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面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
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服装的舒适性是人们较为关注的点。服装舒适性主要包括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压力舒适性等;热湿舒适性,表示在一定的湿热条件下显著影响人体舒适感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3.对于特殊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如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易使工作人员的制服与身体贴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热湿舒适性。而现有的工作装,一般通过减少制成工作装的面料的厚度来适应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通过减少面料的厚度适应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人员长时间穿着制服后,制服亦易与身体贴紧,从而导致热湿舒适性下降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面料的热湿舒适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上可拆卸连接有降温袋,所述降温袋中开设有降温腔,所述降温腔中设有降温片,所述降温袋靠近面料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穿上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工作时,降温袋中的降温片遇热产生冷气,冷气从第一透气孔排出降温腔,并通过面料本体传递到工作人员的身上,为工作人员降温,降低了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后制服紧贴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面料的热湿舒适性。
9.优选的,所述降温袋设置为若干个,若干降温袋均匀分布在面料本体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降温袋中的降温片同时遇热并产生冷气,冷气再从对应的降温袋的第一透气孔排出,并从不同的位置与面料本体接触,再通过面料本体传导至工作人员的身上,从不同的位置为工作人员降温,进一步降低了制服紧贴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可能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舒适度,从而提高了面料的热湿舒适性。
11.优选的,所述降温袋上开设有拆卸槽,所述拆卸槽与降温腔相连通,所述降温袋上设有与拆卸槽相配合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拆卸槽中。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降温片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朝向远离降温袋的方向移动固定块,使得固定块与拆卸槽分离,此时工作人员即可对降温袋中的降温片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将固定块与拆卸槽相卡紧,使得降温片不易从降温袋中掉
落,为降温片的放置和更换提供了便利,同时降低了降温片长时间使用而导致降温效果下降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本体的热湿舒适性。
13.优选的,所述降温袋通过魔术贴与面料本体相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制服进行清洗时,工作人员可将降温袋从面料本体上撕下,再分别对制服和降温袋清洗,降低了降温袋损坏的可能性,清洗完成后,工作人员再通过魔术贴将降温袋固定在制服上,从而为降温袋的安装和拆卸提供了便利。
15.优选的,所述面料本体包括装饰层、抗菌层、吸汗层和贴身层,所述降温袋可拆卸连接在装饰层上,所述抗菌层设置在装饰层远离降温袋的一侧,所述吸汗层设置在抗菌层远离装饰层的一侧,所述贴身层设置在吸汗层远离抗菌层的一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装饰层,方便区分不同工作人员;通过设置抗菌层,使得外界的细菌不易与工作人员的身体接触,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较好的保护;通过设置吸汗层,在工作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吸汗层吸收工作人员的汗水,使得汗水不易粘在工作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身着由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时的热湿舒适度;通过设置贴身层,贴身层直接与工作人员的身体接触,提高了制服与工作人员贴合度,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穿着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的舒适度。
17.优选的,所述贴身层中穿设有导电纤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身着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时,贴身层与工作人员的身体相接触,在工作人员工作时,贴身层与工作人员的身体摩擦,此时导电纤维降低了贴身层与工作人员的身体摩擦产生静电的可能性,使得由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不易紧贴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的舒适度。
19.优选的,所述导电纤维呈十字交叉设置在贴身层中。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十字交叉状的导线纤维增加了贴身层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了面料本体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不易损坏,有效地延长了由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的使用寿命。
21.优选的,所述面料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若干所述第二透气孔沿降温袋的周向均匀分布。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穿着由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后,降温片产生的冷气从第一透气孔中排出,再穿过第二透气孔,使得冷气直接与工作人员的身体相接触,为降温片对工作人员降温提供了便利,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穿着由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的舒适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本体的热湿舒适性。
23.优选的,若干所述第二透气孔上均设有透气网。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网使得外界的杂质不易穿过第二透气孔,降低了外界的杂质堵塞第二透气孔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外界的杂质影响面料本体的热湿舒适性的可能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通过设置降温片和第一透气孔,降温片受热产生冷气,此时降温片产生的冷气从第一透气孔飘散出降温袋,冷气再与面料本体相接触,再通过面料本体传导至工作人员的身体上,为工作人员进行降温,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的热湿舒适性;
27.通过设置固定块和拆卸槽,在需要对降温片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朝向远离降温
袋的方向移动固定块,使得固定块与拆卸槽分离,此时工作人员即可取出降温片并更换降温片;
28.通过设置第二透气孔,在工作人员穿着由面料本体构成的制服时,降温片散发的冷气穿过第二透气孔,直接与工作人员的身体接触,为工作人员降温,提高了由面料本体构成的制服的热湿舒适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本体的热湿舒适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降温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面料本体;11、装饰层;12、抗菌层;13、吸汗层;14、贴身层;141、导电纤维;15、第二透气孔;151、透气网;2、降温袋;21、降温腔;211、拆卸块;22、降温片;23、第一透气孔;24、拆卸槽;25、固定块;3、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参照图1和图2,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降温袋2,降温袋2中开设有降温腔21,降温腔21中设有降温片22,降温袋2靠近面料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23。在工作人员穿着由面料本体1构成的制服工作时,降温片22受热并产生冷气,产生的冷气从第一透气孔23排出,排出的冷气与面料本体1接触后将低温传递到工作人员的身上,为工作人员降温,降低了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后制服紧贴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1的热湿舒适性。
36.参照图2,降温片22内部中空且密封有干冰颗粒,降温片22由泡沫塑料制成,泡沫塑料具有较好绝热性,使得干冰颗粒不易融化;降温腔21的内壁上固定有拆卸块211,降温袋2由棉布构成,棉布具有麻布构成名具有较好的导热和透气性。在工作人员穿上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工作时,工作人员按压拆卸块211,拆卸块211顶破降温片22,使得降温片22中的干冰可以与空气接触,干冰融化吸热并产生部分冷气,产生的冷气从第一透气孔23排出,在透过面料本体1对人体降温,使得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不易紧贴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1的热湿舒适性。
37.参照图1,降温袋2设置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面料本体1上,在使用面料本体1制成制服时,可将降温袋2布置在人体较易出汗的部位,如身体的脖颈、胸部和腋下等,方便降温袋2从不同的位置对工作人员进行降温,进一步降低了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紧贴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本体1的热湿舒适性。
38.参照图3,降温袋2上开设有拆卸槽24,拆卸槽24与降温腔21相连通,且降温袋2上固定有与拆卸槽24相配合的固定块25,固定块25的一端与降温袋2相固定,另一端设置在拆卸槽24中。固定块25由橡胶构成,橡胶质地软,在需要更换降温片22时,工作人员朝向远离降温袋2的方向移动固定块25,在固定块25与拆卸槽24分离时,工作人员即可取出使用过的
降温片22,此时固定块25发生形变,工作人员再将新的降温片22放入降温腔21中,再将固定块25与拆卸槽24相固定,此时固定块25恢复形变,从而为工作人员更换降温片22提供了便利。
39.参照图4,面料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15,且若干第二透气孔15沿降温袋2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工作人员穿着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后,降温片22产生的冷气从第一透气孔23中排出,再穿过第二透气孔15,使得冷气直接与工作人员的身体相接触,进一步为降温片22对工作人员降温提供了便利,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穿着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的舒适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本体1的热湿舒适性。
40.参照图4,若干第二透气孔15上均固定有透气网151。透气网151使得外界的杂质不易穿过第二透气孔15,降低了外界的杂质堵塞第二透气孔15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外界的杂质影响面料本体1的热湿舒适性的可能性。
41.参照图2和图3,降温袋2通过魔术贴3与面料本体1相连接,且魔术贴3的毛毡面固定在降温袋2上,魔术贴3的钩面固定在面料本体1上。在需要对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进行清洗时,工作人员将降温袋2从面料本体1上撕下,再分别对制服和降温袋2清洗,降低了降温袋2损坏的可能性,清洗完成后,工作人员再通过魔术贴3将降温袋2固定在制服上,从而为降温袋2的安装和拆卸提供了便利。
42.参照图4,面料本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装饰层11、抗菌层12、吸汗层13和贴身层14,装饰层11与降温袋2通过魔术贴3相连接。装饰层11由棉布构成,棉布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一方面为冷气透过面料本体1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棉布方便染色,方便区分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抗菌层12由内置银离子的抗菌面料构成,使得外界的细菌不易与工作人员的身体接触,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较好的保护。吸汗层13由coolmax纤维针织面料构成,coolmax纤维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导湿性,在工作人员出汗时,吸汗层13方便吸收工作人员的汗水,使得汗水不易将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贴合在工作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1的热湿舒适性。贴身层14由棉布构成,棉布柔和贴身且具有较好的吸湿性,方便汗水传递至吸汗层13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本体1的热湿舒适性。
43.参照图4,贴身层14中穿设有导电纤维141,在工作人员身着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工作时,贴身层14与工作人员的身体摩擦,此时导电纤维141降低了贴身层14与工作人员的身体摩擦产生静电的可能性,使得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不易紧贴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1的舒适度。
44.且导电纤维141呈十字交叉设置在贴身层14中,呈十字交叉状的导线纤维增加了贴身层14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了面料本体1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不易损坏,有效地延长了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的使用寿命。
45.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将面料本体1制成工作人员的制服后,降温片22中的干冰颗粒受热融化并产生冷气,产生的冷气从第一透气孔23排出,部分冷气直接透过面料本体1与工作人员接触,还有部分冷气从第二透气孔15直接与工作人员接触,产生的冷气对工作人员降温,使得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不易贴紧工作人员的身体,提高了面料本体1的热湿舒适性,从而提高了由面料本体1制成的制服的热湿舒适性。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1),所述面料本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降温袋(2),所述降温袋(2)中开设有降温腔(21),所述降温腔(21)中设有降温片(22),所述降温袋(2)靠近面料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袋(2)设置为若干个,若干降温袋(2)均匀分布在面料本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袋(2)上开设有拆卸槽(24),所述拆卸槽(24)与降温腔(21)相连通,所述降温袋(2)上设有与拆卸槽(24)相配合的固定块(25),所述固定块(25)设置在拆卸槽(24)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袋(2)通过魔术贴(3)与面料本体(1)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装饰层(11)、抗菌层(12)、吸汗层(13)和贴身层(14),所述降温袋(2)可拆卸连接在装饰层(11)上,所述抗菌层(12)设置在装饰层(11)远离降温袋(2)的一侧,所述吸汗层(13)设置在抗菌层(12)远离装饰层(11)的一侧,所述贴身层(14)设置在吸汗层(13)远离抗菌层(12)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身层(14)中穿设有导电纤维(14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141)呈十字交叉设置在贴身层(14)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15),若干所述第二透气孔(15)沿降温袋(2)的周向均匀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二透气孔(15)上均设有透气网(151)。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抗静电抑菌热湿舒适性夏装制服面料,属于面料领域,其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上可拆卸连接有降温袋,所述降温袋中开设有降温腔,所述降温腔中设有降温片,所述降温袋靠近面料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本申请在使用时,降温片受热产生冷气,此时冷气透过面料本体与穿着由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的工作人员相接触,冷气对工作人员降温,使得由面料本体制成的制服不易贴紧工作人员,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的热湿舒适性。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的热湿舒适性。从而提高了面料本体的热湿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君 王加宏 王龙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君豪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6
技术公布日: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