置将多段母线槽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机构4(如图4所示),从而使多端母线槽紧凑相连,进而使各种线路隐蔽在本体1内,实现线路布设的美观。
34.具体的,该本体1可以由金属制成,以保持足够的结构刚性支撑内部布设的线路。而为使绝缘件2能方便的嵌入并良好固定在绝缘件容纳空间14内,该第一延伸部141和第二延伸部142以及本体1上还形成有固定结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4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嵌合部161,第二延伸部142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嵌合部162,第一嵌合部161和第二嵌合部162相对设置,母线固定板122的内壁在绝缘件容纳空间1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有第三嵌合部163,第一嵌合部161、第二嵌合部162及第三嵌合部163共同嵌合固定绝缘件2。通过在第一延伸部141、第二延伸部142以及本体1上设置第一嵌合部161、第二嵌合部162及第三嵌合部163,能使绝缘件2嵌设装入本体1时,自然的被引导并在径向方向上被锁止,从而大幅提高线路布设的便利性。具体的,绝缘件2的外壁上也对应形成有与第一嵌合部161、第二嵌合部162及第三嵌合部163相配合的凹槽,以使绝缘件2能被嵌设固定,该绝缘件2的内壁围绕形成“c”形的母线容纳空间21,以嵌设固定电力传输母线。
35.当承载有大负载电流的电力传输母线通过绝缘件2固定在本体1的内壁上时,为充分排散电路的发热,在本体1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散热结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母线固定板122的外壁对应绝缘件容纳空间14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给电力传输母线散热的波浪形的散热结构125。通过将本体1的外壁设置为波浪形,能扩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电力传输线路的散热效果。
36.在已布设好电力传输母线后,还应同时布设能防止漏电的地线,为使地线与电力传输母线一并平行布设,在本体1的上侧内壁还具有装设地线的结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两个地线容纳部15的下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用于对地线进行定位的地线卡设延伸部。通过将地线固定在本体1的上侧内壁上,能使地线和电力传输母线相远离的一并平行布设,既能防止地线被电力传输母线的发热所影响,也能提高其固定和分线布设的便利性。具体的,由于地线固定在上侧,而可能受重力影响掉落,还可通过螺栓或扎带等结构将地线固定。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顶板部1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用于固定地线的地线固定孔111。通过设置地线固定孔111,能使螺栓或扎带的两端分别抵持在地线的下端和顶板部11的上端,以防止地线掉落。
37.在电力传输母线和地线均已布设好后,可通过本体1的固定结构与外部结构连接固定,从而完成母线槽的定位。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母线固定板支撑部123的下端分别向内水平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本体固定延伸部124,本体固定延伸部124用于嵌设固定本体1。在固定母线槽的本体1时,可通过本体固定延伸部124的引导和定位,嵌插入外部的固定结构(如图5所示)中,以方便的实现对母线槽的定位安装。具体的,这一外部结构可以为导轨结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本体1能嵌设在母线槽底板3上,母线槽底板3的两端向上延伸并弯折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本体固定卡槽31,两个本体固定延伸部124分别嵌设于两个本体固定卡槽31内。通过本体固定卡槽31和本体固定延伸部124的配合嵌插结构,能使本体1方便的插设固定,以方便的实现对母线槽的定位安装。
38.当母线槽的本体1已嵌入并定位在母线槽底板3,并将数据线通过数据线布设口放至布设在数据线容纳空间131后,还可通过连接机构4将多个母线槽首尾连接,为在母线槽上形成一定的空间以对应嵌设连接机构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母线固定板连接部121的长度大于母线固定板122的长度,母线固定板支撑部123的长度大于母线固定板122的长度,母线固定板连接部121的长度与母线固定板支撑部123的长度相同。本体1的多段侧壁长度不同,围绕形成用于嵌设连接机构4的空间,从而将多段母线槽紧凑的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各种线路隐蔽在本体1内,实现线路布设的美观。具体的,母线固定板连接部和母线固定板支撑部等长,而母线固定板的长度和宽度则可根据连接机构4的不同而改变。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顶板部,其相对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用于容设数据通讯线路的数据线容纳部;两个母线固定板连接部,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连接部分别自所述顶板部的两端与所述数据线容纳部的连接处向下延伸形成;两个母线固定板,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分别自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连接部向下延伸形成;两个母线固定板支撑部,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支撑部分别自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向下延伸形成;其中,所述数据线容纳部自所述顶板部的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且围绕形成数据线容纳空间,所述数据线容纳部与所述本体的外壁间形成数据线布设口,所述母线固定板的内壁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一延伸部和多个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间形成用于容设绝缘件的绝缘件容纳空间,所述绝缘件围绕形成用于容设电力传输母线的母线容纳空间,所述顶板部的内壁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地线容纳部,两个所述地线容纳部间形成用于容设地线的地线容纳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相对设置,所述母线固定板的内壁在所述绝缘件容纳空间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向内水平延伸形成有第三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及所述第三嵌合部共同嵌合固定所述绝缘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母线固定板的外壁对应所述绝缘件容纳空间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给电力传输母线散热的波浪形的散热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地线容纳部的下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用于对地线进行定位的地线卡设延伸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部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用于固定地线的地线固定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母线固定板支撑部的下端分别向内水平延伸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本体固定延伸部,所述本体固定延伸部用于嵌设固定所述本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能嵌设在母线槽底板上,所述母线槽底板的两端向上延伸并弯折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本体固定卡槽,两个所述本体固定延伸部分别嵌设于两个所述本体固定卡槽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固定板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母线固定板的长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固定板支撑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母线固定板的长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固定板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母线固定板支撑部的长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母线槽结构,涉及电传输母线布设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顶板部,其具有数据线容纳部,数据线容纳部具有数据线容纳空间并与本体的外壁间形成数据线布设口;两个母线固定板连接部,两个母线固定板连接部分别自顶板部的两端与数据线容纳部的连接处延伸形成;两个母线固定板,两个母线固定板分别自两个母线固定板连接部延伸形成;两个母线固定板支撑部,两个母线固定板支撑部分别自两个母线固定板延伸形成;母线固定板具有绝缘件容纳空间,绝缘件围绕形成母线容纳空间,顶板部具有地线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母线槽结构能同时安全的布设电力传输线路和数据传输线路,且具有良好的布设便利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延明 沈一春 缪冬青 蒋志祥 姚秋飞 蒲维 江晓程 叶伟 李强 陈旭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9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