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矫直机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型钢矫直机。


背景技术:

2.在型钢热轧成型后,由于截面复杂,长度较长,冷却后会产生扭转和弯曲现象,热轧成型冷却后一般会经过轮式校直机进行矫直,从而方便型钢后期进行加工使用,通常将钢带连续送入成型辊压机中,经过多道成型辊压加工后,成直型钢,然后在经过冲孔、切割等后续的加工过程。
3.目前在轮式矫直过程中,通过上下各五个轮子对刚才进行反复弯曲,使其变直,但是在矫直过程中由于压力的作用,会使型钢截面形状发生轻微变形,满足不了精密型钢的要求,且产生型钢变形及辊轮压坑,对表面要求较高的产品,就造成了产品缺陷,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型钢矫直机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型钢矫直机以解决现有的通过上下各五个轮子对刚才进行反复弯曲,会使型钢截面形状发生轻微变形,满足不了精密型钢的要求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型钢矫直机,包括矫直机本体,所述矫直机本体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夹持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台;还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对型钢进行矫正加工。
7.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矫直机本体上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纹栓固定安装在矫直机本体上,所述导轨内部贴合有滑轮,所述滑轮固定安装在移动车的底端,所述移动车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扭转液压马达,所述扭转液压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座。
8.优选地,所述夹持座上螺纹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转动套设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对滑块。
9.优选地,所述夹持座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夹持板滑动插设在滑槽的内部。
10.优选地,所述滑轮设置有四个,所述滑轮均贴合在导轨的内部。
11.优选地,所述移动车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在矫直机本体上。
12.优选地,所述矫直机本体上开设有一对装配孔。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上均安装有加强筋。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板与夹持座进行配合使用,将型钢的一端放置在第一
夹持板与固定台之间,然后人工操作控制台使第一液压油缸进行运作,第一液压油缸的运作使第一夹持板与固定台对型钢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再将型钢的另一端插入到夹持座内,然后对螺纹杆上的调节盘进行手动转动,通过螺纹杆的转动使第二夹持板对型钢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操作控制台使扭转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油缸进行配合使用,从而便于对型钢进行加工矫直,此设备能避免型钢表面产生压痕,划伤,减少矫直废品的产生。
附图说明
16.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17.图1为矫直机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矫直机本体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矫直机本体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0022]
1、矫直机本体;101、装配孔;102、控制台;103、固定板;104、第一液压油缸;105、第一夹持板;106、固定台;2、导轨;201、安装板;202、螺纹栓;203、滑轮;204、移动车;205、第一固定架;206、扭转液压马达;207、夹持座;208、螺纹杆;209、调节盘;210、第二夹持板;212、滑块;3、第二固定架;301、第二液压油缸。
[0023]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钢矫直机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限定。
[0025]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0026]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另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的因素,而是可以替代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上下文,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其他因素。
[0027]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标称/标称地”是指在生产或制造过程的设计阶段期间设置
的针对部件或过程操作的特性或参数的期望或目标值,以及高于和/或低于期望值的值的范围。值的范围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或容限中的轻微变化导致的。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大约”指示可以基于与主题半导体器件相关联的特定技术节点而变化的给定量的值。基于特定技术节点,术语“大约”可以指示给定量的值,其例如在值的5%-15%(例如,值的
±
5%、
±
10%或
±
15%)内变化。
[0028]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在
……
上”、“在
……
之上”和“在
……
上方”的含义应当以最宽方式被解读,以使得“在
……
上”不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之上”或“在
……
上方”不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间没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
[0029]
此外,诸如“在

之下”、“在

下方”、“下部”、“在

之上”、“上部”等空间相关术语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空间相关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在设备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可以类似地被相应解释。
[0030]
实施例一
[0031]
如图1、图2、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型钢矫直机,包括矫直机本体1,矫直机本体1上开设有一对装配孔101,矫直机本体1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102,控制台102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3,控制台102为现有技术,可以是带控制器的操作台,固定板103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液压油缸104,第一液压油缸10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夹持板105上,固定板103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台106;还包括调节单元,调节单元用于对型钢进行矫正加工,使用时,首先使用固定螺栓插入到装配孔101内,通过固定螺栓可以对矫直机本体1整体进行固定,然后将需要加工型钢的一端放置在固定台106上,第一液压油缸104进行向下推动,使得第一夹持板105向下进行移动,从而便于第一夹持板105与固定台106对型钢的一端进行固定,然后在将型钢的另一端放置在夹持座207上,通过转动调节盘209使第二夹持板210对型钢的另一端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要求对型钢进行加工。
[0032]
实施例二
[0033]
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调节单元包括安装在矫直机本体1上的导轨2,导轨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01,安装板201通过螺纹栓202固定安装在矫直机本体1上,导轨2内部贴合有滑轮203,滑轮203固定安装在移动车204的底端,滑轮203设置有四个,滑轮203均贴合在导轨2的内部,移动车20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205,第一固定架205上固定安装有扭转液压马达206,扭转液压马达2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座207,夹持座207上螺纹插设有螺纹杆208,螺纹杆20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209,螺纹杆208的底端转动套设有第二夹持板210,第二夹持板21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对滑块212,当需要对型钢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时候,将型钢的另一端放置在夹持座207内部,在夹持座207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8,对螺纹杆208顶端的调节盘209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调节盘209使螺纹杆208向下进行转动,螺纹杆208的转动会推动第二夹持板210进行向下移动,在第二夹持板2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212,通过第二夹
持板210的向下移动滑块212会在夹持座207的滑槽内进行滑动,从而便于增加第二夹持板210向下移动的稳定性,然后通过夹持座207与第二夹持板210对型钢的另一端进行夹持固定,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台102对扭转液压马达206进行控制,从而便于通过扭转液压马达206与310进行配合使用对型钢进行加工。
[0034]
夹持座207的内部设置有滑槽,第二夹持板210滑动插设在滑槽的内部,通过第二夹持板210的向下进行移动,使滑块212在夹持座207的滑槽内进行滑动,从而增加第二夹持板210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0035]
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车20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3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液压油缸301,第二液压油缸301的另一端连接在矫直机本体1上,第一固定架205与第二固定架3上均安装有加强筋,通过第二液压油缸301的运作拉动移动车204整体进行移动,移动车204的移动使滑轮203在导轨2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增加移动车204整体移动的稳定性。
[003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板与夹持座进行配合使用,将型钢的一端放置在第一夹持板与固定台之间,然后人工操作控制台使第一液压油缸进行运作,第一液压油缸的运作使第一夹持板与固定台对型钢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再将型钢的另一端插入到夹持座内,然后对螺纹杆上的调节盘进行手动转动,通过螺纹杆的转动使第二夹持板对型钢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操作控制台使扭转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油缸进行配合使用,从而便于对型钢进行加工矫直。
[0037]
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等。
[0038]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20m、磁碟、光盘等。
[003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型钢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矫直机本体,所述矫直机本体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夹持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台;还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对型钢进行矫正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矫直机本体上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纹栓固定安装在矫直机本体上,所述导轨内部贴合有滑轮,所述滑轮固定安装在移动车的底端,所述移动车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扭转液压马达,所述扭转液压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上螺纹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盘,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转动套设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对滑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钢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夹持板滑动插设在滑槽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设置有四个,所述滑轮均贴合在导轨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在矫直机本体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本体上开设有一对装配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型钢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上均安装有加强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钢矫直机,属于矫直机技术技术领域;包括矫直机本体,所述矫直机本体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夹持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板与夹持座进行配合使用,人工操作控制台使第一液压油缸进行运作,第一液压油缸的运作使第一夹持板与固定台对型钢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再将型钢的另一端插入到夹持座内,然后对螺纹杆上的调节盘进行手动转动,通过螺纹杆的转动使第二夹持板对型钢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操作控制台使扭转液压马达与第二液压油缸进行配合使用,从而便于对型钢进行加工矫直。钢进行加工矫直。钢进行加工矫直。


技术研发人员:黄朝杰 黄孝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阳豫德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32519.html

最新回复(0)