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在居住和室内工作环境下安装空调系统,用以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性,成为人们提高舒适性需求的一个重要选择。其中,多联机空调技术由于具有控制自由、高效节能、便于安装维护等优点,是空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公司采用的一体式两联供多联外机系统方案是使用双四通阀并联结构,但为了保障推阀压力和防止四通阀积液,每个四通阀c口或e口会配一段毛细管节流,此结构会导致高低压窜气,从而影响整机能效。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四通阀的连通口设置的毛细管存在高低压窜气而造成空调机组能效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使两个四通阀串联而避免压力泄漏的空调机组。
4.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用于连通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的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液管,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室外机的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具有d口、e口、s口和c口,所述第二四通阀具有d’口、e’口、s’口和c’口,所述d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c口与所述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e口与所述d’口连通,所述s口和所述s’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c’口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e’口通过控制机构与所述液管连通。
5.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节流机构,所述e’口通过所述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连通。
6.所述室内机至少包括地暖机构,所述室外机包括地暖换热器,所述地暖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件和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换热件与所述地暖机构连通构成水循环系统,所述e’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件与所述节流机构连通。
7.所述空调机组具有除霜模式,在所述除霜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与c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e’口与s’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进行动态调节,所述室内机停止工作。
8.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地暖模式,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与e口连通,c 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口与e’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进行动态调节,所述室内机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
9.所述节流机构包括电子膨胀阀,且所述电子膨胀阀具有关闭状态和开度动态调节的状态。
10.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口与所述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室内机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
11.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与e口连通,c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口与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切换至断开状态,所
述室内机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
12.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再热除湿模式,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口与所述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室内机中的部分换热机构切换至进行除湿,部分换热机构切换至进行制热。
13.所述室内机包括三管式室内机构,所述三管式室内机构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连通,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中,所述第一节流机构和所述第二节流机构均进行动态调节。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机组,利用两个四通阀串联来实现空调系统在多个模式下的切换,进而取消四通阀连通口处的毛细管,有效的避免空调机组的高低压窜气的问题,提高空调机组的系统能效。在空调机组中存在地暖机构时,利用两个四通阀的切换使得地暖机构为外机提供化霜能量,由于地暖机构内的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比热容大,与传统通过内机取热的除霜方式相比,室内温度降低更少,用户体验更佳,同时空调机组在除霜模式中,并没有冷媒流经室内机,从而有效的降低内机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处于除霜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处于地暖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图;
19.图5为图4的局部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处于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或再热除湿模式下的冷媒流路图;
22.图中:
23.1、室内机;2、室外机;3、第一连通管;4、第二连通管;5、液管;6、第一四通阀;7、第二四通阀;8、室外换热器;9、压缩机; 10、控制机构;11、地暖机构;12、地暖换热器;121、第一换热件; 122、第二换热件;13、第一换热器;14、第二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至图7所示的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1、室外机2和用于连通所述室内机1与所述室外机2的第一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4和液管5,所述第二连通管4与所述室外机2的压缩机9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室外机2 包括第一四通阀6和第二四通阀7,所述第一四通阀6具有d口、e口、s 口和c口,所述第二四通阀7具有d’口、e’口、s’口和c’口,所述d 口与所述压缩机9的排气口连通,所述c口与所述室外机2的室外换热器 8连通,所述e口与所述d’口连通,所
述s口和所述s’口均与所述压缩机9的回气口连通,所述c’口与所述第一连通管3连通,所述e’口通过控制机构10与所述液管5连通。将第一四通阀6和第二四通阀7串联设置,利用第一四通阀6和第二四通阀7的串联来实现多联机系统制冷、制热和地暖等模式的切换,特别是将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的连通口处设置的毛细管取消,而将第一四通阀6中的e口与第二四通阀7的d口连通,同时将第二四通阀7的e’口通过控制机构10与液管5连通,使得第一四通阀6的e口无需设置毛细管,第二四通阀7的e’口能够在控制机构10的控制下实现与液管5的连通和断开,当控制机构10断开时,第二四通阀7的e’口与液管5之间没有任何的冷媒流通,而当控制机构10连通时,第二四通阀7的e’口与液管5之间可以进行冷媒流通,并且控制机构10的开度可调而实现冷媒流量的调节。也即取消两个四通阀处设置的毛细管,提升系统能效,提升用户体验。其中图中的箭头为冷媒流动方向。
26.具体的,所述控制机构10包括节流机构,所述e’口通过所述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5连通。特别的,所述节流机构包括电子膨胀阀,且所述电子膨胀阀具有关闭状态和开度动态调节的状态。当节流机构(电子膨胀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四通阀7的e’口无法与液管5之间连通,而当处于开度动态调节状态时,节流机构(电子膨胀阀)能够对e’口与液管5之间流通的冷媒进行节流。即避免e’口处设置毛细管而存在压力泄漏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将第二四通阀7的e’口进行利用来增加空调机组的工作模式。
27.所述室内机1至少包括地暖机构11,所述室外机2包括地暖换热器 12,所述地暖换热器12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件121和第二换热件 122,所述第一换热件121与所述地暖机构11连通构成水循环系统,所述e’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件122与所述节流机构连通。第二换热件122 内的冷媒能够与第一换热件12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使流经第二换热件122的冷媒在地暖换热器12内进行吸热或放热。
28.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空调机组具有除霜模式,在所述除霜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c口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e’口与 s’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进行动态调节,所述室内机1停止工作。压缩机9排出的冷媒依次通过第一四通阀6的d口、c口流至室外换热器8,对室外换热器8进行化霜之后进入液管5,然后在节流机构的节流作用下进入地暖换热器12内,在流经第二换热件122时与第一换热件121内的热水进行,从而使得第二换热件122内的冷媒从地暖机构11内进行吸热,在吸热完成后依次通过第二四通阀7的e’口和d’口回流至压缩机 9,完成除霜循环。由于地暖机构11内的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比热容大,与传统通过内机取热的除霜方式相比,室内温度降低更少,用户体验更佳,同时空调机组在除霜模式中,并没有冷媒流经室内机1,从而有效的降低内机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29.优选的,所述地暖换热器12为套管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的内管构成第一换热件121,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距构成第二换热件122;或者,套管换热器的内管构成第二换热件122,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距构成第一换热件121。
30.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地暖模式,所述第一四通阀6 的d口与e口连通,c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d’口与e’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进行动态调节,所述室内机1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压缩机9的排气依次通过第一四通阀6的d口、e口、第二四通阀7的d’口、e’口的引流进入第二换热件122内,并在通过第二换热件122之后通过节流机构流至液管5内,进入液管5内的冷媒通过室外换热器8后通过第一四通阀6的c
口和s口后回流至压缩机9内,完成地暖制热循环,同时地暖机构11内的水循环进入第一换热件121内,第二换热件122内的冷媒对第一换热件121中的水进行加热,最终使地暖机构 11达到制热的目的。
31.如图7所示,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d’口与所述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10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室内机1 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压缩机9的排气依次通过第一四通阀 6的d口、c口后进入室外换热器8内并最终流至液管5,室内机1根据用户的需求从液管5内获取冷媒,并按照室内机1的预设工况(制冷工况等)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室内的制冷,由室内机1流出的冷媒依次通过第一连通管3、第二四通阀7的c’口、d’口和第一四通阀6的e口和s口回流至压缩机9,完成空调机组的制冷换热循环。
32.如图6所示,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e口连通,c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d’口与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10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室内机1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压缩机9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第二连通管4,另一部分依次通过第一四通阀6的d口、e口、第二四通阀7的d’口和c’口进入第一连通管3,室内机1根据用户的需求从第二连通管4和/或第一连通管3内获取冷媒,并按照室内机1的预设工况(制热工况等)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室内的制热,由室内机1流出的冷媒依次通过液管5、室外换热器8、第一四通阀6的c口和s口回流至压缩机9 内,完成空调机组的制热循环。
33.其中当室内机1包括三管制室内机1构时,由于三管式之内机构具有并列设置的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14,其中第一换热器13的一端与第一连通管3连通,第二换热器14的一端与第二连通管4连通,当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14均处于制热工况时,室内机1根据用户的需求同时从第二连通管4和第一连通管3内获取冷媒进行制热,而当仅第一换热器13处于制热工况时,室内机1根据用户的需求从第一连通管 3内获取冷媒进行制热,而当仅第二换热器14处于制热工况时,室内机 1根据用户的需求从第二连通管4内获取冷媒进行制热。
34.如图7所示,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再热除湿模式,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d’口与所述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10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室内机1中的部分换热机构切换至进行除湿,部分换热机构切换至进行制热。压缩机9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依次通过第一四通阀6的d 口、c口后进入室外换热器8内并最终流至液管5,另一部分直接送至第二连通管4内,室内机1中部分换热机构从液管5内获取冷媒进行除湿,部分换热机构从第二连通管4内获取冷媒进行制热,并所有冷媒最终回流至第一连通管3内,并依次通过第二四通阀7的c’口、d’口和第一四通阀6的e口和s口回流至压缩机9,完成空调机组的再热除湿模式。
35.具体的,所述室内机1包括三管式室内机1构,所述三管式室内机1 构包括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14,所述第一换热器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3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5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4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5连通,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中,所述第一节流机构和所述第二节流机构均进行动态调节。液管5内的冷媒通过第一节流机构的节流作用流入第一换热器 13内进行制冷除湿,而第二连通管4内的冷媒
通过第二节流机构的节流作用流入第二换热器14内制热而实现气体再热需求,从而完成空调机组的再热除湿过程。
36.可选的,空调机组还包括热水机构,热水机构能够获取第二连通管4或液管5中的冷媒进行热水的制取。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1)、室外机(2)和用于连通所述室内机(1)与所述室外机(2)的第一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4)和液管(5),所述第二连通管(4)与所述室外机(2)的压缩机(9)的排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2)包括第一四通阀(6)和第二四通阀(7),所述第一四通阀(6)具有d口、e口、s口和c口,所述第二四通阀(7)具有d’口、e’口、s’口和c’口,所述d口与所述压缩机(9)的排气口连通,所述c口与所述室外机(2)的室外换热器(8)连通,所述e口与所述d’口连通,所述s口和所述s’口均与所述压缩机(9)的回气口连通,所述c’口与所述第一连通管(3)连通,所述e’口通过控制机构(10)与所述液管(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10)包括节流机构,所述e’口通过所述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1)至少包括地暖机构(11),所述室外机(2)包括地暖换热器(12),所述地暖换热器(12)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件(121)和第二换热件(122),所述第一换热件(121)与所述地暖机构(11)连通构成水循环系统,所述e’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件(122)与所述节流机构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具有除霜模式,在所述除霜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c口连通,第二四通阀(7)的e’口与s’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进行动态调节,所述室内机(1)停止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地暖模式,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e口连通,c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d’口与e’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进行动态调节,所述室内机(1)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机构包括电子膨胀阀,且所述电子膨胀阀具有关闭状态和开度动态调节的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冷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d’口与所述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10)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室内机(1)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e口连通,c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d’口与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10)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室内机(1)按预设工况进行换热或停止工作。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再热除湿模式,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中,所述第一四通阀(6)的d口与c口连通,e口与s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7)的d’口与所述c’口连通,所述控制机构(10)切换至断开状态,所述室内机(1)中的部分换热机构切换至进行除湿,部分换热机构切换至进行制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1)包括三管式室内机构,所述三管式室内机构包括第一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14),所述第一换热器(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3)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5)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4)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节流机构与所述液管(5)连通,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中,所述第一节流机构和所述第二节流机构均进行动态调节。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用于连通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的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液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机组,利用两个四通阀串联来实现空调系统在多个模式下的切换,进而取消四通阀连通口处的毛细管,有效的避免空调机组的高低压窜气的问题,提高空调机组的系统能效。在空调机组中存在地暖机构时,利用两个四通阀的切换使得地暖机构为外机提供化霜能量,由于地暖机构内的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比热容大,与传统通过内机取热的除霜方式相比,室内温度降低更少,用户体验更佳,同时空调机组在除霜模式中,并没有冷媒流经室内机,从而有效的降低内机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李峙峰 刘亚平 崔峻城 孙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2
技术公布日: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