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5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箱梁内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


背景技术:

2.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假设箱梁来方便施工,加速工程进度,节省工期,现有的大多是通过定型充水胎模、钢模拼装等方法,定型充水胎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变形大、易上浮,不便于控制箱梁内壁的保护厚度,钢模拼装能满足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和质量的要求,但是钢模拼装的内模板大多都是一体的,占用大量空间,导致模板在运输过程中十分麻烦,提高了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钢模拼装的内模板大多都是一体的,占用大量空间,导致模板在运输过程中十分麻烦,提高了工程成本。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包括两个上内模板、两个第一侧内模板、两个第二侧内模板和两个下内模板,所述上内模板与对应的第一侧内模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套连接,所述下内模板与对应的第二侧内模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套连接,两个所述上内模板、两个下内模板和第二侧内模板与对应的第一侧内模板之间均设有延伸机构,所述上内模板与对应的下内模板之间设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上方与下方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均固定安装于对应的上内模板和下内模板表面,所述中心柱内部设有与两个安装板配合使用的加固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套一侧设有与配合使用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套远离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侧内模板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套一侧设有与下内模板配合使用的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套远离第三安装槽的一侧设有与第二侧内模板配合使用的第四安装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表面对称设有螺栓,所述上内模板、第一侧内模板、第二侧内模板和下内模板表面均设有与对应的螺栓配合使用的螺纹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机构包括延伸板和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位于对应的上内模板、第一侧内模板、第二侧内模板和下内模板内部设置,所述延伸板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对应的收纳槽内壁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蜗杆,所述蜗杆与中心柱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表面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中心柱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中心柱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杆分别与连接轴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
板,所述内螺纹板通过支撑柱与对应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螺纹杆转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柱外表面设有与蜗杆配合使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表面设有六角螺孔。
11.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连接套实现上内模板与第一侧内模板和下内模板与第二侧内模板之间的快速组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在运输时减少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延伸机构,可以调节整个内模板的内撑空间,提高适用性,加固机构与中心柱和安装板配合,可以加强内部的支撑效果,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完成状态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状态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柱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块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上内模板;2、延伸机构;21、延伸板;22、限位板;23、收纳槽;3、加固机构;31、驱动块;32、蜗杆;33、蜗轮;34、连接轴;35、螺纹杆;36、内螺纹板;37、支撑柱;38、限位块;4、第一侧内模板;5、第二侧内模板;6、下内模板;7、第一连接套;8、第一安装槽;9、第二安装槽;10、六角螺孔;11、第三安装槽;12、第四安装槽;13、螺纹槽;14、螺栓;15、中心柱;16、安装板;17、第二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实施例
2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包括两个上内模板1、两个第一侧内模板4、两个第二侧内模板5和两个下内模板6,上内模板1与对应的第一侧内模板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套7连接,下内模板6与对应的第二侧内模板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套17连接,两个上内模板1、两个下内模板6和第二侧内模板5与对应的第一侧内模板4之间均设有延伸机构2,上内模板1与对应的下内模板6之间设有中心柱15,中心柱15上方与下方均设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均固定安装于对应的上内模板1和下内模板6表面,中心柱15内部设有与两个安装板16配合使用的加固机构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通过第一连接套7和第二连接套17分别完成上内模板1与第一侧内模板4和下内模板6与第二侧内模板5之间的连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延伸机构2调节两个上内模板1、两个下内模板6和第一侧内模板4与第二侧内模板5之间的距离,使整个内模适应不同大小的箱梁,然后将整个内模置于箱梁内部,通过加固机构3与中心柱15和安装板16配合,完成上内模板1与下内模板6之间的连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1.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套7一侧设有与配合使用的第一安装槽8,第一连接套7远离第一安装槽8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侧内模板4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槽9,第二连接套17一侧设有与下内模板6配合使用的第三安装槽11,第二连接套17远离第三安装槽11的一侧设有与第二侧内模板5配合使用的第四安装槽12,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槽8、第二安装槽9、第三安装槽11和第四安装槽12方便内模板之间的连接。
22.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套7和第二连接套17表面对称设有螺栓14,上内模板1、第一侧内模板4、第二侧内模板5和下内模板6表面均设有与对应的螺栓14配合使用的螺纹槽13,通过螺栓14与螺纹槽13实现内模板之间的连接固。
23.进一步的,延伸机构2包括延伸板21和收纳槽23,收纳槽23位于对应的上内模板1、第一侧内模板4、第二侧内模板5和下内模板6内部设置,延伸板21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与对应的收纳槽23内壁滑动连接,可以通过延伸板21与限位板22配合,方便调节两个上内模板1、两个下内模板6和第一侧内模板4与第二侧内模板5之间的距离,同时收纳槽23可以对延伸板21进行收纳,进一步降低占用空间。
24.进一步的,加固机构3包括蜗杆32,蜗杆32与中心柱15内壁转动连接,蜗杆32表面啮合连接有蜗轮33,蜗轮33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4,连接轴34与中心柱15内壁转动连接,中心柱15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5,两个螺纹杆35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纹杆35分别与连接轴34两端固定连接,螺纹杆35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板36,内螺纹板36通过支撑柱37与对应的安装板16固定连接,支撑柱37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8,限位块38与对应的螺纹杆35转动连接,工作时,转动蜗杆32带动蜗轮33转动,蜗轮33带动连接轴34转动,连接轴34带动两个螺纹杆35转动,螺纹杆35带动内螺纹板36移动,内螺纹板35通过支撑柱37带动安装板16移动,然后完成内安装板16的安装,实现上内模板1与对应的下内模板6之间的连接。
25.进一步的,中心柱15外表面设有与蜗杆32配合使用的驱动块31,驱动块31表面设有六角螺孔10,工作时,通过向六角螺孔10插入六角螺杆带动驱动块31转动,方便进行调节。
26.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通过第一连接套7和第二连接套17分别完成上内模板1与第一侧内模板4和下内模板6与第二侧内模板5之间的连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延伸板21与限位板22配合,方便调节两个上内模板1、两个下内模板6和第一侧内模板4与第二侧内模板5之间的距离,整个内模适应不同大小的箱梁,然后将整个内模置于箱梁内部,通过向六角螺孔10插入六角螺杆带动驱动块31转动,驱动块31带动蜗杆32转动,蜗杆32带动蜗轮33转动,蜗轮33带动连接轴34转动,连接轴34带动两个螺纹杆35转动,螺纹杆35带动内螺纹板36移动,内螺纹板35通过支撑柱37带动安装板16移动,然后完成内安装板16的安装,实现上内模板1与对应的下内模板6之间的连接,提高结构强度。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包括两个上内模板(1)、两个第一侧内模板(4)、两个第二侧内模板(5)和两个下内模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模板(1)与对应的第一侧内模板(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套(7)连接,所述下内模板(6)与对应的第二侧内模板(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套(17)连接,两个所述上内模板(1)、两个下内模板(6)和第二侧内模板(5)与对应的第一侧内模板(4)之间均设有延伸机构(2),所述上内模板(1)与对应的下内模板(6)之间设有中心柱(15),所述中心柱(15)上方与下方均设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均固定安装于对应的上内模板(1)和下内模板(6)表面,所述中心柱(15)内部设有与两个安装板(16)配合使用的加固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7)一侧设有与配合使用的第一安装槽(8),所述第一连接套(7)远离第一安装槽(8)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侧内模板(4)配合使用的第二安装槽(9),所述第二连接套(17)一侧设有与下内模板(6)配合使用的第三安装槽(11),所述第二连接套(17)远离第三安装槽(11)的一侧设有与第二侧内模板(5)配合使用的第四安装槽(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7)和第二连接套(17)表面对称设有螺栓(14),所述上内模板(1)、第一侧内模板(4)、第二侧内模板(5)和下内模板(6)表面均设有与对应的螺栓(14)配合使用的螺纹槽(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机构(2)包括延伸板(21)和收纳槽(23),所述收纳槽(23)位于对应的上内模板(1)、第一侧内模板(4)、第二侧内模板(5)和下内模板(6)内部设置,所述延伸板(21)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与对应的收纳槽(23)内壁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3)包括蜗杆(32),所述蜗杆(32)与中心柱(15)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32)表面啮合连接有蜗轮(33),所述蜗轮(33)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4),所述连接轴(34)与中心柱(15)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中心柱(15)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5),两个所述螺纹杆(35)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杆(35)分别与连接轴(34)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35)表面螺纹连接有内螺纹板(36),所述内螺纹板(36)通过支撑柱(37)与对应的安装板(1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7)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8),所述限位块(38)与对应的螺纹杆(35)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5)外表面设有与蜗杆(32)配合使用的驱动块(31),所述驱动块(31)表面设有六角螺孔(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箱梁内模,包括两个上内模板、两个第一侧内模板、两个第二侧内模板和两个下内模板,上内模板与对应的第一侧内模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套连接,下内模板与对应的第二侧内模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套连接,两个上内模板、两个下内模板和第二侧内模板与对应的第一侧内模板之间均设有延伸机构,上内模板与对应的下内模板之间设有中心柱,中心柱上方与下方均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均固定安装于对应的上内模板和下内模板表面,中心柱内部设有与两个安装板配合使用的加固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连接套实现内模板之间的快速组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在运输时减少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荣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5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