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介质及导电介质液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9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导电介质的过热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储能模块、储能系统等产品的用量在不断增加,使得导电介质(高压铜排、铝排、导线等)用量增加,同时导电介质使用工况也在不断提升,进而导电介质温升也随之提高,导电介质温升高对产品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改善导电介质温升问题,会出现如下情况(以铜排为例,其他导电介质于此相同):
3.1、 随着锂电池产品要求及使用工况的提升(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使用环境温度升高等),铜排的温升也越来越高,随着铜排温升的升高,可能会导致绝缘故障、系统漏电、短路起火、产品失效、人员触电等安全风险;
4.2、 当铜排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铜排的包覆层会发生软化溶解,导致绝缘故障和漏电风险;
5.3、 铜排温升过大会间接导致锂电池产品失效及安全问题;
6.4、铜排的内阻随着铜排温度升高而增大,会造成电量损耗及功率损耗。
7.目前,现有铜排没有直接自带热管理系统,都是对其他产品(如电池包)进行热管理,从而间接降低铜排温度,比如对电池包进行风冷、液冷等方式进行热管理;另外还有通过增大铜排横截面积来加快铜排散热,但这样会导致铜排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对空间利用需求增大,影响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样会增加铜排成本;暂无有效直接降低铜排温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导电介质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解决现有导电介质温升带来的缺陷和不足。
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电介质,包括导电体和套体,所述套体套在所述导电体上,并且所述导电体的两端分别裸露于所述套体之外;所述套体的内部与所述导电体之间留有作为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间隙;所述套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所述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11.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介质,所述套体为双层结构体,包括外套和内套;所述内套位于所述外套之内,两端密封相连;所述内套紧贴所述导电体;所述间隙位于外套和内套之间。
12.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介质,所述导电体裸露于所述套体外的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还设置有连接孔。
13.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介质,所述套体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
14.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介质,所述导电体和所述内套之间通过导热胶胶
合或热熔焊的方式相固定。
15.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介质,所述导电体表面设有绝缘层。
16.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介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导电体。
17.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介质,所述套体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内,并连接所述导电体。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电介质液冷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液冷系统以及上述的导电介质,所述套体上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液冷系统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液冷系统通过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却液热交换通道;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信息判断是否控制所述液冷系统工作。
19.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介质液冷控制系统,所述液冷系统为电池包的液冷系统,所述温度控制器为整车控制器或者bms。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21.1、具备装配工艺简单、技术可靠、冷却均匀、效率高等优势;
22.2、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外接液冷系统,这里的液冷系统可以是电池包或bdu的液冷系统,从而不需要单独建立一个专用的液冷系统,降低成本和制造难度,巧妙借用电池包或bdu的液冷系统;
23.3、可快速有效地降低导电介质本体的温度,解决温升问题;
24.4、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导电介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25.5、设计制造原材料简单丰富,不需要复杂工艺,无环境污染产物出现,做到了环保无害的要求。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原理图。
30.上述各图中,
31.1导电介质,11导电体,111连接端,1111连接孔,112绝缘层,12套体,121内套,122外套,123温度传感器安装孔,3间隙,4进液口,5出液口,6液冷系统,61循环泵,62散热器,621进口,622出口,7温度传感器,8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如图1、图2所示,一种导电介质,提供的导电介质1包括长条的导电体11和长条的套体12。套体12套在导电体11上,并且导电体11的两端分别裸露于套体12之外。导电体11裸露于套体12外的部分是为连接端111。连接端111上设置有连接孔1111。套体12的内部留有作为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间隙3。套体12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进液口4
和出液口5。进液口4和出液口5用于连接液冷系统6,由此液冷系统6可以将冷却液泵入间隙3内通过热交换后将热量带走,实现对该导电体11的冷却。
34.本实施例中,导电体11和套体12的横截面均呈矩形,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导电体11也可以呈其他形状,比如参照图3示例。图3示例中,导电体11横截面为圆形,与此对应的套体12的横截面也呈圆形,导电体11和套体12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导电体11通常由铜或者铝制成。
35.进一步地,套体12可以为双层结构体,参照图2,包括内套121和外套122,内套121尺寸小于外套122,位于外套122之内,并紧贴导电体11。间隙3位于外套122和内套121之间。内套121和外套122两端密封相连,使得间隙3两端被密封。套体12整体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这里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优选采用聚酰胺、聚苯二酰胺等具有耐高温、耐磨、强度高、柔韧性好的材质。
36.此外,导电体11和套体12通常以胶合或焊接方式相固定。在导电体11和套体12以胶合相固定的情况下,通常在导电体11和内套121之间通过导热胶胶合相固定。在导电体11和套体12以焊接相固定的情况下,这里的焊接通常是指导电体11和内套121之间通过热熔焊的方式相固定。
37.此外,为避免导电体11漏电至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冷却液中,在导电体11和套体12固定前,导电体11的表面设有绝缘层112。绝缘层112优先采用喷涂方式喷涂在表面的绝缘涂层,可以是高温搪瓷、氧化铝等材质。
38.此外,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导电介质1上设置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连接导电体11,用于检测导电体11的温度。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套体12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123。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温度传感器安装孔123内,并连接导电体11。
39.图4示例了一种导电介质液冷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8、液冷系统6以及导电介质1,套体12上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7,液冷系统6和温度传感器7连接温度控制器8,液冷系统6通过进液口4和出液口5连接冷却液热交换通道;温度传感器7用于对导电体11的温度进行采集,并将温度信息反馈给温度控制器8,温度控制器8根据温度信息判断是否控制液冷系统6工作。本实施例中液冷系统6至少包括循环泵61和散热器62。散热器62用于冷却液的散热,其进口621和出口622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套体12的进液口4和出液口5。散热器62和套体12之间所连的管道形成一个封闭的冷却液循环回路,循环泵61设置在该冷却液循环回路上用于驱动冷却液在该冷却液循环回路中流动。温度控制器8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7所检测到的导电体11的温度,并根据导电体11的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液冷系统6,当导电体11的温度过高时,开启循环泵61实现对导电体11的液冷。导电体11所连接的温度传感器7可以有多个。本实施例的导电介质1通常应用于电动汽车中。液冷系统6为外接的模块,可以是电池包的液冷系统,或者整车的液冷系统,优选电池包的液冷系统。此外,液冷系统6和温度传感器7需要通过温度控制器8进行对导电介质1的温控。温度控制器8可以是bms模块本身或者是整车的控制器。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电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体和套体,所述套体套在所述导电体上,并且所述导电体的两端分别裸露于所述套体之外;所述套体的内部与所述导电体之间留有作为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间隙;所述套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所述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为双层结构体,包括外套和内套;所述内套位于所述外套之内,两端密封相连;所述内套紧贴所述导电体;所述间隙位于外套和内套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裸露于所述套体外的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还设置有连接孔。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和所述内套之间通过导热胶胶合或热熔焊的方式相固定。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表面设有绝缘层。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导电体。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内,并连接所述导电体。9.一种导电介质液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控制器、液冷系统以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导电介质,所述套体上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液冷系统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液冷系统通过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所述冷却液热交换通道;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信息判断是否控制所述液冷系统工作。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介质液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为电池包的液冷系统,所述温度控制器为整车控制器或者bms。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介质及导电介质液冷控制系统。其中,导电介质包括导电体、套体以及温度传感器,套体套在导电体上,并且导电体的两端分别裸露于套体之外;套体的内部设置有作为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间隙;套体上设置有连接冷却液热交换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导电介质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有液冷系统,温度传感器与液冷系统与温度控制器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导电介质的温度信息,并反馈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控制液冷系统是否工作,通过供应冷却介质在冷却液热交换通道中循环对导电介质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介质的结构优化,解决现有导电介质温升带来的缺陷和不足。和不足。和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74)专利代理机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6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