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器迷宫结构。
背景技术:2.不同型号的新能源减速器,由于机舱布置和整体结构的不同,减速器的外形会有所不相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紧凑高效能迷宫,可以同时满足新能源减速器整体和外形结构的限制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器迷宫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结构的横截面由两个直角边和连接所述两个直角边的圆弧边构成,所述迷宫结构内设置有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位于所述横截面的直角处,所述第二槽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三槽体邻接,在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油板,在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第三槽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一槽体邻近所述弧边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泄油孔,所述第二槽体邻近所述弧边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泄油孔,所述第二泄油孔连通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上端外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塞。
5.其中,所述第一挡油板垂直于一个直角边设置,所述第二挡油板垂直于另一个直角边设置。
6.其中,所述第一挡油板自所述一个直角边延伸至所述圆弧边,所述第二挡油板自所述另一个直角边延伸至所述圆弧边。
7.其中,所述第二槽体上端外侧壁上通过通气塞螺纹孔连接有通气塞。
8.其中,所述第二槽体上端的外侧壁为内凹结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迷宫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减速器迷宫结构可以满足通气塞的结构需求,并能有效阻挡油液靠近通气塞接口;
11.2,减速器前进工况,迷宫内无润滑油液;
12.3,减速器倒车工况,迷宫内有油液通过第一泄油孔进入,经第一挡油板阻挡后,从第一泄油孔流出,虽有油液,但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13.图1为实施例1的减速器迷宫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圈出部分为顶部透视图)。
14.图2为实施例1的减速器迷宫结构的三维结构图(仰视)。
15.图3为实施例1的减速器迷宫结构的三维结构图(侧视)。
16.图4为实施例1的减速器迷宫结构的侧剖视图。
17.图5为减速器内气体热胀后排出减速器壳体的路径示意图。
18.图6为减速器油进入迷宫后的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迷宫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20.实施例1
2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速器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的横截面由两个直角边和连接所述两个直角边的圆弧边构成,所述迷宫结构内设置有第一槽体3、第二槽体5和第三槽体4,所述第二槽体5位于所述横截面的直角处,所述第二槽体5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3和第三槽体4邻接,并且在所述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5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油板6,在所述第二槽体5 与所述第三槽体4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油板7。所述第一挡油板6垂直于一个直角边设置,所述第二挡油板7垂直于另一个直角边设置。所述第一挡油板6自所述一个直角边延伸至所述圆弧边,所述第二挡油板7自所述另一个直角边延伸至所述圆弧边。所述第一槽体3邻近所述弧边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泄油孔1,所述第二槽体5邻近所述弧边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泻油孔2,所述第二泄油孔2连通所述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5。所述第二槽体5上端外侧壁上通过通气塞螺纹孔9连接有通气塞8。所述第二槽体5上端的外侧壁为内凹结构,使得所述通气塞8为下沉式结构。
22.本实施例的减速器换气系统的迷宫结构,整体结构小,类似于三角形,贴合减速器总成壳体的内部结构,通气塞安装采用下沉式,通气塞安装后小于总成外边界,在不影响齿轮运转的情况下,结构紧凑,节省壳体内部空间。迷宫由铸造成型的挡油板隔开,有2个主要区域:通气塞区和缓冲区。如图3所示,通气塞区在迷宫最高的地方,便于通气塞进排气;缓冲区在迷宫相对最低的地方,并设有泄油口,方便将进入迷宫缓冲区的减速器油流回壳体内腔。减速器运行时,由于各运动副的摩擦,使得减速器油温度升高,减速器内气压升高,如图5所示,此时减速器内气体可以经第一泄油孔,通过通气塞排出减速器壳体,维持减速器内气压稳定,保护油封始终处于许用的工作压力下,避免渗油漏油现象的发生。减速器油经齿轮带动旋转,打到迷宫外壁上,会有部分减速器油从第一泄油孔进入迷宫。如图6所示,由于重力作用,进入到迷宫内的减速器油,会打在第一挡油板回旋后从泄油口流回壳体内。
23.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及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减速器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结构的横截面由两个直角边和连接所述两个直角边的圆弧边构成,所述迷宫结构内设置有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位于所述横截面的直角处,所述第二槽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三槽体邻接,在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油板,在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第三槽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一槽体邻近所述弧边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泄油孔,所述第二槽体邻近所述弧边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泄油孔,所述第二泄油孔连通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上端外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垂直于一个直角边设置,所述第二挡油板垂直于另一个直角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自所述一个直角边延伸至所述圆弧边,所述第二挡油板自所述另一个直角边延伸至所述圆弧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上端外侧壁上通过通气塞螺纹孔连接有通气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上端的外侧壁为内凹结构。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器迷宫结构,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迷宫结构的横截面由两个直角边和连接所述两个直角边的圆弧边构成,迷宫结构内设置有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在第一和第二槽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油板,在第二与第三槽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油板;第一槽体邻近弧边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泄油孔,第二槽体邻近弧边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泄油孔,第二泄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槽体;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迷宫结构可以满足通气塞的结构需求,并能有效阻挡油液靠近通气塞接口。通气塞接口。通气塞接口。
技术研发人员:贾晓晓 黄博宇 蒋云峰 李红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6
技术公布日: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