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及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1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及接触器。


背景技术:

2.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当交流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触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3.现有的交流接触器中,将漆包线焊接于焊接臂后,需要将压接片弯折并将漆包线压紧,但在压接过程经常出现将漆包线压断的情况,导致接线失败,进而导致接触器的生产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及接触器,以解决压接片将漆包线压断,导致接触器生产合格率低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该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设有外连接部,另一端设有漆包线连接部,所述漆包线连接部包括连接臂、焊接臂和压接片,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端子本体,所述焊接臂设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所述焊接臂上凸设有支撑块,所述压接片设于所述焊接臂上,并能在弯折后压接于所述支撑块,所述压接片压接于所述支撑块的状态下,所述压接片与所述焊接臂之间形成避让通道。
7.优选地,所述焊接臂包括沿第二方向首尾连接的第一片体、第二片体和第三片体,所述支撑块设于所述第二片体,所述避让通道位于所述压接片和所述第二片体之间。
8.优选地,所述压接片设于所述第二片体。
9.优选地,所述第一片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凹槽,漆包线能在所述第一凹槽处缠绕在所述第一片体上。
10.优选地,所述第三片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凹槽,漆包线能在所述第二凹槽处缠绕在所述第三片体上。
11.优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片沿第一方向延伸。
12.优选地,所述端子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和线圈架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固定片沿第三方向延伸。
13.优选地,所述外连接部设有安装孔,固定螺钉穿过安装孔后能将外接线压接于所
述外连接部。
14.优选地,所述外连接部设有若干摩擦槽或摩擦楞,所述固定螺钉将所述外接线压接于所述摩擦槽或所述摩擦楞上。
1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提供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及接触器,该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通过在焊接臂上凸设支撑块,当漆包线点焊接于焊接臂上后,弯折压接片并使得压接片压接于支撑块,此时,压接片与焊接臂之间形成避让通道,漆包线位于避让通道内,不会受到压接片的挤压,进而避免被压断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接触器的生产合格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触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26.100、线圈架;200、线圈绕组;300、固定螺钉;400、固定螺母;
27.1、端子本体;11、外连接部;111、安装孔;112、摩擦槽;12、固定部;121、第一固定片;122、第二固定片;1221、凸块;13、漆包线连接部;131、连接臂;1311、第一连接片;1312、第二连接片;132、焊接臂;1321、第一片体;13211、第一凹槽;1322、第二片体;13221、支撑块;1323、第三片体;13231、第二凹槽;133、压接片;134、避让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该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端子本体1的一端设有外连接部11,另一端设有漆包线连接部13,漆包线连接部13包括连接臂131、焊接臂132和压接片133,连接臂131的一端连接端子本体1,焊接臂132设于连接臂131的另一端,焊接臂132上凸设有支撑块13221,压接片133设于焊接臂132上且与焊接臂132呈凹口结构,并能在弯折后压接于支撑块13221,压接片133压接于支撑块13221的状态下,压接片133与焊接臂132之间形成避让通道134。借助上述设置,漆包线可以焊接于焊接臂132的焊接位置,其中,焊接位置位于支撑块13221靠近压接片133的一侧,然后弯折压接片133并使得压接片133压接于支撑块13221,此时,压接片133与焊接臂132之间形成避让通道134,漆包线位于避让通道134内,不会受到压接片133的挤压,进而避免被压断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接触器的生产合格率。
34.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焊接臂132包括沿第二方向y首尾连接的第一片体1321、第二片体1322和第三片体1323,支撑块13221设于第二片体1322,避让通道134位于压接片133和第二片体1322之间。上述设置可以将漆包线先在第一片体1321上缠绕,然后将漆包线的末端缠绕在第三片体1323上,最后将漆包线焊接在第二片体1322。其中,第一片体1321和第三片体1323的作用是使得位于第二片体1322上的漆包线的位置相同,进而促使焊接位置一致,提高焊接的合格率。另外,第三片体1323还可以使得漆包线的线头得到收纳。其中,第一片体1321、第二片体1322和第三片体1323一体成型设置,为保证焊接位置有足够的面积,在第一方向x上,第二片体1322的宽度大于第一片体1321和第三片体1323的宽度。
35.可选地,压接片133设于第二片体1322。设于第二片体1322上的压接片133可以直接对焊接好的漆包线进行压载,且在此处的压接片133可以与第二片体1322之间呈v型或者u型凹槽,提前弯折压接片133的结构,提高了后期弯折压接片133的效率。其中,压接片133和第二片体1322一体成型设置,其中,焊接位置在支撑块13221靠近压接片133的一侧,最终需要保证,焊接后的漆包线位于避让通道134内。
36.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压接片133设置在第三片体1323远离第二片体1322的一端,且能向第二片体1322方向弯折。为避免对漆包线缠绕在第三片体1323上产生干涉,该设置中压接片133相对第三片体1323的初始位置,优选地,压接片133位于第三片体1323在第二方向y的延长线上。在压接片133和第二片体1322连接处设有压痕,以便于漆包线焊接完成后,在压痕处将压接片133弯折并压接在第三片体1323和第二片体
1322上。
37.为提高对漆包线的缠绕效果,避免漆包线在第一片体1321上沿着第二方向y滑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片体13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凹槽13211,漆包线能在第一凹槽13211处缠绕在第一片体1321上。
38.另外,同理地,为避免漆包线在第三片体1323上沿着第二方向y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三片体132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凹槽13231,漆包线能在第二凹槽13231处缠绕在第三片体1323上。
39.连接臂131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接片1311和第二连接片1312,第一连接片1311沿第三方向z延伸,第二连接片131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二连接片1312位于端子本体1的上方,焊接臂132设于第二连接片1312远离第一连接片1311的一端。其中,端子本体1呈板状结构,平行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组成的平面。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连接片1311和第二连接片1312呈夹角设置,有助于将端子本体1固定于线圈架100上;另一方面,第二连接片1312位于端子本体1的上方,可以使得焊接漆包线的焊接臂132远离线圈绕组200,避免耐压试验时的耐压击穿。
40.可选地,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三方向z,或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呈夹角设置,只要能保证将焊接臂132能远离线圈绕组200即可。
41.端子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和线圈架100连接的固定部12,关于固定部12的机构,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部12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固定片121和第二固定片122,第一固定片12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固定片122沿第三方向z延伸,且位于端子本体1的下侧。固定部12呈l形,用于和线圈架100配合。其中,第二固定片122远离端子本体1的一侧凸设有凸块1221,凸块1221用于和线圈架100实现过盈配合。
42.可选地,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三方向z,或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呈夹角设置。只要能保证将端子本体1无法从线圈架100抽出即可。
43.关于各处的厚度,第一片体1321、第二片体1322、第三片体1323和压接片133的厚度相同且小于端子本体1的厚度;第一连接片1311、第二连接片1312、第一固定片121和第二固定片122的厚度相同且均等于端子本体1的厚度。
44.外连接部11设有安装孔111,固定螺钉300穿过安装孔111后能将外接线压接于外连接部11。借助上述设置,能实现端子本体1和外接线的连接,且连接牢固、可靠、稳定性高。其中,固定螺钉300穿过安装孔111后螺接于线圈架100上,或者固定螺钉300穿过安装孔111后与固定螺母400螺接。
45.为避免外接线在外连接部11和固定螺钉300的螺帽之间转动,导致接触不良,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外连接部11设有若干摩擦槽112或摩擦楞,固定螺钉300将外接线压接于摩擦槽112或摩擦楞上。具体地,外连接部11设有两列摩擦槽112,每列摩擦槽112设有3-10个,优选6个。摩擦槽112沿第二方向y延伸,多个摩擦槽11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46.实施例二
4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上述方案中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
4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
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本体(1),所述端子本体(1)的一端设有外连接部(11),另一端设有漆包线连接部(13),所述漆包线连接部(13)包括连接臂(131)、焊接臂(132)和压接片(133),所述连接臂(131)的一端连接端子本体(1),所述焊接臂(132)设于所述连接臂(131)的另一端,所述焊接臂(132)上凸设有支撑块(13221),所述压接片(133)设于所述焊接臂(132)上,并能在弯折后压接于所述支撑块(13221),所述压接片(133)压接于所述支撑块(13221)的状态下,所述压接片(133)与所述焊接臂(132)之间形成避让通道(1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臂(132)包括沿第二方向(y)首尾连接的第一片体(1321)、第二片体(1322)和第三片体(1323),所述支撑块(13221)设于所述第二片体(1322),所述避让通道(134)位于所述压接片(133)和所述第二片体(132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片(133)设于所述第二片体(13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13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凹槽(13211),漆包线能在所述第一凹槽(13211)处缠绕在所述第一片体(1321)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片体(132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凹槽(13231),漆包线能在所述第二凹槽(13231)处缠绕在所述第三片体(1323)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31)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接片(1311)和第二连接片(1312),所述第一连接片(1311)沿第三方向(z)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片(1312)沿第一方向(x)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和线圈架(100)连接的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固定片(121)和第二固定片(122),所述第一固定片(121)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二固定片(122)沿第三方向(z)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部(11)设有安装孔(111),固定螺钉(300)穿过安装孔(111)后能将外接线压接于所述外连接部(1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部(11)设有若干摩擦槽(112)或摩擦楞,所述固定螺钉(300)将所述外接线压接于所述摩擦槽(112)或所述摩擦楞上。10.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连接端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及接触器,该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的一端设有外连接部,另一端设有漆包线连接部,漆包线连接部包括连接臂、焊接臂和压接片,连接臂的一端连接端子本体,焊接臂设于连接臂的另一端,焊接臂上凸设有支撑块,压接片设于焊接臂上并能在弯折后压接于支撑块,压接片压接于支撑块的状态下,压接片与焊接臂之间形成避让通道。上述设置使得漆包线可以焊接于焊接臂上且位于支撑块靠近压接片的一侧,然后弯折压接片并使得压接片压接于支撑块,漆包线不会受到压接片的挤压,进而避免被压断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接触器的生产合格率。了接触器的生产合格率。了接触器的生产合格率。


技术研发人员:满金 柯小明 张协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8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