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6


本实用新型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螺母结构。



背景技术:

螺栓螺母(螺母结构)是连接待连接部件的重要部件。而在螺栓和螺母配合实现待连接部件连接后,因为待连接作为工作部件的组成部分,会产生振动,或受到外力冲击。这样的情况长时间持续,会出现螺母松动的问题,影响待连接部件的连接可靠性,影响工作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的连接,同时有效避免螺栓发生转动松动,提高连接可靠性的螺母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螺母结构,包括螺母,螺栓,螺母拧装在螺栓的螺栓杆体上的螺纹部位置,所述的螺母结构还包括防松转环,防松转环内壁设置凸块,螺栓杆体上设置长槽和短槽,长槽与短槽连通,长槽与螺栓杆体中心线平行,短槽与长槽呈l字形设置。

所述螺母在螺栓杆体的螺纹部拧装到位时,防松转环设置为能够套装在螺栓杆体的结构,防松转环套装在螺栓杆体时,防松转环的凸块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短槽内的结构。

所述的螺母结构的防松转环设置为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

所述的短槽设置为能够与螺栓的螺栓端部表面平行的结构。

所述的防松转环套装在螺栓杆体时,防松转环的凸块设置为能够先经过长槽,然后再卡装到短槽内的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结构,通过螺栓的螺栓杆体穿过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而后拧装螺母到螺栓杆体的螺纹部位置,实现对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的连接。而为了避免螺母在受到外力冲击或震动而发生松动,增加了防松转环。防松转环为环形结构,可以方便套装到拧装了螺母的螺栓杆体位置,防松转环套装时,防松转环的凸块沿着长槽移动,防松转环顺着螺杆杆体向靠近螺母方向移动,移动到位后,再转动防松转环,防松转环上的凸块再沿着短槽移动,而后卡装在短槽内。这样,防松转环与螺栓可靠连接,对螺母实现轴向限位作用,避免螺母松动而导致的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松动问题,有效提高连接可靠性。针对不同厚度的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可以设置位于不同位置的长槽和短槽的螺栓。而需要松开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时,只需要反向转动防松转环,而后放松环退出螺栓杆体,退出时,防松转环的凸块沿着长槽移动,不会对螺母螺栓造成损坏,满足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的连接,同时有效避免螺栓发生转动松动,提高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结构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结构的防松转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螺母;2、螺栓;3、螺栓杆体;4、防松转环;5、凸块;6、长槽;7、短槽;8、螺栓杆体中心线;9、螺栓端部表面;10、待连接部件ⅰ;11、待连接部件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螺母结构,包括螺母1,螺栓2,螺母1拧装在螺栓2的螺栓杆体3上的螺纹部位置,所述的螺母结构还包括防松转环4,防松转环4内壁设置凸块5,螺栓杆体3上设置长槽6和短槽7,长槽6与短槽7连通,长槽6与螺栓杆体中心线8平行,短槽7与长槽6呈l字形设置。通过螺栓的螺栓杆体穿过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而后拧装螺母到螺栓杆体的螺纹部位置,实现对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的连接。而为了避免螺母在受到外力冲击或震动而发生松动,增加了防松转环。防松转环为环形结构,可以方便套装到拧装了螺母的螺栓杆体位置,防松转环套装时,防松转环的凸块沿着长槽移动,防松转环顺着螺杆杆体向靠近螺母方向移动,移动到位后,再转动防松转环,防松转环上的凸块再沿着短槽移动,而后卡装在短槽内。这样,防松转环与螺栓可靠连接,对螺母实现轴向限位作用,避免螺母松动而导致的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松动问题,有效提高连接可靠性。针对不同厚度的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可以设置位于不同位置的长槽和短槽的螺栓。而需要松开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时,只需要反向转动防松转环,而后放松环退出螺栓杆体,退出时,防松转环的凸块沿着长槽移动,不会对螺母螺栓造成损坏,满足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的连接,同时有效避免螺栓发生转动松动,提高连接可靠性。

所述螺母1在螺栓杆体3的螺纹部拧装到位时,防松转环4设置为能够套装在螺栓杆体3的结构,防松转环4套装在螺栓杆体3时,防松转环4的凸块5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短槽7内的结构。上述结构,在螺母拧装到位后,套装防松转环到螺栓杆体,而防松转环套装到位时,防松转环的凸块卡装到短槽内,对螺母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

所述的螺母结构的防松转环4设置为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上述结构,防松转环不会磨损螺栓和螺母,并且制造成本低,磨损率低。

所述的短槽7设置为能够与螺栓2的螺栓端部表面9平行的结构。所述的防松转环4套装在螺栓杆体3时,防松转环4的凸块5设置为能够先经过长槽6,然后再卡装到短槽7内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结构,通过螺栓的螺栓杆体穿过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而后拧装螺母到螺栓杆体的螺纹部位置,实现对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的连接。而为了避免螺母在受到外力冲击或震动而发生松动,增加了防松转环。防松转环为环形结构,可以方便套装到拧装了螺母的螺栓杆体位置,防松转环套装时,防松转环的凸块沿着长槽移动,防松转环顺着螺杆杆体向靠近螺母方向移动,移动到位后,再转动防松转环,防松转环上的凸块再沿着短槽移动,而后卡装在短槽内。这样,防松转环与螺栓可靠连接,对螺母实现轴向限位作用,避免螺母松动而导致的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松动问题,有效提高连接可靠性。针对不同厚度的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可以设置位于不同位置的长槽和短槽的螺栓。而需要松开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时,只需要反向转动防松转环,而后放松环退出螺栓杆体,退出时,防松转环的凸块沿着长槽移动,不会对螺母螺栓造成损坏,满足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的连接,同时有效避免螺栓发生转动松动,提高连接可靠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螺母结构,包括螺母(1),螺栓(2),螺母(1)拧装在螺栓(2)的螺栓杆体(3)上的螺纹部位置,所述的螺母结构还包括防松转环(4),防松转环(4)内壁设置凸块(5),螺栓杆体(3)上设置长槽(6)和短槽(7),长槽(6)与短槽(7)连通,长槽(6)与螺栓杆体中心线(8)平行,短槽(7)与长槽(6)呈l字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在螺栓杆体(3)的螺纹部拧装到位时,防松转环(4)设置为能够套装在螺栓杆体(3)的结构,防松转环(4)套装在螺栓杆体(3)时,防松转环(4)的凸块(5)设置为能够卡装在短槽(7)内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结构的防松转环(4)设置为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槽(7)设置为能够与螺栓(2)的螺栓端部表面(9)平行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松转环(4)套装在螺栓杆体(3)时,防松转环(4)的凸块(5)设置为能够先经过长槽(6),然后再卡装到短槽(7)内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紧固件技术领域的螺母结构,包括螺母(1),螺栓(2),螺母(1)拧装在螺栓(2)的螺栓杆体(3)上的螺纹部位置,所述的螺母结构还包括防松转环(4),防松转环(4)内壁设置凸块(5),螺栓杆体(3)上设置长槽(6)和短槽(7),长槽(6)与短槽(7)连通,长槽(6)与螺栓杆体中心线(8)平行,短槽(7)与长槽(6)呈L字形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待连接部件Ⅰ和待连接部件Ⅱ的连接,同时有效避免螺栓发生转动松动,提高连接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莲;林培宗;张现胜;沈卫彪;顾庆奇;张天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天科航空紧固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