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比重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


背景技术:

2.传统测试粗粒土比重的方法有虹吸筒法、浮称法,虹吸筒法的试验精度较低,而浮称法的试验操作较复杂且精细,采用浮力仪恰恰极大地改进了这两种试验方法的不足,提高了试验效率。
3.公开号为cn102636409a的专利一种粗粒土的比重值的测定仪器,是由主体台架及其电子天平、盛水容器、盛粗粒土的金属网篮等组成。所述主体台架是由升降主轴、吊挂样品钩架、盛水容器托架、旋转手柄和锁扣手柄构成。吊挂样品钩架与升降主轴连接,升降主轴与旋转手柄连接,盛水容器托架通过连接件与升降主轴和锁扣手柄连接。当锁扣手柄置于“开”位置,此时转动主体台架上的旋转手柄,只有吊挂样品钩架通过升降主轴做上下运动;当锁扣手柄置于“锁”位置,此时转动主体台架上的旋转手柄,则吊挂样品钩架和盛水容器托架通过升降主轴同步作向上或向下的运动。本仪器设计巧妙,体积小,易操作,能快速、有效地测定粗粒土的比重。
4.虽然该技术方案能快速、有效地测定粗粒土的比重,但是其还是存在不足,如通过手动将测量物进行升降,容易造成其晃动,从而造成样品进入容易不够稳定的现象,且该方案是对粗粒土进行测量,对于较细的样品测量时,金属网篮容易造成渗漏,不便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包括电子秤,所述电子秤的顶部安装有大盛水器,所述大盛水器的上部设置有细线固定件,所述细线固定件的两端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细线固定件的底部连接有若干细线,所述细线的底端安装有小盛水器,所述细线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内腔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转轴,所述细线的顶端连接在转轴上。
7.作为优选,所述细线固定件的两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支撑架卡接配合。
8.作为优选,所述细线的为三根,且底端分别固定在小盛水器顶部开口的三等分点处。
9.作为优选,所述小盛水器的尺寸小于大盛水器的尺寸。
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三角支架。
11.作为优选,所述细线固定件的两端内底部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内侧安装有若干加热电阻丝。
12.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电阻丝在加热板的内壁均匀排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该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中,通过其中设置的电机能够带动细线稳定收卷,从而带动小盛水器稳定升降,使得样品稳定移动,保证测量精确,且通过小盛水器能够将细颗粒样品进行放入,不会导致样品渗漏,实现有效测量,在小盛水器取出时能够将其外壁进行烘干,保证测量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细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9.1、电子秤;2、大盛水器;3、小盛水器;4、支撑架;5、细线;6、细线固定件;61、卡槽;62、内腔;63、电机;631、转轴;7、加热板;71、加热电阻丝。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要用于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如烘干的浮选精矿、尾矿,粘土等,包括电子秤1,电子秤1的顶部安装有大盛水器2,大盛水器2的上部设置有细线固定件6,细线固定件6的两端安装有支撑架4,细线固定件6的底部连接有若干细线5,细线5的底端安装有小盛水器3,细线固定件6的内部设置有内腔62,内腔62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内腔62的内部安装有电机63,电机63的输出轴安装有转轴631,细线5的顶端连接在转轴631上,通过电机63可进行小盛水器3的上升、下降调节。
24.本实施例中,细线固定件6的两端设置有卡槽61,卡槽61与支撑架4卡接配合,便于细线固定件6的稳定支撑固定。
25.具体的,细线5的为三根,且底端分别固定在小盛水器3顶部开口的三等分点处,保证细线5拉动小盛水器3时保证稳定不会偏移。
26.进一步的,小盛水器3的尺寸小于大盛水器2的尺寸,便于小盛水器3进入大盛水器2的内部。
27.进一步的,支撑架4的底部安装有三角支架,保证支撑架4的稳定支撑。
28.实施例2
29.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细线固定件6的两端内底部安装有加热板7,加热板7的内侧安装有若干加热电阻丝71,能够随时对小盛水器3进行烘干操作,保证测量数值精确。
30.进一步的,加热电阻丝71在加热板7的内壁均匀排列,保证均匀烘干。
31.本实用新型的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在使用时,首先用细线5按实验要求把小盛水器3绑好,大盛水器2中加入一定量水后放在电子秤1上进行去皮测量,再通过电机63工作把绑好的小盛水器3放入大盛水器2中测定其在水面下静止时悬于中的浮力m1(即等于电子秤的读数),再通过电机63工作把小盛水器3上升,并通过加热板7对其烘干,接着测定放入样品的净重(m2),并将待测定的样品放入小盛水器3,再向小盛水器3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排出气泡后静止大约30分钟至水清泽,再测定好加入小盛水器3中的水量(m3);在大盛水器2中加入一定量水后放在电子秤1上去皮测量,再把小盛水器3放入大盛水器2中测定其在水面下静止时悬于中的浮力m4,即电子秤的读数,最后根据比重的定义即样品的重量与其排除水的重量之比,计算样品的比重r:r=m2/(m4-m3-m1)。
3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机63、加热电阻丝71等,上述部件中的电子元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本装置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电器件分别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上述工作原理中,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均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包括电子秤(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秤(1)的顶部安装有大盛水器(2),所述大盛水器(2)的上部设置有细线固定件(6),所述细线固定件(6)的两端安装有支撑架(4),所述细线固定件(6)的底部连接有若干细线(5),所述细线(5)的底端安装有小盛水器(3),所述细线固定件(6)的内部设置有内腔(62),所述内腔(62)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内腔(62)的内部安装有电机(63),所述电机(63)的输出轴安装有转轴(631),所述细线(5)的顶端连接在转轴(63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线固定件(6)的两端设置有卡槽(61),所述卡槽(61)与支撑架(4)卡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线(5)的为三根,且底端分别固定在小盛水器(3)顶部开口的三等分点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盛水器(3)的尺寸小于大盛水器(2)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的底部安装有三角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线固定件(6)的两端内底部安装有加热板(7),所述加热板(7)的内侧安装有若干加热电阻丝(7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丝(71)在加热板(7)的内壁均匀排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比重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包括电子秤,电子秤的顶部安装有大盛水器,大盛水器的上部设置有细线固定件,细线固定件的两端安装有支撑架,细线固定件的底部连接有若干细线,细线的底端安装有小盛水器,细线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内腔的内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转轴,细线的顶端连接在转轴上。该细颗粒样品的比重测量机构中,电机能够带动细线稳定收卷,从而带动小盛水器稳定升降,使得样品稳定移动,保证测量精确,且通过小盛水器能够将细颗粒样品进行放入,不会导致样品渗漏,实现有效测量,在小盛水器取出时能够将其外壁进行烘干,保证测量的精确性。精确性。精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喆 庞建涛 李树建 杨建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7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