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7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


背景技术:

2.热模锻一般是指将金属毛坯加热至高于材料再结晶温度后,利用模具将金属毛坯塑性成形为锻件形状和尺寸的精密锻造方法。
3.传统的模具热模锻模具一般没有设置冷却机构,在模具工作时,下模具由于将高温金属毛坯承载,金属毛坯的温度传递至模具上,导致模具升温,在长期的高温状态下工作,易导致模具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形变影响产品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有效的解决了目前高温金属毛坯热传递至模具上,易导致模具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形变影响产品的精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包括冷却底座,所述冷却底座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嵌装有下模具主体,下模具主体上方连接有上模具主体,下模具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一蛇形流道,第一蛇形流道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水接头,第一蛇形流道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水接头,冷却底座内部开设有第二蛇形流道,第二蛇形流道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接头,第二蛇形流道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水接头,第二出水接头与第一进水接头通过传输管连通,第一出水接头通过回水管连通有储液组件,回水管中部连通有冷却器,储液组件一端通过出水管与第二进水接头连通。
6.优选的,所述储液组件包括储液箱,储液箱上端连接有盖板,储液箱内部一侧连接有导流板,导流板上方且位于储液箱侧壁连通有回水接头,储液箱下部一侧连通有输水接头,储液箱内部一侧且位于导流板下方安装有液泵,液泵输出端与输水接头连通。
7.优选的,所述储液箱内部下端一侧连接有斜台,斜台一侧连接有过滤件,过滤件通过螺钉与导流板连接。
8.优选的,所述过滤件包括框架,框架上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导流板嵌装,导流板对应固定板嵌装处开设有嵌装槽。
9.优选的,所述框架内部一侧连接有第一纱布层,第一纱布层一侧连接有滤棉,滤棉一侧连接有滤网,滤网一侧连接有彭松棉,彭松棉一侧连接有第二纱布层。
10.优选的,所述储液箱下部一侧连通有排出口,排出口位于斜台最低处一侧。
11.优选的,所述下模具主体上端开设有成型凹腔,下模具主体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定位槽,上模具主体下端开设有成型凸腔,上模具主体下端四角均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与定位槽相适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泵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鼓入冷却底座内部的第二蛇形流道,然后从传输管进入下模具内部的第一蛇形流道,再从回水管进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后回到储液箱,形成一个循环,在冷却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将下模具内部的热量吸收带走,从而降低其高温影响,有效的避免下模具发生形变影响产品尺寸精度;
14.(2)、该新型通过在冷却底座内部设置的第一蛇形流道,能够对下模具下端面进行冷却,在下模具内部设置的第一蛇形流道,能够从其内部进行冷却降温,且蛇形循环结构设置,增加冷却液流动时长,提高了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蛇形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凹腔的开设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冷却底座;2、下模具主体;3、上模具主体;4、第一蛇形流道;5、第一进水接头;6、第一出水接头;7、第二蛇形流道;8、第二进水接头;9、第二出水接头;10、传输管;11、回水管;12、储液组件;1201、储液箱;1202、盖板;1203、导流板;1204、回水接头;1205、输水接头; 1206、液泵;1207、斜台;1208、过滤件;12081、框架;12082、固定板; 12083、第一纱布层;12084、滤棉;12085、滤网;12086、彭松棉;12087、第二纱布层;1209、螺钉;1210、排出口;13、冷却器;14、出水管;15、成型凹腔;16、定位槽;17、成型凸腔;18、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由图1-图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冷却底座1,冷却底座1 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嵌装有下模具主体2,下模具主体2上方连接有上模具主体3,下模具主体2内部开设有第一蛇形流道4,第一蛇形流道4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水接头5,第一蛇形流道4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水接头6,冷却底座1内部开设有第二蛇形流道7,第二蛇形流道7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接头 8,第二蛇形流道7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水接头9,第二出水接头9与第一进水接头5通过传输管10连通,第一出水接头6通过回水管11连通有储液组件12,回水管11中部连通有冷却器13,通过冷却器13的设置,能够保持冷却液在吸收热量后,经过冷却器13时,再次被降温处理,保持冷却液的持续冷却效果,储液组件12一端通过出水管14与第二进水接头8连通,下模具主体2上端开设有成型凹腔15,下模具主体2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定位槽16,上模具主体3下端开设有成型凸腔17,上模具主体3下端四角均连接有定位块18,定位块
18与定位槽16相适配。
2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储液组件12包括储液箱1201,储液箱 1201上端连接有盖板1202,储液箱1201内部一侧连接有导流板1203,导流板1203上方且位于储液箱1201侧壁连通有回水接头1204,储液箱1201下部一侧连通有输水接头1205,储液箱1201内部一侧且位于导流板1203下方安装有液泵1206,液泵1206输出端与输水接头1205连通,储液箱1201内部下端一侧连接有斜台1207,斜台1207一侧连接有过滤件1208,过滤件1208 通过螺钉1209与导流板1203连接,储液箱1201下部一侧连通有排出口1210,排出口1210位于斜台1207最低处一侧,方便水垢聚集,然后排出。
26.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过滤件1208包括框架12081,框架12081 上端连接有固定板12082,固定板12082与导流板1203嵌装,导流板1203对应固定板12082嵌装处开设有嵌装槽,框架12081内部一侧连接有第一纱布层12083,第一纱布层12083一侧连接有滤棉12084,滤棉12084一侧连接有滤网12085,滤网12085一侧连接有彭松棉12086,彭松棉12086一侧连接有第二纱布层12087;
27.工作过程中,冷却液依次穿过第一纱布层12083、滤棉层12084、滤网层 12085、膨胀棉层12086和第二纱布层12087,经过多级过滤吸附,从而保证被抽吸的冷却液中的水垢被过滤,从而避免在第一蛇形流道4和第二蛇形流道7内沉淀影响冷却效果。
2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液泵1206将储液箱1201内部的冷却液输出至出水管14,然后出水管14内的冷却液从第二进水接头8进入至第二蛇形流道7内,然后从第二出水接头9输出至传输管10,然后由第一进水接头5进入第一蛇形流道4内,经过循环流动后从第一出水接头6输出至回水管11内,然后进入冷却器13内进行冷却,再从回水管11进入储液箱1201内部,然后再被液泵1206鼓出形成循环,从而使得冷却液将下模具主体2内的热量吸收;
29.另外,当冷却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将下模具主体2的热量吸收,使得冷却液升温,进而冷却液中所含有的水垢逐渐在升温状态下形成,在循环流动时,水垢最后进入储液箱1201内,在进入储液箱1201内时,沿导流板1203向下引导,然后从斜台1207的斜面引导下聚集于储液箱1201底部;而液泵1206 抽吸冷却液时,由于过滤件1208的阻挡作用,冷却液依次穿过第一纱布层 12083、滤棉层12084、滤网层12085、膨胀棉层12086和第二纱布层12087,经过多级过滤吸附,从而保证被抽吸的冷却液中的水垢被过滤,从而避免在第一蛇形流道4和第二蛇形流道7内沉淀影响冷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包括冷却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底座(1)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嵌装有下模具主体(2),下模具主体(2)上方连接有上模具主体(3),下模具主体(2)内部开设有第一蛇形流道(4),第一蛇形流道(4)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水接头(5),第一蛇形流道(4)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水接头(6),冷却底座(1)内部开设有第二蛇形流道(7),第二蛇形流道(7)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接头(8),第二蛇形流道(7)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水接头(9),第二出水接头(9)与第一进水接头(5)通过传输管(10)连通,第一出水接头(6)通过回水管(11)连通有储液组件(12),回水管(11)中部连通有冷却器(13),储液组件(12)一端通过出水管(14)与第二进水接头(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组件(12)包括储液箱(1201),储液箱(1201)上端连接有盖板(1202),储液箱(1201)内部一侧连接有导流板(1203),导流板(1203)上方且位于储液箱(1201)侧壁连通有回水接头(1204),储液箱(1201)下部一侧连通有输水接头(1205),储液箱(1201)内部一侧且位于导流板(1203)下方安装有液泵(1206),液泵(1206)输出端与输水接头(120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201)内部下端一侧连接有斜台(1207),斜台(1207)一侧连接有过滤件(1208),过滤件(1208)通过螺钉(1209)与导流板(120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1208)包括框架(12081),框架(12081)上端连接有固定板(12082),固定板(12082)与导流板(1203)嵌装,导流板(1203)对应固定板(12082)嵌装处开设有嵌装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2081)内部一侧连接有第一纱布层(12083),第一纱布层(12083)一侧连接有滤棉(12084),滤棉(12084)一侧连接有滤网(12085),滤网(12085)一侧连接有彭松棉(12086),彭松棉(12086)一侧连接有第二纱布层(12087)。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201)下部一侧连通有排出口(1210),排出口(1210)位于斜台(1207)最低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主体(2)上端开设有成型凹腔(15),下模具主体(2)上端四角均开设有定位槽(16),上模具主体(3)下端开设有成型凸腔(17),上模具主体(3)下端四角均连接有定位块(18),定位块(18)与定位槽(16)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模锻增加金属外流阻力模具,解决了目前高温金属毛坯热传递至模具上,易导致模具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形变影响产品的精度的问题,其包括冷却底座,所述冷却底座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嵌装有下模具主体,下模具主体上方连接有上模具主体,下模具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一蛇形流道,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泵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鼓入冷却底座内部的第二蛇形流道,然后从传输管进入下模具内部的第一蛇形流道,再从回水管进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后回到储液箱,形成一个循环,在冷却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将下模具内部的热量吸收带走,从而降低其高温影响,有效的避免下模具发生形变影响产品尺寸精度。有效的避免下模具发生形变影响产品尺寸精度。有效的避免下模具发生形变影响产品尺寸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明 孙运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亚太安信达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6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