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9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脱氮菌剂培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


背景技术:

2.生物脱氮是指在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机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最后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其具有经济、有效、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被公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关于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报道。
3.培养架,广泛用于农业科研、生态研究、林业、育种,以及遗传研究等领域;是植物栽培、种子发芽、苗木、烟草、动物、昆虫等研究的理想试验设备。
4.锥形瓶因其独特的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溅出和进行一些反应试验;所以在培养生物脱氮菌时,多采用锥形瓶存放;现有技术中,使用培养架放置锥形瓶时,多为直接放置在放置板上;在移动培养架时,锥形瓶因为没有固定,有可能会产生摇晃,从而将瓶中的培养液和脱氮菌洒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在培养生物脱氮菌时,多采用锥形瓶存放;现有技术中,使用培养架放置锥形瓶时,多为直接放置在放置板上;在移动培养架时,锥形瓶因为没有固定,有可能会产生摇晃,从而将瓶中的培养液和脱氮菌洒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一侧固接有一组挡条;所述框架本体在没有挡条的对应两侧均固接有一组横杆;一对所述横杆均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面开设有一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有锥形瓶;所述锥形瓶上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在相对于锥形瓶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固定板四角均转动连接齿轮;所述框架本体在相对于齿轮部位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槽底固接有齿条;所述齿轮伸入第一凹槽内与齿条相互啮合;从而在移动培养架时锥形瓶就不会发生晃动,从而防止了营养液的洒出。
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在相对于齿轮的部位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槽底部位铰接有一对对称的活动杆,活动杆顶部与齿轮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凹槽槽底通过弹簧与活动杆相固接;所述第二凹槽在一对所述活动杆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伸出固定板表面;所述转动杆在第二凹槽内部固接转动块;使齿轮只能够朝一个方向转动,进而是固定板也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底部固接有一对对称的固定块;所述放置板顶部在相对于固定块的部位开设有固定槽;防止了当固定板固定锥形瓶时,放置板不小心移动,从而使锥形瓶翻倒。
9.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在相对于横板两侧均固接滑动条;所述横杆在相对于滑动条
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框架本体在相对于滑槽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通槽;方便了锥形瓶的放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10.优选的,所述滑动条顶部在靠近挡条的部位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通过弹簧固接有活动块;所述滑槽顶部在远离挡条部位开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通过弹簧固接有滑杆;这样设计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是否要将放置板完全取下。
11.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底部远离挡条部位固接有一对对称的铰接块;所述铰接块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放置板底部在靠近挡条的部位固接有卡块;所述卡块铺设有磁层;所述支撑杆为铁质材料;放置板在伸出时能够更加稳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通过在使用时,向上移动固定板,将装好培养液的锥形瓶放置在放置板上的放置槽内,而后向下移动固定板,直至第一通槽将锥形瓶的瓶口卡住;此时,在移动培养架时锥形瓶就不会发生晃动,从而将营养液洒出。
14.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通过转动转动杆,转动杆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会带动活动杆偏移,但由于受到弹簧的作用力,总有一侧的活动杆会与齿轮相接触,使齿轮只能够朝一个方向转动;当想要将固定板向上移动时,转动转动杆,齿轮此时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板只能向上移动;此时就不需要用东西支撑着固定板,可以直接拿取锥形瓶;反之亦然,使固定板只能够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使锥形瓶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放置板上。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剖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框架本体;2、挡条;3、横杆;4、放置板;5、放置槽;6、锥形瓶;7、固定板;8、第一通槽;9、齿轮;10、第一凹槽;11、齿条;12、第二凹槽;13、活动杆;14、转动杆;15、转动块;16、固定块;17、固定槽;18、滑动条;19、滑槽;20、第二通槽;21、第三凹槽;22、活动块;23、第三通槽;24、滑杆;25、铰接块;26、支撑杆;27、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包括框架本体1;所述框架本体1一侧固接有一组挡条2;所述框架本体1在没有挡条2的对应两侧均固接有一组横杆3;一对所述横杆3均滑动连接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顶面开设有一组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内放置有锥形瓶6;所述锥形瓶6上方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底部在相对于锥形瓶6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通槽8;所述固定板7四角均转动连接齿轮9;所述框架本体1在相对
于齿轮9部位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槽底固接有齿条11;所述齿轮9伸入第一凹槽10内与齿条11相互啮合;在培养生物脱氮菌时,多采用锥形瓶6存放;现有技术中,使用培养架放置锥形瓶6时,多为直接放置在放置板4上;在移动培养架时,锥形瓶6因为没有固定,有可能会产生摇晃,从而将瓶中的培养液和脱氮菌洒出;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能够将锥形瓶6固定住的培养架;使用时,向上移动固定板7,将装好培养液的锥形瓶6放置在放置板4上的放置槽5内,而后向下移动固定板7,直至第一通槽8将锥形瓶6的瓶口卡住;此时,在移动培养架时锥形瓶6就不会发生晃动,从而将营养液洒出。
24.所述固定板7在相对于齿轮9的部位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齿轮9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12内;所述第二凹槽12靠近槽底部位铰接有一对对称的活动杆13,活动杆13顶部与齿轮9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凹槽12槽底通过弹簧与活动杆13相固接;所述第二凹槽12在一对所述活动杆13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伸出固定板7表面;所述转动杆14在第二凹槽12内部固接转动块15;通过转动转动杆14,转动杆14带动转动块15转动,转动块15会带动活动杆13偏移,但由于受到弹簧的作用力,总有一侧的活动杆13会与齿轮9相接触,使齿轮9只能够朝一个方向转动;当想要将固定板7向上移动时,转动转动杆14,齿轮9此时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板7只能向上移动;此时就不需要用东西支撑着固定板7,可以直接拿取锥形瓶6;反之亦然,使固定板7只能够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使锥形瓶6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放置板4上。
25.所述固定板7底部固接有一对对称的固定块16;所述放置板4顶部在相对于固定块16的部位开设有固定槽17;当固定板7向下移动时,固定块16伸入固定槽17内,使固定板7和放置板4相互固定,此时放置板4无法移动;确保了固定板7卡住锥形瓶6时,放置板4不会移动;防止了当固定板7固定锥形瓶6时,放置板4不小心移动,从而使锥形瓶6翻倒。
26.所述放置板4在相对于横板两侧均固接滑动条18;所述横杆3在相对于滑动条18一侧开设有滑槽19;所述框架本体1在相对于滑槽19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通槽20;当想要将放置板4拿出时,通过拉动放置板4,滑动条18在滑槽19内滑动,从而使放置板4能够拉出,再进行放置锥形瓶6;方便了锥形瓶6的放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27.所述滑动条18顶部在靠近挡条2的部位开设有第三凹槽21;所述第三凹槽21通过弹簧固接有活动块22;所述滑槽19顶部在远离挡条2部位开设有第三通槽23;所述第三通槽23通过弹簧固接有滑杆24;拉动放置板4,放置板4在活动块22的阻挡下,不会被完全拉出;当想要将放置板4完全拉出时,向下按动滑杆24,使活动块22滑入第三凹槽21,从而解除阻挡,将放置板4完全取下;这样设计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是否要将放置板4完全取下。
28.所述放置板4底部远离挡条2部位固接有一对对称的铰接块25;所述铰接块25铰接有支撑杆26;所述放置板4底部在靠近挡条2的部位固接有卡块27;所述卡块27铺设有磁层;所述支撑杆26为铁质材料;当不需要完全取下放置板4时,拉出放置板4,转动支撑杆26,使其支撑在地面上;在支撑杆26的支撑力作用下,放置板4能够更加稳定,收回时将支撑杆26卡在卡块27上。
29.工作原理:使用时,向上移动固定板7,将装好培养液的锥形瓶6放置在放置板4上的放置槽5内,而后向下移动固定板7,直至第一通槽8将锥形瓶6的瓶口卡住;通过转动转动杆14,转动杆14带动转动块15转动,转动块15会带动活动杆13偏移,但由于受到弹簧的作用力,总有一侧的活动杆13会与齿轮9相接触,使齿轮9只能够朝一个方向转动;当想要将固定
板7向上移动时,转动转动杆14,齿轮9此时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板7只能向上移动;反之亦然,使固定板7只能够向下移动;当固定板7向下移动时,固定块16伸入固定槽17内,使固定板7和放置板4相互固定,此时放置板4无法移动;当想要将放置板4拿出时,通过拉动放置板4,滑动条18在滑槽19内滑动,从而使放置板4能够拉出,再进行放置锥形瓶6;拉动放置板4,放置板4在活动块22的阻挡下,不会被完全拉出;当想要将放置板4完全拉出时,向下按动滑杆24,使活动块22滑入第三凹槽21,从而解除阻挡,将放置板4完全取下;当不需要完全取下放置板4时,拉出放置板4,转动支撑杆26,使其支撑在地面上;收回时将支撑杆26卡在卡块27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1);所述框架本体(1)一侧固接有一组挡条(2);所述框架本体(1)在没有挡条(2)的对应两侧均固接有一组横杆(3);一对所述横杆(3)均滑动连接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顶面开设有一组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内放置有锥形瓶(6);所述锥形瓶(6)上方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底部在相对于锥形瓶(6)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通槽(8);所述固定板(7)四角均转动连接齿轮(9);所述框架本体(1)在相对于齿轮(9)部位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槽底固接有齿条(11);所述齿轮(9)伸入第一凹槽(10)内与齿条(11)相互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在相对于齿轮(9)的部位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齿轮(9)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12)内;所述第二凹槽(12)靠近槽底部位铰接有一对对称的活动杆(13),活动杆(13)顶部与齿轮(9)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凹槽(12)槽底通过弹簧与活动杆(13)相固接;所述第二凹槽(12)在一对所述活动杆(13)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伸出固定板(7)表面;所述转动杆(14)在第二凹槽(12)内部固接转动块(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底部固接有一对对称的固定块(16);所述放置板(4)顶部在相对于固定块(16)的部位开设有固定槽(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4)在相对于横板两侧均固接滑动条(18);所述横杆(3)在相对于滑动条(18)一侧开设有滑槽(19);所述框架本体(1)在相对于滑槽(19)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通槽(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条(18)顶部在靠近挡条(2)的部位开设有第三凹槽(21);所述第三凹槽(21)通过弹簧固接有活动块(22);所述滑槽(19)顶部在远离挡条(2)部位开设有第三通槽(23);所述第三通槽(23)通过弹簧固接有滑杆(2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4)底部远离挡条(2)部位固接有一对对称的铰接块(25);所述铰接块(25)铰接有支撑杆(26);所述放置板(4)底部在靠近挡条(2)的部位固接有卡块(27);所述卡块(27)铺设有磁层;所述支撑杆(26)为铁质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一侧固接有一组挡条;所述框架本体在没有挡条的对应两侧均固接有一组横杆;一对所述横杆均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面开设有一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放置有锥形瓶;所述锥形瓶上方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在相对于锥形瓶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固定板四角均转动连接齿轮;所述框架本体在相对于齿轮部位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槽底固接有齿条;所述齿轮伸入第一凹槽内与齿条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脱氮菌剂培养架,以解决在移动培养架时锥形瓶会发生晃动,将营养液洒出的问题。将营养液洒出的问题。将营养液洒出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司利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5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